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184节

  【“但是,如今秦国尚且不到需要两位爱卿破家为国的程度。”】

  【“只要倮卿好好为秦国从四夷那里,购买来更多的牛、羊、驴子等牲畜。”】

  【“以及巴卿好好为秦国寻来六国更多的工匠,暗中大力宣传秦国乃是正义之师、大义之师。”】

  【“努力扭转秦国在六国黔首百姓心中的风评,让六国黔首百姓日后更容易接受秦国的治理。”】

  【“那么两位爱卿就已经是为秦国统一六国,为天下黔首百姓能早日过上太平日子,立下汗马功劳、居功甚伟了。”】

  【听到秦王嬴政这番话语,巴清与乌氏倮方才缓缓起身。】

  【而后彼此对视一眼,各自语气坚定说道:“臣,势必为陛下、为秦国从四夷那里购买来更多的牛、羊、驴子等牲畜!”】

  【“臣,亦势必为陛下、为秦国招揽来更多的六国工匠,努力让六国黔首对我秦国再无偏见,知晓我秦国兼并六国,乃是为了天下太平!”】。

第一百九十六章:被太子扶苏蛊惑了的秦国君臣【求订阅,求全订】

  天幕下,秦皇嬴政看着述说秦国乃是正义之师、大义之师的太子扶苏,眼中也是闪过一抹赞赏之色。

  他现在又发现了太子扶苏的一个特点,那就是太子扶苏的口才是真的好!

  甚至与昔日的苏秦、张仪相比,亦是毫不逊色。

  听听太子扶苏是如何形容他们秦国灭六国的战争之举的。

  他们秦国是为了一己私利,亦或者是为了一国私利而发动战争的吗?

  不,是为了彻底结束诸国之间永无休止的战争,所以秦国方才不得已发动了战争!

  他们秦国是为了成就秦国的大一统霸业,亦或者是为了让秦国彻底取代周王朝,所以才吞并六国的吗?

  不,是为了让天下重新归于一,定于秦,所以秦国方才不得已吞并的六国!

  他们秦国是为了专门杀死六国黔首百姓的亲人,亦或者是为了夺走他们的土地、劫掠他们的财富,所以才杀死那些六国将士的吗?

  不,是为了让六国黔首百姓能够享太平,所以秦国方才不得已杀死那些抵抗的六国将士!

  以武止戈,为万世开太平!

  这方才是他们秦国统一天下的目的与理想!

  再听听太子扶苏又是如何形容秦国统一天下之后的未来的。

  秦国统一天下之后,天下黔首百姓便不用再受战争的威胁!

  秦国统一天下之后,天下黔首百姓的父、兄、子便不用再死于诸国相争的战场上!

  秦国统一天下之后,天下黔首百姓便人人皆可以安居乐业,融洽地生活在一起,过上太平安稳的日子!

  如果他是六国黔首百姓的话,那么他在听到太子扶苏说的这番话语之后,估计自己十有八九都会为之心动,然后甘愿投降于秦国。

  “可惜了,晩了一点。”

  秦皇嬴政看着天幕上的太子扶苏,略带遗憾的想道。

  要是在秦国尚未覆灭六国、统一天下之前,有哪位谋士大臣能够给他想出这么一番“大义之语”、“正义之语”,用以宣传天下的话。

  那么他敢肯定秦国覆灭六国10、统一天下的过程会更加轻松两分,秦军的伤亡也会减少两分。

  同时,六国黔首百姓对于秦国的抵触、反抗情绪也会削弱两分。

  可惜,太子扶苏说的这番话语终究还是来的晩了一点,让秦国错过了可以最大程度利用这番话语的时机。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秦国错过了可以最大程度利用这番话语的时机,天幕上的太子扶苏说的那些话语就对秦国如今的原六国黔首百姓彻底无用了。

  事实上,仍然是有用的,只不过是作用相对小一些而已。

  举个例子,如果是在秦国尚未覆灭六国、统一天下之前,六国黔首百姓听到太子扶苏这一番话语的话。

  那么六国黔首百姓对于秦国的敌意,以及反抗、抵触的情绪,当即便会消去百分之四、五十。

  而在秦国覆灭六国、统一天下之后,六国黔首百姓再听到太子扶苏的这一番话语的话。

  那么大概也就消去原六国黔首百姓对于秦国百分之二、三十的敌意,以及反抗、抵触的情绪。

  但是,哪怕现在仅是能够消去原六国黔首百姓对于秦国百分之二、三十的敌意,以及反抗、抵触的情绪,对于秦国而言,那也是白赚的。

  毕竟如果没有天幕上的太子扶苏的话,那么或许他们永远也不会想得到这样的“大义之语”、“正义之语”。

  更加别说能够借由这些“大义之语”、“正义之语”,消去原六国黔首百姓对于秦国百分之二、三十的敌意,以及反抗、抵触的情绪了。

  而且天幕上太子扶苏的话语,也只是对他们这个世界的秦国来的晩一些而已,但是对于天幕上的“秦国”却是来的刚刚好。

  不管是天幕上的“秦国”,还是天幕下的秦国,皆是大秦的秦国。

  天幕上的“秦国”如果能够因为太子扶苏的这一番话语,从而降低些许秦国覆灭六国的难度,使得秦国将士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减少一些伤亡的话。

  那么同为秦国秦皇的嬴政,也是会为天幕上的“秦国”而感到高兴的。

  另外秦皇嬴政没有注意到的一点就是,天幕上的太子扶苏所说的那番话语,不仅能够消去原六国黔首百姓对于秦国百分之二、三十的敌意,以及反抗、抵触的情绪。

  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他对于原六国黔首百姓,以及统一天下之后的想法。

  就像原来秦国灭六国,当真不是为了一己私利、一国私利吗?

  当真不是为了完成秦国的大一统霸业吗?

  当真不是为了夺走六国的土地、财富吗?

  瞎扯淡!

  秦国与秦皇嬴政之所以要灭六国,其根本目的就只是为了一己私利、一国私利!

  就只是为了完成秦国的大一统霸业!

  就只是为了掠夺六国的土地、财富!

  至于说什么以武止戈,为万世开太平,原来的秦国与秦皇嬴政绝对没有这么高尚的情操。

  但是,天幕上的太子扶苏所说的那番“大义之语”、“正义之语”太有诱惑力了,也太能蛊惑人心了。

  所以导致秦皇嬴政在听完太子扶苏所说的那番“大义之语”、“正义之语”之后,也是不知不觉地将自己带入其中。

  就好像秦国与他之所以要覆灭六国、统一天下,就真的是为了“以武止戈,为万世开太平”一般。

  毕竟在有的选的情况下,谁又希望自己的名声太过于恶劣呢?

  秦皇嬴政同样也是如此!

  同样都是覆灭六国,统一天下。

  一个被人说是为了一己私利、一国私利,为了完成秦国的大一统霸业,为了掠夺六国的土地、财富。

  但是另一个却被人说是为了“以武止戈,为万世开太平”。

  秦皇嬴政就算是闭着眼睛拿脚选,他也会选择第二种说法。

  毕竟正常人希望自己得到都是人人称赞,而非是人人唾骂。

  而一旦选择了第二种说法的话,那么自然也就变相选择了第二种说法所附带的种种隐性承诺。

  比如说,统一天下之后,要让天下黔首百姓不用再受战争的威胁。

  又比如说,统一天下之后,要让天下黔首百姓的父、兄、子不用再死于诸国相争的战场上。

  再比如说,统一天下之后,要让天下黔首百姓人人皆可以安居乐业,融洽地生活在一起,过上太平安稳的日子等等!

  这便是选择了第二种说法之后,所要承担的隐性责任与义务。

  毕竟如果你连以上这些隐性责任与义务都做不到的话。

  那么你又有什么脸面敢对外说自己是为了“以武止戈,为万世开太平”,方才覆灭的六国、统一的天下呢?

  所以秦皇嬴政在选择了自己是为了“以武止戈,为万世开太平”,方才覆灭的六国、统一的天下之后。

  同时,秦皇嬴政也是开始下意识地想着,自己与秦国未来要如何做。

  才能够让天下的黔首百姓,尤其是原来六国的黔首百姓都不用再受战争的威胁。

  以及他们的父、兄、子都不用再死在战场上,人人皆可以安居乐业,过上太平安稳的日子。

  而且不仅秦皇嬴政这么想,大秦其他一众文武百官在听完天幕上的太子扶苏的话语之后,同样也是或多或少地升起了类似的想法。

  “以武止戈,为万世开太平?”

  武成侯王翦看着天幕上的太子扶苏,轻声念叨着。

  半响之后,王翦忽然爽朗笑道:

  “老夫昔日率军伐六国,果然是正道之举!”

  “六国被灭,理所应当!”

  同时,王翦整个人的气质也是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某种微小的变化。

  怎么说呢,就是整个人的意志信念变得更加的坚定与纯粹。

  这种更加坚定、纯粹的意志信念,来源于他知道自己以往所做的事情是对的,是正确的所带来的反馈!

  举个例子,比如说过去王翦率军攻伐六国,甚至覆灭六国这种事情,是对的?还是错的?

  如果是之前的王翦的话,那么他会说国与国之间,没有什么对的或错的,有的只是利益。

  而他身为秦国的将领,要做的就是遵从秦国与始皇帝的命令,竭力为秦国与始皇帝带回战场上的胜利,就这么简单。

  但是现在的王翦敢拍着自己的胸口说,他率军攻伐六国,甚至覆灭六国这件事是正确的!

  因为只有覆灭了六国,才能够彻底结束诸国之间永无休止的战争!

  同样只有覆灭了六国,才能够彻?结束天下黔首百姓动荡不安的生活!

  更是只有覆灭了六国,才能够彻底结束天下黔首百姓家中父、兄、子皆死于战场的悲剧!

  只有以武止戈,才能够为万世开太平!

  所以他不仅仅是为了秦国的利益与始皇帝的命令而战,更是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尚目标而战!

  而为了实现这一个目标,他可以虽千万人吾往矣,虽百死而不悔!

  像王翦的这种觉悟想法,如果用传统说法来形容的话。

  那就是知道自己师出有名,知道自己是王者之师、正义之师,知道自己的出征,对于家人以及子孙后代都有着莫大的意义。

  他们流的每一滴血都不会白流,他们的牺牲更不会毫无价值,所以他们可以在战场上做到舍生忘死,奋勇血战不休。

  如果用比较直白的说法来形容的话,那就是王翦因为“以武止戈,为万世开太平”这一个崇高的目标,而有了信仰军魂。

首节 上一节 184/5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