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70节
【“还是只有亲自去纺织,才能够算的上是‘劳’?”】
【“又或者是只有亲自为百工之事,才能够算的上是‘劳’?”】
【“再或者是为将为帅为卒,战场厮杀,保家卫国,也能够算得上是‘劳’?”】
【“亦或者是如同父王这般日批上百斤奏章者,同样也能够算得上是‘劳’?”】
【“如果只有真正亲自去耕种、去纺织、去为百工之事,才能够算得上是真正的‘劳’的话,那么君主的确是不劳而获。”】
【“但是,君主在‘不劳而获’的背后,却是处理了成千上万件与天下百姓息息相关的国事政务,让天下百姓都能够安心地去耕种、去纺织、去为百工之事!】
【“而这样的君主,又真的能够说是‘不劳而获’吗?”】
【许子面色一黑,语气不愉道:“你是要和我说孟子的‘劳心’、‘劳力’那一套?”】
【有关于农家反对君主的不劳而获这一点,以前农家和孟子有过辩论。】
【准确地说,当时是他的弟子陈相代他与孟子进行辩论。】
【当时孟子就说:“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
【“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
【“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说的直白点,就是有的人劳心,有的人劳力;劳心的人治理人,劳力的人被人治理;被人治理的人供养人,治理人的人被人供养!】
【这种认为劳心者对劳力者的统治是合理的现象,君主就应该理所应当地被百姓所供养的话语,让许子后来听到陈相转述的时候都感觉异常火大。】
【这也就是当时他没有亲自在场,不然他非得要扒了孟子的衣服,抢了孟子的餐食,让孟子无衣又无食!允】
【好让孟子看看到底是劳力者没了劳心者会死,还是劳心者没了劳力者会死!】
【这也是为什么许子反对君主不劳而获,要求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的原因。】
【就是因为他觉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这种现象不对!】
【至少所谓的劳心者,在面对他们这等劳力者时,不应该是如此一种理所当然的态度!】
【他们劳力者也可以劳心,但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劳心者,他们可能劳力乎?】
【如果不能,那么那些劳心者凭什么一副高高在上、理所当然的态度!】
【所以他们成立了农家,他们要求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反对君主不劳而获,要求君主要顺民心、忠爱民、修饥谨、救灾荒,以民以农为本!】
【他们要让天下,听到黔首百姓的声音!】.
第八十九章:孟子:儒家雄辩小能手(儒家拉仇恨小能手)【求订阅,求全订】
看到天幕上的太子扶苏与“许行”谈及“君臣并耕”这一问题,淳于越等一众儒家博士皆是眼前一亮。
这道题,他们可太熟悉了!
昔日他们的儒家大贤孟子,就曾对此给出了完美的答案。
这都已经有了上乘的答案可以抄了,他们还不抄,还在等什么?
于是淳于越等一众儒家博士,纷纷开口怒斥道: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本是天下之通义也!”
“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
“许行不过南蛮鹊舌之人,又如何懂得真正的治国之道!”
“昔日周公制礼乐,划上下、定尊卑、经国家、安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天下堂皇正道,莫过于此!”
“农家门徒,既无上下之分,又无尊卑之别,倒行逆施,不行礼乐,此举与蛮夷何异!”
“自以为识了几个字,读了几篇文章,就敢妄谈如何治国安邦?”
“简直是井底之蛙,不识天地之广阔,只会贻笑大方!”
“农家就应该好好和黔首那样去种地,而不是不自量力地谈论什么治国之道!”
“论及治国之道,农家又如何比得上我等儒家!”
......
本身儒家就对农家得到天幕上的太子扶苏的重视而感到不满。
更加别说现在农家都还没有真正入咸阳,始皇帝又同样仿照天幕给农家设立了相应的农部六司。
要知道这可是九卿之下的一大实权部门!
而他们儒家入223咸阳这么久了,除了一个百家博士的虚职之外,还其他什么都没有捞到。
两相对比之下,淳于越等一众儒家博士也是越发地感到心里不平衡。
所以眼下难得逮到一个可以落井下石的机会,淳于越等一众儒家博士也是使劲地驳斥农家思想,力图以此引起始皇帝对于农家思想的厌恶。
这样即便后面农家门徒子弟真正入咸阳了,始皇帝也只会让农家门徒子弟去研究耕种,而不是重用农家之思。
如此一来,他们儒家也就可以少掉一个有力的竞争者!
坐在最前面的秦皇嬴政侧首撇了一眼正在摇唇鼓舌、喋喋不休的淳于越等一众儒家博士,眼中闪过一抹厌恶与不耐烦。
不得不说,淳于越等一众儒家博士的想法的确成功了。
不过只成功了一半,那就是的确引起了始皇帝的厌恶。
只不过引起的是始皇帝对于淳于越等一众儒家博士的厌恶。
对于秦皇嬴政而言,他的确是不喜欢农家的“君臣并耕”之论。
但是他也只是不喜欢农家的“君臣并耕”之论而已,可不代表他不喜欢农家的其他方面。
就像墨家,他同样也不怎么喜欢墨家的“兼爱”、“非攻”之论。
但是这耽误他喜欢墨家在军工装备这方面的研究能力,以及影响他对墨家在军工器械装备研究这方面的重用了吗?
并没有!
墨家虽然在秦国声名不如法家显赫,但是墨家也绝对算得上是秦国法家之下的第二大学派!
所以对于秦皇嬴政而言,农家提出的“君臣并耕”之论虽然令他不喜。
但是只要农家门徒子弟能够实实在在地研究出,可以使得黔首粮食亩产量变得更多的耕种方法。
那么这就不会影响到秦皇嬴政对于农家的喜爱与重用!
大不了他日后不去听农家的“君臣并耕”之论便是了。
反正对待墨家的时候,他也只是重用墨家的器械研究之力,而不听墨家的“兼爱”、“非攻”之论。
然而相比于既有令他不喜一面,同时也有令他喜爱一面的墨、农两家。
儒家到目前为止就真的只有他的厌恶,而没有他的半点喜爱了。
因为从儒家入秦这么些年,他除了听到儒家对于各种大道理的空泛其谈,以及一个劲地让他模仿昔日的周王朝之外,就没有看到儒家在其他方面有半点实事作用。
但凡儒家在其他方面有一点点实事作用,那么奉行实干主义的秦皇嬴政都会让儒家去干一点点活,而不是让儒家在秦国只吃饭而不干活。
所以在听到“只吃饭不干活”的儒家一众博士,在怒斥“吃饭之后,好好干活,最多有时候说话不怎么好听”的农家门徒子弟时。
秦皇嬴政心中对于儒家的厌恶也是更上一层楼。
甚至秦皇嬴政都开始想着要不要将儒家给踢出咸阳,反正“仁政爱民”这个思想理论也不是儒家独有的。
墨家也有关于“仁政爱民”的思想理论,农家同样也有关于“仁政爱民”的思想理论。
甚至单说“仁爱”的话,墨家“仁爱”可比儒家更彻底。
毕竟儒家的“仁爱”是有亲疏远近、等级差别之分的。
比如说我爱自己家里的人,远远超过爱自己村里的人。
我爱自己村里的人,远远超过爱其他村里的人。
我爱本国的人,远远超过爱别国的人。
而墨家则是主张“兼爱”,我爱全世界,我对所有人的爱都是平等的,不分家人与外人,不分本国与邻国,我都是一样平等的爱。
所以如果要施“仁政爱民”之策的话,参考墨家的“仁爱”,或者农家的“仁爱”都可以。
至于儒家目前看来,并不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就在秦皇嬴政对儒家心生不喜的同时,在场的其他诸子百家对于儒家一众博士的行为也是同样不喜。
一来,有儒家孟子也曾骂过他们家学派的原因。
比如说墨家与杨朱,昔日孟子就曾大骂道:
“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着,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
当时孟子直接怒骂杨朱提倡只为自己,这是目无国君;墨翟主张兼爱,这是目无父母。
目无父母,目无君主,这样的人就是禽兽。
而墨家与杨朱便是无君无父的禽兽,并且斥责墨家学说与杨朱学说都是歪道邪说。
如果墨家学说与杨朱学说这样的歪道邪说不立刻停止传播,孔子的学说得不到发扬光大的话,爱民墨家、杨朱这样邪恶的言论就会蒙蔽了百姓,阻塞了仁义。
届时仁义被遏止,就像野兽吃人,人们将会相互残杀。
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杨朱墨翟之言不亡,则天下将亡!
而除了墨家与杨朱之外,前面孟子在与农家陈相辩论“君臣并耕”这个问题时,也是直接对农家许子骂道:
“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
用孟子的话来说,就是按照许子的办法去做,便是彼此带领着去干弄虚作假的事,哪里能治好国家!
还有景春问起孟子时道:“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对此,孟子也是极为不屑道:“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嗯,直接将纵横家的思想批为“妾妇之道”。
可以说,孟子在世时,就是儒家大怼怼,诸子百家之中就很少有不被他骂过的。
不过这也正常,因为在他眼中,只有儒家思想才称得上是唯一正确的堂皇正道的治国思想。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