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536节
【最后还是太子扶苏自己帮武安君白起“归纳”、“总结”、“编撰”了一本《白起兵法》,然后武安君白起才在不破坏入选要求的情况下,顺利在诸子百家庙中铸碑立像。】
【而除了武安君白起之外,再看看儒家。】
【儒家可以说,从春秋至战国时期,一直都是天下的显学之一。】
【要论儒家出来的人才英杰,那也绝对不在少数。】
【但是,纵观春秋战国数百年,真正符号入选诸子百家庙中的儒家先贤,也就仅仅只有孔子、孟子、荀子三人而已。】
【其中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所以孔子入选诸子百家庙这一点,自然无需多言。】
【而孟子在孔子的“仁”和“礼”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性善论”,提出“民贵君轻”、“王道政治”,首创“四端说”等等。】
【堪称是提出了儒家新的核心理论,对儒家思想之言做了进一步的拓展与补全。】
【所以孟子也得以借此获得入选诸子百家庙的资格,从而在诸子百家庙内铸碑立像。】
【荀子也是同样的道理,荀子在孔子的“仁”和“礼”,以及孟子的“性善论”的基础上,提出“性恶论”,强调“礼法并重”、“制天命而用之”。】
【这也是提出了儒家新的核心理论,对儒家思想之言做了进一步的拓展与补全。】
【所以荀子也得以借此获得了入选诸子百家庙的资格,从而在诸子百家庙内铸碑立像。】
【但是,除了孔子、孟子、荀子之外,儒家便再无其他任何一人有资格入诸子百家庙内铸碑立像了。】
【因为除了孔子、孟子、荀子之外,这数百年间出现的其他儒家之士都不过是在他们三人提出的儒家思想之言的框架内,修修补补,兜兜转转罢了。】
【远远称不上自成一家一派之言,也称不上对儒家学派之言做了真正的开拓、创新与补全。】
【所以自然也就没资格入诸子百家庙内铸碑立像,受秦国后世子孙世世代代的香火与祭祀。】
【随后,礼部尚书也是再三点燃三柱祭香恭谨地递给秦王嬴政。。。。。。。。。】
【秦王嬴政随手接过祭香,然后先扫视过诸子百家庙中的一众诸子先贤,接着再转头看向一众文武百官道:“朕考春秋以来,诸子立说,百家争鸣。”】
“观其要旨,皆可为经世致用之学。”】
“其中商君著《商君书》,立刑无等级之法,行农战之国策。”】
“李悝制《法经》,首创成文法典,立尽地力之教。”】(看暴爽小说,就上飞卢小说网!)
“申不害明术治之道,著《申子》,言循名责实。”】
“慎到论势治之要,传《慎子》,倡势位屈贤。”】
“韩非集大成,作《韩非子》,融法、术、势于一炉。”】
“此皆法治之本,强国之基。”】
“老子留《道德经》,言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庄子著《庄子》,阐齐物之理,逍遥之境。”】
“列子传《列子》,明贵虚之旨。”】
“杨朱立说,言贵己之道。”】
“此皆治国之鉴,可参可考。”】
“孔子修六经,著《论语》,立仁、礼之教。”】
“孟子作《孟子》,倡性善之说,言王道政治。”】
“荀子著《荀子》,主性恶之论,融礼法于一。”】
“此皆教化之道,安民之要。”】
“墨子著《墨子》,倡兼爱、非攻、尚贤之说。”】
“禽滑厘承其术,精城防之要。”】.
“此皆利民之术,可用可法。”】
“孙武著《孙子兵法》,立不战而屈人之谋。”】
“吴起撰《吴子》,行武卒之制。”】
“白起著《白起兵法》,精歼灭之道。”】
“孙膑留《孙膑兵法》,创围魏救赵之策。”】
“田穰苴传《司马法》,言以战止战。”】
“尉缭作《尉缭子》,论刑德并用。”】
“乐毅用兵,施攻心为上。”】
“田单创火牛阵,复齐国社稷。”】
“此皆强兵之道,不可不察。”】
“苏秦著《苏子》,行合纵之策。”】
“张仪用连横之术,破六国联盟。”】
“此皆外交之策,当知当用。”】
“邹衍创五德终始,著《邹子》,言大九州之论。”】
“惠施主合同异,公孙龙著《公孙龙子》,辩白马非马。”】
“此皆治国之术,可参可验。”】
“扁鹊创四诊法,首倡辨证论治。”】
“文挚用情志疗法,明病由心生。”】
“左丘明著《左传》,开编年之体。”】
“公羊高传《公羊传》,言大一统之义。”】
“计然立3。0平粜之法,著《计然》。”】
“范蠡撰《陶朱公商经》,行农末俱利。”】
“管仲作《管子》,创轻重之术。”】
“子贡通货殖之道,白圭明人弃我取。”】
“甘德著《天文星占》,石申传《石氏星经》,共创甘石之学。”】
“此皆经世致用之学,实为安邦定国之要术。”】
“今朕统御四海,当取法家之制,以正纲纪;儒家之教,以化万民;道家之智,以安社稷;墨家之利,以济苍生;兵家之强,以卫社稷;纵横之变,以应外事;阴阳之机,以察时变。。。。。。”】
“总揽百家精要,折衷群言大义,熔铸古今,独运枢机,乃成经纬天地、安邦定国之大道!”】
【伴随着秦王嬴政话语的落下,在场一众文武百官也是再三齐齐躬身拜道:“陛下兼采百家之长,立万世不易之法!”】
“臣等愿以天下苍生为念,助陛下开创海晏河清之盛世!”】
【对此,秦王嬴政也是微微满意颔首,随即转身朝着一众诸子百家庙内的诸子先贤,微微揖而不拜。】
【接着再由太子扶苏将三柱祭香,插在一众诸子先贤前的香炉上面。】
【至于一众文武百官,则是认认真真地朝着一众诸子先贤铸像拜了三拜。】
【而兰宪台下属典史司的史官,也是再三将此事刻记于册:“华夏大一统元年,正月初一。”】
“秦王政设文庙、武庙、诸子百家庙,并携太子扶苏率文武百官祭十六治国贤臣、十六经武名将与十六学派四十先贤。”】
“告文治武功并百家之道于天,遂定治国之制。”】。
第545章为陛下上尊号,曰始皇帝!【求订阅,求全订】
【在祭祀完文庙、武庙、诸子百家庙之后,秦王嬴政与太子扶苏也是率一众文武百官,再次回到天下一统广场中心处的五德承运坛前。】
【而此时,时间也是来到午时三刻(11:30)。】
【随后,秦王嬴政迈步直接登上五德承运坛的最高层。】
【而太子扶苏则是登至五德承运坛的第四层止步,三公与彻侯则是登至五德承运坛的第三层止步。】
【一众六军都督、六部尚书、三府卿、三台卿,则是登至五德承运坛的第二层止步。】
【至于六品及以上的文臣、武将,则是登至五德承运坛的第一层止步。】
【而在六品以下的文臣、武将,则是没有登上五德承运坛的资格,只能够围绕在五德承运坛四周。】
【另外更有上万的披甲持戟卫士,分列五德承运坛,以及天下一统广场的四周。】
【而四方众多围观的黔首百姓,则是在一众披甲持戟卫士的分隔下,仰头崇敬地望着那道威严、肃穆、霸气的身影,一步一步登上五丈四尺高的祭坛最顶端。】
【半响之后,登临五德承运坛之巅的秦王嬴政缓缓转身回望,俯瞰四方。】
【坛阶之下,冠冕如星河垂落。】
【其中七寸素金青玉飞尾冠若众星拱月,太子扶苏执圭而立,青玉温润含光,透着储君之仪的清贵内敛。】
【六寸玄金飞尾冠若北斗临空,三公彻侯持笏而立,紫玉沉蕴生辉,透着柱国之臣的威严持重。】
【五寸鎏金银纹飞尾冠若流星经天,五军都督按剑生威,六部尚书执简凝神,三府三台卿肃立待命,苍玉寒光内蕴,透着股肱之臣的沉稳锐意。】
【四寸素银飞尾冠若白虹贯日,诸司郎官肃立如松,银纹流光溢彩,透着治事能臣的干练明达。】
【三寸青铜飞尾冠若大地承露,列曹从事俯首恭立,铜纹古朴厚重,透着实务之臣的勤勉恭谨。】
【而在下方太子扶苏、三公彻侯、五军都督、六部尚书、三府卿、三台卿,以及余下一众文武百官,还有四方黔首百姓眼中。】
【五德承运祭坛顶端,19有九寸鎏金赤玉飞尾冠灼灼生辉,如大日独耀天阶,璀璨不可直视。】
【伴随着那道屹立于祭坛之巅,按剑而立的威严身影缓缓扫视过来。】
【无论是太子扶苏,还是一众文武百官,亦或者是四周的披甲执戟卫士与黔首百姓,皆是纷纷拜俯当场。】
【一时之间,百官齐叩,万民齐拜,尽显祭坛之巅秦王嬴政的煌煌威仪。】
【在到了午时四刻(12:00),正午时分之后。】
【礼部尚书也是再度手持燔燎之器,环绕着五德承运坛前的天、地、人三鼎而行,同时逐一点燃三鼎下方堆积的燔柴。】
【随着一阵阵青烟,逐渐升腾而起,礼部尚书也是神情肃穆地宣告:“燔燎告天!”】
【而祭坛之巅的秦王嬴政也是在这威严肃穆的乐声伴奏下,迈步朝着北侧竖立皇天碑走去。】
【而在皇天碑上,早有礼部仪官呈放着一柄黑玉圭。】
【待到秦王嬴政取下黑玉圭后,四周原本浩荡磅礴的鼓乐声也是骤然停歇下去。】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