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182节
或者说,不是做不到,而是代价太大,大到六国联军也承受不住。
因为如果想要彻底覆灭秦国的话,那么秦国被逼上绝路之后的临死反击,也绝对足以将六国中的两到三个诸侯国都拉着一起上路。
这样的结果,绝对不是六国愿意看到的,因为六国谁也不想自己成为秦国的陪葬之一。
所以也就注定了,六国最多联合起来大败秦国,而不可能彻底覆灭秦国。
而除了彻底覆灭秦国之外,六国还有另外一种方法。
不仅能够让自己再度变得强大起来,甚至于还能够让自己有望统一天下!
这个办法就是:讨厌秦国、羡慕秦国、成为秦国!
或者换句话说,那就是仿照秦国那般,进行与秦国军功授爵类似的、彻底的变法。
不过这也只是一个理论上的办法,但是实际上的可执行性很小。
因为类似秦国军功授爵的变法,六国也不是没有做过。
比如说昔日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就是类似于秦国商君军功授爵的变法。
只不过与秦国商君的人虽死矣,但是所变之法被继任秦王保留了下来不同。
吴起身死之后,他的所变之法也因为楚国守旧贵族势力的疯狂反扑,以及后续继任楚王的妥协,从而导致吴起身死法灭。
所以六国国君如果敢进行类似秦国军功授爵那样的变法的话,那么之前还同心协力共伐秦国的六国贵族,当即便会调转枪头,直指六国国君。
哪怕六国守旧贵族知道六国如果不进行类似秦国那样的变法,他日也仍然会再度面临灭国之危。
但是作为既得利益者的六国贵族,也依然不会允许六国国君为了变法,而损害他们贵族的利益。
所谓的只有背叛阶级利益的个人,而无背叛阶级利益的阶级,便是如此的道理。
所以在意识到即便自己穿越到天幕上的“自己”的身上,也无力抵抗秦国之后。
六国遗贵便将期望转移到天幕上的“秦国”在攻伐、吞并六国的时候,能够因此损失惨重。
又或者是天幕上的“六国”在抵抗“秦国”攻伐、吞并的时候,时间能够更长一点。
因为至少这样,好歹也能够证明天幕上的“六国”不是好欺负的。
而除了六国遗贵在怒骂天幕上的太子扶苏之外,天下各地的士子同样也在怒斥太子扶苏。
“何其蛮横无礼!”
“我等皆有通治天下之才,秦国对待我等,本应以礼相邀!”
“竖子扶苏不仅轻蔑我等,竟然还欲强迫我等对待暴秦卑躬屈膝,简直是无礼至极!”
“秦国与始皇帝若是如同天幕上的太子扶苏那般折辱我等士子,那么我等士子纵然是死,也不会俯首事秦!”
“说的没错,我等士子皆有铮铮傲骨,秦国与始皇帝再如何霸道,我等也不会屈服!”
“哼,是秦国与始皇帝需要我等士子为其治理天下,而非是我等士子需要秦国与始皇帝!”
“教育司?就凭太子扶苏设立的教育司,又能够教导出什么英才?”
“任礼部尚书的张苍,论及才学说不定还不如我等呢!”
“就凭张苍也想要教导出人才,他以为他是谁?荀子吗?还是孔子?简直可笑!”
“若非侥幸上了天幕,张苍也不过是一寂寂无名之辈而已!”
如果说之前的天下士子,对于太子扶苏还是多加赞叹的话。
那么在太子扶苏霸道地说出是天下士子需要秦国,若天下士子不愿意俯首事秦,就让天下士子都如同普通黔首百姓那般躬身田间劳作,清贫无名一辈子之后。
天下士子心中当即便对太子扶苏升起了诸多不满,甚至是恶意。
这个时代虽然还没有“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句话,但是背后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天下士子好不容易方才找到一位百家大贤,然后又再花费诸多代价成功拜师,最后又再经过经年的苦读,方才算是学有所成。
而在花费了这么多的时间、精力之后,学有所成的天下士子,其最终目的就是让自己带着满腹的才华去田地里俯身耕种劳作的吗?
自然不可能!
也许其中有万分之一的士子,只是单纯的想要学习研究诸子百家的学问知识道理。
但是,绝大部分的士子耗费了这么多的时间精力,方才学有所成之后的最终目的。
基本都是为了通过一展自身所学,为自己赢得荣华富贵、青史留名!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彰显对他们的重视,秦国与始皇帝如果想要得到他们的辅佐的话。
那么也必须要对他们礼遇有加,给予他们高官厚禄才行。
说的直白点,就是要秦国与始皇帝对他们这些士子俯首相邀,大把大把地砸官、砸钱给他们。
如此方才算是对他们的尊重,也才能够得到他们的辅佐相助。
然而现在太子扶苏却是直接地说了,要他们对秦国俯首低头!
否则别说让他们出将入相了,就连一个地方官吏的资格都不给他们。
甚至还要他们带着自己的一身学识,却如同卑贱的黔首百姓那般去躬身耕种劳作。
这对于他们这些有着“经世之才”的士子而言,可谓是最大的残忍!
而在这残忍的背后,天下士子却是一个个都忍不住心慌、害怕起来。
担心始皇帝真的看不上他们!
担心秦国真的开设所谓的“教育司”来培养学子,取代他们!
担心自己如果继续清高自傲下去,往后便真的再无一展所长的机会,只能沦为与黔首百姓一般耕种劳作,过着清贫且寂寂无名的生活!
一想到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天下士子心中的心慌、害怕等等情绪,便又化作对于太子扶苏的怨愤。
进而让天下士子对于太子扶苏骂的更加的脏!
什么粪土之墙,什么无知小儿,什么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各种文雅的、粗俗的污言秽语都朝着天幕上的太子扶苏纷纷袭去,甚至骂着骂着,就连秦国与始皇帝也都被骂了进去。
因为在天下士子看来,天幕上的太子扶苏与天幕下的始皇帝也是父子。
那么太子扶苏提出的这样有弊于天下的建议,霸道的始皇帝会拒绝这样的建议吗?
反正天下士子认为是不会的。
而既然不会,那么不就相当于太子扶苏与始皇帝要强逼他们天下士子俯首低头了?
而既然如此,那么他们怒骂太子扶苏与始皇帝有骂错吗?
自然没有!
所以天下士子骂的也是更加起劲了。
不过也有一部分眼光长远,又或者是头脑比较灵活的士子也是敏锐地意识到,现在恐怕就是他们加入大秦最后的时机了。
现在大秦因为统一天下的速度太快,吞并六国之后的疆域范围太大,所以导致秦国目前治理原六国地区的官员数量严重不足。
这个时候,如果他们加入大秦的话,那么哪怕不能够像以往诸侯并列那般,轻易得到诸侯国君的高官厚禄。
但是最起码一个中下层的地方官员之位,凭借他们的学识、能力,大抵也还是能够捞得到的。
否则,如果真的等大秦建立起所谓的“教育司”,培养出大量既忠于大秦,同时又有能力的学子的话。
那么别说中下层的官员之位了,日后就连一个小吏之位,恐怕都没有他们的位置。
届时,搞不好他们就真的只能和太子扶苏说的那样,带着自己的一身才华去田地里俯身耕种劳作了。
而这样的结果,对于他们来说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所以原本这部分还打算自矜自傲,自持身份,进一步抬高身价的士子,也是当即收拾东西,准备入秦、事秦,好为自己趁早谋得一官半职。
咸阳城,秦皇嬴政听着天幕上的太子扶苏的话语,嘴角也是露出一抹笑意,而后转头看向李斯吩咐道:
“此次天幕结束之后,便先将大秦要设立大秦学宫的消息放出去。”
他倒要看看那些鄙秦、不愿事秦的士子,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是否还能够继续坐得住。
如果继续坐得住的话,那么便如太子扶苏所说的那般,就让他们带着自己的一身才华去田地里俯身耕种劳作吧。
如果坐不住的话,那么天下士子亦是向他俯首低头而事秦!
李斯也是当即拱手应道:
“是,陛下!”
上一次天幕结束之后,他就为了立秦国大一统思想之核心,而奏请设立大秦学宫。
只不过兹事体大,所以与一众大臣,还有诸子百家的博士们商讨了良久都没有定下一个具体的章程。
而连一个具体章程都没有定下,那么尚且停于口头讨论上的事情,自然也就不会这么快便通传天下。
而现在,很明显始皇帝是想要放出这个消息来逼迫一下天下士子,好让天下士子尽早做出一个选择。
毕竟就算大秦真的要设立学宫、培养学子,那也至少需要十年、八年的时间,才能够让学宫的学子学所有成。
而在那之前,现在的天下士子,对于大秦来说也还算是有用的。
不说天下所有的士子被这么一逼迫之后,就纷纷愿意事秦。
但是只要有一小部分的士子被逼迫之后愿意低头事秦,那么起码也能够大大缓解一下大秦当前官员数量不足的压力。
而另一旁的诸子百家博士,见此也是决定等天幕结束之后,就将自家学派的那些门人弟子,不管有没有学成出师的都纷纷拉来事秦。
毕竟这也算是在大秦学宫建立起来之前,最后也是最容易获得官职的一个机会了。
否则等大秦学宫建立起来,大批量的学子被培养出来之后,想要再获得秦国官职的竞争压力可就大了上。。
第一百九十五章:再次想要破家为国的巴清与乌氏倮【求订阅,求全订】
【太子扶苏脸上的霸道之色只是出现了一瞬,随即便又温和笑道:“不过刚刚说的那些,都只是极端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发生的。”】
【“一般情况下,六国匠人只要与秦国没有不可忘怀的血海深仇,那么在给出前面那些优待条件之后,基本都会愿意答应举家搬迁到秦国的。”】
【“只有极个别的六国匠人,才有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出现不愿意举家搬迁到秦国的情况。”】
【“届时,才可需要将那极个别的六国匠人给绑到秦国来。”】
【巴清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明白后面应该如何对待那些匠人了。】
【见此,太子扶苏接着说道:“内贸令的第二个职责,就是暗中宣传秦国,扭转秦国以往在六国黔首百姓心中的风评,以及抹黑六国国君与贵族。”】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