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338节

  【“通过这相互制衡的三足鼎立之势,君主居其中、居其高,最终保证君主王权至高无上。”】

  【“但是这样的局势,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不知道父王有没有和李师提过军功授爵制度的弊端?”】

  【听到太子扶苏的询问,李斯点了点头。】

  【有关于军功授爵制度的弊端,秦王嬴政自然是有和他说过的。】

  【毕竟如今的他也算得上是对法家一道理解最深的人,所以如果秦王嬴政将来想要变军功授爵制度之法的话,那么多半是少不了他参与其中的。】

  【而秦王嬴政如果想要他变军功授爵制度之法的话,那么肯定得要告诉他变军功授爵制度之法的原因与目的,这样他才能够根据秦王嬴政的想法去变法。】

  【所以他自然也就知道了军功授爵制度存在的致命弊端是什么。】

  【只不过,他虽然知道军功授爵制度的致命弊端,但是有关于如何变军功授爵制度之法这方面,他暂时还没有想出一个完整的新法方案。】

  【毕竟一来,军功授爵制度虽然有致命的弊端,但是这个致命弊端多半要等到秦国真正统一天下之后才会慢慢展现。】

  【而在秦国真正统一天下之前,其实是可以暂时将这个致命弊端当做不存在的。】

  【而秦国现在虽然有鲸吞天下之势,但是最后能否真正统一得了整个天下,谁也不敢打包票。】

  【所以李斯对于变军功授爵制度之法这件事,也不是太着急。】

  【二来,如今秦国正忙着如何吞并、覆灭其他几个诸侯国,而他作为秦国九卿之一,并且也是秦王嬴政的心腹重臣之一,他也是有很多事情要忙碌的。】

  【所以,他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思索出一个能够完美取代军功授爵制度的新法方案。】

  【看到李斯点头之后,太子扶苏继续说道:“李师既然知道军功授爵制度所存在的弊端,那么便应该知道军功授爵制度未来多半是要取消,又或者是变革掉的。”】

  【“而军功授爵制度一旦被取消,又或者是变革掉的话,那么原来三足鼎立的相互制衡之势便会被打破。”】

  【“届时,代表着军功授爵出身的第三类官员,便会因为没有源源不断的后来者补充进来,从而慢慢减少。”】

  【“同时,最开始获得军功授爵的那一批有功之士,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加入到第一类官员之中,成为秦国贵族公卿这个群体之中的一员。”】

  【“最终,代表着军功授爵出身的第三类官员便会彻底消失掉,秦国朝堂上便会只剩下代表着贵族公卿与代表着诸子百家学派的两类官员。”】

  【“而在这两类官员之中,又多半是以代表着贵族公卿的第一类官员数量最多,代表着诸子百家学派的第二类官员数量较少。”】

  【“所以双方一旦起了利益纷争的话,那么基本都是代表着贵族公卿的第一类官员占据上风。”】

  【“时间一长,那么代表着贵族公卿的第一类官员便很有可能会在秦国朝堂上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

  【“而这种一家独大的局面,是有可能会对君主王权造成一定的威胁与影响的。”】

  【“所以就必须要在军功授爵制度消失之前,引入第四类官员取代第三类官员。”】

  【“然后与代表着贵族公卿的第一类官员,以及代表着诸子百家学派的第二类官员,重新形成一个相互制衡的三足鼎立之势。”】

  【“进而使得君主继续居其中、居其高,保证君主王权依然至高无上。”又】。

第三百五十章:开启民智以给黔首百姓另一条上升通道【求订阅,求全订】

  【听到太子扶苏的话语,李斯也是若有所思的样子道:“所以殿下选择开民智,就是为了后续能够从黔首百姓之中,源源不断地选拔出人才填补到朝堂上。”】

  【“届时,这些出身于普通黔首百姓的官员便会自成新的一派,进而与原有的贵族公卿,以及出身诸子百家的官员形成制衡之势。”】

  【“如此一来,朝堂上的贵族公卿势力便不至于会膨胀到凌驾于君主王权之上。”】

  【“但是,这样日后秦国朝堂上,恐怕便会出现代表着贵族公卿出身的第一类官员,以及代表着诸子百家学派出身的第二类官员,还有代表着黔首百姓出身的第四类官员。”】

  【“为了各自派别的利益,从而彼此相争的情况。”】

  【“甚至如果军功授爵制度并没有彻底取消的话,还有可能会出现代表着军功之士出身的第三类官员,与前面三类官员共同相争。”】

  【“如此一来,君王虽然借此制衡了朝堂上的各股势力。”】

  【“但是恐怕朝堂上下也会因为这些出身不同的官员的派别利益之争,从而陷入到内斗之中,白白损耗国家的实力底蕴。”】

  【“这于国而言,恐怕并非幸事。”】

  【说到最后,李斯的眉头也是皱了起来,有些不太同意太子扶苏的这个做法。】

  【毕竟作为最懂得政治权谋制衡之术的法家,实在是太清楚这么做的后果了。】

  【那就是,会引起派系之争!】

  【届时,那些出身于贵族公卿的官员为一派,出身于诸子百家学派的官员又为一派,出身于军功之士的官员再为一派,出身于黔首百姓的官员亦为一派。】

  【各派因为出身不同,彼此的根本利益也会有所不同,由此所带来的各自利益诉求亦不相同。】

  【最后,各派官员就很有可能会为了维护私利,从而枉顾国家大局,反对其他派提出的利国利民之策。】

  【最终使得国家陷入到无休止的内斗之中,难以上下一心,继续大踏步向前发展。】

  【就像当下其他诸侯国,面临的便是这种情况。】

  【比如说,秦国发明的耧车、曲辕犁、脚踏式纺织机、龙骨水车、大转轮筒车等新式耕种、灌溉、纺织器具,早就已经通过内贸丞巴清麾下的商队,卖到了其他诸侯国。】

  【但是,整整三、四年过去了,其他诸侯国的大大小小贵族基本都用上了这些新式耕种、纺织、灌溉器具。】

  【然而至今除了秦国之外,尚未有其他任何一个诸侯国能够做到大力大规模向治下黔首百姓推广普及这些新式耕种、纺织、灌溉器具的。】

  【最多也就是其他诸侯国的极少数大贵族,会向自己领地范围之内的黔首百姓推广一下这些新式耕种、灌溉、纺织器具。】

  【但是,这也仅仅只是将这些新式耕种、灌溉、纺织器具放出来让黔首百姓观看而已。】

  【至于说黔首百姓能否通过自己的观看,从而复刻制作出这些新式耕种、灌溉、纺织器具,那就不关他们事情了。】

  【反正他们自认为做到这一步,相比于其他贵族,他们就已经很仁善了。】

  【而其他诸侯国倒也不是没人看出大力推广这些新式耕种、纺织、灌溉器具所带来的好处,但是前期需要投入的成本太高了。】

  【因为这前期投入的成本从哪里来,以及投入之后又从哪里先开始推广等问题,其他诸侯国大大小小的国君、贵族吵了一次又一次。】

  【但是每一次都因为朝堂上的各派贵族利益诉求不同,从而导致不了了之。】

  【所以数年过去了,秦国所发明的这些新式耕种、灌溉、纺织器具,对于其他诸侯国的大部分黔首百姓而言,依然还是属于珍稀之物。】

  【这便是朝堂陷入派系之争所带来的恶劣影响,而李斯自然也是不希望秦国也陷入到这种于国无益的派系之争里面的。】

  【听到李斯的话语,太子扶苏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道:“李师所言有理,派系之争的确容易使得国家陷入到无休止的内耗之中。”】

  【“但是,只要有人,就会有不同的派系利益之争!”】

  【“这一点,是无法彻底避免的。”】

  【“难道秦国内部现在就没有派系利益之争了吗?”】

  【然后不待李斯回答,太子扶苏便自问自答道:“有的!即便秦国现在看似是法家一家独大,但是在秦国内部之间也依然会有不同的派系利益之争。”】

  【“比如说,王室宗亲这一派系,昔日秦国旧贵族公卿这一派系,李师所代表着的法家这一派系,王师与蒙师他们所代表着的武将这一派系等等。”】

  【“这些不同的派系,同样都有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甚至也都会为了各自不同的利益,从而提出各种各样的政策、谏言。”】

  【“只不过父王个人巨大的威望足以镇压一切派系的纷争,父王卓越的目光与个人能力也足以洞察隐藏在那一个个派系官员政策、谏言下所包含的公心、私心。”】

  【“从而做到去私而纳公,使得秦国上下各个派系的官员,大体上都能够为了统一天下这个目标,而不断努力前进。”】

  【“所以在孤看来,派系之争基本是不可避免的,而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派系之争的影响到底是大,还是小,是好,还是坏。”】

  【“终究还是要看面对他们的君主能力如何,君主若是能力杰出,那么自然可以利用这些派系官员之间不同的利益诉求与矛盾。”】

  【“从而拉拢一批,打压一批、分化一批,最终使之为自己所用。”】

  【“君主若是能力平庸,那么即便没有派系之争,也多半会被团结一致的臣属凌驾于君主之上;有派系之争,则多半会被繁杂纷乱的派系桎梏住手脚。”】

  【听完太子扶苏的话语,李斯也是不得不苦笑表示赞同。】

  【因为诚如太子扶苏所说那般,即便是现在的秦国内部也同样有派系之分。】

  【只不过因为秦国内部各个派系的官员在秦王嬴政的镇压,以及统帅下都能够朝着天下大统这个目标前进。】

  【所以才会让他产生一种秦国内部并没有官员派系之分,以及派系利益之争的错觉。】

  【但是就事实而言,秦国内部也是同样存在着官员派系之分,以及派系利益之争的。】

  【看到李斯赞同自己的说法之后,太子扶苏接着说道:“另外,开民智,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给予黔首百姓另一条上升通道!”】

  【“如今秦国最底层的普通黔首百姓,如果想要向上晋升到贵族公卿,又或者是跻身文武百官行列的话。”】

  【“那么最主要的上升通道,那就是军功授爵制度。”】

  【“但是,前面也说过军功授爵制度有它的致命弊端,并不适合将来大一统之后的秦国。”】

  【“又或者说,将来秦国彻底完成天下大一统之后,军功授爵制度要么被取消掉,要么被变革掉。”】

  【“而军功授爵制度一旦被取消掉,又或者是被变革掉的话,那么也就意味着黔首百姓向上晋升到贵族公卿,又或者是跻身文武百官行列的通道被关闭。”】

  【“届时,黔首百姓就有很大的可能永远都是黔首百姓。”】

  【“而这,必然是广大黔首百姓所不能接受的!”】

  【“毕竟,正如秦国不会仅仅只是甘心做一个诸侯霸主,而是想要彻底统一天下,成为天下之主那般。”】

  【“普通的黔首百姓也不会永远甘心只是做一个普通的黔首百姓,他们也会想要获得更高的身份地位。”】

  【“而秦国一旦不能给予他们获得更高的身份地位,以及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的话,那么他们必然会心生怨言不满......”】

  【“时日一久,这些怨言不满便很有可能会进一步演变成叛乱、民变,从而大大影响到秦国江山社稷的安稳,危及秦王的统治。”】

  【“所以如果将来要取消掉军功授爵制度,又或者是变革掉军功授爵制度的话。”】

  【“那么就必须要给黔首百姓留下一个类似军功授爵制度那般,能够从最底层晋升到文武百官行列,跻身贵族公卿行列的机会。”】

  【“而这一个机会,在孤看来便是科举!”】

  【“所谓科举,便是孤与老师此前针对六部人手不足,从而商议、制定出来的一套招贤纳士的方案。”】

  【“通过分科举士的方式,让所有自觉符合六部取士标准的人才,主动去参与六部考核。”】

  【“一旦考核通过,那么孤便会授予对方六部的官职,享受六部官员的各种福利、待遇。”】

  【“而对方也会因此一朝从黔首百姓的身份,直接变成六部官吏之中的一员。”】

  【“这便是孤给黔首百姓留下的一个能够从最底层晋升到文武百官行列,跻身贵族公卿行列的机会。”】

  【“而这个制度,孤觉得可以再改一改,使之变成一个面向秦国所有老秦人的考核制度,以及晋升机会。”】

  【“比如说,根据秦国对于治国人才的需要,可以设立相应的农科、工科、武科、士科、数科等等。”】

  【“然后再根据考核难度大小的不同,划分出不同的考核等级。”】

  【“比如说,地方县便负责主持考核一级、二级、三级的科举。”】

首节 上一节 338/5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