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334节
但是,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却没有获得可以被太子扶苏亲手递一颗蜜饯的礼遇。
打量了半响,相里季也没看出李斯除了职位比自己高一些之外,还有其他什么特别之处。
最终相里季只能够在心里安慰自己,肯定是此前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在考教的时候,没有提前准备上蜜饯的原因。
如果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在考教太子扶苏的时候,有提前准备好蜜饯的话,那么太子扶苏肯定也会亲手递一颗给他吃的。
而另一旁的纲成君蔡泽对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则是非常自信。
毕竟就连李斯这个后来的老师,都可以获得太子扶苏亲手递一颗蜜饯吃的礼遇。
那么根据自己对太子扶苏的观察与了解,太子扶苏对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的礼遇,必然在要他的其他老师之上。
毕竟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可是太子扶苏的第一位老师,并且帮助太子扶苏从零开始搭建六部,招揽人才。
说句劳苦功高,那也是丝毫不为过的。
至少论及对太子扶苏的贡献与帮助,是肯定要在李斯之上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太子扶苏别说亲手给他递一颗蜜饯了,就算是亲手给他递一盘、两盘、三盘蜜饯,让他吃到吐都不是没有可能。
只不过天幕并没有将那副场景展示出来而已。
而另一边的淳于越等儒家博士,看到太子扶苏给天幕上的“李斯”亲手递蜜饯的时候,更是羡慕嫉妒恨到牙齿都快要咬碎了。
这一刻,在淳于越等儒家博士心中,天幕上的“李斯”已经与祸国殃民的“褒姒”画了等号。
昔日周幽王过于宠幸褒姒,甚至做出烽火戏诸侯、废嫡立庶这样的荒唐之举,从而引得申后的父亲申侯,大为愤怒。
致使申侯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最终在骊山下杀死了周幽王,使得西周灭亡。
而现在,太子扶苏如此亲近天幕上的“李斯”,又与昔日的周幽王何异?
说不定什么时候太子扶苏就被天幕上的“李斯”蛊惑的重用法家之法,从而引得天下黔首百姓人人怨声载道,国将不国!
想到这里,淳于越等一众儒家博士再次在心中不知道是多少次地哀叹0.0。
为何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还不出现在太子扶苏面前,拨乱反正,将太子扶苏带回儒家正道!
而除了儒家之外,其他诸子百家之中羡慕嫉妒的博士也并不在少数,只不过没有淳于越等儒家博士表现的那么激烈而已。
而站在最前面的秦皇嬴政,此刻并不知道底下的一众诸子百家博士因为一颗“蜜饯”,从而陷入到对天幕上的“李斯”的羡慕嫉妒恨之中。
此刻他正在默默思索着太子扶苏所说的“国君与文武百官、贵族公卿之间的根本利益并不一致,反而是与黔首百姓之间的根本利益一致”这句话。
这句话初听感觉有些违背常理,因为国君与文武百官、贵族公卿都是统治阶层,按道理来说,它们之间的根本利益才是一致的。
但是如果顺着太子扶苏的逻辑去思考,也就是君主的权力来源于黔首百姓的话,那么这句话却又莫名的有道理与符合逻辑。
毕竟文武百官与贵族公卿在面对国破家亡时,都有其他选择,都有其他的退路,所以也就导致了他们很有可能不会真正的忠君爱国,与国君、国家共存亡。
反而国君与黔首百姓都没有其他选择,更没有其他退路,只能够一条道走到黑,所以国君与黔首百姓才是真正的同道人,双方之间的根本利益也是一致。
故而选择以律法公平为重,以黔首百姓为重,的确更加符合君主的利益。。
第三百四十六章:对儒家重拳、铁拳出击的法家,抄袭百家的儒家【求订阅,求全订】
【对于太子扶苏所说的,当律法公平与社会稳定起了冲突时,选择以律法为重这一点。】
【作为法家之士李斯表示同意,毕竟法家本身就提倡追求法在君主之上,依法办事,刑无等级。】
【而以律法为重这个选择,恰好便非常符合法家的治国思想观点。】
【而如果选择以社会稳定为重的话,就隐隐代表着“法”为“不法、私情”而让步,这是有违纯粹的法家治国思想理念的。】
【而作为现在的廷尉李斯、以及将来可能的丞相李斯则是对此表示持保留意见。】
【毕竟他不是普通的黔首百姓,而是秦国高高在上的九卿重臣之一,更有可能是秦国将来的丞相。】
【他的利益和普通的黔首百姓的利益是不完全相同的,严格来说以社会稳定为重才更加符合他的利益。】
【毕竟他也是希望自己,又或者是自己的子孙后代将来能够有某些社会特权福利的。】
【比如说,不过分受到律法的约束之类的。】
【这大概便是作为人的矛盾性了,李斯希望其他人都受到律法的约束,但是却不希望自己或自己的子孙后代也受到律法的约束。】
【能够真正纯粹而大公无私的人,终究还是少数,至少他是公心与私心并存的人,甚至在某些时候,私心还会盖过公心。】
【不过李斯觉得有关于“律法公平与社会稳定,两者应当如何抉择”这一点,也是比较有意思的一个法家思想观点,可以记载到他的《李斯子》一书中。】
【让后世的法家学子,争辩、讨论看看“律法公平与21社会稳定”到底是应该选择以律法公平为重,还是以社会稳定为重,又或者是两者并用。】
【结束了有关于“律法公平与社会稳定”的讨论之后,李斯接着看向太子扶苏面露笑容询问道:“除此之外,殿下对于法家之言,可还有其他不同的想法疑问?”】
【太子扶苏回想了一下此前学过的法家思想之言,轻叹道:“另外法家在对于人才教育以及学术学说这方面,有些过于偏激了。”】
【法家除了在政治上主张变法革新,要求加强君权,提倡以“法治”代替“礼治”,鼓励“耕战”,力求做到“富国强兵”等等之外。】
【同样在文化教育领域里,法家也提出了许多有别于其他学派的教育理论和政策。】
【而其中杰出的思想代表人物便是商鞅和韩非。】
【比如说,在教育内容方面,商鞅反对儒家以“礼、乐、诗、书”教育学生,反对向学生灌输仁、义、礼、智等道德准则。】
【商鞅认为“儒学”不过是一些“高言伪议”,不切实际的“浮学”。】
【更是指责“儒学”为“虱子”,他说:“礼乐”、“诗书”、“仁义”、“修善”、“孝悌”等等都是祸国殃民的东西。】
【如果用这些复古主义的教条来治理国家,就会“敌至必削,不至必贫”。】
【意思是:敌人一来,国土就必被侵削。敌人不来,国家也必定会贫穷。】
【同时更是痛斥那些“不作而食,不战而荣,无爵而尊,无禄而富,无官而长”的庸碌世袭贵族以及儒生都是“奸民”,必除之而后快。】
【而当那些儒生利用“诗”、“书”作为“以古非今”的舆论工具,企图进行反对活动的时候。】
【商鞅更是坚决主张采取“燔诗书而明法令”的手段,对他们进行打击和镇压。】
【所谓的“燔诗书而明法令”,指的是焚烧儒家的书籍,放弃儒家的以仁治国的思想,采用法家思想,以严刑峻法管治国家,有功者重赏,有过者则重罚。】
【可以说在对待儒家这方面,商鞅那是真的重拳出击,毫不留情!】
【像李斯后来在秦国大一统之后,为了完成思想大一统所提出的“焚书”,其实也不过是对商鞅“燔诗书而明法令”这一思想主张的延伸罢了。】
【所以“焚书”之举并不是在李斯提出来之后才有的,而早在商鞅之时便已经存在了的。】
【故而,如果说“焚书”真的有错的话,那么这个锅商鞅大概也要替李斯这个法家后辈分担一二。】
【而除此之外,又比如说,在教育途径方面,商鞅提倡通过在农战的实际斗争之中,锻炼和增长人们的才干,并认为人们的智谋是在长期的作战中成长起来的。】
【再比如说,在教育纲领方面,商鞅也提出了“壹教”的思想主张,它的主要内容是用国家官吏颁布的法令、政策统一人们的思想。】
【商鞅认为:“壹教则下听上”,强调:“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
【明确指出“法”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因此对民众必须加强“法治”的教育。】
【即:“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
【意思是:凡是不符合法令的言论,不听。凡是不符合法令的行为,不赞扬。凡是不符合法令的事情,不做。一切的言论、行动必须根据法家的“法”为标准。】
【为了使得“法治”教育能够贯彻执行,商鞅实行“置主法之吏,以为天下师”,要把人才教育的权力掌握在国家官吏的手中。】
【如果遇到“主法令之吏”有迁徙、死亡的情况,需要立即选派接替者“学读法令”。】
【像后面秦国大一统之后,李斯在“焚书”之后,所提出的“若愿学法令,则以吏为师”,同样也是对商鞅“置主法之吏,以为天下师”这一思想主张的延伸。】
【可以说,后面秦国大一统之后所推行的种种政策。】
【其实有很多政策都是起源于商鞅,而李斯与秦皇嬴政不过是在商鞅提出的各项思想主张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延伸罢了。】
【而如果说商鞅是对儒家重拳出击的话,那么作为集历代法家之大成的韩非,则是对儒家铁拳出击了!】
【韩非猛烈地批判、攻击、指斥儒家的那一套“礼、乐、诗、书”的教条和“仁、义、孝、悌”的道德准则,都是“愚诬之学”、“贫国之教”、“亡国之言”。】
【更是致使国贫兵弱,乃至亡国的根源!】
【甚至不仅是对儒家铁拳出击,就连带其他诸子百家也受到了牵连。】
【在韩非看来,其他学派的理论都是互相矛盾的,只能造成人们的思想混乱,是非不分,统治者如果兼听他们的意见,就必然引起乱子。】
【于是,韩非总结了过往法家的各种历史经验和教训,认为“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是造成国家祸乱的重要原因。】
【并且认为当时的“私学”和统治者是“二心”的,这种“私学”是国家与法家实行“法治”的绊脚石。】
【所以韩非强烈主张采取“禁其行”、“破其群”、“散其党”的措施,即禁止办私学的人的行动自由,禁止言论和结社的自由!】
【并且主张禁止这一切互相矛盾、只能惑乱人心的百家学说,而定法家于一尊!】
【特别是要防止老百姓受到法家以外的其他学派思想的影响,要对他们的思想实行严格的统制。】
【这如果用后世的一句话来形容的话,可以说是“罢黜百家,独尊法家”!】
【又或者说,后世儒家那一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实就是抄袭法家的。】
【甚至真要说的话,后世儒家也不仅抄袭了法家,还抄袭了公羊家学派中的灾异说,墨家学派中的天罚理念,阴阳家学派中的五行观点等等。】
【从某种角度而言,以秦朝为分界线,秦朝之前的先秦儒家和秦朝之后的历代儒家,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学派。】
【自秦之后的儒家如果说的好听一点的话,那就是集百家学派之所长,而自成一派。】
【说的不好听一点的话,那就是抄袭百家,而自成一派。】
【不过,不管是秦朝之前的儒家,还是秦朝之后的儒家,对于法家都是无比厌恶的。】
【毕竟法家是真的敢烧毁他们儒家的经典书籍,绝他们儒家的道统!】
【所以后世儒家在得势之后,对法家进行强烈且疯狂的打压,也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甚至若是可以的话,儒家也是真的想要烧毁法家的经典书籍,彻底绝法家的道统。】
【只不过很可惜,法家实在是太有用了。】
【不管儒家如何强势且疯狂地打压法家,但是论及到实际治国这一方面,历朝历代的君主也都离不开法家。】
【所以不管儒家如何强势且疯狂地打压法家,法家始终都能稳稳地屹立不倒。】
【最多就是披上一层儒家的外衣,但是实则内里依然是“儒皮法骨”。】
【这大概就是儒家靠“嘴”吃饭和法家凭自己能力本事吃饭的区别吧。】
【不过,从商鞅、韩非两人对于人才教育以及学术学说这方面的观点主张,就可以看出法家也是有着强烈的“独一性”和“排他性”的。】
【而这在太子扶苏看来323,太过于偏激与极端了。】
【“诸子百家学派,孤不敢言各家各派皆有其用,皆有其长。”】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