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99节

  【“而面前的池塘,养个一、两千株菱角也不成问题,那么菱角亩产量一千斤以上,这个推论有问题吗?”】

  【秦王嬴政、许子等人全都摇了摇头,同样表示无法反驳。】

  【但是对于这个无法反驳,不管是秦王嬴政,还是许子等人,心中没有任何恼怒,有的只是无比的欣喜。】

  【因为这就意味着亩产量一千斤以上的菱角,与亩产三千斤以上的莲藕,这件事是真的!】

  ......

  PS1:其实从先秦,乃至于是更加遥远的殷商开始,华夏本土其实便有与土豆、红薯、玉米类似的高产粮食。

  比如说莲藕与菱角便是其中两种,只不过受限于各方面的因素影响,并没有成为如同五谷那样的主流粮食。.

第一百一十八章:亩产一千斤与亩产三千斤带来的震撼【求订阅,求全订】

  亩产量一千斤以上的菱角?

  亩产量三千斤以上的莲藕?

  在听到太子扶苏讲述莲藕与菱角的恐怖亩产量之后,刚刚还高喊着“要用我们的弓和剑,为我们拿回耕地的牛和驴”的老秦人,以及其他各地的黔首百姓。

  此刻都仿佛是被按下了暂停键一般,陷入了寂静之中。

  当然,也不仅仅是他们。

  不管是秦皇嬴政、武成侯王翦、左丞相隗状等大秦君臣,还是张良、项梁、项羽这些六国贵族,在这一刻也是同样震惊到张大了嘴巴,愣在了原地。

  对于当前这个时代的人而言,亩产量一千斤和亩产量三千斤的作物,绝对堪称是一个超出想象极限范围的降维打击一般的存在。

  没有人能够在这样恐怖的亩产量之下,继续保持一副若无其事的平静态度。

  如果有,那么这个人肯定不是中原人。

  要么是不种田的四方蛮夷,要么是披着中原人外表,内里实质是四方蛮夷的蛮夷。

  过了好半响之后,方才有黔首百姓不敢置信地喃喃自语:

  “亩产量一千斤,甚至亩产量三千斤,这是真的吗?”

  而且还质脆、味甜?

  甚至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如同五谷那般,当做主食食用?

  老天爷呀,天底下,真的有这么好的粮食吗?

  对于他们这些连吃都吃不饱的黔首百姓来说,甚至都别说莲藕与菱角的口感脆不脆,味道甜不甜了。

  哪怕莲藕与菱角味如嚼蜡,但是只要它能够真正用来吃,并且能够拿来填饱肚子。

  那么对于他们来说,亩产量三千斤的莲藕与亩产量一千斤的菱角便是无上珍宝。

  这时,另一个黔首百姓忽然弱弱地说道:“我记得,村子东边好像就有一个池塘,里面就有莲藕与菱角。”

  这话一出,顿时现场又再陷入了寂静中。

  一众黔首百姓相互对视了一眼,而后下一刻便纷纷朝着村子东边的池塘飞奔而去。

  到了池塘,看见满池塘的荷花,以及菱角后,熟悉水性、会游泳的黔首百姓就连衣服都来不及脱,便纷纷一个猛子地扎了下去。

  而那些不熟悉水性、不会游泳的黔首百姓,也是着急地左顾右盼,发现一块枯木之后,也是抱着枯木就跳进了池塘中。

  然后下一刻,他们便一边单手抱着枯木,一边单手去采摘荷花。

  而率先扎进了池塘中的黔首百姓,也是忽然从水中猛地钻了出来,并且手中还拽着一株荷花。

  该黔首百姓将荷花高高举起,露出荷花下面的一节节莲藕,激动地大声道:

  “真的!”

  “太子殿下说的是真的!”

  “一株莲藕真的有四、五斤重!”

  池塘四周的黔首百姓,看着他手里举起的荷花,以及荷花下面挂着的四、五节的莲藕,并且一节节莲藕都有他手臂粗细之后。

  顿时,众人更加地疯狂了,直到最后,几乎大半个村子的黔首百姓都跳到了池塘里面去摘莲藕,采菱角。

  至于剩下的小半个村子的黔首百姓,倒也不是他们不想跟着一起跳,而是现在整个池塘里面都挤满了人。

  他们就算是想要跳下去,池塘里面也没有他们的落脚之地了。

  当然也不止他们,此刻天下各地的黔首百姓,皆是如此。

  只要是能够被找到的野外池塘,只要池塘里面有野生的莲藕、菱角。

  那么在这一刻,皆是逃不过各地黔首百姓的采摘。

  咸阳城,秦皇嬴政也是从震惊之中回过神来,转头看向身后的一众文武百官问道:

  “为何此前从未有人和朕说过莲藕、菱角的亩产量,如此之多`¨`¨?”

  不管是莲藕,还是菱角,秦皇嬴政也不算陌生,或多或少也都有吃过。

  但是吃完之后,秦皇嬴政也就抛之脑后了,并没有将之放在心上。

  毕竟作为始皇帝,他能够吃到的东西太多了。

  莲藕与菱角在他能够吃到的东西之中,并不算什么特别珍贵或者特别好吃的珍品食物。

  当然,前提是他不知道莲藕与菱角的亩产量有三千斤和一千斤之多。

  要是他知道莲藕与菱角的亩产量有恐怖的三千斤和一千斤之多的话,那么他早就大力推广种植莲藕与菱角了。

  能吃的,并且产量极其恐怖的粮食,能够发挥出来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

  别的不说,如果出现了什么天灾人祸的话,那么有着亩产量如此恐怖的莲藕与菱角,就算硬炕,那也能够将之扛过去。

  毕竟对于遭遇了天灾人祸而导致粮食歉收,甚至于是绝收的黔首百姓而言。

  很多时候真的只要给他们一点点吃的东西,他们便能够顽强地支撑过去的。

  而且让受灾的黔首百姓吃莲藕与菱角,总比让他们吃草根、树皮,甚至是吃观音土要好得多。

  毕竟黔首百姓长时间吃莲藕与菱角的话,不一定会吃死人。

  最多会吃坏一下肚子,又或者是身体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腹胀、腹痛、呕吐等胃肠不适症状,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毛病。

  但是不管吃莲藕与菱角有多少的弊端,它都能够让你活下来!

  让你支撑到其他赈灾粮食到来,又或者是下一茬粮食收成的时候。

  而如果黔首百姓长时间都只能吃草根、树皮、观音土的话,那么黔首百姓连身体出现其他各种各样的小毛病的机会都不会有。

  因为在那之前,他们不是被饿死,就是直接被无法消化的观音土给撑死了。

  同样,如果莲藕与菱角能够拿来暂代主食的话。

  那么打仗的时候,如果将莲藕与菱角作为军需粮草的话,朝廷的后勤粮草压力也能够大大减轻一些。

  至少同样三千斤的军需粮食,朝廷筹措起来,仅仅只是需要一亩池塘的莲藕产出,便足以满足。

  而如果换做田地里的庄稼粮食话,那么至少需要三十亩田地的粮食产出,才能够满足三千斤的粮食需要。

  哪怕不能用莲藕、菱角全面代替五谷作为军需粮草,但是只要莲藕、菱角能够代替二分之一,又或者是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的军需粮草。

  那么这也足以为秦国节省下来一笔非常大的军需粮草费用支出!

  而这笔节省下来的军需粮草费用支出,他又可以将之投入到其他各方面的建设之中。

  比如说修路,在统一六国之后,他就一直想要修筑一条联通天下各地的直道,用以加强秦国的统治。

  又比如说修筑长城,北方的匈奴一直窥视中原,若是能够将原来诸侯各国所修筑的长城都链接起来,那么匈奴想要入侵中原也没那么容易。

  秦国边境的黔首百姓也能够生活的更安稳一些,可以免受匈奴的侵袭。

  再比如说继续南征,更进一步地扩大秦国的疆域领土范围。

  实在不行,他也可以用这笔节省下来的军需粮草支出,再好好修一修他骊山的陵墓。

  总之,亩产量一千斤以上的菱角与亩产量三千斤以上的莲藕,能够发挥出来的作用实在是太多,也太大了。

  而武成侯王翦、、右丞相王绾、廷尉李斯等一众文武百官,听到始皇帝的疑问,也是纷纷面露苦笑之色。

  是他们不想和始皇帝说菱角的亩产量有一千斤以上、莲藕的亩产量有三千斤以上吗?

  不,他们可太想和始皇帝说了!

  毕竟始皇帝能够想出来的菱角与莲藕的用途,他们同样也或多或少地想到了。

  若是他们此前知道菱角与莲藕的恐怖亩产量,以及菱角与莲藕所能够发挥出来的巨大作用,然后将之禀告给始皇帝的话。

  那么毫不客气地说,如果他们此前没有爵位在身的话,单单凭借这一个消息,他们便能够以此来封爵。

  即便他们已经有了爵位在身,凭借这个消息也同样能够获得始皇帝一笔不菲的赏赐。

  又或者是福泽自己的子孙,让他们能够获封一个低等的爵位。

  哪怕获封的只是一个下五等的爵位,那也是正儿八经的爵位。

  在秦国,有爵位在身和没有爵位在身,那可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然而可惜的是,在天幕上的太子扶苏说出菱角与莲藕的恐怖亩产量之前,他们也是真的没人知道菱角与莲藕有这么恐怖的亩产量呀。

  毕竟在这个时代,几乎所有人都将目光死死地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

  并没有多少人认真去看过,思索过江河湖泊池塘之下可能掩藏着的恐怖产出。

  即便有时候采摘到菱角与莲藕,他们也只是将之作为一种普通的蔬菜来使用,并没有去认真想深一层。

  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在这个时代也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在荷花下面还隐藏着有莲藕的,更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菱角与莲藕是可以食用的。

  这也就是在太子扶苏说了之后,借助天幕可以通传天下的功能。

  天下各地的黔首百姓也才能够做到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荷花下面还隐藏着有莲藕,以及菱角与莲藕是可以拿来充当主食食用的。

  然而这样的理由能够用来和始皇帝说吗?

  可以,但是没必要,也没意义。

  所以武成侯王翦、左丞相隗状、廷尉李斯等一众文武百官皆是齐齐俯身认错道:

  “¨「¨「臣等愚昧无知,致使秦国、陛下此前错失高产的菱角与莲藕!”

  “还请陛下恕罪!”

  秦皇嬴政也知道这件事怪不了他们,毕竟一众文武百官平日里也是各有要事在身,并且也不是如农家子弟那样专门研究耕种、粮食庄稼的人员。

首节 上一节 99/5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