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293节
至于说嬴政那个暴君在听完天幕上的太子扶苏的话语之后,会不会派人来诛杀他,彻底以绝后患。
燕王喜表示躺平了,爱杀就杀吧,反正他是没有力气逃了,也不怎么想继续像现在这样活下去了。
甚至现在谁能够杀了他的话,对于他来说反而是一个解脱。
而在燕国被灭亡之后,最后被覆灭的国家则是齐国。
而齐国的末代国君则是齐王建,对于齐王建,秦皇嬴政同样也没有下令诛杀,只是将之流放到了边远的共地。
不过秦皇嬴政下令不给他供给食物,让其只能够自力更生,自己想办法满足自己的一日两餐所需。
而自力更生这四个字,对于齐王建这么一个习惯了娇生惯养、锦衣玉食的前国国君来说,又是何等难以做到的一件事情。
至少现在齐王建听到天幕上的太子扶苏说要对他们这些六国国君斩草除根,以绝后患的时候,他已经饿的就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再这样下去的话,或许不等嬴政那个暴君派人前来诛杀他,好彻底斩草除根,以绝后患,他自己就要先一步被饿死了。
而与被当成了靶子明确针对的前六国国君相比,六国宗室和贵族公卿则是由于人员数量太多的原因,反而不太容易遭到秦国的针对与俘虏。
至少在六国覆灭之前,便有相当一部分的六国宗室与贵族公卿都提前逃了出去。
又或者是在六国覆灭之时,乔装打扮,躲过一劫,避开了秦国将士的搜捕。
比如说,魏咎、张良、项梁、项羽、田儋、田荣、韩成、赵歇等六国宗室、贵族公卿便是如此。
但是他们也仅仅只是逃过一劫而已,本身他们现在是不具备对抗秦国的力量的。
甚至如果他们拥有对抗秦国的力量的话,那么他们也就不会国破家亡了。
所以此刻在听到天幕上的太子扶苏开口说要将韩王安与一众韩国宗室、贵族公卿都处死时,一众残存于各地的六国贵族公卿、宗室也是纷纷胆战心惊起来。
生怕那个暴君嬴政听从太子扶苏的意见,从而下令对他们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若真是如此的话,那么他们能否继续躲避得了秦国的搜捕不太好说。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一旦他们被秦国搜捕到的话,必然是死路一条。
所以一众胆战心惊的六国宗室、贵族公卿,也是纷纷起了再次搬家,逃到其他更加安全的地方躲起来的心思。
毕竟只有他们继续活着,故国将来才有复辟的希望。
若是他们都死了的话,那么他们的故国将来就真的彻底没有希望了。。
第三百零四章:教育司的作用,早有安排的太子扶苏【求订阅,求全订】
【听到自己蔡师的解释,太子扶苏也是微微摇了摇头道:“不一样的。”】
【“现在处死韩王安与一众韩国宗室、贵族公卿与等统一天下之后再处死韩王安与一众韩国宗室、贵族公卿,给天下人,乃至于是后世人的评价、看法是完全不同的。”】
【“如今天下尚未彻底统一,即便现在下令处死了韩王安与一众韩国宗室、贵族公卿,那也不过是春秋战国数百年以来,又一个诸侯国与诸侯国君、宗室、贵族公卿的覆灭罢了。”】
【“在这之前,同样被覆灭的诸侯国与诸侯国君、宗室、贵族公卿,堪称是数不胜数。”】
【“天下人,乃至于是后世人对此都不会有过多的关注,也不会有什么特别的评价或看法。”】
【“毕竟这在春秋战国数百年间,可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罢了。”】
【“但是,如果等到统一天下之后再下令处死韩王安与一众韩国宗室、贵族公卿的话。”】
【“天下人,乃至于是后世人都势必会将目光视线聚焦到这一件事上,并且很有可能会以这件事情为由,指责秦国与父王嗜杀成性,行事暴虐。”】
【这便是他想要现在就处死韩王安与一众韩国宗室、贵族公卿的原因~。】
【如今天下尚未真正统一,就算现在秦国下令处死韩王安与一众韩国宗室、贵族公卿,天下人,乃至于是后世人也不会将过多的目光放在这件事情上-。】
【毕竟在同一段时间内,其他诸侯各国同样也发生了诸多可以吸引天下人,乃至于是后世人目光的事情的。】
【这样,自然就不会有多少人盯着秦国下令处死韩王安与一众韩国宗室、贵族公卿这件事了,更加不会有多少人以此为由指责秦国与他父王嗜杀成性,行事暴虐了。】
【但是等到天下彻底被秦国统一之后,那么秦国就会变成明晃晃的靶子,将会吸引全天下人,乃至于是后世人所有的目光。】
【届时,秦国任何一个细微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天下人,乃至于是后世人死死地盯着。】
【同样,秦国所下的每一个命令,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也都会被天下人,乃至于是后世人翻来覆去地谈论。】
【而任何事情,一旦有了谈论,那么势必就会产生好与坏两个不同的观点。】
【届时,有人会认为秦国与他父王的做法是对的,但是也必然会有人认为秦国与他父王的做法是错误的。】
【最后,说不定就会给秦国与他父王的名声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抹黑!】
【这对于太子扶苏来说,是有点难以接受的。】
【毕竟他的秦国那么好,他的父王那么英明神武、雄才大略,又岂是那些鼠目寸光之徒可以肆意抹黑,甚至是污蔑的呢!】
【听完太子扶苏的话语,纲成君蔡泽等人也是明白了太子扶苏想要处死韩王安与一众韩国宗室、贵族公卿的原因。】
【不得不说,子苏的担忧也的确是有可能发生的。】
【但是现在如果下令处死韩王安与一众韩国宗室、贵族公卿等人的话,也的确是弊大于利。】
【所以纲成君蔡泽也是轻叹一声道:“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陛下欲要扫平六国,统一天下的话,那么像这样的指责、抹黑、污蔑,对陛下来说也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陛下必须承受的。”】
【“只有如此,陛下方可谓社稷主,也才可以为真正的天下王!”】
【“而且韩王安只有一个,要处死并不困难和麻烦。”】
【“但是,韩国宗室与贵族公卿数百年来,历经一代又一代人的开枝散叶,人丁不可谓不兴旺。”】
【“再加上诸侯各国各方之间的联姻等利益交换,韩国宗室与贵族公卿的势力可谓是盘根错节,想要强行全部诛杀,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甚至即便是现在秦国也顶多是俘虏了其中一部分的韩国宗室与贵族公卿罢了,仍然有相当多的一部分韩国宗室与贵族公卿在韩国覆灭之时,逃往了他国。”】
【“另外秦国刚刚覆灭了韩国,韩地的黔首百姓对秦国可谓是警惕万分,甚至是对秦国有着仇恨。”】
【“在这样的情况下,秦国想要直接治理韩地也是颇为艰难。”】
【“而收降这些韩国宗室、贵族公卿,然后借助他们的名望来辅助秦国治理韩地,这样可以使得韩地黔首百姓的抵触、抗拒之心减弱。”】
【“从而避免后续可能发生的民怨、民变,又或者是尽量减少可能发生的民怨、民变。”】
【听完自己蔡师的话语,太子扶苏也是目露惊愕之色道:“现在韩地仍然主要是由原来韩国的宗室、贵族公卿来治理的?”】
【“若是如此,这韩地到底是秦国的韩地,还是他们韩国宗室、贵族公卿的韩地?”】
【“而且让韩国原来的宗室、贵族公卿来辅助秦国治理韩地,他们又岂会真的尽心尽力?”】
【“甚至说不定他们还会在暗地里,不断给韩地的黔首百姓灌输秦国的各种残暴之事,污蔑、抹黑秦国。”】
【“从而使得韩地的黔首百姓更加抵触、抗拒秦国,甚至是怨恨秦国!”】
【“如此一来,只要这些地方上的韩国宗室、贵族公卿不死,那么秦国怕是永远都别想能够收服韩地黔首百姓之心了。”】
【“孤不信满朝文武公卿,就没有一个人看出来这个政策之下隐藏着的弊端!”】
【借助那些受降的韩国宗室、贵族公卿来辅助秦国治理韩地,虽然的确能够在短时间内使得韩地臣服于秦国,减少后续各种民怨、民变等等之事的发生。】
【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这并没有真正地将韩地纳为秦国之疆域。】
【只不过是让韩地地方上的一众宗室、贵族公卿原来所效忠的人,从韩王安暂时变成了现在的秦王政罢了。】
【实质上,真正掌控着韩地的人仍然是原来那些盘踞在韩国地方上的宗室、贵族公卿,而不是秦国与秦王!】
【而这能够算得上是真正覆灭了韩国吗?】
【并不能!】
【只有将那些盘踞在韩国地方上的宗室、贵族公卿等势力也全部一扫而空,然后再将之纳入到秦国官吏的管理之下,这样才是真真正正地覆灭了韩国。】
【如此秦国也才不用再担忧日后韩地的反叛之事。】
【纲成君蔡泽点了点头,后又无奈摇了摇头道:“满朝文武公卿,自然不是庸碌之辈,同样也有大臣看出了这一政策背后隐藏着的弊端。”】
【“甚至也有大臣提出了相应的解决之法,那就是通过忠心秦国的秦吏来替代那些盘踞在韩国地方上的宗室、贵族公卿去治理韩地的黔首百姓。”】
【“但是,秦国目前并没有那么多的秦吏能够替代盘踞在韩国地方上的那些宗室、公卿贵族,去管理韩国地方上的黔首百姓。”】
【“就像前些日子,陛下就曾经收到过一封地方县官员上奏的奏疏。”】
【“奏疏上言:迁陵县吏员配置共一百人,但是却缺十五人,若是徭使外出,更是只剩一半。”】
【“最后,该迁陵县县守丞汇报称:至今未得其代,定居其中的官吏少之又少,不足以办事。”】
【“而如迁陵县这样缺少秦吏的情况,在秦国的各个郡县当中,亦不少见。”】
【“可以说,如今秦国就连自己本土郡县的秦吏数量都有不足。”】
【“而韩国在被陛下覆灭之后,设为颍川郡,其下辖一十二个地方县。”】
【“每个地方县所需要的秦吏数量,若是以迁陵县的百人吏员配置为标准的话。”】
【“那么韩地的一十二个地方县,就至少需要一千两百名秦吏!”】
【“而数量如此多的秦吏,可以说是秦国现在无法拿得出来的。”】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秦国也只能够被迫选择收降那些盘踞在韩国地方上的宗室、贵族公卿。”】
【“以他们作为秦国在韩地的地方官吏,然后辅助秦国去管理韩地的黔首百姓。”】
【说到这里,纲成君蔡泽也是忍不住再次轻叹口气。】
【想要成为秦国地方上的官吏,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至少得要有一定的学识,又或者是识得一定的文字。】
【而普通的黔首百姓又哪来的时间和机会能够识字呢,也唯有六国宗室、贵族公卿,又或者说是与他们有关的士族之人才有识字、认字的机会。】
【所以在秦国自身的官吏数量严重不足,且又需要有大量的官吏来辅助治理韩地的时候,便只能选择吸纳这些盘踞在韩国地方上的宗室、公卿贵族,作为秦国在韩地的官吏。】
【然后等到后面秦国培养出更多的官吏之后,再渐渐用更加忠心于秦国与秦王的官吏,去取代那些盘踞在韩国地方上的宗室、公卿贵族。】
0求鲜花
【听到自己蔡师的解释,太子扶苏转头看向一旁的礼部尚书张苍,开口询问道:“如今礼部教育司下,一共有多少的学子?”】
【“其中达到中学层次的学子又有几人?”】
【“中学层次的学子中,兼学韩国文字识读书写的又有几人?”】
【听到太子扶苏的问询,礼部尚书张苍也是当即起身答道:“经过这几年不断的招收学子,如今礼部教育司下,一共有两千八百三十八名学子。”】
【“其中基本已经熟练掌握了秦国新大一统文字隶书,与另外六国当中的一国文字的识读书写,以及九九歌诀的计算。”】
【“还有熟悉相关秦律律法,以及其他农家、墨家部分知识的中学学子,一共有九百六十八名。”】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