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562节
【最后轻敲马蹄铁,确认无松动即可。】
【在马蹄的“铁鞋子”正式制作出来之后,紧接着便让李牧,以及其他骑兵,骑着战马肆意奔驰数百里,甚至上千里。】
【然后,一众工部墨家子弟再检查马蹄铁的损耗情况,以及战马的蹄甲情况。】
【看着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的马蹄铁,以及并没有开裂的战马蹄甲。】
【顿时,在场的众人皆欢呼起来:“成功了!”】
“给战马穿上铁鞋子是可行的!”】
“有了这个马蹄铁之后,不说彻底解决战马蹄甲开裂或者感染问题,但是至少也可以大大延缓战马蹄甲开裂或者感染的时间!”】
“让战马从此以后,不再是一、两场战场的消耗品,而是战场上的耐用品!”】
“至此之后,战马的损耗率起码可以从原来的百分之七、八十,降低至百分之二、三十!”】
“换句话说,一匹有蹄铁的骑兵效能,至少相当于过去三匹没有蹄铁的骑兵!”】
“有了马蹄铁之后,战马与骑兵的损耗比,便能够从原来的三比一到十比一,降低到二比一到一比一。”】
【看着欢呼的众人,太子扶苏也是心情大好。】
【毕竟他也是通晓兵事,亲身上过战场的人。】
【自然知道高鞍、马镫,以及现在这个马蹄铁的出现,对于骑兵到底有多大的作用,以及会给战场带来多大的变化。】
【可以说,有了高鞍、马镫,以及马蹄铁之后,骑兵往后真正拥有了决定战场胜负走向的能力!】
【而这一切,离不开工部墨家子弟与农部畜牧司农家子弟的群策群力,所以太子扶苏也是满脸笑意道:“诸卿研制高鞍、马镫与马蹄铁,功劳甚大!”】
“孤必当禀报父皇,为诸卿请功赏赐、晋爵!”】
【随着太子扶苏话语的落下,在场工部墨家子弟与农部畜牧司农家子弟的欢呼声,顿时更加热烈三分。】
【毕竟谁不喜欢获得赏赐与晋爵呢!】。
第573章惊愕的众臣,激动的武将【求订阅,求全订】
天幕下,看到天幕上的“左丞相隗状”与“右丞相王绾”提出的制定《大秦五年中长期发展规划》。
用以把控大秦未来的发展方向与逐步推进具体的事宜时,秦皇嬴政也是陷入了沉思。
半响之后,秦皇嬴政方才抬头转看向身后的左丞相隗状、右丞相王绾,吩咐道:
“制定《大秦五年中长期发展规划》这个想法很好,如今大秦因为天幕的缘故,诸事纷杂。”
“现在正好借助制定这个《大秦五年中长期发展规划》,将所有事务重新梳理一遍,以便进一步把控大秦发展的方向,以及逐步推进此前安排的各项事宜。”
“此事,便仍由左右丞相负责牵头安排,其他文武百官为之配合。”
这话一出,左丞相隗状、右丞相王绾当即拱手低头应道:
“老臣,遵旨!”
其他一众文武百官、诸子百家博士,也是齐齐躬身应道:
“臣等,遵旨!”
在安排完制定《大秦五年中长期发展规划》事宜之后,紧接着一众文武百官便看到天幕上的“始皇帝”与太子扶苏父子二人共同批阅奏疏的场景-。
然后,他们便忽然听到天幕上的“始皇帝”对于太子扶苏,有关于郡县制度对错的询问。
这时,他们方才惊愕的发现,原来在他们心目中如同神祇一般的始皇帝,居然也会有不确定、不自信的时候!
这样的事情,简直堪称匪夷所思。
毕竟在他们这些文武百官、诸子百家博士的印象中,不管是天幕上的“始皇帝”,还是天幕下的始皇帝都端肃理智如同庙堂里的神祇,让人望而生畏。
而现在,天幕上的“始皇帝”偶尔展露出来的这种不确定、不自信,反而让其多了几分人气,不像高高在上的天帝那般,不食人间烟火,不与凡人相通。
同时,也让部分依然对分封制度心存野望的文武百官、贵族公卿与儒家博士,再度泛起了些许的小心思。
毕竟,既然天幕上的“始皇帝”都无法确定对于大秦未来而言,选择郡县制度是否真的会好过分封制度的话。
那么,他们如果再大力坚持、鼓吹分封制度好过郡县制度的话,又是否可以使得他们这个世界的始皇帝回心转意,继而重新废郡县,复分封呢?
毕竟比起郡县制度,还是分封制度对他们这些官员更好一些呀!
在郡县制度下,即便是他们也只能够当一个流官,自家子孙后代更是没有世袭的权力与待遇。
但是在分封制度下,他们与自家的子孙后代却是可以世世代代在某个郡县当一个土皇帝、小诸侯。
两者之间的地位与待遇,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然而就当他们如此想着的时候,却是看到站在最前面的始皇帝却是忽然回头扫视了在场众臣一眼,那冰冷淡漠的目光,显然表露着他与天幕上的“始皇帝”并非真正的同一个人。
至少,在对于到底选择郡县制度,还是选择分封制度这件事上,他不会像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那般有任何的不确定、不自信!
所以,如果谁敢继续坚持鼓吹分封制度,并且反对郡县制度的话,那么也必然会迎来他最冷酷的镇压!
见此,原本生出想要再度坚持、鼓吹分封制度的部分文武百官、贵族公卿与儒家博士,也是纷纷低下头,生怕招惹来始皇帝的雷霆之怒。
在再度镇压下部分文武百官、贵族公卿与儒家博士不该有的心思之后,秦皇嬴政也是抬头看向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眼中闪过一抹不愉之色。
作为皇帝,无论何时都不可以显露自己的“软弱”、“犹豫”,必须要在臣属面前永远保持沉稳自信的状态。
如此才可以使得臣属有所依靠,不会慌张失措,同时也可以使得臣属不敢升起某些不该有的心思。
而刚刚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短暂显露出来的“软弱”、“犹豫”,很显然被一众文武百官看在了眼里。
从而导致他们差点再度升起某些不该有的心思,进而给自己凭空增加了某些麻烦。
不过好在自己威望甚隆,及时镇压了下去。
否则后面,指不定还要再掀起一场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
届时,又是一个不小的麻烦。
这也是秦皇嬴政之所以看着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露出不愉之色的主要原因。
而后,秦皇嬴政便听到了太子扶苏对于郡县制度对错的回答。
尤其在听到太子扶苏说“郡县制度错就错了呗”的时候,秦皇嬴政更是剑眉一挑。
毕竟在秦皇嬴政看来,郡县制度可以说是关系到大秦未来的千秋万代之事,哪能如此儿戏且不负责任。
不过,太子扶苏接下来的回答,则是让秦皇嬴政陷入了沉思。
是呀,郡县制度就算未来真的错了,那又怎么样呢?
如果郡县制度是错在当代,并在他执政之时便显露出来的话,那么他再凭借自身的威望去调整过来就是了。
他既然有魄力废分封而行郡县,那么他就有魄力再废郡县而改行它制!
如果郡县制度是错在未来的话,那么未来的秦王也不再是他,而他又能怎么办呢?
最多只能寄希望于后世的秦王,希望后世的秦王是一位像太子扶苏那般有能力的明君雄主,可以将错在未来的郡县制度重新修改过来。
否则,如果后世的秦王是一个昏庸无能之辈的话,那么他也没有办法。
除非他真的可以长生不老,一直都是秦国的皇帝!
然而,这一点从目前来看,似乎并没有什么希望。
同时,秦皇嬴政也是发现了太子扶苏另一个特点,那就是太子扶苏有时候目光并不仅仅局限于当下,甚至也不局限于大秦。
反而是放在了超脱于当下的未来,甚至是放在了超脱于大秦的诸夏!
就像郡县制度未来万一真的有什么弊端,从而使得大秦亡国了的话。
太子扶苏虽然也会为大秦的亡国而感到难过,但是在感到难过之余,他也会乐观地想着大秦也算是为后世子孙排除了一个错误的制度选择。
这样的胸襟与气魄,反而是他所没有的。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太子扶苏的格局甚至比他更大一些。
这让自认为“功过三皇,德兼五帝”的秦皇嬴政,也是有些心情复杂。
不过总体而言,还是欣慰的心情更多一些。
毕竟作为父亲,谁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呢!
在天幕上的太子扶苏与“始皇帝嬴政”夜谈过后,紧接着大秦一众文武百官便看到了太子扶苏收到的外商司传回来的情报。
而相较于他们目前掌握的四方蛮夷情报而言,很显然天幕上的太子扶苏收集到的情报要更加详细一些。
至少像以前,他们虽然也知道在大秦的西北方,盘踞着月氏等蛮夷。
但是却并不知道月氏内部之间又分为大月氏和小月氏,更加不知道它们两者之间存在着矛盾冲突。
想到这里,一众出身于纵横家的博士心中也是蠢蠢欲动。
自从始皇帝与大秦扫平六国,统一天下之后,这天下便失去了他们纵横家的生存余地。
因为只有当天下分裂成众多诸侯国的时候,他们这些纵横家之士方才可以在这些诸侯国之间,左右逢源、摇唇鼓舌、合纵连横、尽施手段。
进而突显自己的价值,从而得到诸侯国君的赏赐与重用。
但是,当天下大一统,抬眼望去只剩下一个国家的时候。
他们这些纵横家之士,也就随之失去了左右逢源、摇唇鼓舌、合纵连横、尽施手段的环境与机会,只能郁郁不得志,难以舒展自身一生所学。
然而,天幕的出现,却是告诉他们,即便秦国扫平了六国,统一了中原,但是这个天下却依然不仅仅只有大秦这么一个国家。
在大秦之外,依然还有月氏等其他国家。
换句话说,他们纵横家之士左右逢源、摇唇鼓舌、合纵连横、尽施手段的环境与机会,又回来了!
当然,他们作为诸夏苗裔并不打算做出坑害大秦,投靠月氏之类的行为。
但是,如果他们能够为大秦挑动大月氏和小月氏之间的内斗,甚至自相残杀,进而使得大秦从中获益的话。
那么他们总该能够从始皇帝的手中,得到丰厚的赏赐与重用吧!
所以一众纵横家博士便心中暗自盘算着什么时候远赴月氏,又或者是其他蛮夷国家一趟。
看看能否为大秦,以及为自己谋取些许利益。(看暴爽小说,就上飞卢小说网!)
而大秦除了西北方盘踞着月氏之外,东北方还盘踞着东胡,北方盘踞着匈奴,南方盘踞着百越。
以上这四方蛮夷势力,用太子扶苏的话语来说就是:
“东胡强而月氏盛,百越山林半野人,匈奴单于曰头曼!”
其中东胡虽然疆域广盛,但是却较为松散,属于多个部落酋长联合统治,对于大秦的威胁并不算大。
至少面对东胡,大秦是有碾压性的优势与实力的。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