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553节

  站在御史队列中的张良,此刻一脸若有所思地打量着大秦一众君臣。

  原本他以为大秦君臣之间,当是团结一致的。

  或者说,以前大概是团结一致的。

  否则如果君臣不同心的话,那么大秦也灭不了六国。

  但是,在扫平了六国,统一了天下,暂时没有了外敌之后,很显然原本团结一致的君臣,在悄无声息间便因为各自的利益不同而出现了疏离,甚至是分歧。

  毕竟分封制的弊端,难道亲身经历了春秋战国之乱的大秦众臣不知道吗?

  必然是知道的!

  还是那句话,能够站在朝堂上的大臣,就没有哪一个是真正蠢笨不堪的。

  如果真的有那样蠢笨不堪的大臣的话,那么他也站不到大秦朝堂之上。

  可是,明知道分封制的弊端,但是在进行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廷议讨论的时候,除了李斯等少数大臣之外,其他大部分官员的意见竟然是“皆以为便”!

  这其中透露出来的含义,就很耐人寻味了。

  不过,始皇帝嬴政扫平六国,统一天下,完成亘古未有之霸业所带来的威望,实在是太大了。

  大到,即便大部分官员有想要复行分封制的想法,也不敢真的表露出来。

  大到,在李斯开口反驳之后,始皇帝嬴政便可以顺水推舟,凭借着自己的威望将大臣的分封想法镇压下去,进而彻底推行郡县。

  想到这里,张良也是对于始皇帝嬴政的威望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

  那真的是堪称“朕即帝国”,“朕之意志,即是帝国意志”!

  只要始皇帝嬴政一日不死,那么始皇帝嬴政都可以凭借着个人威望统合文武百官,镇压整个大秦帝国。

  另一边的淳于越等儒家博士,在看到天幕上的太子扶苏再次驳斥了“淳于越”请求分封的谏言之后,也是齐齐脸色一白。

  虽说在天幕上的“秦国”的郡县制与分封制廷议开始之前,他们就隐隐知道天幕上的“秦国”大抵也会和他们这个世界的秦国那般废分封,行郡县。

  但是,在那一幕没有真正出现之前,淳于越等儒家博士心中也还是怀抱着有些许的希望的。

  万一呢?

  万一天幕上的“秦国”出乎意料的选择了废郡县,复分封呢?

  那么他们儒家之礼与言,当再度大行于天下!

  然而很可惜,没有如果!

  天幕上的太子扶苏与“始皇帝嬴政”同样选择了废分封而行郡县。

  这也意味着,在郡县制之下,他们儒家彻底失去了借助周礼分封制大兴的机会!

  同样意味着儒家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将屈居于法家之下。

  甚至说句不太好听的,说不定终秦国一朝,他们儒家都得不到大兴的机会,都要一直被法家死死压制住。

  这样的结果,显然不是淳于越等儒家博士愿意看到的,更加不是淳于越等儒家博士愿意接受的。

  可是,他们儒家博士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结果,又能怎么样呢?

  难不成他们儒家还能够推翻秦国不成?

  昔日六国都做不到的事情,更加别说他们区区儒家这么一家学派了。

  想到这里,淳于越等一众儒家博士也是只能够在心中为儒家学派不得大兴于天下而哀叹。

  随后,其他一众大秦君臣也是默契地忽略掉天幕上的“郡县制与分封制之辩”中透露出的,影响他们大秦君臣和谐的信息,继续抬头观看天幕。

  【在分封制与郡县制之间的廷议中,因为李斯与太子扶苏力主推行郡县制,再加上始皇帝嬴政心中也是偏向郡县制。】

  【所以最终,秦国还是定下了废分封,行郡县的政策制度。】

  【在定下郡县制之后,大廷议也是继续推进。】

  【作为刑部尚书的李斯,这次第一个起身谏言道:“禀陛下,今六国既灭,天下归一,但天下各地仍然有黔首百姓行昔日六国之旧制。”】

  “从而导致天下依然文字不同、度量衡不同、车轨宽度不同,货币不同等等。”】

  “是以,臣请陛下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与货币,使得天下为一!”】

  【端坐在帝座之上的始皇帝嬴政眸光垂落到李斯身上,威严道:“可有详细章程?”】

  【李斯点了点头应亦^铃疑鳍斯无韭4诌吧悦怡道:“陛下请看!”】

  【说罢,李斯一边将手上的奏疏呈递上去,一边向始皇帝嬴政,以及在场的一众文武百官介绍道:“所谓书同文,即以大秦当前所书之隶书文字,作为唯一书写文字。”】

  “除了隶书之外,其他包括秦篆在内的昔日七国文字尽皆废除,不复使用。”】(看暴爽小说,就上飞卢小说网!)

  “所谓车同轨,即以大秦如今车轨之宽窄,统一作为日后天下之准,昔日六国的车轨宽窄则同样尽皆废除,不复使用。”】

  “所谓统一度量衡,即以大秦如今使用的度量衡,统一作为日后天下之准,而昔日六国的各种度量衡单位则同样尽皆废除,不复使用。”】

  “所谓统一货币,即大秦重新铸造秦币,作为统一之后的天下货币使用,而昔日六国所使用的各种货币则是同样尽皆废除,不复使用。”】

  【端坐是上三重白玉阶王座上的太子扶苏,对于书同文、车同轨这两点,倒是没什么异议。】

  【因为所谓的书同文、车同轨,看似影响很大,但是实则与统一货币、度量衡这两者相比起来的影响,其实是很小的。】

  【因为所谓的书同文,涉及到的对象是全天下懂得读书识字的读书人。】

  【这看起来,涉及到的人员很多,但是全天下懂得读书识字的读书人,现在至少有一大半都是秦国人。】

  【而秦国难道是现在才刚刚发明“隶书”这种书写文字,以及现在才开始推广“隶书”这种书写文字的吗?】

  【自然是不可能的!】

  【早在十几年前,张苍与程邈就已经发明了隶书文字。】

  【而经过这十几年的推广与使用,如今秦国所有懂得读书识字的人都已经掌握了隶书文字的书写使用。】

  【所以现在推行以“隶书”作(李的的)为唯一标准的书同文政策,对于秦国的读书人而言,没有任何影响。】

  【甚至别说秦国的读书人了,秦国之外其他但凡有点远见的,预料到秦国会统一天下的才智之士,在看到秦国推广使用新“隶书”文字之后。】

  【不用秦国催促,他们自己便会主动找机会去学习秦国的新“隶书”文字。】

  【所以秦国的“书同文”政策,对于这部分才智之士来说也影响不大。】.

  【真正影响比较大的是那些,自身毫无远见,或者有远见,但是抱着六国语言文字不肯放手的固执之辈。】

  【而对于这样的无远b迩依彡伍泣鸠 轳三2见或者固执之辈,秦国也不在意。】

  【反正在十几年前太子扶苏的学院建立起来,并且能够自行源源不断地培养出秦国所需要的,懂得读书识字的学子之后。尽】

  【秦国对于天下士子的需求量,一下子降低了很多。】

  【甚至可以说,相较于天下其他士子,秦国反而比较喜欢任用太子扶苏学院培养出来的学子。】

  【一是根底清白,大多都可以说是为秦国战死的烈士子嗣。】

  【二是要求也低,不会像那些外来士子那般,一上来就想要什么王侯公卿之位,起步能够有个地方郡县小吏的职位就已经满足了。】

  【所以现在秦国对于天下其他士子的态度就是,你爱来不来,反正秦国也不差你这么一个士子。】

  【但是如果你真的想要来事秦的话,那么就自己主动学会新“隶书”文字,反正秦国不会惯着你。】。

第562章李斯提出的混乱的衡制换算,影响不大的统一度量衡【求订阅,求全订】

  【车同轨的政策,也是同样的道理。】

  【车同轨面对的对象是哪些?】

  【是全天下有马车的人!】

  【而能够拥有马车的人,基本都可以称得上是“非富即贵”。】

  【而全天下“非富即贵”的拥有马车的人,又能有多少呢?】

  【与普通黔首百姓相比,说是万分之一,甚至是十万分之一都不奇怪。】

  【更何况,这些“非富即贵”且拥有马车的人,也大部分都是秦国人。】

  【而秦国的“车同轨”政策虽然是现在才真正正式提出,但是在此之前的十多年里,秦国治下的马车一直都是施行“车同轨”政策的。】

  【所以秦国的“车同轨”政策,对于占了天下拥有马车大多数的秦国富贵人家来说,基本是没什么影响的。】

  【而对于秦国之外的,拥有马车的富贵人家来说,其实影响也不大。】

  【一是因为,昔日秦国覆灭六国的时候,除了六国的王室宗亲、贵族公卿遭受到毁灭性打击之外,六国的富商豪绅同样也是受到严重的打击。】

  【如今幸存下来的原六国富贵人家,相比于之前而言,可谓是百不存一。】

  【而原六国的富贵人家人数少,那么受到秦国“车同轨”政策影响的原六国富贵人家自然也就少了。】

  【二是因为,秦国也并不是说一下子就扫平了六国,统一了天下,而是前后花费了十年时间,方才陆陆续续地扫平六国,统一天下的。】

  【而在这十年间,那些早期,以及中期被秦国吞并、覆灭的原韩国、赵国、燕国等诸侯国的富贵人家,早就在这十年间将自己的马车,也换成秦国统一标准的马车了。】

  【至于那些后期被覆灭的魏国、楚国、齐国的富贵人家,但凡有点远见的,也早都已经把自己的马车,给换成秦国统一标准的马车了。】

  【最后剩下的,也就只有少部分没什么远见,并且运气也还不错,能够从秦国覆灭六国的打击中幸存下来的,少数原六国富307贵人家仍在使用原六国标准的马车。】

  【而秦国的“车同轨”政策,主要针对影响的也就是这少数人员。】

  【这也是太子扶苏为什么觉得“车同轨”政策波及、影响不大的原因。】

  【毕竟波及到的人数少,且涉及到的相关人员又没多少远见,甚至还大概率属于原六国的富贵人家,那么秦国自然不会太在意它们的想法与影响。】

  【而与只是涉及到少数人的“书同文”、“车同轨”政策不同,“统一度量衡与货币”政策那可是真正涉及到全天下所有人的大事件。】

  【因为不管是度量衡,还是货币,那都是全天下人几乎每天都要使用的东西。】

  【一旦制定的度量衡与货币政策不妥,那么立刻便会影响到全天下人!】

  【届时,即便是秦国想要解决起来,也会感到很头疼。】

  【所以在统一度量衡与货币这方面,必须要慎之又慎!】

  【而提到统一度量衡的话,则不得不提一下当年李斯提出的度量衡了。】

  【当年,当太子扶苏与一众墨家门人子弟准备在当前的度量衡基础上,制定一套新的度量衡制度出来的时候,李斯从张苍那里听到了消息。】

  【于是,李斯也过来凑了凑热闹,并且也十分殷勤地提出了一套新的度量衡制度。】

  【而李斯制定的度量衡制度,其中度制由短到长,分为:忽、分、寸、尺、丈、引这几个单位。】

  【其中一忽是最小的单位,而十忽等于一分,十分等于一寸,十寸等于一尺,十尺等于一丈,十丈等于一引(约等于23。1米)。】

  【而量制由小到大,分为:龠、合、升、斗、斛这几个单位。】

首节 上一节 553/5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