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219节

  军功授爵制度同样也是不论尊卑贵贱,只论军功授爵。

  这和分科举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只不过将军功换成了一技之长,将授爵换成了授官而已。

  二是,因为秦国如今并没有权位世袭的贵族公卿。

  如果有权位世袭的贵族公卿的话,那么他们肯定不愿意看到有人,尤其是低贱的黔首百姓来竞争自己的官职。

  但是没有权位世袭,甚至秦国的一众文武百官也有相当大一部分是从中下层走上来的。

  那么他们对于分科举士这样的事情,自然也不会有太多的抵触之意。

  三是,因为始皇帝的个人威望。

  作为扫平六国、统一天下的始皇帝,其威望之高,至少在秦国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面对始皇帝决定了的事情,一众文武百官最多也就是在始皇帝还没有做出决定之前,提出一定的建议。

  但是在始皇帝做出决定之后,基本都是默默服从的。

  四是,因为秦国如今人才、人手严重不足的现状。

  随着秦国的大一统,以及天幕的降临,如今压在秦国一众文武百官身上的事务简直是多的让人想死的地步。

  再不多找一些人手来给自己分担一些工作,那么估计他们就真的要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了。

  为了保证自己能够拥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一众文武百官觉得如果能够将手上的众多繁杂事务分出去一些的话。

  那么他们将手中的权力分出去一些,也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

  五是,早在太子扶苏点出军功授爵制度的弊端,并且始皇帝也言明秦国必须要进行变法之后。

  他们就知道未来秦国肯定会出现类似军功授爵制度这类不论尊卑贵贱,给底层黔首百姓留出一条向上晋升通道的新法。

  并且这事也是不会以他们文武百官的意义而转移、改变的,所以他们也是早就做好了一定的心理准备。

  故而在诸多因素的叠加之下,分科举士政策就这么波澜不惊的被纳入到了秦国的新法之中。

  事实上,比起分科举士这样的新法,更加令一众文武百官在意的还是天幕上的太子扶苏。

  原本一众文武百官都认为太子扶苏是一个天生聪慧、懂得举一反三,同时心悯黔首百姓的仁爱太子。

  但是从刚刚太子扶苏有关于取贤于民,维护君主王权的话语中,一众文武百官却是发现了太子扶苏的另一面。

  看似仁爱的太子扶苏,从本质而言,也是一个与始皇帝那般绝对无法容忍有人挑衅、分裂他君主王权的霸主。

  甚至在对于权力的掌控欲望这方面,太子扶苏更是隐隐比始皇帝还要强烈几分。

  从这一个角度讲,太子扶苏倒也不愧是天幕上的“秦王嬴政”的子嗣,这份对于君主王权的霸道,当真是如出一辙,甚至堪称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第二百二十九章:对分科举士两极分化态度的民间【求订阅,求全订】

  不过分科举士之策,虽然在大秦一众君臣那里没有引起大的波澜,却并不代表没有在天下各地引起大的波澜。

  只不过,民间对于天幕上太子扶苏所说的分科举士之策,基本持两极分化的极端态度。

  沛县,刘季双眸一亮,看向坐在对面的樊哙道:

  “分科举士?”

  “这个政策好呀!”

  “不知道始皇帝会不会借鉴采纳这个政策~方案。”

  “如果采纳的话,那么说不定我也可以去试试。-”

  虽说刘季看上去像是一个流氓、混混,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刘季也是一个不甘于现状、-不太安分的人。

  从刘季知道粪便可以有助于耕种之后,便想要垄断沛县的粪便;以及知晓该如何造纸之后,便也想要尝试改进造纸术去领赏等事便可以看出。

  刘季并不满足于自己这个泗水亭亭长的职位,只要有机会的话,那么他也是想要获取更高的身份地位的。

  而分科举士对于他而言,便也是一个改变自己身份地位的机会。

  毕竟好歹也是一个亭长,其他方面暂且不说,明字、明算、明法这几个方面,他还是没问题的。

  至于说策问这方面,他大概不行。

  但是这一点,对于他来说也并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

  毕竟他不行,不代表其他人也不行。

  比如说,同样在沛县主吏掾的萧何,以及在沛县担任狱掾的曹参。

  虽然他们两人如今的名声并不出众,但是刘季却知道这只不过是他们为人谦虚、低调罢了。

  实际上,不管是萧何,还是曹参都是大才之人。

  而他和萧何、曹参两人的关系都不错,到时候可以提几壶酒去找萧何、曹参拉拉交情,然后求萧何、曹参帮他提前写几个策问。

  这样等到考核的时候,便可以将提前记住的萧何、曹参帮他写的策问写上去。

  如此一来,混个考核通过应当问题不大吧。

  听到刘季话语的樊哙,也是咬了一口口中的狗肉,同样目露期待之色道:

  “不知道始皇帝会不会给我们这些大老粗也单独分一科举士?”

  “比如说考核搏杀之类的。”

  “谁最能打,便也给谁授官或授爵。”

  樊哙虽然是一个屠户,但是他同样也是明字、明算和明法的。

  只不过水平一般,最多只能够说是刚刚入门而已。

  所以像士科之类的,他估计是不可能过关的。

  而像工科、农科,那也不是他擅长的。

  所以算下来,他唯一毕竟擅长的就只有搏杀之术了。

  毕竟常年从事屠夫工作,以及时不时进山打杀、猎捕野兽,单论搏杀之术,他敢说整个沛县都没有几个人能够比得上自己。

  那一身煞气,足以止小儿夜啼。

  所以如果考核什么搏杀之术,比谁最能打的话,那么不说取得榜首的名次,但是考核合格樊哙自信自己还是能够做得到的。

  而如果真的开这么一科的话,那么他肯定是要去试试的。

  毕竟如果能够当官的话,谁会愿意一直当屠夫呢。

  “或许会吧。”

  刘季也不太肯定道。

  毕竟现在就连始皇帝是否会采纳参考分科举士之策他都不知道,更加别说分科举士到底会分哪些科了。

  只能说,如果始皇帝真的采纳分科举士之策的话,那么目前比较可能会分的科目有士科、农科、工科这三科。

  而除了樊哙希望设立搏杀之科外,淮阴县的少年韩信同样也希望始皇帝能够在分科举士的时候,设立兵家考核一科。

  毕竟不管是士科,还是工科,亦或者是农科,再或者是彰显个人勇武的搏杀之术,他都不擅长。

  他唯一擅长的就是兵家指挥,以及如何率军打仗。

  虽说这些他都没有经过实操,但是如果只是考核理论的话,那么他绝对可以通过考核。

  甚至就算是考核实操,只要给他一个机会,让他能够熟悉一下秦军军令的指挥调度方式的话,那么他也可以保证自己绝对能够通过考核。

  届时,他就可以通过分科举士,一举翻身,从一个普通的黔首百姓,成为秦国的官员,甚至是直接成为一个小将军也不是没有可能。

  之后只要给他逮住出征的机会多去刷一刷军功,那么他迟早能够一步一步地授爵封侯。

  甚至是成为如同王翦那般的秦国的大将军,也不是没有可能。

  对此,少年韩信充满信心,就看始皇帝会不会采纳借鉴分科举士之策,给他一个证明自身能力的机会了。

  而除了少年韩信有这样的想法之外,其他诸如彭越、英布、龙且、钟离昧、灌英、季布、王陵等身处秦国底层且有一定知识文化,并且天赋也不弱的人。

  此刻也都是双眸带着希冀地看着天幕上的太子扶苏所说的分科举士之策,然后又转头看向遥远的咸阳城方向。

  对于他们来说,分科举士这种不看身份高低、血脉贵贱,只论有无能力的取贤之法,便是他们最有可能翻身的机会了。

  甚至比起军功授爵制度来说,这种分科举士之法可能更加适合他们。

  毕竟走军功授爵制度的话,能否在战场上活下来是一个大问题。

  就算能够在战场上活下来,又能够积累到足够的军功那也是一个大问题。

  但是这种分科举士的话,就没有这么多的麻烦了。

  只要对自己的能力有自信,那么都可以去参加分科举士。

  届时,有能力者,直接被录用为官为吏,一朝翻身。

  没有能力者,那也不过是打回原地,重操旧业罢了。

  就是这么简单且直接。

  什么叫做安全无风险?

  这就叫做安全无风险!

  只不过,相较于赞同分科举士的底层人员,各地的士族,以及天下大部分士子,则是对分科举士之策面露不满之色。

  “什么分科举士?就那些工匠、农夫也能够称得上是士?”

  “还要经过层层考核,甚至考核通过之后,还要先听政,最后再视情况而授予官职?”

  “这究竟是让我等为官?还是让我等为吏?”

  “昔日诸侯国国君、贵族尚在之时,对于我等,无不千金奉送、礼结下士。”

  “甚至一见我等,便为我等才华所倾倒,以国相之职相聘!”

  “现在秦国却是把我等都看成了什么人?”

  “难不成我等会是滥竽充数之人?”

  “秦国如此不尊重我等,休想我会去事秦!”

  “就秦国的分科举士,又岂能找到真正的贤才、大才!”

  一众自视甚高的士族、士子,皆是纷纷开口抨击分科举士之策。

首节 上一节 219/5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