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三体:史上最称职的面壁者

三体:史上最称职的面壁者 第82节

  人造淀粉,将是对传统农业的一种另类取代!

  而且还是用二氧化碳制造淀粉,别的不敢说,这绝对可以帮助到人类举步维艰的太空事业!

  试想,在太空中需要被过滤的二氧化碳废气,竟然能制成能吃的淀粉!

  这将是多么牛逼的生态可循环系统!

  姜宇激动地握住齐光禄的手:“详细说说!”

  齐光禄介绍道:“这个项目之前在天津就开始了,可是‘失意的两年’,让这个项目停顿,后来有开始大力发展航天行业,这个项目就下马了。

  “经过我们的考察,感觉这个项目的可行性很高,就拉入了第四小组里。

  “果然不负众望,去年终于取得了技术突破,经过一年的不断优化,已经完全到了可以量产的阶段。”

  姜宇叹了口气:“光闷着头发展航天事业就像是过独木桥,你看农业上一个突破,省去了飞船的维生系统多少事儿。

  “谁也不知道下一个不起眼的技术突破,会给航天事业带来多大的便利!”

  在姜宇的感慨中,一行人来到实验室,研究人员给姜宇做详细的介绍。

  淀粉的化学式是六个碳,十个氢,五个氧,从化学构造上来看,水加二氧化碳就能组成淀粉。

  所以淀粉也叫高分子碳水化合物,是人类从食物中获取的主要能量。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没见过水和二氧化碳搅拌在一起就能成为淀粉。

  即便是在简化后,从二氧化碳加水变成淀粉的过程也需要十一道工序,利用微生物和化学糅合才能完成。

  参观结束后,姜宇发表了简单的演讲,感谢大家为人类的农业找到了一条新出路,他直言,这项技术,不亚于当年人类掌握农耕的技巧。

  很可能会以此为起点,进入一个全新的农业时代!

  谁都能看得出来,姜宇对这个成果非常高兴,他一直跟科研人员聊到中午。

  跟大家一起吃午饭的时候,姜宇问起人工淀粉的量产进行到哪一步了?

  齐光禄却长叹了一口气道:“人工淀粉未来最大的市场可能来自工业!”

  姜宇一愣:“这话怎么说?”

  齐光禄道:“我们的成果发布之后,立即就有人质疑人工淀粉会不会对人体有伤害?

  “甚至有个别国学大师,骂我们是有违天道!

  “我们做过问卷调查,受访者都表示对食用人工淀粉有顾虑!

  “连空间站跟我们的合作,都因为宇航员们的反对而终止了!”

  姜宇一拍桌子:“蠢货!披着国学外衣的蠢货!”

  狄风懿一愣,他印象里,姜宇是很推崇国学的!

  姜宇又道:“国学那么多好东西不学,就知道学国学的糟粕!

  “他们是不是还说,他们可以目睹植物的长成,但看不到人工淀粉的合成,所以就认为人工淀粉是对人类有害的东西?”

  齐光禄点点头:“确实有人说过类似的话。”

  姜宇冷笑道:“以前我还听一个自喻为国学大师的人说,他不相信进化论!因为他从没看到过公园里的猴子变成过人的!

  “这类人的确是大师!是国学过时部分的集大成者!”

  姜宇发怒,一桌子人都静若寒蝉,不知不觉中,姜宇的气场早已经养成了。

  姜宇深吸了两口气,终于把脾气压下去:“骂归骂,人们既然喜欢偏听偏信,我们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找人包装一下咱们的人工淀粉。

  “吹牛吗,谁不会啊!”

  他琢磨了一下又道:“我再找个机会,看能不能以人道主义捐赠的名义,让那些吃不上饭的人,先吃上人工淀粉。

  “这个东西必须尽快量产,就算不当作主食,积累了量产的经验,也能在危机时候应急用。”

  研究人员也道:“我们也会尽快研发小麦口味、玉米口味、水稻口味等不同味道的人工淀粉,争取让大家早日接受人工淀粉。”

  姜宇点了点头:“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

  下午,齐光禄又带姜宇去了第三小组。

  五年来第三小组没有太大的进展,缠在沙子里的粘合物之前就已经做过很多年的研究了,暂时找不到更优秀的配方。

  另外就算这种材料再好用,它也解决不了缺水的根本问题。

  不过这个小组在一次实验中,意外调配出了一种耐低温和高温的粘合物。

  这到意外解决了“月球城计划”项目组中,应急建筑材料的问题,比如月球城有些地方要借助月球的土基。

  在月球建城可不像是在地球上挖地基,挖上一道沟砌上砖,土再埋回去就好了。

  因为月球的土壤留不住水分,所以挖好挖,往回填就没什么用了。

  有了这种粘合物就方便了,有需要借助月球土基的地方,只需要在月球城的外壁和月球土基之间填充这种粘合物,就能发挥土基的作用。

  不过这个配方还在改进当中,应用到实际中应该还有一段距离。

  姜宇笑道:“那干脆把第三小组,调到“月球城计划”的项目组吧,以后如果用到他们的成果的话,再叫他们回来。”

  接着是去第二小组,第二小组负责想办法高效地运水。

  这基本上是一个纯理论组,在一个小会议室里,他们向姜宇汇报了这五年来取得的进展。

  姜宇在冬眠前说得那个气泡取水,他们还真试过。

  但是效果不是很好。

第127章 阻力

  第二小组,真地设计出了一种韧性很强的气泡。

  而且尝试过在海里把气泡吹出来。

  但随即他们遇到了一个巨大的问题,当气泡里全是空气的时候,它可以轻易飘在天空。

  可是当气泡里有了海水之后,就漂不起来了。

  第二小组做过实验,直径几十米的大泡泡只能带着不到一公斤的海水升空。

  他们尝试过吹出一公里大小的气泡,能携带的水也非常有限。

  于是他们开始用氢气吹泡泡,到是可以带不少水了,可是成本却直线升高。

  一个公里级别的气泡里,需要用到巨量的氢气,未来在气泡爆炸后,氢气也没办法回收。

  而且气泡的爆炸过程很不好控制,爆炸早了就到不了沙漠,晚了就飘到境外去了。

  气泡移动的主要动力是自然风,可是风向也是个不确定性因素,往往气泡走着走着就跑偏了。

  总之不可控的东西太多,在姜宇冬眠的第三年,这个项目就下马了。

  现在第二小组有了个新的项目,他们称之为是蝴蝶项目!

  研究人员介绍道:“气候上的蝴蝶效应是真实存在的,最形象的一个比喻是,一只蝴蝶煽动翅膀,可能会引发一千公里外的飓风。

  “当然这只是个比喻,气象学比想象中更为复杂,但也存在着‘气象触发点’的说法。

  “既在某个关键位置做微小地变化,从而影响大区域的天气变化。

  “但这个设想有两个难点,首先是这个触发点很难寻找,其次是所谓的‘微小变化’,是对大自然来说微小,对人类来说却非常巨大。”

  另一位专家介绍道:“我们现在正在努力地构建全球的气候模型,希望能尽快找到气象的底层规律,以及对触发点的计算方式。

  “除了在地球上寻找触发点,我们还希望在太空中建设一个类似于反光镜的结构,可以折射太阳光,给地球的某个地方加热。

  “或者利用太阳能,在太空利用微波、更改某地区云层的正负电子等手段,给某些地方降温。

  “以此大体上来控制全球的气象,从而让沙漠中有更多的降水。”

  姜宇点了点头:“这个想法很前卫,成功的几率有多大?”

  研究人员介绍道:“如果在这方面用一二十年的苦工,应该能有些收获。

  “可是这个项目现在最大的阻力,是各国航天局并不看重,相关的技术光靠我们是很难突破的。

  “另外PDC各理事国也在阻挠这个项目,因为有些国家害怕我们会把这个的项目,当成一种气象武器使用。”

  姜宇捏了捏额头,怎么自己这些计划的最大阻力都是自己人?

  他深吸了一口气才道:“我会用面壁者身份,去尽量的为你们争取资源。

  “就算是PDC不给,国内也会给一些,就算是国内不给你们也不要停下手里的项目,我会想办法。”

  研究人员终于松了口气,姜宇从冬眠中醒过来,他们也更有底气。

  齐光禄这时候道:“其实第二组还有一个可行性的项目,不过现在还只有一条思路。”

  姜宇做了个请说的手势。

  齐光禄继续道:“这条思路是根据人工淀粉来的,既然淀粉都能合成,水就更容易合成了,可以考虑直接在沙漠合成水。

  “但现在用化学方式合成的水,用在露天的农业上的话,成本很高。

  “还需要优化这个过程,以及设计在沙漠中合成水的方式。”

  姜宇觉得这个项目似乎更加可行:“目前这个项目开始了么?”

  齐光禄摇了摇头:“没有,因为资金……”

  姜宇一挥手:“两个项目一起进行,资金不是问题!”

  齐光禄舒了口气,有面壁者的支持就好办了。

  看了三个小组的进展,一天就过得差不多,第一小组的试验田在沙漠,姜宇跟齐光禄约好,明天再去看。

  回到车上,狄风懿见姜宇有些累了:“回去休息吧?”

  姜宇捏着太阳穴摇了摇头:“回星防部,去老领导那里走一趟。”

  他预感到,自己接下来的行动,需要星防部的大力支持。

  季首长除了眼角耷拉了一点,跟五年前几乎没什么变化。

  姜宇并没有提到工作上事情,两人就闲聊了十几分钟,只是在临走的时候姜宇说:“等我再恢复恢复,我得到联合国一趟,国外的资源不用白不用。”

  季首长起身送了送:“去之前先跟外交官沟通一下,我们依旧会全力支持自己的面壁者。”

  姜宇微笑着点点头,有这句话就够了。

首节 上一节 82/4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末日:我的技能愈发变态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