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479节

  还有各个学院里面所开设的墨家“工科”,法家“律科”,儒家“文科”,农家“农科”,计然家“算科”、兵家“武科”、医家“医科”等等学科。

  秦皇嬴政也是微微颔首,颇为满意。

  毕竟不仅是天幕上的“大秦”有缺乏人才这个问题,他们这个世界的大秦同样也有缺乏人才的问题。

  甚至相较于天幕上的“大秦”,他们这个世界的大秦在人才缺乏这个问题上更加严重。

  毕竟天幕上的“大秦”,好歹还有太子扶苏的礼部教育司下的三所学院,为太子扶苏,为“大秦”源源不断地培养、提供各种基层官吏人才。

  而他们大秦现在,也不过是刚刚拟定好有关于大秦学宫的章程与框架罢了。

  至于说真正的大秦学宫,现在都还在建设过程中。

  估摸着就算是最快也得要再过一、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够在咸阳将第一所大秦学宫真正建立起来。

  至于说,想要向太子扶苏那般,将大秦学宫进一步推广到全国各地郡县,那就更是不知道要花费多少的时间才能够做到了。

  毕竟现在大秦连秦国各地郡县所欠缺的基础官吏人员都无法填充满,更加别说还能够有余力抽调人才放到大秦学宫里面去教授学子了。

  想到这里,秦皇嬴政也是不禁微微轻叹口气。

  大秦在人才培养这方面,仍然是道阻且长呀。

  不过,也还是有一些能够做的事情的。

  比如说,按诸子百家分科这一点,之前他们也只是有一个初步的想法,但是具体的并不是很完善。

  而现在天幕上的太子扶苏的各大学院对于诸子百家的分科,很显然就是经过了多年的摸索而渐渐确定下来的。

  19所以秦皇嬴政也是看向一旁的李斯,吩咐道:

  “将天幕上的太子扶苏小学学院、太子扶苏中学学院、太子扶苏大学学院内的所开设的各个科目,以及学习内容,还有考核要求都记录下来。”

  “回头,将之补充到大秦学宫里面。”

  李斯当即拱手领命道:

  “是,陛下!”

  同时,李斯心中已经在想着如何在大秦学宫里面,削减一众学子学习儒家“文科”的时间,增加学子学习法家“律科”的时间了。

  之后,大秦一众君臣便看到那个因为孝心可嘉,从而得到太子扶苏善意资助的小少年“韩信”,被太子扶苏丢到了“泗水郡沛县第一小学学院”去学习。

  然后在太子扶苏不断提高学习量的情况下,小少年“韩信”也依然完美地完成了太子扶苏所制定的课业目标。

  甚至仅仅只是用了半年的时间,便直接从“泗水郡沛县第一小学学院”毕业,然后又被太子扶苏丢到了“泗水郡第一中学学院”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

  看到这一幕,不少的文武百官、诸子百家博士也是微微点头,暗赞那个小少年“韩信”天资不错,是一个可塑之才。

  不过,紧接着小少年“韩信”上到“泗水郡第一中学学院”之后,在兵家“武科”方面的惊人表现,当即便让所有大秦君臣都忍不住面露惊愕之色。

  甚至有不少的文武百官,诸子百家博士更是忍不住窃窃私语道:

  “嘶,我刚刚没看错吧?”

  “那个叫做韩信的小少年,在兵家武科的战场沙盘推演、论战上,居然反过来将兵家武科的博士给剿灭了?”

  “你应该没看错,因为我也看到了。”

  “甚至别说战场沙盘推演、论战了,就连小范围的战场模拟埋伏、作战演习上,他也是带着一群从未真正上过战场的学子战而胜之!”

  “这有点太离谱了吧?”

  “确实离谱!”

  “虽说担任兵家武科的那些博士,并不是什么名将。”

  “但是,看那些兵家武科博士的表现,就知道他们至少也是百战不死的精锐老兵。”

  “按理来说,这些有着丰富战场经验的精锐老兵,面对小少年韩信率领的那些连初出茅庐都算不上的小娃子,应当是零伤亡全部剿灭才对。”

  “结果居然频频中了那个小少年韩信的埋伏算计,被不断被分化地剿灭。”

  “借助天幕,从高处总览全局地观看,似乎那些精锐老兵遇到埋伏时的每一个反应,都被那个小少年韩信预料到了,并且也全部提前做出了反制。”

  “所以那些精锐老兵才会那么轻易地被那个小少年韩信一个接着一个地分化、剿灭!”

  “嘶,难道这又是一个章邯那般的天才兵家统帅?”

  没办法,天幕上的小少年“韩信”以十岁出头的年龄,统帅着一众与他差不多年龄的学子,便将一众四、五十岁的精锐老兵的兵家博士给剿灭这件事,实在是太反差了。

  而巨大的反差,自然引来了巨大的震惊。

  哪怕是秦皇嬴政也忍不住看向一旁的武成侯王翦,垂问道:

  “武成侯对此子如何看待?”

  王翦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天才!”

  “此子绝对是一个兵家天才!”

  随即王翦便为始皇帝讲解道:

  “陛下请看,在第一次兵家武科的战场沙盘推演、论战的时候,此子便预料到了兵家武科博士肯定会轻视他们这些稚子。”

  “所以,他同时派出了好几股诱兵小队,故意引诱兵家博士分别派兵追击,以此来分散兵家博士聚集在一起的兵力。”

  “然后他再集中优势兵力,以多击少,不断剿灭兵家博士派出的各队追兵。”

  “如此循环往复个三、五次,兵家博士麾下聚集在一起的总兵力规模,便与此子麾下聚集在一起的总兵力规模相差到了两、三倍以上。”

  “而双方之间的兵力规模相差到了两、三倍以上之后,他便以一个简单的布袋阵困住了兵家博士麾下的大部队将士。”

  “最后,同样是以多击少,最终剿灭兵家博士麾下的全部将士。”

  “然后在第二次兵家武科战场沙盘推演、论战的时候,此子便预料到了兵家武科博士吃了一次亏之后,肯定会认真对待他,不会再轻易中他的诱饵分兵之计。”

  “于是第二次战场沙盘推演、论战的时候,此子便反其道而行之,将麾下大军分成了三分之二和三分之一。”

  “然后他直接率领三分之二大军和兵家武科博士麾下的整体大军,进行正面搏杀对冲。”

  “目的不是为了正面强攻突破、获胜,而是为了打乱对方的大军,强行将对方大军的一部分将士分割出来。”

  “然后再由另外三分之一兵力,同样以多击少将之剿灭。”

  “如此循环往复个三、五次,最终同样剿灭兵家博士麾下的全部将士。”

  “然后在第三次兵家武科战场沙盘推演、论战的时候,此子同样预料到了兵家博士在吃了上一次亏之后,肯定会加强大军的组织力,好正面和搏对的备。”

  “但是,这一次此子直接利用了地形之中,敌军上方有河流的特点,修建临时堤坝蓄积河水,然后突然决堤,利用洪水冲击敌军。”

  “从而迫使敌军阵型大乱,最后他再率军趁乱剿杀!”

  “还有第四次、第五次战场沙盘推演、论战等等,基本也都是提前预料到兵家博士在吃过亏之后,可能做出的种种反应,然后再反制之获胜。”

  “臣建议,派遣到东海郡淮阴县,将此子接来咸阳。”

  “若是好好培养,未来他在兵家一道上的成就,或不弱于天幕上的章邯!”

  听完王翦的讲解,秦皇嬴政也是面露惊讶之色。

  要知道,自从天幕上的“章邯”表现出惊人的统兵作战的天赋与能力之后。

  尽管王翦没有明说,但是在秦皇嬴政心中多少也是知道,若是单论在兵家统兵作战一道上的天赋的话。

  那么天幕月首发上的“章邯”,或许还在蒙恬、李信、王贲等青年将帅之上。

  而天幕上的小少年“韩信”能够获得王翦给予的“或不弱于天幕上的章邯”这样的评价,足可见天幕上的那个小少年“韩信”在兵家统兵作战一道上的天赋之高!

  所以秦皇嬴政也是点了点头,道:

  “既然武成侯如此看重那个少年,那么天幕过后便由武成侯派人去将那个少年接到咸阳吧。”

  如今大秦有武成侯王翦这样的老一辈镇国名将,同时也有王贲、李信、蒙恬这样的青年名将,以及还有章邯这样的潜在名将。

  再加上如今秦国已经扫平六国,统一天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应当都不会再有大规模的战事发生。

  所以单单是依靠眼前这些名将,都足以让大秦未来二十年内不会遇到无将可用的问题。

  但是,二十年之后那就不一定了。

  至少目前秦皇嬴政并没有听说过哪家将领的儿子,又或者是孙子有表现出特别惊人的兵家统帅天赋。

  所以天幕上的那个十岁出头的小少年“韩信”,刚好可以作为大秦二十年之后的将帅进行培养。

  只要培养得当,那么按照王翦所说,二十年之后大秦又能够有一个不弱于章邯那样的名将可供使用。

  届时,等到王贲、李信、蒙恬、章邯等将帅都渐渐老去之后,小少年“韩信”刚好可以从他们手中接过帅旗,再次为秦国镇压天下二十年!

  不过,前提是他们这个世界的小少年韩信也和天幕上的小少年“韩信”那般,具有惊人的兵家统帅天赋!

  而得到始皇帝同意的王翦,也是满脸高兴应道:

  “是,陛下!”

  然而就在王翦的时候,却又看到天幕上的太子扶苏同样听闻到小少年“韩信”具备惊人的兵家天赋,于是便让小少年“韩信”和章邯进行战场沙盘推演、论战。

  第一次战场沙盘推演、论战,天幕上的“章邯”与小少年“韩信”各自统帅五万将士。

  “章邯”以伤亡四千余将士为代价,全歼小少年“韩信”的五万将士,最终大获全胜。

  第二次战场沙盘推演、论战,天幕上的“章邯”与小少年“韩信”各自统帅十万将士。(看暴爽小说,就上飞卢小说网!)

  “章邯”以伤亡一万五千余将士为代价,大败小少年“韩信”统帅的十万将士。

  第三次战场沙盘推演、论战,天幕上的“章邯”与小少年“韩信”各自统帅二十万将士。

  “章邯”以伤亡五万将士为代价,击败了小少年“韩信”统帅的二十万将士。

  接着在经过太子扶苏对小少年“韩信”三个月的《兵家四势八略三十六计》的兵法教导之后,章邯与小少年“韩信”开启了第四次战场沙盘推演、论战。

  第四次战场沙盘推演、论战,天幕上的“章邯”与小少年“韩信”各自统帅三十万将士。

  “章邯”以伤亡十二万将士为代价,方才击败了小少年“韩信”统帅的二十万将士。

  这种堪称妖孽的表现,哪怕是当世兵家统帅第一人的王翦也不由得沉默了下去。

  可以说,天幕上的“章邯”与小少年“韩信”的四次战场沙盘推演、论战,没人能够比他更加清楚其中的厉害之处。

  正是因为清楚其中的厉害之处,所以他才更能够理解天幕上的“章邯”与小少年117“韩信”到底是何等的天才!

  想到这里,王翦也是无比认真地看着始皇帝恭谨拱手道:

  “臣请陛下,现在立刻派人前去东海郡淮阴县接韩信至咸阳。”

  “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首节 上一节 479/5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