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373节

  【而河东郡的池盐的制取方式,主要是在池旁耕地耕成畦垄,把池内清水引入畦垄之中,等到夏秋之交大南风劲吹的时候,一夜之间就能凝结成盐。】

  【说的简单点,就是通过风干池卤的方式生产池盐。】

  【但是在太子扶苏看来,这种风干池卤的制盐方式的时间还是太过于漫长了,需要更进一步地缩短制盐时间,以及扩大池盐的产量才行。】

  【在经过一番研究之后,太子扶苏也是迅速掌握了制盐的要点。】

  【那就是将一定数量的咸水,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蒸发,使之“咸”的浓度进一步提高。】

  【在咸水蒸发到不足原先的千分之一,甚至是万分之一的时候,那么那些高浓度的“咸水”便会慢慢凝结成盐了。】

  【所以基于这样的思路,太子扶苏也是让人在盐湖旁边,自上而下挖掘出多层带有刻度的盐池。】

  【比如说,第一层盐池深一尺,第二层盐池深九寸,第三层盐池深八寸。。。。。。】

  【一直如此类推,第八层盐池深三寸,第九层盐池深两寸。】(看暴爽小说,就上飞卢小说网!)

  【然后从第一层的盐池引入盐水,灌满一尺深。】

  【待到第一层的盐水经过风吹日晒,水位蒸发下降到九寸的时候,便将之引流到第二层深九寸的盐池中。】

  【然后同样待到第二层的盐水经过风吹日晒,水位蒸发下降到八寸的时候,再将之引流到第三层深八寸的盐池中。】

  【如此经过层层引流、过滤、暴晒,当最上层的盐水流入到最后一层盐池时,其中的卤水便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浓度。】

  【最后,若是天晴的话,最后一层的卤水,暴晒一、两日,即可成盐。】

  【整个流程下来,若是没有遇到下雨的话,那么大概五天到十五天左右便可以产出一次盐。】

  【只要建的多层盐池足够多,那么秦国的食盐产出量便可以大大提高一番。】

  【在太子扶苏的督促下,河东郡的池盐产出量当月便提高了一倍,并且在次月又再提高了三倍。】

  【而除了河东郡是采用多层盐池晒盐法制盐之外,秦国的另一个产盐地——巴蜀地区的井盐,也是被太子扶苏派遣墨家子弟过去传授这种晒盐法。】

  【毕竟如今巴蜀地区所采用的煎盐法,实在是太过于浪费人力、物力了。】

  【只不过想要在巴蜀地区推广使用晒盐法也并不容易,因为巴蜀地区的盐水多出于井下,并不像盐湖那么方面引取盐水。】

  【不过这一点,也难不倒被派遣过去的墨家子弟。】

  【此前太子扶苏与一众墨家子弟在研制各种灌溉工具的时候,曾经研制、发明过一个能够翻山越岭,隔山取水灌溉的工具。】

  【这个工具被太子扶苏命名为千里水筒,而他们墨家门人子弟则是将之称呼为过山龙。】.

  【不过名字叫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以过山龙为原理,该墨家子弟改造出了专门用来汲取井下盐水的过山龙,又为了便于区分,取名为井下龙。】

  【制成之后,将井下龙内部的空气抽干,井下的盐水便会顺着井下龙的“龙身”也就是竹筒缓缓爬升。】

  【然后再从水平高度更低的另一端流出,接着流入到多层盐池之中。】

  【在这个过程中,只要井下的盐水没有被抽干到井下底端竹筒接触不到的地方,那么井下的盐水便会源源不断地流出。】

  【如此一来,也就保证了多层盐池能够一直有大量的盐水不断补充进来,进而使得多层盐池能够源源不断地产出大量的井盐。】

  【而得到大量巴蜀井盐,以及河东郡池盐补充的太子扶苏,也是终于可以保证秦国的黔首百姓人人都能够吃上廉价盐,不会再缺盐。】

  【以及太子六部中的江河司,也是可以再次在秦国各地的江河湖泊之中,大范围、大规模、大量地打捞、捕获各种鱼类河鲜。】

  【凡是在短期卖不掉的鱼类河鲜都可以腌制成咸鱼,然后运输贩卖到更远的地方,从而给秦国,以及太子六部带来更多的钱财收入。上】。

第384章昔日下郡县的偶然发现,从植物身上榨取的油?【求订阅,求全订】

  多层盐池能够快速晒盐、制盐,使得盐的产量大大提高?

  看着天幕上的太子扶苏摸索出来的新式制盐法,秦皇嬴政目光转向一旁的九卿治粟内史,眼中的意思,不言而喻另艺企事,]焐诌私久。

  而九卿治粟内史也是非常懂事道:

  “天幕过后,臣便下令让河东郡的官吏立刻改采用太子扶苏所研究、发明的新式多层盐池晒盐法去制盐。”

  “另外,巴蜀地区臣也会下令让他们同样采用太子扶苏所研究、发明的新式多层盐池晒盐法去制盐。”

  新式多层盐池晒盐法并不困难,也不需要什么墨家之士,又或者是公输家之士帮忙。

  直接让河东郡的地方官吏组织一些力士在盐池旁边,像天幕上的太子扶苏那样,挖掘出多层盐池。

  然后再层层暴晒、层层过滤、层层浓缩,最后便可晒制成大量的食盐。

  相对于其他事情,这个任务已经可以说是相当简单了。

  听到治粟内史的回答,秦皇嬴政也是微微满意地点了点头。

  虽然现在秦国改造的打捞捕获河鲜的舰船数量并不多,所以暂时没有打捞捕获到的河鲜多到吃不完,卖不掉,养不下的烦恼。

  而目前打捞捕获到的河鲜还没有多到吃不完、卖不掉、养不下的话,那么自然也没有需要用到大量的盐来腌制咸鱼的需求。

  但是,秦国暂时没有需要大量使用到盐来腌制鱼的需求,并不代表秦国就“一二三”对于盐没有大量的需求了。

  事实上,因为过往制盐法的落后,所导致的盐产出量的稀少,所以盐在黔首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一直都是珍稀之物。

  珍稀到了什么地步呢?

  当今天下有很多黔首百姓吃的不是盐,而是盐布!

  何谓盐布?

  其实指的就是将一小撮盐融化到水里,然后再拿一块麻布将之吸干。

  接着在做饭需要用到盐、吃到盐的时候,便用盐布抹一下锅,又或者是快速放进水里面浸一下,紧接着又立刻拿出来,这样便算是吃盐了。

  然而,很显然这是不能满足人体正常对于盐的需要的。

  但是盐价昂贵,黔首百姓买不起,也吃不起,没办法,便只能够用这样的方式凑合一下了。

  不过,如果采用太子扶苏所研究、发明出来的新式多层盐池晒盐法去制盐的话。

  那么秦国的盐产量,必然会大幅度提高。

  而盐产量大幅度提高的话,那么卖给黔首百姓的盐的价格,自然也就可以相应地降低一番。

  如此一来,当今天下的黔首百姓也就不用再用盐布之法来吃盐,可以正儿八经地吃上真正的盐了。

  这对于天下的黔首百姓来说,也足以称得上是一项仁政、善政。

  同时,也有利于他更进一步地收拢天下黔首百姓之民心。

  想到这里,秦皇嬴政看着天幕上的太子扶苏,神情也是变得更加愉悦了几分。

  而另一边,河东郡的郡守在看到天幕上的太子扶苏研究、发明的新式多层盐池晒盐法之后,当即扭头看向一旁的郡丞询问道:

  “刚刚天幕上太子扶苏所说的多层盐池,如何选址规划、挖掘、深度等方面的内容都记下来了吗?”

  郡丞连连点头,同时移开自己泼墨挥毫的手,露出下方桌面上的有些泛黄的纸张道:

  “全都记下来了,一字不落,图图如上!”

  在天幕揭示了造纸术之后,他们这些地方上的官员同样也是自己研制了一批简单的纸张用以自用的。

  否则如果等到朝廷派发的话,那就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够有研制成熟的纸张能够给他们使用了。

  随后郡守也是将自己记的和郡丞记的,彼此两相对应了一番,确定双方抄写无误后,方才满意地点了点头:

  “好,天幕过后,便立刻组织人手按照天幕上太子扶苏所说的,以及我等所记下的去挖掘多层盐池,然后开始晒盐。”

  “本官有预感,天幕过后朝廷必然会派人下来督促此事。”

  “若是你我二人能够办好此事,那么我等更进一步亦是未尝不可!”

  郡丞亦是神情激动道:

  “是,大人!”

  而不仅河东郡守如此,巴、蜀的郡守、郡丞亦是有同样的想法与举动。

  毕竟不管是多层盐池晒盐法,还是将过山龙给改造成井下龙都不麻烦,仅凭他们自己也是可以改造的出来的。

  所以他们也是不等朝廷派人下来督促,便率先去做这件事。

  这样一来,说不定能够给陛下更好的印象。

  另一边,天下各地的黔首百姓看着天幕上那经过太子扶苏改良之后的新式晒制盐法所晒制出来的白花花的盐,皆是一愣,而后有些不敢置信道:

  “盐!好多好多的盐!”

  “我这辈子还是第一次看到由盐堆积起来的小山!”

  “这么多的盐,如果都让我自己吃的话,那我得吃到什么时候才能够吃得完呀?”

  “你想的倒挺美,这么多的盐都给你一个人吃的话,怕不是吃到你死的那天都吃不完!”

  “陛下他们应该也看到了天幕上太子扶苏提出来的晒盐法了吧?”

  “如果看到了的话,那么陛下他们应该也会采纳太子扶苏提出来的晒盐法?”

  “如果陛下他们采纳太子扶苏提出来的晒盐法,晒出了更多的盐的话,那么是不是就可以将盐便宜卖给我们了?”

  “应该会吧,不然晒出那么多的盐,单靠陛下他们也吃不完呀!”

  “果然还是太子扶苏对我们最好,知道我们缺盐便花费那么多的时间与精力来改进制盐法,好让我们也都能够吃上不贵的盐。”

  “谢谢太子扶苏殿下!谢谢太子扶苏殿下!”

  这一刻,天下各地皆是有黔首百姓朝着天幕上的太子扶苏连连叩首道谢。

  毕竟他们可能受限于眼界与学识,所以见识比较浅薄。

  但是,谁真心对他们好,谁是真的想要让他们能够生活的更好。

  这一点哪怕他们没有半点眼界与学识,甚至就算他们眼盲耳聋,他们也是能够分辨得出来,感受得到的。

  【在解决了黔首百姓吃盐难的问题之后,太子扶苏接着将目光转回到了“油”这方面。】(看暴爽小说,就上飞卢小说网!)

  【当今天下的黔首百姓,不仅是吃盐难,同样也吃油难。】

  【毕竟目前这个时代,油的来源方式就只有一种,那就是从牲畜、动物的脂肪中提取出来。】

  【而根据不同的牲畜、动物,所提取到的油的叫法也不同。】

  【比如说,戴角曰脂,无角曰膏。】

  【即从牛、羊这种有角的牲畜身上提取出来的油,便称之为脂,而像彘、犬等无角的牲畜身上提取出来的油,则称之为膏。】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凝固成固体的称脂,融化成液体的叫膏。】

  【不过总得来说,这个时代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普通黔首百姓吃的油都是动物油。】

  【但问题是,王公贵族可以天天吃到肉食,可以天天有油可吃。】

首节 上一节 373/5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