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372节
想到这里,一众阴阳家博士也是纷纷开始在脑海中思索回忆,想要看看以前在什么书籍之上,又或者是在哪里看到过有石炭等矿脉的地方。
然后回头找个时间,带人去专门勘察一番,好尽快做出些许功绩给始皇帝看看。
而在始皇帝安排完阴阳家的相关博士之后,一旁的右丞相王绾也是跟着补充道:
“陛下,在天幕播出之后,天下应当人人皆识石炭为何物,并且应该有不少的黔首百姓遇到并见过石炭。”
“陛下可以下令,让天下各地的郡县官吏上报自己治下是否有石炭矿脉的存在。”
“如有则可立刻派遣相关官吏去到当地开采石炭矿脉,并且组建相关的蜂窝炭制造厂,以售天下黔首百姓。”
“另外,对于发现并且主动汇报哪里有石炭矿脉的黔首百姓也可以进行一定的奖赏。”
“如此一来,即便在矿藏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应当也可以进一步加快寻找石炭矿脉的速度。”
秦皇嬴政闻言亦是点了点头:
“王卿所言有理,天幕过后便拟诏通传天下各地郡县。”
在右丞相王绾说完之后,另一旁的廷尉李斯也是接着开口道:
“在经由天幕揭示石炭可以用作烧火取暖做饭之用后,天下各地的黔首百姓势必会在朝廷正式派遣人手去接管那些石炭矿脉之前,疯狂挖掘那些石炭矿脉。”
“对此,是否需要对这类 疑铃.^尹 妻siV揪师久8黔首百姓,予以判罚?”
在李斯看来,天下的山川矿脉,皆是归属朝廷与始皇帝所有。
而天下各地的黔首百姓在知晓石炭的作用之后,势必会疯狂挖掘石炭为己用,但这就属于是盗窃朝廷与始皇帝之利了。
所以李斯的意思,则是要不要对这些胆大妄为的黔首百姓,进行一定的处罚。
而秦皇嬴政在听李斯说完之后,沉吟了半响,最终还是摇了摇头道:
“罢了,在朝廷正式派遣人手接管各地的石炭矿脉之前,他们挖取石炭之事,皆不予追究。”
“但是,在朝廷正式派遣人手接管各地的石炭矿脉之后,如若仍然私自挖取石炭矿脉的话,皆按律惩处之。”
“天幕过后,李卿同样补充一下有关于黔首百姓私自挖掘石炭矿脉这方面的律法,好让各地郡县的官吏在处置此类事宜时,有法可依。”
虽说秦皇嬴政一开始也想要严惩那些私自挖掘石炭矿脉的黔首百姓,但是想到秦国如今正是在收拢天下各地的黔首百姓人心的时候,不宜过于严苛。
所以秦皇嬴政最终还是放弃了追求那些此刻正在挖掘石炭矿脉的黔首百姓的想法。
不过现在不追究,不代表以后可以继续容忍。
所以有关于黔首百姓日后私自挖掘石炭矿脉的律法,也是要迅速完善起来。
但是,如果在秦国正式接管各地的石炭矿脉,并且再三和黔首百姓说明私自挖掘石炭矿脉会有什么后果之后,黔首百姓却仍然继续私自盗挖石炭矿脉的话。
那么他也不会继续容忍黔首百姓做出这等违法的行为,该如何判处便如何判处。
而听到始皇帝话印磷依IVIX私 鸠帬语的李斯,也是躬身应道:
“是,陛下!”
同时,李斯也是想着天幕过后自己该怎么制定、完善有关于黔首百姓私自挖取石炭矿脉这方面的律法事宜。
安排完这一切之后,秦皇嬴政也是略带愉悦地看着天幕上的太子扶苏。
天幕上的太子扶苏等人花费了大半个月,甚至是一个月的时间,才慢慢试验、研制出来的蜂窝炭和蜂窝炭炉,现在他们仅仅只是花费了片刻便获得了相应的成果。
这就是直接抄作业答案的快乐呀!
他就不信有着天幕相助,他还追不上天幕上的秦国!。
第383章需求量庞大却严重缺乏的盐,改革制盐法【求订阅,求全订】
【解决了烧石涅取暖中毒的问题之后,太子扶苏接着将目光集中在其他衣食住行方面。】
【比如说,油与盐。】
【其中,太子扶苏最想解决的便是盐的问题。】
【因为秦国现在缺盐,又或者说他现在缺盐,而且是大量缺盐的那种。】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也与他此前改进的拖网捕鱼法有关。】
【得益于拖网捕鱼法的广泛使用,以及江河司专门负责打捞、捕获河鲜的舰船数量进一步增加。】
【目前太子六部的江河司,每天在渭河、泾河、沣河、涝河、潏河、滈河、浐河、灞河,这八条河流上下游所打捞、捕获到的各种河鲜已经多达八万斤到十万斤左右。】
【而整个咸阳城的常住百姓人口数量,也不过是二十五万人到三十万人左右。】
【平均下来,咸阳城的黔首百姓每人每天都可以分到小半斤左右的鱼肉河鲜。~】
【但问题是,即便太子六部中的户部将鱼肉河鲜的价格制定的比较低,但是鱼肉终究也是肉食之一,它始终有一个底价-在那里。】
【除非太子六部真的不打算赚钱,直接半买半送,否则鱼肉是不可能跌破它自身所蕴含的-价值价格的。】
【再加上黔首百姓买一次鱼肉吃的话,也不可能直接就这么买来之后白开水煮来吃的,多多少少也是要放一些油、盐等佐料去一下腥气的。】
【而这些油、盐等佐料,这对于黔首百姓来说,也是一笔额外的支出与负担。】
【所以即便平均下来,咸阳城的黔首百姓每人每天都可以分到小半斤的鱼肉,但是咸阳城的黔首百姓也不可能真的富裕到可以每人每天买小半斤鱼肉来吃的地步。】
【所以现在太子六部中的户部不仅只是将鱼肉河鲜售卖给咸阳城的黔首百姓,已经开始进一步将各种鱼肉河鲜售卖给咸阳周围郡县的黔首百姓了。】
【但是即便如此,户部每日依然有许多的鱼肉河鲜囤积着卖不出去。】
【没办法,咸阳周围郡县的黔首百姓也同样没有富裕到可以每天都买小半斤鱼肉河鲜来吃的地步。】
【顶多也就是隔十天半个月,再买上几斤户部出售的低价鱼肉河鲜,一家老小好好吃上一顿罢了。】
【而那些卖不出去的河鲜,太子六部也没有那么多的鱼塘可以养得下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斤的河鲜。】
【再加上鲜活的河鲜,也不利于长途的运输与贩卖。】
【所以在咸阳,以及周围临近一些郡县的鱼肉河鲜市场都饱和之后,目前江河司便只能够放缓打捞、捕获各种河鲜的频率与数量。】
【但是,这种行为在太子扶苏与六部尚书看来,那就是明明眼前有一大堆的“金山银山”,结果却因为自己的袋子太小,装不下这么多的“金银”。】
【这何等的令人痛心疾首呀!】
【所以,必须要想一个能够妥善处理这些河鲜的方法。】
【而这个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将这些河鲜都腌制成咸鱼。】
【腌制成咸鱼的话,那么江河司所捕获到的那些河鲜便可以长期存储了。】
【而可以长期存储的话,那么也就可以将之运输到更远的地方去售卖了。】
【届时,江河司所捕获到的那些河鲜不仅可以在咸阳,以及咸阳周围的几个县城售卖。】
【更是可以售卖到秦国的各个郡县,让整个秦国的黔首百姓都可以吃上低价的咸鱼肉。】
【只不过这样的话,也有一个问题。】
【那就是想要持续将数十万斤,甚至是上百万斤的河鲜都腌制成咸鱼的话,那么所需要的食盐数量绝对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而这么多的食盐,是秦国如今所产出的食盐量所无法负担得起的。】
【所以太子扶苏便想要研究看看食盐是如何制成的,以及又是否有其他办法可以大幅提高一下秦国当前的食盐产出量。】
【而从农部许子等人的口中,太子扶苏也算是初步了解了当今天下的食盐种类与制法。】
【当今天下的食盐,主要有:海盐、池盐、崖盐、井盐四大类。】
【其中海盐,主要出自于海边,通过刮取海边咸土,然后用草木灰吸取海水,使之成为制作盐的原材料,最终再通过二次煎煮等方式制作而成盐。】
【又或者是直接“煮海为盐”,只不过这种方式效率低下,并且盐的纯度也不高。】
【再或者是直接“晒海成盐”,只不过这种方式耗时长久。】
【不过如果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可以对大量的海水进行“煮盐”的话,那么在短时间内倒是可以迅速制出大量的盐。】
【像昔日齐国管仲就曾经颁布法令将齐国的高山和大海统统纳入朝廷的管辖之中,并且还组织专门的工匠砍伐山林、煎煮海水、生产海盐。】
【同时,他还大幅度提高海盐的价格,控制它的对内和对外贸易。】
【最终通过统一收购、统一定价、统一销售的食盐专卖政策,迅速为齐国积累了大量财富,使其一跃成为春秋霸主。】
【哪怕现在齐国已经跌落了霸主之位,但是凭借着鱼盐之利,齐国依然堪称是一众诸侯国之中最为富庶的一个国家。】
【而秦国并不靠海,所以海盐基本暂时不用考虑。】
【而池盐,又名湖盐,主要出自于咸水湖,池盐的制盐方式也主要与海水制盐方式相类似。】
【原本秦国是没有池盐的,池盐被掌握在魏国的手上。】
【但是昔日武安君白起在伊阙击败韩魏联军,斩首二十四万。】
【战场上的失利,迫使韩、魏两国再次做出割地换和平之举。】
【其中韩国将自己的武遂之地,以及魏国将自己的河东郡割让给了秦国。】
【而河东郡下辖运城,这是池盐的重要产区。】
【魏国割让河东郡给秦国,也就意味着池盐,从此成了秦国的囊中之物。】
【而崖盐,则是秦国本身所具有的一种食盐,生於土崖之间,状如白矾,色如红土,不用多加煎炼,可以直接食用。】
【只不过,崖盐的产出量比较少,难以满足得了秦国的需要。】
【这也是秦国为什么要逼迫魏国割让河东郡,以及攻打巴蜀地区的原因。】
【因为河东郡产池盐,而巴蜀地区则主要产井盐。】
【井盐,出自于地下,通过开井获取盐卤制成盐。】
【可以说巴蜀地区不仅是秦国的大粮仓之一,同时更是秦国的大盐仓之一!】
【如果秦国当年没有拿下巴蜀地区的话,那么别说能够做到粮食自给自足了,恐怕就连日常食用盐的时候,都得要节省两分。】
【不过,在池盐、崖盐、井盐这三者中,秦国黔II鷗起+榴IIIII首百姓吃的最多的还是池盐。】
【原因无他,池盐的产出数量最多。】
【所以在知道秦国的食盐主要是池盐之后,太子扶苏也是带着章邯、相里季、英布等人再次去了一趟河东郡。】
【对于河东郡,太子扶苏也并不算陌生。】
【因为前几年他亲自到秦国各地郡县负责主持牲畜、器具和土地田亩兑换事宜的时候,也曾到过河东郡,并且给河东郡的黔首百姓们推广过各种新式耕种、纺织、灌溉器具的使用。】
【虽说待的时间没多久,但是至少河东郡大部分的成年青壮,以及退伍老卒,太子扶苏都是还记得的。】
【在到了河东郡之后,太子扶苏再次召集一众退伍老卒,代表秦王给予他们一部分赏赐。】
【在更进一步收拢了河东郡退伍老卒的人心之后,太子扶苏便投身于研究池盐制盐当中。】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