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160节

  比如说,沛县的萧何、曹参,旧韩故地的张良等智者,在看完了太子扶苏所归纳、总结出来的兵家三十六计之后。

  自身于策略谋划一道的水平,也是再度蹭蹭上涨了一、两个小层次。

  毕竟战场、官场、人心之间的道理,很多时候也是通用的。

  而对于张良、萧何、曹参这样的智者而言,如何灵活运用自然不成问题。

  又比如说,沛县的刘邦与樊哙,淮阴县的韩信,以及会稽郡吴县的项梁、项羽等野生将帅,在听完太子扶苏的三十六计之后。

  再结合此前的兵家四势八略,可以说它们各自于兵家统帅、行军作战一道的能力水平,不是直接上涨了一个大层次,就是上涨了几个小层次。

  毕竟过往的他们,除了自身过人的天赋之外,对于各种兵家基础知识的了解与掌握也是真的欠缺。

  而现在补足了各种兵家基础知识的他们,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必然可以比原历史上的他们发挥的更加出色下!。

第一百七十五章:兵家四势八略三十六计合之曰《大秦兵法总纲》【求订阅,求全订】

  【听到王翦的感叹,太子扶苏也是神色认真道:“大秦将士,为了大秦抛头颅、洒热血,护国安邦!”】

  【“莫说只是归纳、总结、编撰一套兵家四势八略三十六计了,便是其他更多事情,只要能够对大秦将士有所帮助,我也会为了大秦将士竭尽全力去做!”】

  【这话一出,不管是王翦,还是蒙武,看向太子扶苏的眼神,皆是变得更加亲近与友善。】

  【毕竟作为一个武将,谁不希望自己的国君是一个尊重、厚待将士的国君呢!】

  【而太子扶苏如今的表现,便是一个非常尊重、厚待将士的国之储君!】

  【日后等太子扶苏继位登基了,那么想必也会是一个非常尊重、厚待将士的国君!】

  【可以说,单凭这一点就足以让王翦、蒙武两人背后代表着的武将势力,坚定地站在太子扶苏身后,维护太子扶苏的身份地位,支持太子扶苏日后继位登基了。】

  【坐在一旁旁听的秦王嬴政,看到太子扶苏三言两语之间便拉拢了王翦、蒙武,并将两人的好感度给近乎拉满的行为,也是微微点了点头。】

  【在秦王嬴政看来,太子扶苏不仅在兵家一道上天赋出众,同样在帝王心术一道上也是天赋出众。】

  【这种随时随地便拉拢人心,使得臣属对自己忠心不移,愿意效死的手段,即便是他在太子扶苏的这个年纪都做不到这么熟练。】

  【不过也得亏太子扶苏的父王,是雄才大略,志在扫平六国、统一天下的秦王嬴政。】

  【这要是换做其他贪权多疑能力又弱的国君,看到自己的太子如此拉拢臣属人心的行为,说不定就得怀疑自己的太子是不是准备谋权逼宫了。】

  【而对于秦王嬴政而言,他并不在意太子扶苏这种拉拢臣属人心的行为。】

  【因为他有自信无论太子扶苏如何拉拢臣属,但是只要他一日不死,那么他的臣属都会忠诚于他,多过忠诚于太子扶苏。】

  【同时,他也是希望太子扶苏有朝一日能够真正超越自己。】

  【这样大秦才能够在他之后,继续越来越好,直到被太子扶苏带领走上又一个新的巅峰!】

  【一旁的尉缭,又再从头到尾认认真真看了一遍兵家四势八略三十六计之后,最终忍不住抚掌赞叹道:“凭借殿下归纳、总结、编撰出来的兵家四势八略三十六计。”】

  【“日后殿下即便是于兵家一道,也足以自开一派,自成一家,与昔日的孙子、孙膑、吴子等等兵家诸子并肩而立矣!”】

  【面对尉缭的赞叹,太子扶苏也是谦虚地摇了摇头道:“缭师过誉了,我也只不过是将一些前人的兵家知识、兵法道理,简单有序地归纳、总结起来罢了。”】

  【“与昔日的孙子、孙膑、吴子等等兵家诸子相比,我也不过是井底之蛙而已。”】

  【太子扶苏对于自己有多少本事,还是很清楚的。】

  【让他归纳、总结一些兵法理论什么的,他倒是可以做到。】

  【但是如果真让他去统兵作战、行军打仗的话,那么他就做不到了。】

  【毕竟知道与能够做到,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如果让太子扶苏找一个人来做类比的话,太子扶苏觉得自己可能和昔日被武安君白起暴打的赵括相似,都是只善于简上谈兵,却无法真正统兵作战的人。】

  【至少现在的太子扶苏是这么看待自己的。】

  【另一旁的蒙武听到太子扶苏的自谦之语,也是感慨道:“前人的兵家知识、兵法道理,一直都放着在那里,可是真正有能力将之归纳、总结起来的又有几个人呢!”】

  【“至少老夫便做不到,而尉缭、王翦也许做得到。”】

  【“但是老夫也敢肯定他们如果做的话,也不会有殿下所归纳、总结的那么好!”】

  【“更何况殿下所做的也不仅仅是归纳、总结这么简单,同样还有更进一步的举一反三、推陈出新!”】

  【“尉缭说殿下于兵家一道,足以自开一派,自成一家,与昔日的孙子、孙膑、吴子等等兵家诸子并肩而立,并不是谬赞。”】

  【“而是殿下所归纳、总结、编撰的《兵家四势八略三十六计》,确确实实值得如此赞誉!”】

  【听到蒙武对自己的夸赞,太子扶苏也没有继续谦虚下去,转而笑着看向蒙武、王翦、尉缭三人道:“那么蒙师、王师、缭师,我于兵家一道的学习,算是合格了吗?”】

  【王翦闻言也是大笑道:“合格!何止是合格!简直是好的不能更好了!”】

  【尉缭也是打趣道:“恐怕即便是昔日的孙子、孙膑、吴子等等兵家诸子复生,面对殿下所归纳、总结、编撰出来的《兵家四势八略三十六计》也没法说出不合格三个字。”】

  【蒙武更是半开玩笑,半认真道:“殿下足以为吾师!”】

  【打趣过后,王翦方才看着太子扶苏好奇问道:“此兵书,殿下打算以何为名?”】

  【“是直接就叫《兵家四势八略三十六计》?”】

  【“还是另有其名?”】

  【给自己所著的兵书起名,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毕竟一方面,自己所著的兵书,蕴含了自己一生的兵家兵法之道,是自己一生经验、智慧、精华的总结。】

  【如此重大之事,自然不可以随随便便起一个名字来敷衍了事。】

  【另一方面,自己能否名留青史,可能也就指望着这册兵书了。】

  【故而很多人都会直接以自己的名字,来命名自己所著的兵书。】

  【比如说《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兵法》、《尉缭子》等等。】

  【所以王翦也是很好奇,太子扶苏会如何命名自己所著的兵书,是直接叫《兵家四势八略三十六计》?还是叫《太子扶苏兵法》亦者是叫《苏兵》?】

  【听到王翦的询问,众人也是将目光齐齐集中到太子扶苏身上,对于这个问题,他们也比较感兴趣。】

  【太子扶苏并没有第一时间回答,反而看向王翦问道:“王师觉得,我所归纳、总结、编撰出来的《兵家四势八略三十六计》,是否值得大秦所有将士为之学习?”】

  【对于这个问题,王翦没有丝毫犹豫地肯定回答道:“值得!”】

  【“如果说大秦将帅只能够学习一本兵书的话,那么这本兵书老夫也百分之百地认为应当是殿下所归纳、总结、编撰出来的《兵家四势八略三十六计》!”】

  【“此兵书,老夫认为应当列为大秦将士的必学兵书!”】

  【“凡大秦将士,若是不能将《兵家四势八略三十六计》给背的滚瓜烂熟、倒背如流,皆不可以为帅!”】

  【“否则,只会白白害了将士们的性命!”】

  【一旁的蒙武、尉缭也是赞同地点了点头,表示认同王翦对于《兵家四势八略三十六计》所作出的评价。】

  【得到王翦、蒙武、尉缭共同认可的太子扶苏,脸上也是露出了一抹笑容道:“若如此,这本兵书我打算将之命名为《大秦兵法总纲》!”】

  【“其分上、中、下三册,上册为《兵家四势》,言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兵家四大统帅派系之异别。”】

  【“中册为《兵家八略》,言战略、战术、后勤、练兵、选将、军令、治军、用间,兵家统帅所须具备的各项基础能力。”】

  【“下册为《兵家三十六计》,言兵家优势、劣势、胜败之所用的兵法谋略。”】

  【“王师、蒙师、缭师,你们觉得如何?”】

  【王翦默默重复念叨了几遍《大秦兵法总纲》这个名字,而后点了点头赞同道:“《大秦兵法总纲》这个名字很好,的确名副其实!”】

  【至少王翦是认为兵家四势八略三十六计,是配得上《大秦兵法总纲》这个名字的。】

  【蒙武也是露出一抹笑容道:“《大秦兵法总纲》这个名字很大气磅礴,与殿下刚好相配!”】

  【尉缭亦是微微颔首道:“兵家四势八略三十六计,乃《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兵法》等等兵家兵法归纳、总结而出,说是《兵法总纲》都不为过。”】

  【见蒙武、王翦、尉缭三位老师都是赞同这个名字之后,太子扶苏也是微微笑道:“既如此,那往后兵家四势八略三十六计便名为《大秦兵法总纲》。”】

  【“王师、蒙师、缭势与我,皆是《大秦兵法总纲》的著作者!”】

  【听到这话,蒙武、王翦、尉缭皆是双眸圆睁,有些不敢置信道:“殿下方才说什么?”】

  【“我等与殿下皆是《大秦兵法总纲》的著作者?”】

  【“殿下莫不是在开玩笑?”】

  【太子扶苏摇了摇头,神色认真道:“我并没有开玩笑,若无王师、蒙师、缭师对我的教导,我也无法归纳、总结、编撰得出兵家四势八略三十六计..0”】

  【“可以说,《大秦兵法总纲》之所以能够成书,其功不仅在我,更是在于王师、蒙师、缭师!”】

  【“所以《大秦兵法总纲》的著作者之名,理当有王师、蒙师、缭师的一份!”】

  【说到这里,太子扶苏也是露出一抹笑意道:“而且在兵家四势八略三十六计的最后面,我也是将王师、蒙师、缭师的名字刻了上去的。”】

  【“即便王师、蒙师、缭师不愿意也不行了!”】

  【王翦、蒙武、尉缭闻言,当即将手上的竹简翻到最后,果然在后面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看到自己的名字与太子扶苏的名字,共同镌刻在兵家四势八略三十六计之上,即便是王翦、蒙武、尉缭也忍不住抬头感激地看着太子扶苏。】

  【作为当世数得上的兵家统帅,他们自然也是清楚兵家四势八略三十六计的含金量的。】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兵家四势八略三十六计必然会与《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兵法》等等兵家诸子兵法一般长久地流传下去。】

  【而他们的名字被镌刻在兵家四势八略三十六计上面,那么他们的名字便也会随同兵家四势八略三十六计一起长久地流传下去。】

  【换句话说,太子扶苏是直接给了他们一个名留青史的机会!】

  【这样的大礼,即便是他们也很难拒绝得了。】

  【毕竟人生在世,所求无非就是名、利二字。】

  【不管是王翦,还是蒙武,亦或者是尉缭都不是不求名、利的圣人。】

  【所以王翦、蒙武、尉缭皆是齐齐起身,认认真真地朝着太子扶苏躬身拜谢道:“多谢殿下厚爱!”】

  【而太子扶苏也没有起身,直接当面全受了这一礼。】

  【毕竟好歹也是一个直接名留青史的机会,值得让他受王翦、蒙武、尉缭三人的大礼。】

  【大礼拜谢完太子扶苏之后,王翦也是看着身旁左右两侧的蒙武与尉缭,有些没好气道:“便宜你们两个狗东西了!”】

  【毕竟过往真正主要负责教导太子扶苏兵家兵法之道的人是他,他与太子扶苏之间的关系,是可以真正称之为师生的。】

  【而蒙武、尉缭不过是被他请过来教导过太子扶苏那么几节课而已,太子扶苏与蒙武、尉缭两人之间最多也就是半师之谊罢了。】

  【甚至严格一点的话,连半师都算不上!】

  【然而太子扶苏在给兵家四势八略三十六计署名的时候,却是连带蒙武、尉缭这么两个家伙都带上了。】

首节 上一节 160/5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