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69节
如果不是入秦,得始皇帝赐封博士官职,背靠国家朝廷这颗大树,能够做到自由阅览秦国的典藏书籍的话。
那么即便是他们这些百家博士,真正通读过的各家经典之言,也不会超过数十篇!
甚至对于这个时代的士子而言,将一篇经典之言翻来覆去地读上一辈子,研究一辈子的情况也是很正常的。
不是他们不想通读更多的百家经典之言,而是没有。
又或者说以他们普通的身份地位,获取不到更多的百家经典书籍。
所以便只能对着一册书籍慢慢读,细细品,逐字逐句地理解。
不然读的太快了,他们家中也没有其他书籍可读.
第八十八章:农家:让天下听到黔首百姓的声音!【求订阅,求全订】
【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教导太子扶苏之后,许子也是决定对太子扶苏来一个最后的考校。】
【想要看看太子扶苏,对于《农家思想》是如何理解的。】
【以及从太子扶苏对《农家思想》的理解之中,去眺望日后农家在太子扶苏的手上,又或者说在大秦,又可能会有一个怎样的未来。】
【于是许子找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便正式开始对于太子扶苏的考校。】
【而这一场考校,除了他们师生二人之外,还有一个旁听者:秦王嬴政。】
【毕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太子扶苏对于《农家》之言学成出师的日子。】.
【秦王嬴政自然也是要来看看,在这半年里,太子扶苏都跟随农家许子学习了什么,又收获了什么。】
【“农家所言为何?”】
【许子正襟危坐地坐在太子扶苏面前,沉声问道。】
【太子扶苏也是声音清脆地回答道:“其一,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其二,市贾不二,国中无伪。”】
【“其三,顺民心,忠爱民。”】
【“其四,修饥谨,救灾荒。”】
【“其五,农本商末。”】
【听到太子扶苏对于农家思想高度精准而简洁的概括,许子脸上也是浮现出一抹笑意。】
【而后,许子目露期待之色地询问道:“那你觉得农家所言,可是治国正道?”】
【然而太子扶苏摇了摇头道:“不是!至少不全是!”】
【许子的脸色一僵,而后收敛了笑意,皱眉问道:“农家所言哪点不是治国正道?”】
【太子扶苏丝毫没有给许子这个老师面子,直接道:“第一点,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就不是。”】
【许子闻言脸色一沉,隐隐想起了某些不太愉快的事情。】
【而后许子沉声道:“贤明的君主与老百姓一道耕种,自食其力,早晚自己烧饭,然后兼治国家政事,这如何不是治国正道?”】
【听到许子这么说,太子扶苏也是神色郑重道:“那敢问许师,人一日之时有限、精力有限、能够处理之事,亦是有限。”】
【“那么当国事繁忙且耕种之事亦是不可延之时,二者孰轻孰重?”】
【“若是选择治理国事,那么就会违了农时。”】
【“若是违了农时,且又要求君主自行耕种、自给自足的话。”】
【“那么这个君主的下场便是因为违了农时而导致粮食歉收,最后直接饿死!”】
【“若是放弃国事,选择不违农时而去耕种的话。”】
【“那么被放置于一旁的国事里面,可能有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涉及到了突如其来的天灾或者人祸,急需要国君去处理、应对。”】
【“然而国君为了自己不违农时、不被饿死,选择了去耕种,最后这成千上万的老百姓便会因为国君处理国事不够及时而死伤无数。”】
【“请许师告诉我,此二者,该当如何选择?”】
【许子眉头更加紧皱,过了好半响方才回答道道:“君主可以将繁忙的国事暂且交给其他贤能的大臣代为处理。”】
【这样君主就不会耽误了国事,同时也不会违背农时,有足够的时间去耕种,然后自给自足了。】
【“难道在许师眼中,只有贤明的君主才需要与老百姓一道耕种、自食其力,而其他的文臣武将则是不需要与老百姓一道耕种、自食其力?”】
【“难道农家的‘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仅仅只是针对一国君主,而不包括其他文臣武将?”】
【太子扶苏小小的剑眉一挑道。】
【许子当即摇了摇头道:“自然不是,君主需要与老百姓一道耕种、自食其力,其他文臣武将自然也需要与老百姓一道耕种、自食其力¨` 。”】
【然而话刚一出口,许子心中便暗道回答错了,不用看他都知道太子扶苏接下来会说些什么了。】
【果不其然,太子扶苏的反问当即便到:“如果文臣武将也需要与老百姓一道耕种、自食其力,那么国君将国事交给他们代为处理。”】
【“这样难道就不会违背了他们的农时,让他们来年粮食歉收,最后饿死吗?”】
【“还是说农家的治国之道,就是宁愿让自给自足、自食其力的君主与大臣最后都饿死,也要好好处理有关于老百姓的国事?”】
【“若是如此,许师难道不觉得这对愿意践行农家治国之道而自给自足、自食其力的君主与大臣,太过于苛刻与不公平了吗?”】
【许子当即摇了摇头:“农家治国之道,自然不是如此。”】
【“处理国事与不违农耕,未尝不可兼得!”】
【听到这话,太子扶苏也是笑道:“鱼与熊掌,真可兼得乎?”】
【“父王每天都会召开一到两个时辰的各种大小廷议、奏对,以及每晚都会批阅各种各样的奏章重达上百斤,一直到夜深之后才休息。”】
【“而许师每日耕种也是从早上忙到晚上,几乎不见有什么闲暇时间。”】
【“在这样的情况下,难道真的能够做到处理国事与不违农耕吗?”】
【“纵然一日可以,两日也可以,难道还能一直坚持下去不成?”】
【“如果许师真的认为处理国事与不违农耕可以兼得的话,那么父王便在这里,我可以请父王让许师代行国事些许日子。”】
【“许师可以看看在处理完这些国事之后,是否还有时间与精力去田地里耕种。”】
【说到最后,太子扶苏眼中也是闪过一抹跃跃欲试之色。】
【一旁的秦王嬴政也没想到话题会扯到他的身上,不过他对于农家所说的“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这一点也很不喜欢。】
【如果许子真的认为处理国事与不违农耕,两者可以兼得的话,那么他也不介意让许子体会一下大秦的国务有多么繁重。】
【听到太子扶苏这话,许子的脸色也是一僵。】
【如果大秦的国务真如太子扶苏所说的那般繁忙,甚至秦王嬴政每天都需要批阅上百斤的奏章的话。】
【那么即便他再如何不愿意承认,他也不得不承认处理国事与不违农耕是不可兼得的。】
【至少他在忙完耕种之后,是不会还能有这份时间与精力去处理那么多的国事奏章的。】
【所以许子也是当即转变话题道:“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本质上是反对君主的不劳而获。”】
【“作为君主应当体会百姓粮食的来之不易,不应该设置仓库储存百姓的米榖,更不应该设立府库积聚百姓的财货。”】
【“这是伤害百姓而来供养自己的行为,此非贤明的君主所为!”】
【面对许子的转移话题,太子扶苏也是继续跟上辩道:“君主的不劳而获这一点,稍后再说。”】
【“先说许师后面提到的‘不应该设置仓库储存米榖,更不应该有府库积聚财货’这一点。”】
【“如果国家君主不设置仓库来储存米榖、不设置府库来积聚财货的话。”】
【“那么敢问许师,如果遇到饥荒之类的天灾人祸,谁来救之?”】
【“若是涉及到的饥荒百姓,多达上万人,甚至于是数十万人,谁又能救之?”】
【“仅靠百姓自己自救、互救吗?”】
【“这样又真的能够救得了吗?”】
【许子陷入了沉默,没有回答。】
【作为农家,许子比任何人都要清楚普通百姓在面对天灾人祸时有多么的无力。】
【所以他才会反对君主不劳而获,要求君主自食其力、自给自足,不能设置仓廪府库来储存米榖、积聚财货。】
【说白了,就是希望君主对于百姓的剥削能够少一些,让百姓能够多留下一点积蓄,多一点抵抗天灾人祸这等意外风险的能力,能够更好的生存下去。】
【而太子扶苏则是自问自答道:“面对这种天灾人祸,仅靠百姓自己是自救不了,也互救不了的!”】
【“只有依靠国家,一个无比强大的国家,才能够有能力去帮助上万的百姓,甚至于是数十万的百姓,让他们在那样的天灾人祸之中生存下来。”】
【“但是国家也不是凭空就有这样的能力的,同样救助这些百姓的粮食、衣物也不是凭空而来的。”】
【“它是国家在丰年之时,将多余的米榖存储在仓库,将更多的财货积聚在府库,这样在面对重大的天灾人祸之时,国家才能够有能力去救助百姓。”】
【“仓廪府库,若是仅用于君主身上,那么的确如许师所说那样,是厉民而以自养也。”】
【“但是,如果仓廪府库最终还是用在了百姓的身上,那么又如何能够说的是是厉民而以自养呢?”】
【“说到底,仓廪府库是厉民,还是爱民,还是要看用于公或私、用于君或民的身上。”】
【“许师,我言可有道理?”】
【许子沉默了好半响,方才点了点头:“仓廪府库如果最后是用于百姓身上的话,那么的确是爱民所为。”】
【“但是真正能够用于百姓身上的仓廪府库,又有多少呢?”】
【“若是用在君主身上,多过用于百姓身上,那么仓廪府库对于百姓而言,便是弊大于利!”】
【太子扶苏同样点了点头道:“许师说的对,但是这就涉及到君主的贤明问题了,与仓廪府库本身无关。”】
【“正如一把刀,它既可以杀人,也可以救人,但不管是救人,还是杀人,这都是持刀者自身的问题,而不是刀的问题。”】
【“` ~不能因为持刀者拿着刀杀了人,就直接简单粗暴地判断刀的存在是对人不好的东西。”】
【“而是应该设以律法等方式,震慑、约束持刀者可能发生的伤人行为。”】
【“同样的道理,面对仓廪府库可能更多用于私而不用于公的行为,我们也可以通过律法等方式,对仓廪府库的使用进行相关的限制与约束。”】
【听完太子扶苏的话语,许子又沉默了片刻,方才开口道:“那你对于君主的不劳而获这一点,又有何不同的看法?”】
【言下之意,算是赞同了太子扶苏有关于“仓廪府库”这一方面的反驳。】
【得到许子认同的太子扶苏,也是面露笑意接着道:“说到不劳而获,那么就要看许师你对于‘劳’这一点是如何定义了?”】
【“是只有亲自下田去耕种,才能够算的上是‘劳’?”】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