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5节
【秦王嬴政,少有的在自己的长子扶苏面前露出呆愣住的神情。】
【尽管一直以来,他都认为自己的长子扶苏很优秀。】
【但是直到现在他才发现,他还是远远低估了自己长子的优秀程度!】
【至少,自己在他这样的年岁,对于史家的了解,可没有这么深刻。】
【过了好半响,秦王嬴政方才难得的亲近的摸了摸扶苏的小脑袋,面带笑意,但是神色极为认真道:“好!那寡人便给你讲史!”】
第六章:史家当兴,兴在扶苏【求鲜花,求收藏】
“知兴替、明得失、鉴以往、眺未来......”
秦太史令默默地重复念叨着这句话,最后实在是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动之情,仰天大笑:
“哈哈哈,史家当兴,兴在扶苏!”
史家的职责与作用,从来没有哪一刻如现在这般,被概括的如此清晰简洁明了!
有这一句话,纵使往后岁月更替,史家亦当千年传承不衰,甚至日后所有学子在学习诸子百家之言之前,都会先学史家之史!
不学史家之史,你如何知兴替、明得失、鉴以往、眺未来!
所以秦太史令才会说出“史家当兴,兴在扶苏”这样的话。
秦皇嬴政亦是回过头来,视线落在扶苏身上顿了顿,而后又扫过其他子女,最后下令道:
“过后,扶苏将周朝及至现在的史书抄十遍!”
“其他人,也将史书抄一遍,朕会亲自查阅!”
秦皇嬴政忽然觉得可能是自己以往没怎么让扶苏认真学习过史家之史,没有让扶苏真切去了解过周朝分封之后所带来的五百年战乱。
所以之前在讨论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时候,扶苏才会脑子不清醒地选择支持分封制!
他向来便是一个听得进劝,有错就改的人。
既然之前对扶苏缺失了一部分有关于《史》的教育,那么现在他便再度补上。
听到这话的扶苏不由得一愣,不过随即也想明白了他父王的意思,当即低头拱手应道:
“是,父王!”
就让他去看看另一个自己所说的“读史可知兴替、明得失、鉴以往、眺未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吧。
一旁正在吃瓜的公子将闾、公子高、公主嬴阴嫚等人,听到自己父王的命令,当即都呆住了。
不是,这另一个四岁大哥说的话,关他们什么事?
父王你如果要罚的话,罚他们现在这个大哥不就够了吗?
为什么还要罚他们?
抄史书,还是将周朝及至现在的史书都抄一遍!
这怕不是要抄到手腕都断掉吧!
从周朝及至现在的史书,天知道有多少。
噢,不用天知道,太史令应该也知道。
然而即便一众公子、公主们满腹怨念,但是迎上秦皇嬴政那平静而又不容置疑的目光,一众公子、公主们也只能同样乖乖应道:
“是,父王!”
一旁的太史令摸了摸下颌的胡子,面带微笑。
他刚刚说什么来着?
史家当兴,兴在扶苏,这不马上就兴了吗!
自此之后,史家之史,当成为一众公子、公主们启蒙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当然,不仅一众公子、公主们有这样的待遇。
像通武侯王贲、廷尉李斯、左丞相隗状、右丞相王绾等这些有子嗣的文武官员,听到始皇帝对自己子女的安排之后,也是准备回去就给自己的子女们同样安排上。
不说像长公子扶苏那样抄上十遍,但是和其他一众公子、公主们那样抄上一遍,应当也不过分吧。
省得家里的一群兔崽子们精力过剩的上蹿下跳,还不如好好抄一抄史。
不指望那群兔崽子们能够做到什么知兴替、明得失、鉴以往、眺未来,只要他们能够安分十天半个月,那也就足够了。
甚至就连他们自己也准备过后再去好好看一看史书,毕竟知兴替、明得失、鉴以往、眺未来什么的,听起来就厉害。
【在扶苏决定要优先读史之后,秦王嬴政也是开始给他讲史。】
【从上古三皇五帝开始,再到夏、商、周,然后到秦国。】
【从先祖秦非子为周孝王养马得到赏识,获封秦地,成为秦国始封君开始。】
【再到秦侯、秦公伯、秦仲、秦庄公与历代老秦人上下近百年的暴霜露、斩荆棘,方才渐渐适应了西陲恶劣的环境,国力也与日俱增。】
【然后在秦襄公这一代凭借着救王、护王之功,被周平王立为诸侯,秦国也终于成为了诸侯国之一。】
【再之后,历经秦襄公......秦孝公......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历代先君的努力,大秦一统天下之志,已势不可挡!】
【在讲完了秦国之史后,秦王嬴政并没有停下。】
【因为早在教导扶苏识字学习之时,秦王嬴政便发现了扶苏生来具有过目不忘的天赋之能。】
【故而秦王嬴政不仅给扶苏讲秦国之史,还给扶苏讲楚国之史、齐国之史、燕国之史、赵国之史、魏国之史、韩国之史。】
【甚至就连其他一些杂七杂八的诸侯小国,比如说越国、鲁国、郑国等等,凡是能够被秦太史令找到并且记录在案的过往诸侯国的历史。】
【秦王嬴政全部都给扶苏讲了,反正扶苏有过目不忘的天赋之能,多记点也没什么不好。】
【历时一年,扶苏终于学完能够找到的古今之史!】
公子将闾、公子高、公主嬴阴嫚等人,看着天幕中的那个五岁扶苏,皆是目露羡慕之色。
不管是什么史书,只要看过一遍就记住,听过一遍就能够复诵出来,这是何等令人羡慕嫉妒的天赋能力呀!
再想到自己平时为了背诵一书,往往苦苦读诵十天半个月都不一定能够完整地背诵出来,心中顿时便更感酸涩了。
要是他们也有过目不忘这样的天赋之能,那么他们就再也不用担心背书学习之事了。
甚至就连长公子扶苏也有一点羡慕另一个自己,因为他也没有过目不忘这样的天赋之能。
【耗费一年时间,通读完古今之史后,秦王嬴政明显能够感觉到自己这个长子的不同。】
【如果说一年前的扶苏,眼神看起来如同一汪井水般,清澈、澄净却不见底的话。】
【那么现在的扶苏,眼神看起来便如同一泓寂静的湖水,平和、深邃、沉静,仿佛能看穿一切。】
【这让整整一年都只给扶苏讲史,而未曾问过扶苏从中有何收获的秦王嬴政,非常好奇他这个长子在读史的这一年里究竟收获了什么,竟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所以秦王嬴政特意腾出了半天的空闲时间,专门与扶苏对话。】
【“这一年,你于史书之中,可有所得?”】
【年仅五岁的扶苏,如同一个小大人一般正襟危坐,抬头看着自己对面的父王,点了点头,沉静应道:“所获颇丰!”】
【秦王嬴政眼中期待之色更甚:“所获为何?”】
【扶苏深吸了一口气,沉声道:“第一点收获便是:权力,来自于黔首!”】
第七章:权力,来自于黔首【求鲜花,求收藏】
“权力来自于黔首?”
“黔首能有何权力?”
“他在说什么胡话!”
“还以为那暴君的另一个儿子真的是什么神童、天才,原来也不过是一个小傻子罢了!”
看了好半天天幕上另一个扶苏过目不忘的神童模样,而感到有些憋屈的项梁终于找到了能够开口嘲讽的地方。
对于他来说,黔首不过是跪在他脚下,求他恩赐方能存活的贱民罢了。
这样的贱民,他一句话便可以让其生,同样一句话也可以让其死。
这样生死皆操纵于他手的贱民,又有何权力可言?
那个扶苏居然说什么“权力来自于黔首”,简直是荒天下之大谬。
其他的六国遗贵也基本都是类似的心态,在这个时代,王侯将相是有“种”的。
没有“种”,压根就当不了王侯将相!
而那个扶苏说的“权力来自于黔首”,在本质上就和之前天幕昭示出来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一样的大逆不道之语。
这样的大逆不道之语,如果是从其他黔首贱民之口说出来,那么或许还算合理。
毕竟其他黔首贱民没有“种”,所以为了诋毁他们这些有“种”的贵族,便说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样大逆不道的话语来。
虽然出乎意料,但是勉强也可以理解。
然而作为秦国仅在嬴政之下,几乎最为尊贵的王长子,却同样说出类似的话语。
这在一众六国遗贵,甚至于是在秦国贵族眼中看来都是有些不可理解的。
因为这就相当于另一个扶苏自己驳斥、推翻了自己掌握权力的天然性和正确性。
用另一个句话来说就是,另一个扶苏背叛了自己的阶级!
又或者再用另一句话来说,那就是:陛下何故造反?
所以别说这个世界的秦国贵族,以及六国遗贵了,就连这个世界的秦皇嬴政也是皱起了眉头,同样也有些无法理解另一个扶苏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语。
【秦王嬴政剑眉挑起,他没想到自己长子扶苏读史一年之后的第一点收获,居然是:“权力,来自于黔首”。】
【秦王嬴政有些难以理解,但是秦王嬴政知道自己长子扶苏天生聪慧。】
【之所以会这么说,那必然是有他自己的理由。】
【所以秦王嬴政也很想听一听,扶苏缘何得出这样的结论或收获。】
【“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
【扶苏想了想,而后开口道:“读史之后,我一直在思考,我的权力来源于何处?”】
【“我是父王的长子,大秦的长公子,我的权力来源于父王、来源于大秦的赐予。”】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