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203节
【听到太子扶苏提及墨家思想主张中的“明鬼”与“非命”自相矛盾这一点,相里季当即打起了精神。】
【类似的问题,以往也有人曾经提出来,并且历代墨家钜子,以及其他墨家先贤也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回答。】
【所以他只要照抄过往墨家钜子,以及其他墨家先贤的回答即可。】
【“墨家之所以强调非命,是因为墨家相信人定胜天,所有的一切都是可以通过努力去改变的!”】
【“哪怕自己生下来就是普通的黔首百姓,但是却也不代表自己一辈子都是普通的黔首百姓!”】
【“同样哪怕自己现在一时困顿,613但是也并不代表自己一辈子都是困顿!”】
【“只要自己愿意去改变,那么自己付出了多少的努力,便会有多少的改变!”】
【“可以说这个变化的大小,完全是由自己的意志、决心以及努力而决定的。”】
【“这又与冥冥之中的命运安排有什么关系呢?”】
【“难道说自己今天吃多少碗饭,喝多少口水,又或者是耕多少亩田地,也是由冥冥之中的命运所安排,而不是由我自己决定的?”】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人岂不是成为了冥冥中命运所安排的傀儡,又谈何为顶天立地的人?”】
【“难道太子殿下认同自己是冥冥中命运所安排的傀儡乎?”】
【相里季看着坐在对面的太子扶苏,横眉问道。】
【而太子扶苏自然是摇了摇头,毕竟之前他认同的墨家思想主张之中就有非命这一点。】
【所以现在又怎么会认同冥冥中的命运安排存在,更加不会认同自己是冥冥中命运所安排的傀儡。】
【看到太子扶苏并没有反驳自己非命这一观点,相里季也是满意地点了点头。】
【而后,相里季接着说道:“墨家提倡非命,是因为墨家相信人自身才是自己的主宰,而非是冥冥之中看不见、摸不着的命运安排。”】
【“但是鬼神难道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存在吗?”】
【“天下用以察知鬼神有无的方法,必定以大众耳目实际闻见的有无作为标准。”】
【“如果确实有人闻见了鬼神,那么我们可以认定鬼神是存在的。”】
【“如果没有人闻见鬼神的话,那么我们便可以认定鬼神是不存在的。”】
【“而天下间听到鬼神声音和见到鬼神形状的人,多的数不清,这又如何能够说鬼神是不存在的呢?”】
【“如果说天下人各自看到的鬼神,并不足以为信的话。”】
【“那么以大众共同见到和大众共同听到的鬼神来作为例子,这应当便足以为信了吧!”】
【“殿下遍读史书,便应当知道在周朝的《春秋》上记载的周宣王被死后杜伯所化的鬼神所杀之事!”】
【“当时周宣王会合诸侯在圃田打猎,杜伯乘坐白马素车,穿着红衣,拿着红弓,追赶周宣王,在车上射箭,射中宣王的心脏。”】
【“最后使周宣王折断了脊骨,倒伏在弓袋之上而死。”】
【“当时跟从的周人没有人不看见的,远处的人没有人不听到的。”】
【“最后周朝还将此事记载在周朝的《春秋》上面,被做君上的以此教导臣下,做父亲的以此警戒儿子。”】
【“有此书在,此大众亲自眼见耳闻的鬼神之例存在,难道还需要怀疑鬼神是否存在吗?”】
【“同样,在燕国的《春秋》上也有记载燕简公杀死了无罪的臣下庄子仪,最后被死后的庄子仪肩扛红木杖,击打燕简公,把燕简公杀死在车上。”】
【“此事,当时跟从的燕人没人不看见的,远处的燕人也没人不听到。”】
【“有此书在,此大众亲自眼见耳闻的鬼神之例存在,难道还需要怀疑鬼神是否存在吗?”】
【“还有在宋国的《春秋》上,同样也有记载从前宋文君鲍在位之时,有个臣子叫观辜,因为祭祀不符合鬼神的要求。”】
【“最后被厉神附在祝史的身上,将观辜打死在祭坛上。”】
【“此事,当时跟从的宋人没人不看见的,远处的宋人也没人不听到的。”】
【“有此书在,此大众亲自眼见耳闻的鬼神之例存在,难道还需要怀疑鬼神是否存在吗?”】
【“另外在齐国的《春秋》上,一样有记载当时齐庄君的臣子王里国、中里徼,二人因为争讼三年,狱官不能判决。”】
【“最后二人在齐国的神社前共同盟誓,最终中里徼的誓辞读了还不到一半,被祭祀杀死的死羊跳起来触他,把他的脚折断了,祧神上来敲他,把他杀死在盟誓之所。”】
【“此事,当时跟从的齐人没人不看见的,远处的齐人也没人不听到的。”】
【“有此书在,此大众亲自眼见耳闻的鬼神之例存在,难道还需要怀疑鬼神是否存在吗?”】
【“就连太子殿下的先祖秦穆公,昔日正午尚在庙堂之时,也曾亲眼看见一个长着鸟的身子,穿着白衣,戴着黑帽,脸的形状是正方的尊神,其名为句芒。”】
【“并且得尊神句芒所赐十九年阳寿,使得秦国国家繁荣昌盛,子孙兴旺,后世子孙永不丧失秦国!”】
【“此事,在秦国亦是众所周知之事。”】
【“如果太子殿下不相信他国史书记载的话,那么难道殿下也不相信秦国自己的史书记载吗?”】
【“如果相信的话,那么鬼神是否真的存在还需要再怀疑吗?”】
【“如果众人耳目所闻见的实情仍不足以取信,不足以断疑的话。”】
【“那么我们还可以看看前三代的圣王尧、舜、禹、汤、周文王、周武王等君主是如何看待鬼神之事的。”】
【“昔日周武王攻伐殷商诛杀纣王,使诸侯分掌众神的祭祀,说:同姓诸侯得立祖庙以祭祀,异姓诸侯祭祀本国的山川。”】
【“这意味着武王必定认为鬼神是存在的,所以攻殷伐纣,使诸侯分主祭祀。”】
【“如果鬼神不存在,那么武王为何把祭祀分散呢?”】
【“不仅武王是如此行事,古代圣王行赏也必定在祖庙,行罚更必定在社庙。”】
【“在祖庙行赏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报告祖先颁赏的均平!”】
【“在社庙行戮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报告断狱的公允!”】
【“除此之外,还有昔日虞夏商周三代的圣王也是如此。”】
【“古代圣王都认为鬼神是必定存在的,所以他们尽力侍奉鬼神很厚重。”】
【“并且又担心后世子孙不能知道这点,所以写在竹帛上,传下给后世子孙。”】
【“又担心它们会被腐蚀、被虫咬而灭绝,后世子孙无法得到它来记诵,于是又再雕琢在盘盂上,镂刻在金石上,以示重要。”】
【“再或者担心后世子孙不能敬顺以取得吉祥,所以先王、圣人即使是在一尺的帛书上,一篇的简书上,也是多次说及鬼神的存在,并且对之重复了又重复。”】
【“另外像《经》中的《大雅》、《周书》、《商书》、《夏书》也都多次记载有鬼神的存在!”】
【“这是什么缘故?”】
【“这是因为圣王圣人为了告诫我们鬼神是真实存在的,让我们切勿不可视之不存!”】
【“有着历代圣王圣人的言语、简书、帛书、金石记载,以及大众亲自眼见耳闻的鬼神之例存在,难道如此都还不足以说明鬼神是真实存在的吗?”】
【“而鬼神既然是真实无虚存在的话,那么墨家提倡明鬼,要对鬼神加以尊重表彰,不可以视之不存,又有何不妥呢!”】
【“故而墨家对冥冥之中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命运安排,否定其存在。”】
【“同时对看得见、也摸得着的鬼神,肯定其存在。”】
【“这两者之间,又如何会自相矛盾呢?!!”】
【说到最后,相里季气势昂扬地看着太子扶苏,这可是来自于他们墨家墨子的完美回答!】。
第二百一十四章:对鬼神之说更加坚信的嬴政,不相信鬼神的六国贵族【求订阅,求全订】
听到天幕上的“相里季”所说的鬼神存在之言时,不管是秦皇嬴政,还是一众文武百官,亦或者是在场的诸子百家博士,皆是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这个时代,正是鬼神之说盛行的世代!
哪怕是功过三皇,德兼五帝,完成了扫平六国,统一天下这前所未有的大一统霸业,号为始皇帝的嬴政,对于鬼神之说同样也是深信不疑的。
而且秦皇嬴政还是这个时代最相信鬼神之说的存在之一!
甚至搞不好没有“之一”。
当然事出有因,秦皇嬴政之所以这么相信鬼神之说,是因为秦皇嬴政想要借鬼神而求长生。
不过也正是因为过于相信鬼神的存在,以及太过于渴求长生,所以后来也是给了方士屡屡欺骗他的机会。
像徐福后来就骗了秦皇嬴政一次又一次,最后更是接着出海求仙问药,带着一大批秦皇嬴政赏赐的金银珠宝,以及三千童男童女出海跑路,直接销声匿迹。
又比如侯生、卢生同样也是方士,同样也借着秦皇嬴政相信鬼神之说,以及渴望求取长生的目的,骗取了秦皇嬴政不少的钱财~。
最后在秦皇嬴政察觉到自己可能受骗了之后,侯生、卢生更是第一时间便卷了大量钱财出宫逃跑。
当然,如果只是就这么-跑路也就罢了。
可能就不会生出后面的诸多事端。
但是没有如果,卢生在跑路的同时都还不忘狠狠嘲讽一波秦皇嬴政,说秦皇嬴政喜欢杀戮,所以我们不能为他求取仙药。
这话传到鬼神之说受骗人秦皇嬴政的耳内,秦皇嬴政当即大怒,便派御史对咸阳中的“方士”、“术士”加以审问。
结果发现还有人乱传谣言,制造怪诞邪说来惑乱百姓。
这秦皇嬴政能忍?
愤怒的秦皇嬴政下令坑杀四百六十余人,其他犯禁者则发谪徙边,以儆效尤。
如果仅是这样的话,这事到这里大概也就结束了。
但是偏偏公子扶苏又劝谏了秦皇嬴政一句,并且提到“诸生皆诵孔子”。
顿时,公子扶苏的这句“诸生皆诵孔子”便被后世人认为这是秦皇嬴政坑儒的直接证据。
之后孔子十世孙更是在《尚书》之中直接定言:秦皇嬴政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从此,秦始皇坑杀儒家士子这件事便被盖棺定论,也成为秦皇嬴政残暴统治的罪证之一。
但是,如果仔细研究史料的话,会发现史料上记载的都是诸生,并无“儒”的字样。
而在“说文解字中”,称:儒,柔也,术士之称。
方士亦称为方士术,二者皆属于术士范畴,加上儒家与方士本就同出齐地,所以很可能儒生与方士共享其名。
而且在司马迁著《史记》之前,并没有哪篇历史文献记载着秦皇嬴政坑儒之事。
比如说淮南王刘安著编《淮南子》一书,以及董仲舒所著的《春秋繁露》一书。
这两人,一者对道家推崇备至,一者更是独尊儒术的发起人。
这两个人所处的朝代时间都比司马迁更加久远,同时这两本书的成书时间也都比《史记》更早。
但是这两本书都没有提到过秦皇嬴政坑儒之事,要知道那会已经是汉朝了。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