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322节
【这对于双方来说,都可以说是一件好事。】
【另外,从他私人的角度而言,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每次听到太子扶苏称呼他为“李师”,他便浑身都有一种莫名的舒爽感觉。】
【所以他对于太子扶苏这个学生,还是070非常满意的。】
【而后,李斯看着太子扶苏脸色温和问道:“如今法家的治国思想之言,殿下基本都已经学完,不知殿下对于法家又有何看法呢?”】
【太子扶苏看着面前的李斯,微微沉吟半响,而后语气无比肯定道:“法家,国之根基也!”】
【“法家之法,或许会不断变化,但是治国必用法家这一点,必然不会变化。”】
【“一个国家,如果彻底脱离了法家,那么它便相当于脱离了稳定的社会秩序。”】
【“而一个没有稳定社会秩序的国家,是无法长久的,也是必然会走向崩塌、毁灭的。”】
【听到太子扶苏的回答,李斯脸上也是露出一抹明显的笑意。】
【因为有太子扶苏这一番话在,未来秦国即便是到了下一代秦王,也就是太子扶苏手里的时候,法家也依然会牢牢占据秦国治国思想的主流位置。】
【换句话说,法家未来至少还能够继续像现在这样兴盛三十年到五十年的时间!】
【而李斯也是法家之士,自然会为这一点而感到高兴。】
【不过太子扶苏在表达了对法家的认同之后,随即话锋一转,看向李斯请教道:“但是孤对于法家有几点疑问不解,想请李师解惑。”】
【听到这话,李斯当即神色一凛,随即便意识到这是太子扶苏在学完法家治国思想之言,可能对法家治国思想之言有了新的、不同的理解。】
【就像太子扶苏在学完农家思想之言、兵家思想之言、墨家思想之言之后,也都对这三家思想之言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一样。】
【若是自己能够解答得了太子扶苏的疑问,又或者是能够接受太子扶苏所提出的新的、不同的法家思想,那么自己便很有可能整合太子扶苏对于法家的理解。】
【进而使得法家的治国思想之言推陈出新,发展到另一个新的高度。】
【想到这里,李斯当即神色严肃,正襟危坐问道:“不知殿下有何疑问不解?”】
【太子扶苏神色平淡道:“从孤学的依法办事、刑无等级等法家治国思想之言来看。”】
【“法家的最高理想追求,应当是以法治国,建立一个君臣、上下、贵贱皆从于法,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人人皆依法行事,法律面前人人如一的国家。”】
【“最终,通过法治来实现国家的富强和社会的稳定。”】
【“不知孤的理解,是否有误?”】
【李斯听完太子扶苏的话语,并没有第一时间就回答,而是细细反复琢磨,再三来回思索,最终确定太子扶苏所说的内容,的确是法家的最高理想追求之后。】
【李斯方才抬头看向太子扶苏肯定回答道:“这的确是法家的最高理想追求,可是有哪里不对吗?”】
【太子扶苏轻叹一口气道:“法家律例之所以能够在一个国家上下推行下去,并且对那些违反律例的人,进行相应的惩罚,从而使得法家律例得到强而有力的执行。”】
【“那么,它的权力来源于何处?”】
【“又或者说,是什么在支持它可以推行并且执行的下去?”】
【“是法家自身便有这样的能力,或者说权力,可以使得法家律例得到强而有力地推行与执行下去?”】
【“还是法家必须要依仗什么存在,才能够使得法家律例可以得到强而有力地推行与执行下去?”】
【尽管在听完太子扶苏的这番疑问,李斯心中便对于法家律例之所以可以得到强而有力地推行与执行的原因,有了答案。】
【但是自身的谨慎,还是让李斯又再细细思量了半响,从其他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然后最终也是得出了相同的答案之后。】
【李斯方才肯定回答道:“是陛下对法家律例的大力支持,方才使得法家律例可以得到强而有力地推行与执行下去。”】
【太子扶苏点了点头道:“那么也就是说,法家律例推行与执行下去的权力来源于君主,对吧?”】
【李斯再三迟疑、思虑了半响,而后肯定地点了点头。】
【太子扶苏神色不变道:“法家律例推行与执行下去的权力,来源于君主!”】
【“可是法家的最终理想追求,却是想要建立一个以法治国,君臣、上下、贵贱皆从于法,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人人皆依法行事,法律面前人人如一的国家。”】
【“换句话说,在这样的国家中,法家的法,甚至是要凌驾于君主之上的!”】
【“所以孤的第一个疑问不解,法家的法到底是法在君主之上?还是法在君主之下?”】
【这话一出,李斯额头当即便冒出了冷汗,同时李斯更是下意识地往旁边不远处的秦王嬴政看了一眼。】
【而一旁的秦王嬴政则是一副古井不波,沉静如渊的神色,仿佛无论他回答什么都不在意的模样。】
【而后李斯又看向面前的太子扶苏,太子扶苏同样也是一副平静而不起波澜的神色。】
【这一刻,一大一小父子俩人简直就像是一个模板刻出来的那般。】
【不过,太子扶苏可能也是感觉到了李斯心中的慌乱,而后出言宽慰道:“李师不必多想,今日只是孤与李师之间正常的师生学说交流。”】
【“不管是何等想法,在这里都可以坦言直说。”】
【“不管是孤,还是父王对此也不会有任何的介怀。”】
【“上一次孤在这里,还和季师讨论过如何以墨家思想之言,他日去推翻秦国之论。”】
【“相较于可能堪称大逆不道的墨家思想之言,法家治国思想之言并不算什么。”】
【可能是太子扶苏的宽慰,也可能是有墨家这么一个更加大逆不道的例子在前。】
【所以李斯也是很快便重新冷静了下来,开始认真思索刚刚太子扶苏提出来的问题,也就是法家的法到底是法在君主之上?还是法在君主之下?】
【而这个问题的本质,那就是在一个国家中,到底谁才是真正的至高无上?】
【以往是周天子,现在是各个诸侯国的君主。】
【它们便是一个国家中至高无上的存在,没有任何人或者物,能够凌驾于它们之上。】
【它们一言便可定一国,乃至于是天下万民百姓的兴衰生死。】
【而法家所追求的以法治国,君臣、上下、贵贱皆从于法,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人人皆依法行事,法律面前人人如一。】
【实质上,便是欲要以法家之法,凌驾于过往的周天子与现在的诸侯君主之上。】
【又或者说,让法家之法取代过往周天子与现在诸侯君主的身份地位,从而使得法家之法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新的“周天子”与“诸侯君主”。】
【进而让法家之法,一言而定上至诸侯君主,下至黔首百姓的罪与过!】
【所以李斯沉默了半响,而后坦然却又不失谨慎地回答道:“若是以纯粹的法家之士的身份来看,法家所追求的法,应当是法在君主之上!”】
【对于这个回答,太子扶苏也并不感到意外,因为法家的法,本质上的追求便是如此。】
【所以太子扶苏也是接着说道:“法家所追求的法,是法在君主之上。”】
【“可是正如方才所说,如今法家律例推行与执行下去的权力,来源于君主!”】
【“而法家的法,却想要凌驾于君主之上!”】
【“这就相当于法家想要拿着君主所赐予的剑,来杀死君主!”】
【“李师认为,这可能实现吗?”】
【“又或者说,君主可能接受吗?”】
【“如若君主不能接受的话,那么法家所追求的法在君主之上,以法治国,君臣、上下、贵贱皆从于法,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人人皆依法行事,法律面前人人如一的终极理想。”】
【“还能够实现吗?”】
【“这便是孤对法家的第一点疑问。”】
【听到太子扶苏的话语,李斯嘴角也是不由得露出一抹苦笑。】
【法家律例推行与执行下去的权力,来源于君主的赋予。】
【君主赋予了法家这样的权力,法家才能够将其制定的律例推行与执行下去。】
【但是换句话说,君主既然能够赋予法家这样的权力,那么君主同样也能够收回法家这样的权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法家如果想要凭借君主赋予法家的权力,从而转过头来限制君主的权力的话,不亚于是痴人说梦话。】
【法家想要以法来凌驾于君主之上的话,只有君主自己甘愿受到法家律例的限制,才有可能成功。】
【换句话说,只有君主甘愿被自己所赐予的“剑”杀死,那么君主才会“死”。】
【但是会有君主甘愿被自己所赐予的“剑”杀死吗?】
【而君主又能够接受被自己所赐予的“剑”杀死吗?】
【不会的,不会有君主甘愿被自己所赐予的“剑”所杀死的,更加不会有君主能够接受被自己所赐予的“剑”所杀死!】
【对于君主而言,“剑”是为自己服务的,君主是绝对不会允许“剑”背弃噬主的。】
【一旦真的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君主十有八九都会选择折断这把“剑”,然后重新寻觅、打造一把新的,可以为自己所用的“剑”。】
【而且还有一点值得思索的,那就是如果君主自己甘愿受到法家律例的限制的话,那么这是法家律例真的限制住了君主吗?】
【还是君主自己限制了自己?】
【这两者所代表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前者,代表着法家律例真的彻底凌驾于君主之上,所以法家的法能够限制住君主。】
【后者,代表着法家律例不过是虚假的凌驾于君主之上,法家的法并不能真正限制住君主。】
【所以法家所追求的法在君主之上,以法治国,君臣、上下、贵贱皆从于法,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人人皆依法行事,法律面前人人如一的终极理想,不过是一句虚言!】。
第三百三十四章:几乎无法共存的法家与儒家,并不担忧的李斯【求订阅,求全订】
天幕下,当其他诸子百家博士听到太子扶苏说的“法家,国之根基也”那一句话时,纷纷皱起了眉头。
因为太子扶苏的这句话,就相当于是在定流!
定秦国未来治国思想之主流!
而很显然,至少到目前为止,太子扶苏也是同样认可法家作为秦国未来治国思想之主流的。
这对于法家而言,自然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因为这意味着法家未来至少还能够有三十年到五十年的兴盛。
但是对于他们这些想要取法家而代之,成为秦国未来治国思想之主流的其他百家学说来说,就不是一件好事了。
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在未来的三十年到五十年之内,也仍然要屈居于法家之下。
同为诸子百家,谁又会真的觉得自己比其他百家学派差呢!
就算是对法家并没有太多敌意的农家和墨家,心中同样也是有想要取代法家,成为秦国未来新的治国思~想主流的想法的。
然而恐怕这样的想法,现在在天幕上的太子扶苏那里大概是-没有可能了。
毕竟天幕上的太子扶苏是已经学过了农家、墨家的治国思想之言的,但是在学过了农家、墨家的治国思想之言后,却依然还是说出了“法家,国之根基也-”这样的话语。
那就足以证明在太子扶苏心中,依然还是认为在治国这一道上,相较于农家、墨家的治国思想之言,还是法家的治国思想之言更加适合用来治国。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