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159节

  【有这么一套兵家四势八略三十六计在手,那真的是一头猪也能够学会如何相对灵活地行军打仗,并且打胜仗。】

  【如果说学了兵家四势八略三十六计之后,仍然不懂得如何打仗,又或者是无法打胜仗的话。】

  【那么在王翦看来,这个人一是连猪都不如,二是为了将士的性命与国家的安全考虑,还是赶紧去了这个人的军职,别让连猪都不如的人继续统兵作战了。】

  【不然死了这个连猪都不如的将帅也就罢了,连带随他出征的将士都死了的话,那就太可惜了。】

  PS1:三十六计中,除了暗度陈仓是明确指韩信的陈仓之计外,其他计谋都是在春秋战国期间就已经有了先例的。

  另外暗度陈仓指的是正面佯攻,牵制迷惑敌人,侧面迂回敌后突然发动袭击,进而达到军事上的出奇制胜的一种军事思想。

  昔日孙膑率领韩军攻克上党,同样也体现了“暗度陈仓”的军事思想,所以在这里就将“暗度陈仓”给改成了“暗度上党”。。

第一百七十四章:王翦:羡慕兵家后辈将帅,隗状、王绾:羡慕武将们【求订阅,求全订】

  天幕下,王翦看着太子扶苏总结出来的兵家三十六计,也是不由得和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同样酸溜溜道:

  “太子扶苏殿下,为了兵家将帅,当真是煞费苦心了!”

  兵权谋统帅最显著的两个特点是什么?

  一个是对于麾下大军强大的指挥调度能力!

  另一个则是在战场上与战场外,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采取各种各样的谋略计策进行权谋算计,辅助战场获胜的能力!

  只有同时具备这两样能力,才能够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兵权谋统帅。

  如果说一个新手将帅通过兵家八略,勉强学会了如何指挥调度大军。

  但是却只能够照本宣科,稳扎稳打地打呆仗,不懂得如何灵活自主地使用谋略计策的话。

  那么现在兵家三十六计,则是进一步弥补了那些学会了兵家八略的新手将帅只能够打呆~仗的缺点。

  让那些学会了兵家八略的新手将帅,在面对不同的战场情况之下,也能够自主灵活地使用一定的谋略计策,来夺取战场的胜-利。

  甚至太子扶苏还非常贴心地根据敌我双方,可能出现并且遭遇面对的各种不同的战场情况。

  将那些可能可以派的上用场的谋略计策,都一一做好了相应的分类。

  比如说,在自身处于优势的时候,可以使用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

  甚至还根据自身所处优势程度的不同,对这些谋略计策做了更进一步的细致划分。

  比如说,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的时候,就可以使用胜战计。

  又比如说,处于势均力敌态势的时候,就可以使用敌战计。

  再比如说,处于进攻态势的时候,就可以使用攻战计。

  同样,在自身处于劣势的时候,就可以使用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

  并且也根据自身所处劣势程度的不同,也对这些谋略计策做了更进一步的细致划分。

  比如说,处于不分敌友、诸侯混战态势的时候,就可以使用混战计。

  又比如说,处于友军反为敌态势的时候,就可以使用并战计。

  再比如说,处于败军态势的时候,就可以使用败战计。

  可以说,基本上一场战场可能遇到并且出现的情况,太子扶苏都考虑到了,并且也都一一给出了可以参考使用的谋略计策。

  甚至太子扶苏还担心学习兵家三十六计的将帅,不懂得如何来使用这些谋略计策。

  还特意从史书、兵书之中,挑选了体现这些谋略计策的参考战争案例,加以辅助说明。

  什么叫做手把手教导你如何去行军打仗、统兵作战?

  这就叫做手把手教导你如何去行军打仗、统兵作战!

  这贴心的程度,甚至就连王翦看到了都忍不住酸了。

  用天幕上的“自己”的话语来说就是,自己在教导儿子王贲的时候,都没有天幕上的太子扶苏那般尽心尽力、贴心贴肺!

  甚至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如果当年他刚刚开始学习兵家之道与兵书的时候,能够有太子扶苏归纳、总结、编撰出来的这么一套兵家四势八略三十六计的话。

  那么他在兵家一道上,至少可以少走二十年的弯路!

  少走二十年的弯路呀,那意味着什么?

  那意味着,如果二十年前,自己便能够达到如今的统帅水平的话,那么说不定自己也能够踏足昔日武安君白起所在的那一个统帅层次。

  虽说这些年因为扫平六国所带来的功绩,有越来越多的人将自己与昔日的武安君白起并列。

  甚至一度认为自己的兵家统帅能力与兵法水平,丝毫不亚于昔日的武安君白起。

  但是,作为曾经追随过武安君白起行军作战,比当世任何一个还活着的人都要更加清楚武安君白起恐怖之处的王翦,却是很清楚地知道。

  自己距离武安君白起所在的兵家统帅能力与兵法水平,还差了一点点。

  这一点点差距,让现在的他面对昔日的武安君白起的话,能够守得住。

  但是在正面战场上交锋的话,他却是打不赢。

  因为这些年来,随着自身的兵家统帅能力与兵法水平越发精进,王翦也是暗中一次又一次地复盘过昔日武安君白起所打的那些战役。

  毕竟说句不谦虚的话,当世还活着的人之中,兵家统帅能力与兵法水平大概是没有谁能够比他更强的了。

  所以他也只能与自己过往所遇到过的,已经死了的将帅做对比。

  而在自己过往所遇到过的,已经死了的将帅之中,毫无疑问是昔日武安君白起留给他的印象最为深刻。

  所以王翦也是时常拿自己和昔日的武安君白起来做暗中对比。

  而昔日武安君白起所遭遇的那些战役,如果让现在的他来打的话,他也能够举重若轻地打赢。

  但是他始终都想不明白,昔日的武安君白起是如何在敌我双方兵力一比一的时候,做到全歼对手这种离谱事情的。

  反正同样的战役,他暗中复盘了很多次,最终得出的结果都是他能打赢,甚至也能够以自身损失极小为代价,从而获得大胜。

  但是一比一全歼对手这种离谱的事情,自己却是怎么都做不到。

  故而这也是为王翦为什么认为自己距离武安君白起所在的兵家统帅能力与兵法水平,还差了一点点的原因。

  而这一点点的差距,王翦将之归结为天赋!

  可能是他于兵家一道的天赋,不如昔日的武安君白起那般出色吧。

  如果再给他二十年时间的话,那么他说不定能依靠着水磨的功夫,跨过那一点点差距,达到与昔日武安君白起相同的兵家统帅能力与兵法水平。

  但是现在,他已经老了!

  别说二十年了,甚至就连十年他都不知道还有没有这个寿数。

  所以看到未来的兵家将帅可以通过学习太子扶苏所归纳、总结、编撰出来的兵家四势八略三十六计,少走二十年的弯路时,王翦又如何能不酸。

  “你们当真是好运道!”

  王翦也是忍不住看着自己身后的儿子王贲、蒙恬、李信等大秦将帅,再一次感叹道。

  有了兵家四势八略三十六计之后,日后对于将帅们统兵作战的能力要求,毫无疑问是大大降低了。

  日后就算是一头猪上战场,只要严格按照兵家四势八略三十六计来统兵作战、行军打仗。

  那么除非是遇到像武安君白起这种可以手撕兵书的统帅,又或者是像昔日的吴子、孙膑、孙子等等足以于兵家一道称子著作兵书的统帅,才有可能会被直接打死之外。

  否则即便是遇到了名将层次的对手,起码也能够依仗兵家四势八略三十六计来和对方打上几个回合,最后才被对方给打死。

  若是遇到的只是一个合格层次的兵权谋统帅的话,那么依仗兵家四势八略三十六计就算是被对方打的满头包,说不定都不会被打死。

  若是遇到的只是一个普通将帅的话,那么说不定反而能够依仗兵家四势八略三十六计,用“王八拳”将对方给乱拳打死。

  这便是兵家四势八略三十六计对于新手将帅的巨大意义与作用!

  而王贲此刻则是顾不上自家啊父的感叹,与蒙恬、李信等大秦将帅纷纷奋力抄写着太子扶苏说的兵家四势八略三十六计。

  他们能够感觉到,要是他们可以真正做到将太子扶苏所说的兵家四势八略三十六计运用自如的话。

  那么他们说不定便可以真正迈过一直卡着自己的那一步、半步,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兵权谋统帅!

  另一旁刚刚接下了负责共同归纳、总结、编撰“政事八略”的左丞相隗状,也是忍不住有些酸溜溜道:

  “为何天幕上的老夫,又或者是其他诸卿还不带着太子扶苏殿下去学习如何处理政事?”

  “虽说天幕上的太子扶苏殿下尚且年幼,但是太子扶苏殿下天资绝世,从现在开始学习如何处理政事,也未尝不可!”

  若是现在便有人带着太子扶苏去学习如何处理政事的话,那么依照太子扶苏举一反三的恐怖天赋。

  说不定也能如同归纳、总结、编撰兵家四势八略三十六计那般,同样也归纳、总结、编撰出一套国务政事方面的“政事八略”。

  这样也就不用他们再去归纳、总结、编撰国务政事方面的“政事八略”了。

  毕竟有太子扶苏殿下的兵家四势八略三十六计珠玉在前,他们想要归纳、总结、编撰出一份不逊色于兵家四势八略三十六计的“政事八略”也是压力山大呀。

  所以与其自己等人动手归纳、总结、编撰“政事八略”,左丞相隗状也是渴望自己等人能够像兵家将帅那般“坐享其成”了。

  毕竟看看王贲、蒙恬、李信等大秦将帅快要咧到耳后根的嘴角,就知道不用动脑,可以直接白嫖有多么的快乐了。

  隗状身边的右丞相王绾也是颇为赞同地点了点头,虽说白嫖这种事情,一开始会感觉到有些尴尬和不自在。

  但是白嫖的次数多了,心里自然而然地也就没有什么负担压力了。

  另一旁廷尉李斯看着天幕上太子扶苏归纳、总结出来的兵家三十六计,则是意味深长道:

  “太子扶苏殿下所归纳、总结出来的三十六计,可不仅仅只能够用于战场上,用于战场之外的其他地方,也是可以的。”

  在太子扶苏归纳总结出兵家三十六计之后,可能是因为自身性格的原因,李斯几乎下意识地便想到了这三十六计在政斗方面的运用。

  像什么借刀杀人、混水摸鱼、美人计、苦肉计等等,用在政敌对手身上也是可以的。

  毕竟三十六计里面所蕴含着的道理都是通用的,区别只是看如何运用罢了。

  只不过李斯抬头看了一眼,四周不是准备致仕的左丞相隗状、右丞相王绾,就是其他功勋、履历、政绩皆不如自己的九卿诸臣。

  最后,李斯摇了摇头,他所站的位置高度,已经不需要他再用这三十六计去搞什么政斗了。

  只要他继续好好完成始皇帝交待下来的各项任务,那么他便会自然而然地走到丞相之位,成为最得始皇帝信任的大臣。

  同样只要他自己不出大错,那么旁人所谓的政斗,与他而言不过是清风拂面,微不足道。

  一想到这里,李斯也是略微感到可惜。

  可惜自己刚刚学会兵家三十六计这么好的政斗手段,结果举目四望,却无一人值得自己使用这样的政斗手段。

  这大概也算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高处不胜寒吧。

  而除了大秦一众文臣武将收获颇丰之外,天下各地的其他智者、野生将帅也是同样大有所获。

首节 上一节 159/5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