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523节

  “典史司:负责记录、编撰过往历朝诸国的史书,以及独立记载本朝历代君主、百官言行举止的实录,并且不受其他任何部门的干预。”】

  【说到这里,秦王嬴政的目光也是在一众文武百官的身上来回巡视、打量。】

  【最终秦王嬴政的目光还是停留在原九卿郎中令的身上,而后直接授命道:“兰宪台卿一职,便由原郎中令担任。”】

  【而听到秦王的授命,原九卿郎中令也是迅速出列,拜俯在地道:“臣蒙陛下委以兰宪之任,敢不竭诚?必当以精研律文为本,以详录史实为要。”】

  “凡朝廷律令,必考其源流而审其适用;每君臣言行,当秉笔直书而存诸青史。”】

  “臣愿日夜校雠,务使法令条文简明可循,史册记载真实无讹。”】

  【秦王嬴政点了点头,继续掀开第二十块玄色绢帛,露出第二十方玉印。】

  【而在这方玉印上,则是篆刻着“兰宪台卿印”这五个字。】

  【随即赵高也是恭敬地双手捧着“兰宪台卿印”,走到原九卿郎中令的面前,将“兰宪台卿印”递给他。】

  【而后秦王嬴政也是继续道:“兰宪台六司的相关官员,过后由兰宪台卿拟定一份名单,然后再呈献于朕决定。”】

  【原九卿郎中令,同时也是现兰宪台卿点了点头应道:“是,陛下。”】

  【说完兰宪台,秦王嬴政继续说“三台”之中的最后一台:“幽谒台的职责是:总掌风闻奏报、地方舆情察访及机要文书传递。”】

  “为朕监察四方、协理朝政,所察之事皆直接密奏于朕。”】

  【说到这里,秦王嬴政并没有像其他讲述其他府、台那般列举幽谒台的下属诸司。】

  【这自然不是秦王嬴政没有想好,实际上幽谒台同样下设六司,分别是:察影司、谍间司、风闻司、缇狱司、鉴异司、隐籍司。】

  【其中,察影司:负责暗中监察百官,伪装成文武百官家中的仆役,又或者是商贾等身份活动。】

  【谍间司:负责暗中派遣细作潜入敌国,收集军备、朝局、边关布防等情报,以及管理“死间”(一旦暴露即自尽的间谍)与“生间”(可撤回的间谍)。】

  【风闻司:负责暗中在各地郡县设立酒楼、驿站等伪装据点,搜集民情、官吏动向,并且定期将地方郡县重大舆情事件汇总、上报。】

  【缇狱司:负责密捕、刑讯、暗杀,直属皇帝指令,不录案卷,并设“诏狱”,无诏不得探视。】

  【鉴异司:负责监察幽谒台内部人员是否依然忠诚,如若背离皇帝与幽谒台,则直接肃清。】

  【隐籍司:负责伪造官员、黔首,又或者其他身份供幽谒台下属成员使用,管理密档。】

  【必要时,销毁行动痕迹,确保幽谒台人员“不存在于官方记录”。】

  【可以说,幽谒台乃天子隐刃、暗察枢机,总掌密察百官、侦缉敌情、监控地方、肃清内谍、秘刑缉捕之权,不列朝班,不录官籍,行事无踪,唯奉帝命而行。】

  【想到这里,秦王嬴政的目光也是直接落到原九卿典客身上,直接授命道:“幽谒台卿一职,便由原典客卿担任。”】

  【毕竟原典客卿本身就暗含一部分间客、监察职责,所以幽谒台交给对方,秦王嬴政也能够放心。】

  【而听到秦王的授命,原九卿典客也是迅速出列,拜俯在地道:“臣得陛下垂注,委此机要之任,自当谨守本分,审慎行事。”】

  “凡百官吏治、地方民情,必细心体察;遇有可疑之事,当详加核实,密奏天听。”】

  “臣定以持重之心行隐秘之事,既不扰朝堂清宁,亦不负圣明所托。”】

  【秦王嬴政微微颔首,继续掀开第二十一块玄色绢帛,露出第二十一方玉印。】

  【而在这方玉印上,则是篆刻着“幽谒台卿印”这五个字。】

  【随即赵高也是恭敬地双手捧着“幽谒台卿印”,走到原九卿典客的面前,将“幽谒台卿印”递给他。】

  【而后,秦王嬴政也是继续道:“幽谒台下属相关的官吏人员,过后由幽谒台卿拟定一份名单,然后再呈献于朕决定。”】

  【原九卿典客,同时也是现幽谒台卿朗声应道:“是,陛下。”】

  【授命完幽谒台之后,秦王嬴政继续说起剩下“一院”、“一寺”中的一院:“百家学院的职责是:总领诸子百家之学,承续道统,培育英才。”】

  “最终佐理朝政,经世致用,为国家储才,为天下立制。”】

  “所以基于此,百家学院下设九司,分别是:明法司、墨研司、星舆司、农稷司、医政司、兵略司、弘文司、策论司、博闻司。”】

  “其中,明法司:主授学子法家之言,培养刑部、兰宪台所需要的专业书吏,注解现行律令,编撰《律例集释》、《判牍指南》规范文书格式等。”】

  “墨研司:主授学子墨家之言,培养工部与监造府所需要的技术官员,研究、改善各种武器装备,以及改进耕种、纺织、灌溉等器具等”】

  “农稷司:主授学子农家之言,培养农政司所需要的农官,研究各种高产的耕种之法,培育各种高产庄稼,以及改进各种农具与学习水利建设,编撰农书指导生产等。”】

  “兵略司:主授学子兵家之言,培养兵部与六军都督府所需要的将士,学习各种行军布阵之法,训练战场搏杀之术,研究兵法韬略等。”】

  “医政司:主授学子医家之言,建立疫病奏报制度,统筹各郡县防疫事宜,统辖全国医官考选与派遣,培养太医以及地方医官,编撰医典,研究药方等。”】

  “星舆司:主授学子道家与阴阳家之言,培养六军都督府、工部、兵部需要的擅辨别方向,观天文,察地理的专业人员,以及修订历法节气,勘探矿脉水源,预判异常天象气候等。”】

  “策论司:主授学子名家与纵横家之言,教导学子学习纵横、雄辩之术,培养外使人才等。”】

  “弘文司:主授学子儒家之言,教导学子忠君爱国,培育学子仁、义、礼、智、信之德等。”】

  “博闻司:主授除了以上八司学派之外的其他诸子学派之言,如计然家、轻重家、货殖家、数术家等。”】

  【说到这里,秦王嬴政的目光也是落到一旁的太子扶苏身上道:“百家学院的祭酒之职,便由太子扶苏兼任。”】

  【听到自己父王的话语,太子扶苏脸上也是露出一抹诧异之色。】

  【不过这虽然有些出乎太子扶苏的预料之外,但也并不算什么大事,所以太子扶苏也是点了点头应道:“是,父王!”】

  【随即秦王嬴政也是掀开第二十二块玄色绢帛,露出第二十二方玉印。】

  【而在这方玉印上,则是篆刻着“百家学院祭酒印”这七个字。】

  【随即赵高也是恭敬地双手捧着“百家学院祭酒印”,走到太子扶苏的面前,并且将“百家学院祭酒印”低头递给太子扶苏。】

  【而后秦王嬴政也是接着道:“百家学院下属相关的官吏人员,由你自行安排,后汇报于朕审阅。”】

  【太子扶苏点了点头,再次应道:“是,父王!”】

  【说完百家学院之后,秦王嬴政也是继续说道:“巡察寺的职责是:总掌奉诏特巡,专司大案、灾赈、军备、功赏及秘诏核查等钦命急务。”】

  0求鲜花

  “巡察寺无常设,每次巡察由朕下诏临时组建,仅存在于巡察诏书生效期间。”】

  “无常员,遇事即从六部、三台中抽调官员组成巡查寺,奉命巡查。”】

  “抽调者原职保留,但是巡察期间仅听命于朕。”】(看暴爽小说,就上飞卢小说网!)

  “同一官员三年内,不得两次入选,事毕即散。”】

  “无常法,巡察寺官员巡察期间,遇抗命者、舞弊者、延误者等,有先斩后奏之权。”】

  “县令及以下的官吏,可当场斩之!”】

  “郡守及尔医衤三(九)琉(三)二以下的官吏,可当场罢之!”】

  “有越级征调权,可临时征调当地郡尉与县尉所统率的衙役协助办案,当地郡县需全权配合!”】

  “有密奏直呈权,遇事不决可封密匣,经驰道直送于朕!”】

  “无常地,行辕驻地随时随案情变更。”】

  “巡察期间,巡察寺官员不得单独接触地方官吏,如需接见,需要巡察寺内来自六部、三台三个不同部门的官员同时接见。”】

  “调查结果,一式多份,巡察寺所有官员都需要在巡察结果文书上,共同签字、画押。”】

  “如有发现徇私舞弊,同组巡察官视涉及情节轻重,轻则全体罢官、黥面流放,重则全体皆斩!”】

  “巡察结束之后,巡察寺随之解散,各巡察官员复归原职。”】

  “权随事起,人随案变,专案专查,事毕即散,不留常员,这便是巡察寺!”】

  【而后秦王嬴政低头看向自己御案上剩下的两块玄色绢帛盖着的两方玉印,随手便让赵高将之收起来。】

  【其中一方玉印是“巡察寺卿印”,只不过现在并没有遇到需要下诏组建巡察寺的事情,所以“巡察寺卿印”自然也就不用赐予某位官员。】.

  【而另一方玉印则是“太尉印”,只不过太尉名义上掌管六军都督府,他自然是不可能将全国上下的军权交给某位将领执掌的。】

  【否则如果真让某位将领全权掌管六军都督府的军权的话,那么他晩上就该难以安寝了。】

  【所以太尉虚设,太尉印也不会赐予某位官员。】

  【当然事无绝对,如果秦国再像昔日灭楚那般,遇到某事需要调动举国之力的话,那么倒有可能临时将太尉印赐予某位将军,执掌六军都督府。】

  【而至此,秦国新的行政体系架构便是六军、六部、三府、三台、一院、一寺。】

  【其中,左右丞相统率六部诸司,御史大夫统率御史台。】

  【而六军、三府、二台(兰宪台与幽谒台)、一院、一寺,则归皇帝直接管理。】

  【想了想,秦王嬴政又补充道:“另外,自今日起,秦国设立九品十八阶官衔制度。”】

  “军功爵制度中,一级的公士,二级的上造,三级的簪袅,皆位等从九品的官员。”】

  “四级的不更,位等正九品的官员。”】

  “五级的大夫,位等从八品的官员。”】

  “六级的官大夫,位等正八品的官员。”】

  “七级的公大夫,位等从七品的官员。”】

  “八级的公乘,位等正七品的官员。”】

  “九级的五大夫,位等从六品的官员。”】

  “十级的左庶长,位等正六品的官员。”】

  “十一级的右庶长,位等从五品的官员。”】

  “十二级的左更,位比正五品的官员。”】

  “十三级的中更,位比从四品的官员。”】

  “十四级的右更,位比正四品的官员。”】

  “十五级的少上造,位比从三品的官员。”】

  “十六级的大上造(大良造),位比正三品的官员。”】

  “十七级的驷车庶长,位比从二品的官员。”】

  “十八级的大庶长,位比正二品的官员。”】

  “十九级的关内侯,位比从一品的官员。”】

  “二十级的彻侯,位比正一品的官员。”】

  “而太尉、左右丞相,以及御史大夫的官衔,皆为正一品。”】

  “禁军都督府都督的官衔为从一品,其他五军都督府的都督官衔为正二品。”】

首节 上一节 523/5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