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诸天影视当皇子 第115节
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那个男人没死,已经在回京的路上。
范闲十分冷静道:“你想的太简单了,有些事你根本不知道,即便陛下死了,只要三皇子还活着,没任何人能越过他坐上皇位。”
“三皇子没死?!”许茂才的脸色陡然大变。
他的一切推论都是建立在三皇子已死的基础上,如果三皇子没有死,那么单单征北大军的力量和秦家的力量,就足以颠覆庆国朝堂。
“没死!”
听到这两个字,许茂才人都麻了。
“如果三皇子没死,陈院长怎么敢刺杀陛下,秦家怎么会投靠太子?”
“这你得去问秦家和陈院长。”范闲怅然道,缘由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在李承宗没死的情况下,怎样应对最强大宗师的报复才是最重要的。
话音未落,两道身影走进了兵船舱室。
见到那个带着黑布的瞎子,范闲顿时忧愁尽去,喜道:“五竹叔,你没事吧。”
“没事。”
五竹摇摇头,关切道:“你受伤了?”
范闲嗯了一声,笑道:“伤的不重,而且那人已经被我杀了。”
就在叔侄二人说话之间,影子深深的看了眼许茂才,然后才郑重无比的说道:“范闲,院长让你即刻随我进京。”
……
……
庆历八年的夏末,似乎比往年都要更热一些。
第一场秋雨迟迟未至,全年夏天的暑气好似都积攒到了最近几日,让整个京都像是在一个大蒸笼之中一般,即便是清晨时分,都让人烦闷无比。
蝉儿们拼了命似的嘶声鸣叫着,高亢的鸣叫中带着一股夏末初秋时节,生命最后的悲切,鸣叫之声在丛丛青树之间此起彼伏,惊扰着人们的困意。
此时庆帝身死的消息还没有传到京都,但京都之中依然人心慌慌,毕竟陛下离京祭天,没有按照祖制让太子监国,而是放权给了二皇子,其中所蕴含的政治气息十分明显,所以宫墙内外,各种小道消息传了又传,让整个京都无法抑制的陷入了一种慌乱之中。
在众多的慌乱之中,有一个另类的存在,那就是调任到含光殿的太监洪竹,如今洪四庠、姚太监不在,这位小洪公公俨然成了除侯公公之外,宫墙之内权势最重的太监。
半年前的冬夜,东宫失火,整个皇宫的人都清楚,东宫与广信宫的太监宫女全数离奇死亡,虽然众人不敢议论什么,但对于唯一活下来的洪竹,不可避免的多了几分敬畏和疏离。
这让洪竹不禁有些黯然,他虽然是一个奴才,但也是个有情有义的奴才,所以在这宫墙之内,他其实有些不知该如何自处,看着已经颓然的东宫,一时间也不禁有些伤感。
一个小太监匆匆而来,在洪竹耳边低语了两句,让坐在椅子上的洪竹蹭的一下站了起来,赶忙朝含光殿中走去,微微佝偻着身子,年纪轻轻,却已然有了洪老公公那种死人的气味。
和亲王府。
大皇子李承儒正在和京都守备统领谢苏聊战事。
眼下庆国的形势很严峻,除了血衣军驻扎的北境之外,东、西、南三个边境都在打仗。
要不是庆帝给了秘密任务,作为军事能力最强的皇子,李承儒早就去西境打西胡人了。
正聊着呢,一个下人匆匆送来了一封书信。
“殿下,定王府送来的信。”
“看来是三弟要回京了,我总算能脱身去西境了。”
李承儒大喜,高兴的拆开了信封,然后瞬间脸色大变。
见此,谢苏小心翼翼的问道:“大帅,出事了?”
在担任京都守备统领之前,谢苏是李承儒的偏将,所以一直习惯以大帅相称。
李承儒点头,眼神中透着一种从未有过的不安与警惕,语气中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谢苏,立刻调京都守备军入城,传令城门十三司,京都全城戒严。”
全城戒严,很显然是发生了大事。
只是李承儒不说,谢苏也不敢多问,提醒道:“大帅,城门十三司是陛下统驭。”
“你去传令便可。”
“是,大帅。”
“等一下。”
李承儒叫住谢苏,却没有再开口,而是沉默好一会儿,才开口道:“暂时不要动,我先去趟皇宫。”
等到李承儒匆匆赶到皇宫时,守卫皇宫的禁军已经站在了高高的宫墙之上,用怀疑的目光,打量着脚下所有的一切。
直到这一刻,李承儒才发现,原来他统领的禁军,也不全是都听他指挥的,而能指挥动禁军的人,不用想也知道,是含光殿中的太后。
匆匆来到含光殿,还没等李承儒开口,太后便急忙开口问道:“消息确认了没有?”
“皇祖母,消息是三弟府上送来的,应该不会错。”
“陛下离京前,对你可有安排?”
李承儒点头:“有,父皇给了孙儿一道册立储君的圣旨,把城门十三司的指挥权给了孙儿,说一旦有意外,让孙儿杀了陈院……陈萍萍,守卫住京都,等三弟回来。”
这些情况和庆帝跟她交待的差不多,除了立储的圣旨之外。
很显然,她那个皇帝儿子,不仅防备着其他人,也防备着她这位亲生母亲。
老太太无声叹了口气,沉吟道:“陛下宾天的消息,暂时不要传出去,让城门十三司暗中戒严即可。”
“陈院长那边?”
老太太反问道:“你有把握杀了他吗?”
“这……”
别看李承儒手里握着两万多人马,好似除了大宗师之外皆可杀,更别说陈萍萍一个废人。
可实际上,李承儒是真没把握。
一来陈萍萍在庆国的威望实在是太高了,仅次于陛下,京都中的人马如果知道是杀陈萍萍,搞不好会倒戈相向,以为他这个大皇子谋反。
再则,陈萍萍麾下高手太多,完全有能力带着陈萍萍逃出京都。
看着李承儒一脸为难的样子,老太太叹了口气:“陛下身亡的消息,没传到京都之前,明面上不能有任何异动,一旦传来,立即封锁监察院,明白吗?”
“孙儿明白。”
李承儒点点头,问道:“皇祖母,二弟和太子那边,要不要派人通知一声,我担心陈萍萍会对他们下手?”
到底是亲兄弟,关键兄弟之间也没有什么仇恨,虽然李承儒跟范闲更为亲近,但他还是很关心两个弟弟的。
听到这话,老太太第一次正视这个大孙子,轻哼了一声,叹道:“傻孩子,不是所有人都像你与小胖墩儿般重情重义,他们两个一旦得知消息,第一个对付的恐怕就是你死,不用管他们,照顾好小四便可。”
“是,孙儿记下了。”
“嗯,还有城西皇家别院,立即安排人监视住,一旦她有任何异地。”老太太停顿了一下,缓缓闭上眼睛,愣愣说道:“杀无赦!”
这一刻,老太太才展现出她的冷漠。
李承儒行礼下去了。
回到王府的第一时间,除了让谢苏按兵不动加强警戒之外,还有就是叫来了城门司统领张钫,让其暗中全城戒严。
第128章 消息终至
距离庆帝身亡已有半月,如今的京都城完全陷入了欢乐的海洋,
只不过很多人都能感觉到,在这欢快的气息之中有一些不寻常。
比如:城门十三司的官兵们,检查勘验关防文书严苛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尤其是对京都监察院官员的家眷,一律不得出城。
比如:京都守备军,在元台大营处提高了警戒。
比如:守卫皇宫的禁军,突然奉命接管城西皇家别院,与监察院的官员起了一场冲突。
再比如:定王府的商队,都在朝京都聚集。
种种不同寻常的迹象,让京都府的官员们变得紧张起来,纷纷找门路打探消息,拜访秦、叶、范三家的官员尤其多,其中又以范家最多。
范闲是在庆帝头七之日回的京都,在无人得知他回京的情况下,偷偷去了趟监察院,然后陈萍萍突然就中毒了,这也是京都府的官员们变得紧张起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较于官员们的紧张,京都百姓反而十分高兴。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近来边关战事捷报频传。
原本严峻的局势,好似一夜之间,就完全转变了风向。
除了南方以南诏国为首的一些小国还在负隅顽抗之外,其他地方都安定了下来,纷纷表示休战求和。
对于接连而来的捷报,京都府的百姓并不意外,毕竟庆国军力强大,就连北齐都不是对手,何况是胡人和以东夷城为首的小国。
毫不客气的说,对于战事上的胜利,京都的百姓早已经习以为常了,哪怕前段时间,在三方围攻庆国的情况下,他们也没有任何担忧。
虽然对于胜利已经习以为常,但到底是打了胜仗,大家自然是高兴的,所以在这般闷热的天气中,如今愈发富庶的京都百姓,已经不愿意待在家里扛热,而是习惯躲进阴凉的茶楼,喝着并不贵的凉茶,享受着内库出产的拉绳大叶扇,讲一讲最近朝廷发生的事,聊一聊邻居的家长里短。
朝堂上发生的事,无非也就最近频频传来的捷报。
这种事没什么可多说的,最多一两天就会沉寂下去,要是打不赢才会引起长期热议。
所以京都百姓聊的更多的,还是邻居的家长里短。
而这个邻居是指皇宫,因为对于京都的百姓来说,皇宫其实和自己的邻居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于是乎,原本已经沉寂下去的陛下出行祭天一事,又成为了京都的热门话题。
风声已经传了好几个月,如今天下人都知道陛下去大东山祭天是为了废储,只是这两年太子表现不错,仁厚安稳,和往年的模样有了极大的区别,所以官员和百姓们其实心里都在犯嘀咕,陛下为什么要废储。
没有人敢直接问庆帝,但背后议论总少不了。
总体而言,京都的百姓们对那位东宫太子给予了极大的同情,或许是人们都有同情弱者的需要,也或许是身为普通老百姓,总是希望天下能太平一些,不愿意因为废储一事产生太大的风波。
庆历八年,处暑。
已经持续炎热了三个月的京都府,迎来了一场久违的大雨。
这天清晨时分,还是晴空万里,闷热异常,到了中午的时候,黑云滚滚而来,遮天蔽日,大雨如黄豆般洒落下来,眨眼间天地一片混沌。
来不及跑的人们被浇了个浑身湿透,但没有人抱怨,反而扬起了一片笑声,那些在楼上的茶客们则眯着眼睛,也极为快活的欣赏着许久未见的雨水,和宅院被打湿后沁出的些许别样美丽,心里想着老天爷终于肯让这人间清明些了。
忽然间,城门口传来了一阵噪动。
紧接着,哒哒马蹄声响,踏破长街雨水,声声急促。
街道两旁的人们定眼望去,只见一匹骏马急速飞奔而来,只有一匹马,众人便明白,肯定又是哪里有捷报传来,忍不住乐了起来。
只是注意到那匹马嘴边的白沫,以及马上骑士满脸尘土的焦急憔悴模样,众人脸上的笑容僵住了,心头不由的一紧,纷纷猜测着,难道是边关出现了变故?
上一篇:职业面板:从武者开始无敌
下一篇:饥荒,我的物品能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