首页 > 穿越架空 > 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第345节

  按照赵铁毅等人的看法,用个五六年都没有问题。

  赵铁毅点点头,说道:“当然值,一年回本毫无问题,毕竟环球集团和环球贸易在这个行业打拼了十几年,渠道众多。对了,老板,我们还需要一艘一两千吨的二手船,沿海业务实在太多了。”

  陈光良大手一挥,说道:“那就买。不过,我觉得不要超过两千吨,比较适合。另外,我们环球航运即将在下半年左右,拥有四艘自由轮,届时将开辟香港至东南亚、欧洲、北美的航线。”

  此消息一出,众人无不震撼。

  那可是自由轮,美国货,万吨巨轮。

  老板怕是要做华夏民营企业的第一个拥有万吨巨轮的商人。

  赵铁毅当即说道:“老板,我们要不要组建一支全华人的高级海员船队?”

  二战后,海上歧视不再!

  英国不再拒绝华人船长驾驶过苏伊士运河,不再强调英籍船长才能进入香港的港口总之,华夏的国际地位还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毕竟是战胜国。

  而赵铁毅也知道,老板在担任招商局总经理期间,大力培养华人高级海员,而这些高级海员,很多都已经成为船长级别的。

  陈光良说道:“我正有此意,打算让你作为我的说客,去内地说服一些高级海员加盟。晚一点,我会告诉你该怎么说服他们的。”

  “好的”

  随后,陈光良对吴浩说道:“目前,环球贸易在泰国、马来、越南等东南亚国际的贸易分行,以及在内地的贸易分行,算是稳定下来没有?”

  环球贸易的第一个目标,便是在内地、东南亚建立一个完善的贸易网络。所以当初招股之后,三四十名贸易精英,纷纷去这些地方建立贸易分行。

  吴浩点点头,说道:“没问题,毕竟都是多年的老底子,就是泰国、缅甸这些算是新开辟的地方,但目前也已经走上正轨。内地的桐油、猪鬃等,东南亚的大米、海鲜干货等,南北贸易的物资,如今都已经成为环球贸易的畅销业务”

  环球贸易的‘出名战’虽然是‘原子笔’,也凭借这一爆款产品,赚了近百万港币;但环球贸易真正的业务,还是将各地的产品进行对外贸易,例如桐油和猪鬃都是出口美国、欧洲的;东南亚的大米则在本港销售,甚至运到沪市。

  陈光良当即说道:“行,这一次我们准备建立美国纽约贸易分行,你负责一下,晚点和光聪去一趟美国。美国的钢铁、大米,都是远东需求的产品”

  美国之所以售出自由轮时,还‘包送货上门’,最大的原因不是人家服务周到,而是他们会运输各种美国物资去世界各地。

  此时的美国,异常强大,他的粮食供应着欧洲、日本等,他的牲口也供应着欧洲,工业产品就更不用说了,全世界都在购买。

  此时的美国,物资丰富的难以想象。

  吴浩随后回道:“嗯,我带两个人过去,尽快建立纽约贸易分行。”

  最近的环球贸易,进入高速发展期,原来的四十多位贸易人才早就不够,一直在对外招募。

  而新进来的贸易人才,公司不仅给予较高的薪资待遇,也承诺后续发行新股,大家优先购买。

  这样一来,整个环球贸易的职员,都将陆续持股。

  陈光聪回到香港后,陈光良给他安排了此次去美国的任务。

  “此次你去美国,除了考察自由轮和航运相关的业务外,还有便是考察一下美国战余物资处理情况,方便和杰克达成一些贸易合作。另外,替我考察一下美国的自动拉链排米机,我想将自动化的生产拉链,引进香港。”

  当初杰克特地来香港一趟,便是为了贸易合作的事宜,目前合作的也就一批钢材和棉花,以及原子笔。

  但美国的战余物资,可才刚刚开始拍卖和处理,这里面总归有些好东西。

  陈光聪说道:“自动拉链排米机,居然已经有如此先进的东西,我观沪市的拉链厂都是手工,一个熟练的老师傅,一天也就做个十条八条的。如果有机械化,怕是得有百倍的效率。”

  拉链生产最麻烦的就是‘排米’,就是把一颗颗链牙,均匀的固定在纺织布上,形成拉链的‘轨道’。这个还只有老师傅才能‘排米’,不然距离和位置有差异,那就是次品。

  如果有机器,不仅效率大大增加,那么品质自然也要增加。

  “具体情况我也只是知道大概,但百倍效率不是问题,毕竟是现代化机械。去了美国后,你将考察情况电报给我,再觉得买多少。”

  “好的”

  此次陈光聪之行,主要还是为了自由轮的事情,有了这四艘自由轮,环球集团的实力大增。接下来的三四年里,远东的贸易肯定很大,航运事业很有搞头。

  不过在1949年后,远东的航运肯定要经历淡季,不过朝战开始后,日本的航运需求必然增加,航运也又将迎来小高潮。

  而真正的‘航运爆发’还得等到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运费必然是几倍几倍的增加。但在这期间,还有足足的十年。

  在这期间,环球航业肯定要继续发展的,毕竟陈光良可不想停滞下来。

  他总结了一下,JF战争、朝战,似乎都可以成为航运机遇。

  晚上。

  一家人在干德道的别墅,举行了聚会。

  弟妹杨秀英听闻陈光聪又要被派到美国去公干,倒是没有什么怨言,自从回港后,她的丈夫陈光聪一直在香港、沪市两边跑,一个月也会回港待个一周时间左右。

  而这次去美国,还是为了自由轮的事情,杨秀英就更不会有意见。毕竟四艘自由轮,他们家占股45%,是丈夫真正意义的第一项事业。

  而且此次陈光聪去美国,也是乘坐飞机,这样不用浪费太多的时间,大概三四天就可以抵达。

第349章 香港移居潮

  在1946年的夏天,内战的硝烟已弥漫华夏大地,富人们再一次迎来由北向南的迁移,而香港成为南方最终目的地。

  此时的香港人口,已经恢复至战前水平,达到160万人。

  随着越来越多的富人流入,香港终于迎来‘史上最大的发展机遇’,这一历史时刻才是香港真正崛起的关键。

  因为在这一批流入的人口中,有很多是江浙沪的企业家,他们带来了资金和设备,也带来了技术和管理,将香港的工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前世,没有香港五六十年代的工业发展,就不可能有后来的地产旺盛。

  陈光良站在中环德辅道的平安银行大厦10层办公室窗户前,望着维多利亚港的繁忙景象,心情显得很不错。

  他不是幸灾乐祸,而是庆幸自己先跑一步,这种心情就好比前世的‘空仓时,遇到股市大暴跌’,那比赚钱还快乐。

  回到自己的办公位上,陈光良思考着一些事情。

  来到香港后,他依旧没有停止‘投机’,其中黄金便是他最大的投机项目。

  他前前后后将800多万美元的资金,调入香港,可谓大手笔。

  但实际上,投资‘迫签港币’已经投资50万美金,投资航运预算150万美金,投资地产预算600万美金,正好将800万美金用掉。

  好在投资地产预算的600万美金中,至今年年底,预计也就使用300万美金出头(建筑费是陆续支出);而投资航运的150万美金,至年底也就用到100万美金不到(自由轮分期付款)。

  这样一来,陈光良将相当的一部分资金,去购入黄金现货。

  “老板,这是最近从金银贸易场的购买黄金记录!”叶熙明走进办公室,递给陈光良一份资料。

  “嗯,我来看一下,接下来购入现货不要停,香港要迎来一大波江浙沪商人,他们不炒黄金才怪!”

  叶熙明一震,虽然跟老板那么多年,但老板的预见性依旧让他震惊。

  要知道,早在抗战结束后,老板似乎就知道今天的事情。

  “好的,现在我们平安已经已经是金银贸易场的理事,购入黄金现货是持续进行的。若不是我们缺乏一个主持炒黄金的人,就是金银贸易场的常任理事也可以争取下,若是老板出面,理事长也是您的。”

  陈光良笑道:“我们买进的是现货,也不从事黄金进口,哪里轮得到。更何况,有时候真正的胜利者,靠的不是去试图掌控市场,而是明大势。”

  “嗯我先下去忙了!”

  当年的程霖生、七星企业,都试图掌控沪市的金业交易所,但都惨败而归。

  虽然香港的金银贸易场情况不同,但想掌握,最好的办法就是掌握进口黄金的渠道,从印度、南非、墨西哥等地区进口‘便宜黄金’。

  陈光良虽然想做这种生意,但他依旧选择了最保守的方式——缓慢吸纳。

  随后。

  陈光良翻阅资料起来,在每两(37.5克)200港币左右的价位上,平安银行已经替陈光良吸纳了3万两黄金,总价值150万美金的‘99黄金’。

  初步完成计划的一半,剩余还准备购买价值150万美金的‘99金’,但成本可能稍微增加一些。

  但在陈光良看来,香港的黄金应该是明年(1947)才正式被疯狂炒高。

  总之他会选择在600港币每两以上,分批套现自己的黄金。

  实际上,陈光良在美国的保险库里,还有差不多12万两黄金(31.5克一两,内地制),陈光良准备找机会拿回香港。

  环球航运从内地的招商局,高薪挖了四名最好的华人船长,分别是滕士标、徐祖藩、杨志雄、章臣桐四人,四人还有个特点都是宁波籍。

  本来这个时代的华人优秀船长,都有一个优点——那就是爱国。不过陈光良派出的说客赵铁毅,给大家讲了来环球航运的前景,以及待到招商局的麻烦之类的,便说服了一批华人高级船员。

  这天晚上,陈光良在一家饭店的包厢里,接见了大家。

  席间,陈光良趁着酒兴,高兴的说道:“很高兴大家选择我们环球航运,没有被爱国情怀冲昏头脑,而是为家人选择了一个好的前程。”

  此言一出,大家纷纷比较意外,毕竟陈光良就是最大的‘爱国商人’。

  滕士标便问道:“陈先生说我们是为了高薪、高福利而选择环球航运,这我们不会反驳。但为什么说,爱国情怀会冲昏头脑,您可是.”

  陈光良笑道:“内战起,你们待在国内,家人还想置身事外,那怎么可能,所以来香港暂避,是个明智的选择。当然,我们在香港发展航运业,也是为民族争光的事情。”

  此时内战已经开始,陈光良的选择已经有些道理了。

  徐祖藩突然问道:“陈先生,你看好谁?”

  大家都是宁波人,所以是同乡。陈光良担任招商局总经理时,很是关切和培养华人籍的高级海员,所以和大家算是老熟人。

  当初的马家骏船长,如今已经是招商局的船务总干事,此次赵铁毅去沪市挖高级海员,马家骏也是睁只眼闭只眼,甚至还给予了一些方便。

  私人航运企业的薪水高,但国内的私人航运企业已经败落,就算曾经的三北,也因为虞洽卿死后,其子并不能发扬光大,当然也有大环境的原因。

  招商局薪资待遇不高,但胜在是为国家做事。

  陈光良说道:“看好谁不重要,总之接下来国内会很乱很乱,所以为了你们家人的安全,我建议你们将家人安置在香港。而且从长远来看,香港才是华人在大海里叱咤风云的宝地。”

  为了这些高级华人海员,陈光良给出很高的薪资,同时还会安置大家的家人。

  “好,多谢陈先生关照我们。”

  此时大家再无疑问,国内会很乱,他们也想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新老板是一位厉害的航运家,跟着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7月初,陈光良的岳父严智多匆匆来到香港,在家招待了他。

  严家第三代的男丁,并没有在商界取得什么成绩,严智多继承了家业,在钱庄和金店上经营,严智多有两个弟弟,都是在毛纺行业做事,但并不是老板,而是工程师之类的,有一定的参股。

  反倒是严家第三代的女性,出了三个高级知识分子,也嫁给知名人士作为妻子。

  席间,严智多说道:“光良,你觉得战争会不会波及沪市?”

  本来这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但和陈光良打了多年的交道,他知道陈光良不可能无缘无故的移居香港。更何况,陈光良的判断,还从未错过。

  所以这一次内战一开始,他就急忙来到香港,当面请教。

  陈光良为岳父倒上酒,才不紧不慢的说道:“我要是岳父,就感觉变卖家产,要么来香港,要么出国。毕竟谁胜利,你们严家都没有好下场。”

  严智多一愣,这话也太直接了吧!

  “国民政府军队是其三倍,武器是美式装备,还有接收的日本装备,获胜的几率更大吧?”

首节 上一节 345/5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重生华娱,95小花养成日记

下一篇:恋综:直播下头男,都选我干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