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218节
【“各个考核事项都会做出相应的评分,然后从中择优录取。”】
【“再比如说工科,会考核百工技艺。”】
【“届时,将会由工部墨家的门人子弟先对于参加考核的人员,进行各项基础技艺的考核。”】
【“.各项基础技艺考核通过之后,便会给出几样构造更加精细、复杂的器具,让参加考核的人员去复制。”】
【“复制出来的成品合格之后,最后会给出几个有关于百工技艺方面的难题,然后再由参加考核的人员去尝试解决。”】
【“各个考核环境也都会给出相应的评分,最后同样从中择优录取。”】
【“又再比如说农科,会考核百草种植之事。”】
【“同样也是由农科农家的门人子弟先对于参加考核的人员,进行各项基础种植的考核。”】
【“比如说,各种庄稼的识别,以及各种庄稼应该在什么时候种植、什么时候除草、什么时候浇水,以及出现病虫灾害等问题之后又应该怎么处理等等。”】
【“第一项基础考核通过之后,便会让他们亲自去耕种,看看他们到底是真正懂得耕种的农科人才,还是只懂得嘴上说说而已。”】
【“第二项亲自考核通过之后,我想的第三项考核便是让他们亲自去耕种一年,然后将他们耕种的成果呈上来作最后的审核。”】
【“以上各个考核环境也都会给出相应的评分,最后同样也是从中择优录取。”】
【“另外为了防止底下有人在分科举士上弄虚作假,欺瞒于我,所有被录用的人才都还需要经过我的一番亲自出题考核。”】
【“唯有也通过我的考核,那么才算是真正的录用。”】
【“录用之后,士科的人才便会先安排到户部、吏部、刑部、礼部进行听政。”】
【“待到四部都流转一遍之后,便会根据这些人才在听政时的表现,以及四部官吏的缺失,给他们授官,将他们分派到四部之中担任相关的职位。”】
【“工科、农科的人才,也是类似如此。”】
【“比如说,工科录用的人才便会跟随冶炼司、耕器司、灌溉器司、造船司、工程司、无定司的墨家门人子弟各自学习一段时间。”】
【“待到一段时间之后,便会根据这些人才在六司学习的表现,以及各司的人手缺口,给他们授官,将他们分派到六司之中担任相关的职位。”】
【“农科录用的人才也会跟随农耕司、林木司、畜牧司、江河司、纺织司、百草司的农家门人子弟各自学习一段时间。”】
【“同样待到一段时间之后,便会根据这些人才在六司学习的表现,以及各司的人手缺口,给他们授官,同样将他们分派到六司之中担任相关的职位。”】
【“最后这些人才便视其在职位上的表现,能力优者升迁,表现中庸者平迁或者降职,庸碌无能之辈则是直接罢黜,另选贤能。”】
【“整体上的框架便是如此,之后要做的就是将定时定期举办分科举士之事尽量宣传出去,让天下各地的贤才都知道此事。”】
【“最后等着就行了,只要有人对此感兴趣,那么自然会有人前来参加分科举士。”乔】
【“届时,不论对方是什么身份,哪怕是最普通的黔首百姓,只要他能够通过分科举士的考核,那么不说都是大才,但是至少也算是可堪一用的人才。”】
【“而且日后好生磨练一番的话,他们也未必不是大才。”】。
第二百二十八章:将分科举士纳入到秦国的新法之中【求订阅,求全订】
天幕下,秦皇嬴政在听到太子扶苏讲述“分科举士”时,也是不由得开始思考此策是否可行。
因为他同样也有缺乏人才、人手这一个问题,甚至比起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自己所面临的这个问题更加严峻。
毕竟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治理的不过是一国之地,所缺乏的也不过辅助治理一国之地的人才、人手罢了。
而他要治理的却是包括原来六国在内的整整七国之地,其所欠缺的人手、人才至少比原先还要多出七、八倍。
像之前有关于天下黔首百姓人口数量的问题,为什么他只清楚秦国本土的老秦人的人口数量,却并不清楚整个天下的黔首百姓的人口数量?
究其原因,不就是因为秦国的官吏人手数量严重不足,无法立刻对原六国地区的黔首百姓的人口数量进行深入的掌控、统计嘛。
若是他有足够多的官吏人手,那么即便是原六国地区的黔首百姓的人口数量问题,以及其他问题,他也都能够做到深入掌控。
想到这里,秦皇嬴政也是不禁在心中鄙夷一番原来的六国国君,以及六国的贵族公卿。
说实话,虽然他是励志要完成秦国历代先君的大愿,扫平六国、统一天下。
但是,他也真是没有想到仅仅只花了十年便完成了这一目标。
由于扫平六国、统一天下的耗时过短,从而导致秦国其实有很多事情都还没有准备好。
甚至如果没有天幕上的太子扶苏提出来的话,他们都不会意识到,原来在扫平六国、统一天下之后,他们还有这么多的事情是需要去做的。
比如说,什么文字上的统一、文化上的统一、度量衡上的统一、货币上的统一、伦理道德上的统一等等。
各种各样的事务,全部叠加到一起,他都快将李斯等人当成牛马来压榨驱使了。
不,甚至一般的牛马都没有李斯等人辛苦。
现在李斯等一众九卿重臣,每个人身上少则肩负417着两、三件重要国务,多则肩负着六、七件国务。
而且可以预料得到的是,随着天幕的继续播放,以及太子扶苏的继续讲述,未来他们肯定能够从太子扶苏身上得到更多的参考意见。
而这些参考意见,也必然会化作一件件新的国务需要他们去处理。
如果继续将这些国务分派到李斯等人的身上,不找一些其他人手来帮他们分担一下的话。
那么秦皇嬴政还真是有点担心李斯等人会不会因为国务过多,从而猝死在任上!
所以现在的秦皇嬴政也是无比地渴望能够招纳到更多的人才、人手。
而太子扶苏所说的分科举士这一办法,秦皇嬴政想了想之后,觉得还是可以采纳的。
或许分科举士,不一定能够为他招纳来大才,但是能够招来一般的人才也足以了。
甚至从某种角度来说,秦国现在最欠缺的反而不是什么大才,而是数量众多的,可以作为一般官吏使用的普通人才。
毕竟大才什么的,说实话,他并不欠缺。
毕竟不管是左丞相隗状,还是右丞相王绾,亦或者是廷尉李斯,再或者是御史大夫冯去疾等等,都足以称得上是大才。
但是这些大才并不会分身之术,无法帮他治理包含了原来六国之地在内的广裹的秦国疆域。
所以分科举士这种不看考核者身份高低,按需出题考核,按结果优中选优,且一次性能够找到大量普通人才的取才方式,就非常符合他目前的需要。
就在秦皇嬴政转头准备将分科举士这件事,也交给李斯来负责的时候。
秦皇嬴政却是忽然一愣,脑海中忽然闪过一道闪电,嘴里轻声呢喃着:
“不看身份高低,分科举士、不看身份高低,分科举士、不看身份高低,分科举士......”
底下的一众文武百官,百家博士也是察觉到了始皇帝的异样,不过却没有人敢去惊扰始皇帝,反而一个个更加屏气凝神地静静等待着。
过了片刻,秦皇嬴政方才忽然大笑道:
“哈哈哈,没错,就是不看身份高低,就是分科举士,这就是秦国的新法!”
很早之前太子扶苏就说过秦国的军功授爵制度有缺陷,仅适合未大一统的秦国,却不适合大一统之后的秦国。
所以秦国大一统之后,如果想要继续存续下去,那么就必须要变法,变军功授爵制度之法。
并且提出了秦国的新法,必须要同时兼顾老秦人与六国黔首的利益,同时还要给底层的黔首百姓留出一条继续向上晋升的通道。
而之后李斯也是根据太子扶苏所说,重新制定出了一套新法的雏形,并且也拿给他看了。
那套新法雏形,的确同时兼顾了老秦人与原六国黔首的利益。
比如说,在分土地田亩这点,不管是秦国的老秦人,还是原六国的黔首百姓都是肯定要分土地田亩给他们的。
但是秦国的老秦人都是以军功换土地田亩,原六国的黔首百姓自然不能直接无功而获田。
所以在新法雏形中,李斯规定秦国老秦人以军功获得的土地田亩,没有任何限制,直接永远属于他们。
但是分给原六国黔首百姓的土地田亩,在一开始却有一定的限制。
比如说,分给六国黔首百姓一家一户五百亩田地的话。
那么这一户人家,需要在五年之内都不违反秦律一次,才能够获得这五百亩田地中的五分之一的永久所有权。
如果十年内都不违反秦律一次的话,那么便可以获得这五百亩田地中的五分之二的永久所有权。
如此类推,直到二十五年内都不违反秦律一次的话,那么便可以获得这五百亩田地的永久所有权。
期间如果有违反秦律的话,那么便视其违法秦律的大小,要么以钱财、徭役抵罪,要么没收回一部分分给他们的土地田亩。
这样一来,既做到了给原六国黔首百姓分土地田亩,以安六国黔首百姓之心。
同时又以违反秦律会被没收土地田亩作为约束,降低原六国黔首百姓对于秦国统治的抵抗情绪。
并且又不至于让原六国黔首百姓直接无功获田,从而让老秦人感到心理失衡。
可以说,在这一点上,秦皇嬴政还是颇为满意的。
但是新法在给底层的黔首百姓留出一条继续向上晋升的通道方面,其实用的还是商君军功授爵制度的变种。
对于这一点,其实秦皇嬴政并不算满意。
但是他也知道,在前后不过月余时间,李斯能够手搓出这么一套新法雏形已经是非常了不得的了。
换做旁人的话,搞不好现在连新法应该从哪里下手都不知道。
所以秦皇嬴政也并没有过于苛刻,在表示对于新法雏形满意的同时,也是让李斯将新法拿回去继续细细打磨、完善一番。
而现在他却是从太子扶苏所说的分科举士这个计策,看到了通过军功授爵制度之外的其他方式,给底层的黔首百姓留出一条继续向上晋升通道的可能。
所以秦皇嬴政在大笑之后,也是看向李斯吩咐道:
“李卿,将太子扶苏所说的分科举士之策,纳入到你的新法之中。”
“要针对天下万民进行分科举士,让天下万民都有可能通过分科举士,走到朝堂之上。”
“就像太子扶苏所说的那般,明字、明算、明法、拥有治理国家地方之策之才,考核合格之后,日后可让其到秦国的各个郡县为官为吏,治理一方。”
“拥有百工技艺之才,考核合格之后,可让其入工部为官为吏,日后为秦国督造新式器具。”
“懂得百草耕种之才,考核合格之后,亦可让其入农部为官为吏,日后为天下黔首百姓宣扬、推广更加高产的耕种之法。”
“就算是既不识字,也不会百工技艺,同时也不懂得百草耕种的人,朕也可以为其设立一科,名曰为武。”
“只要他勇武过人、刀枪弓箭等搏杀技艺精湛熟练,那么在考核合格之后,朕也可以直接赐予他一个百夫长的官职。”
“总之,日后分科举士,将会如同军功授爵制度一般,成为秦国的两大晋升之阶。”
“天下万民,哪怕是最普通的黔首百姓,只要他有一技之长,那么他便有可能通过这两大晋升之阶,走到朕的面前,得到朕赐予的官职,甚至是爵位!”
听到始皇帝话语的李斯楞了一下,不过很快便回过了神,当即朝着始皇帝拱手点头应道:
“是,陛下!”
对于始皇帝要不论尊卑贵贱,分科举士,以纳天下之才一事,一众文武百官在短暂的惊愕之后,也是迅速恢复了平静,并没有产生多大的波澜。
一是,因为有军功授爵制度在前。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