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第344节
他很担心,汇丰银行也很担心,因为汇丰银行只能拿出100万英镑的‘外汇担保’。而这点担保,才1600万港币的合法性。
而其余的‘外汇担保’,只能从香港政府的‘外汇基金’里面提供担保,不然汇丰银行根本不敢承认迫签港币的合法性。
就算如此,如果陈光良手中持有很多,届时带头提取的话,那么汇丰银行可能遭遇很大的麻烦。
“我手中有1400万港币左右的迫签港币”
陈光良坦然承认。
他不是来和汇丰银行唱对头戏的,毕竟他以后还需要在香港发展,所以还不宜和汇丰银行结仇。相反,他也希望和汇丰银行结一个交情。
摩士等人大吃一惊,这个数字实在太庞大了,如果陈光良要提取,相当于他们的100万英镑外汇担保豁然清空。
随后,他们三人连忙眼神交流一番。
“陈先生打算如何处理,假设我们承认的话?”
摩士很是诚恳的语气。
陈光良说道:“我是很信任汇丰银行的,假设你们承认,我不会马上提取。”
承认的话,一般是用迫签港币去兑换汇丰银行重新发行的港币,彻底将迫签港币给作废。
摩士一听,脸上一喜,当即说道:“陈先生,不如拿出部分迫签港币,购入我们汇丰银行的股票。我们也愿意邀请陈先生,担任我们汇丰银行的董事和顾问。”
汇丰银行的管理架构,不是股市上可以染指的,所以就算陈光良是大股东,也不可能进入汇丰银行的权利圈,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
陈光良故意说道:“只是我还是平安银行的董事长,会不会有所冲突?”
摩士说道:“这有什么关系,身兼多职已经不稀奇。”
其余人也纷纷发出邀请。
陈光良便说道:“可以是可以,但我只要汇丰银行在香港发行的股票,而且我只要一半;另外的700万港币,我可以存在汇丰银行,三年不动用。”
三年时间,足够汇丰银行恢复了。
必将前世1945年香港还只有2.2亿港币的发行,到了1948年已经涨到6.8亿港币。由于港币和英镑挂钩,发行必有外汇或黄金担保(即存在伦敦的外汇储备),所以港币不会贬值,价值只会增长,当然是对国内的货币等。
“好,陈先生果然是朋友。”
“陈先生以后就是我们汇丰的朋友”
大家纷纷伸出手,表示对这个方案满意。
对于陈光良的平安银行,汇丰银行暂时还不会当回事,因为华人的银行信誉一直都是个问题,暂且对汇丰银行不构成威胁。更何况,平安银行更像是一家私人银行,这样的银行发展前景有限。
陈光良带着严宽,来到北角名园山的凤凰制片厂考察地理位置。
一番参观后,陈光良问道:“怎么样?”
严宽当即说道:“地理位置好,对面是九龙,与九龙隔海相望,西面是维多利亚港。若是好好的规划和建设,可以修建一个商业和住宅的综合区,同时也带动北角的经济发展。”
前世,卢根破产后,凤凰电影公司不知道流落至谁的手里,但后来名园山的荒地,也只是联华港厂旧地,或是凤凰电影制片厂,应该是在1947年流入至王宽城的手里。
王宽城买下地后,立即着手规划和建设,建了新都城大厦,低层是酒楼、百货、超市,上层为住宅区,共有1500多户,带动了北角地区经济发展。
如今,这幅地皮在陈光良手里,他自然也要考察一下该怎么开发的问题。
这幅名园山的地皮,总计差不多三十多亩,也就是20万平方尺出头,足以开发成一个大型社区。
想到这些,陈光良说道:“嗯,地皮先保留着,晚点我让制片厂搬迁,这幅地皮也算是我们的储备地皮。”
“好的”
严宽也是心中感叹,老板手里的香港地皮和物业,简直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平安银行、时代影业、新丰纺织、维他奶,都有不错的地皮和物业。
而此时的陈光良也已经决定,将时代影业的制片厂,迁到清水湾那边去,也就是前世的邵氏影城。
而时代影业则可以将九龙制片厂(废弃)、北角制片厂的两幅地皮,卖给长江地产,价格都已经涨了不少。
汇丰银行为维持银行的信誉和长期利益,于1946年4月2日与香港政府达成协议,宣布面额50元以上的“迫签纸币”(俗称“新大”)合法。由汇丰银行首期支付100万英镑予外汇基金,换取负债证明书,其余发行准备不足部分,则从外汇基金每年收入中逐年偿还。
承认“迫签纸币”是十分受人欢迎的措施,奠定了港币长期稳定的基础,其准备金由汇丰银行和香港政府共同负责,也是合理的解决办法。
紧随其后不久,汇丰银行宣布陈光良先生将担任汇丰银行董事兼顾问。
这则新闻一出,顿时成为香港的重量级新闻,因为这是汇丰银行的第一个华人董事,而且很难想象汇丰银行会放下身段,邀请陈光良担任董事。
倒不是说陈光良的咖位不够,毕竟他已经是华商最杰出的代表;而是,汇丰银行一向比较高傲,如今却放下身段。
当然,有些消息纸不包住火,很快就有小道消息传出——陈光良手中有大量的迫签港币,汇丰银行便和陈光良达成一些合作协议,以期望得到陈光良的支持。
另外。
不管是当初为港府运输和采购粮食,帮助港府稳定香港的秩序;亦或者,暗中收购‘迫签港币’,和汇丰银行建立合作的关系。
陈光良做这些事情,是融入香港的上层社会,更好的在香港发展商业计划。
等到1948年左右,陈光良亦打算建立‘宁波旅港商会’,建立一个厉害的商团,将‘潮汕商会’给狠狠的压下去。
第348章 自由轮
在1946年5月1日,曾被囚于沈阳集中营的前港督杨慕琦复职,香港结束军政府统治。
同时,殖民地政府意识到他们不能再采用战前的管治手法,消除战前的一些殖民地禁忌,包括华人不再被禁止使用某些海滩或在太平山顶拥有物业。
甚至在同一天,立法局会议上,杨慕琦又大胆提出政改方案,希望‘香港市民有更多责任去管理自己的事务’。
这种言论一出,还是比较震撼的,意味着杨慕琦支持更多的华人加入立法局和成为高级行政人员。
杨慕琦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言论,也是其曾在巴巴多斯总督位置上,有过类似的改革,并取得很大的成就,故其才被英国殖民部获得提拔,担任香港总督。
虽然杨慕琦的正式方案还没有出来,但香港华人的地位至少提高了不少。
与此同时,香港的人口已经基本恢复到战前的人口,商业也兴旺起来。
德辅道,平安银行大厦。
“老板,有你的电报!”
“嗯,我看看”
接过助理给的电报,陈光良认真看起来。
原来是在美国的杰克发来电报,告知在美国的港口,有100多艘自由轮待售,他已经和美国物资处理的官员搭上线,达成购买四艘的计划。
杰克还在电报里说道,如果陈光良对改装涂色有需求,建议给一个方案,在美国改装后,再由美方送货到香港。
服务还是很周到的,而且条件也非常不错——每艘自由轮只需要55万美金,而且可以首付10%,到付20%,剩余70%分十年偿还。
付款条件,正是陈光良希望看到的,他现在的资金‘并不宽裕’,所以尾款70%分十年还清,简直再好不过。
四艘自由轮,总价220万美金,仅需先支付66万美金。
看到杰克的电报,陈光良马上给沪市的弟弟陈光聪去电,让其回港一趟,并准备去美国考察。目前的陈光良,还不想满世界的乱跑,毕竟‘大本营’尚未稳固。
而自由轮的事情,没有那么急,派弟弟陈光聪去美国考察一趟,并准备涂装的设计。
这四艘自由轮,陈光良的想法是:两艘开通香港至东南亚的固定线路,另外两艘则开通香港至欧洲、香港至北美的非固定航线。
也就是说,不走内地的航线,毕竟他在内地也有三艘船。
此时的陈光聪正在沪市的一家拉链厂考察,这家拉链厂成立于1932年,虽然不是沪市第一家拉链厂,但也是第一批的拉链厂。
老板吴祥鑫在一旁讨好的说道:“小陈先生,我们拉链厂已经成立十多年了,师傅们的手艺都是非常好的,你只要有需求,我们一定给你完成的漂漂亮亮的。”
陈光聪不置与否的说道:“嗯,我先看看情况。”
吴祥鑫带着陈光聪参观,每个环节都让其详细的考察,因为他觉得作为大名鼎鼎的陈光良先生的弟弟,没道理看中这个手工活生意。
而陈光聪也认真的请教师傅们的工艺,丝毫没有因为小生意而显得马虎。
实际上,他并不知道大哥的想法是什么,只知道大哥让他在沪市考察一下拉链产业,然后回港时汇报。
这个拉链的生产,就是工人们用镊子、台虎钳、榔头,冲米机等工具,用手敲打出链牙;布匹上的链牙,也是人工排上前,然后敲打定位。
全手工的模式,所谓的链牙也是一个个长方型的链牙,一排一排的定在布匹上。
工艺很简单,主要考验师傅们的手艺,毕竟人工排位,有一定的误差,那么拉链的良品率一定不算很好。
不过带拉链的衣服和靴子,一定都非常贵,所以拉链也算是高档产品了。
“吴老板,整个沪市有多少拉链厂家,有多少拉链工人?”
莫非要的多?
吴祥鑫本能的说道:“有工人1000多人吧,小陈先生放心,你要多少单我都吃得下。”
陈光聪轻笑道:“那我回去统计一下再说”
“行行行小陈先生,听说陈先生在香港养病,不知道身体好了一些没有?”
陈光良是沪市的大人物,在抗战时期依旧是‘顶流商人’,大后方的实业霸主;在孤岛时期的沪市,也是上海滩的风云人物,纺织厂和银行大赚特赚。
所以哪怕战后,陈光良在香港‘养病’,整个沪市的商人也惦记着他。
陈光聪回沪半年有了,不知道多少人向他打听情况,国民政府的官员、沪市的商人,甚至包括市井小民,大家都很好奇——陈先生,怎么一直在香港养病,莫非是什么大病?但据说,陈先生在香港也有不少事业。
总之悬疑的地方很多,毕竟陈光良不回沪市,就十分的让人奇怪。
“身体没什么问题,他是喜欢到处考察,会回来的!”
“没什么问题就好,他可是我们大家的榜样。”
陈光聪便离开吴祥鑫拉链厂,他回到平安银行大厦的时候,有人拿来一封电报给他。
“美国有自由轮的消息,先回港岛”
简单的消息,陈光聪大喜过望。
在九龙仓的码头,陈光良在赵铁毅和吴浩的陪同下,视察了环球的船卸货。
只见苦力们正在卖力的从船上卸货,一麻袋一麻袋的货物相当的有重量,压得这个时代苦力累弯了腰。
当然,陈光良倒不至于心存怜悯,毕竟他这不是在给他们饭吃么。
一旁的赵铁毅说道:“老板,这艘船有从泰国、越南进口的大米,也有从广西开采的滑石矿,这趟可谓满载而归。大米是环球贸易采购的,滑石矿是我们环球航运的生意.”
陈光良自然知道这些业务,不过他属于‘总指挥’,没有亲临现场过。
滑石矿主要是卖给橡胶厂、油漆厂等,用途很大。环球航运以前就做个这生意,如今也算熟门熟路。
“嗯,看来这条船倒是买的值了,业务做的很多。”
这是从怡和手中马下的40年龄的老船,实际上已经达到报废的程度。不过这个时代,对环保什么的没要求,环球航运也捡来运输。
上一篇:重生华娱,95小花养成日记
下一篇:恋综:直播下头男,都选我干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