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147节

  【结果其他各国获得了《吴子兵法》的将帅,在明知道吴子提出了针对自己国家的作战方针和战法的情况下,却依然不懂得对自己国家的军队进行改良与反制。】

  【遇到这样的傻子,他不将对方揍的抱头鼠窜、半身不遂,甚至尸骨不存,他都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吴子。】

  【太子扶苏点了点头,表示自己记住了。】

  【而王翦想了想后,又再补充道:“如果殿下采用吴子提出的作战方针和战法,遭到对方的反制的话。”】

  【“那么殿下还可以尝试采用老夫想出来的,反制对方反制之法的办法!”】

  【在得到《吴子兵法》之后,王翦不仅根据吴子提出的针对秦国的作战方针和战法,做出了相应的改良与反制之法。】

  【同样王翦也是将自己代入到,其他被吴子相关作战方针和战法针对的其他诸侯国,然后对其他诸侯国的军队情况也做出了相应的改良与反制之法。】

  【之后王翦又再根据这一套相应的改良与反制之法,再度做出了另外一套专门用于针对类似的这套改良与反制之法的反制之法。】

  【主打的是一个,我预判了你可能的预判!】

  【这也是王翦在面对其他各国将帅大军时,能够做到屡战屡胜的重要原因。】

  【在将自己想出来的反制对方反制之法的办法,告诉太子扶苏之后,王翦也是继续接着往下讲:“最后《吴子兵法》第四主张:审敌虚实而趋其危!”】

  【“有八种情况,可以不需再卜问吉凶,即可向敌进击。”】

  【“在十三种情况下,要急击勿疑,旨在乘隙蹈瑕,不失战机。”】

  【“又有六种情况,不需占卜即可决定不与敌作战,要避之勿疑。”】

  【“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

  【“另外要注重应变,并且提出了击强、击众、谷战、水战、围城等具体战法。”】

  【“还有对于养马和骑战,也做了专门的论述等等。”】

  【在讲授完《吴子兵法》之后,王翦也是再次对太子扶苏考校了一番。】

  【同样确定太子扶苏消化、吸收、理解了《吴子兵法》的兵家之道后,王翦430也是继续将自己掌握的《六韬》讲授给太子扶。】

  【“《六韬》分别以文、武、龙、虎、豹、犬为题,各为一卷,共六十一篇。”】

  【“其中《文韬》内分十二篇,主要论述作战前如何充实国家的实力,在物质上和意志上作好战争准备。”】

  【“如对内先要富国强民,对黔首进行教育训练,使之万众一心,同仇敌忾。”】

  【“对外要掌握敌方的情况,注意保守自己的秘密,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武韬》内分为五篇,主要论述取得政权及对敌斗争的策略。”】

  【“强调在作战前必须先对敌我双方的情况了如指掌,进行比较,以己之长克敌之短,才能制胜。”】

  【“《龙韬》内分十三篇,主要论述军事指挥和兵力部署的艺术,指出在战争中要调动对方,选择将帅、严明纪律。”】

  【“然后确定如何发号令、通信息。还指出要注意天时地利、武器装备和物资供应等。”】

  【“《虎韬》内分十二篇,主要论述在宽阔地区作战中的战术及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豹韬》内分为八篇,主要论述在各种特殊的地形作战中的战术及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犬韬》内分为十篇,主要论述将帅与编选士卒以及各种兵种如何配合作战,以发挥军队效能等问题。”】

  【在将《六韬》的大致内容讲述一遍后,王翦也是特意讲到:“《六韬》与《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兵法》等兵书相比。”】

  【“它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它的阴谋权术之道论述较多。”】

  【“像一般的兵书大都重视战场上的战略战术,而对阴谋手段论述得较少。”】

  【“但是在《武韬》之中的《文伐》里面,就列举了十二条属于文伐,不属于武攻的阴谋诡计。”】

  【“这些文伐计谋若是应用得当的话,亦是可以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太子扶苏点了点头,表示自己记住了。】

  【之后,王翦又再逐一针对《六韬》的每一篇章,进行详细而具体的讲述。】

  【就这样不知不觉,半年时间悠悠而过。】

  【而在这半年时间内,太子扶苏也是将《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兵法》、《六韬》、《王氏兵法》等等兵法,全部消化、吸收、理解。】

  【至此,太子扶苏也是真正做到学贯兵家诸子兵法于一身,并且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第一百六十三章:破防的兵书传承家族,以及占便宜的天下人【求订阅,求全订】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吴子兵法》!

  《六韬》!

  《王氏兵法》!

  《尉缭子》!

  张良看着天幕上的一部部在这个时代完全可以说是密不外传的兵法,此刻当众传授于天下人时,神情也是有些复杂、惆怅。

  因为以上天幕展示出来的种种兵书,绝大部分他都没有!

  毕竟昔日的韩国也不过是七国之中,最为弱小的诸侯国。

  而他张家又是世代韩相,属于是贵族文臣世界,而非是贵族将校世家,所以没有兵书传承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若非他在机缘巧合之下,获得了一本兵书传承的话,那么他现在更是连一本兵书都没有。

  然而当张良听到天幕上的“王翦”当众讲授《六韬》之后,也是有些心理破防了。

  因为所谓的《六韬》和他获得的那唯一一本兵书《太公兵法》一模一样。

  又或者说,《六韬》其实别名就是《太公兵法》。

  想当年他为了获得这部兵法,也是受到了黄石公,也就是圯上老人三番五次的考验,最后方才得到的。

  而在得到《太公兵法》之后,他也是如获至宝。

  每日里除了研究如何刺杀始皇帝嬴政之外,研习最多的便是这本兵书了。

  然而他屡受考验方才得到,并且也是视之如至宝的《太公兵法》,现在全天下人都可以毫不费力地轻易得到。

  甚至还有当世最为顶尖的兵家统帅“王翦”,为他们讲解之后,纵然是张良都难免感到有些心理不平衡起来。

  毕竟当年黄石公也只是将《太公兵法》赠予了他而已,可没有为自己讲解。

  而且即便黄石公愿意为自己讲解,但是黄石公对《太公兵法》的理解掌握也肯定不如“王翦”!

  毕竟黄石公最多也就是一位兵法理论大家,但是兵法理论和实际应用之间也是有差别的。

  比如说,孙膑兵法里面写道“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并且依靠这个将庞涓抽死了。

  这兵法说的是正确的吗?

  当然正确啦!

  不正确的话,孙膑也不会写进兵法里面当例子了。

  但是换成后面霍去病的时候,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我追砍了上千里,连后勤都不带,追到最后连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在哪里,但是我还打赢了!

  兵法,那是什么?

  能当饭吃?

  不能当饭吃,那还要它干什么!

  霍去病直接撕了兵书。

  同样孙武还在兵法里面写道“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但是白起也直接手撕了兵书,一比一将对手围歼了。

  兵法有错吗?

  没错!

  那么白起有错吗?

  同样没错!

  那么兵法没错,白起也没错,最后错的是谁?

  那么错的自然就只能是被打出了历史上最大型围歼战绩的赵括来背锅了。

  没办法,菜就是原罪,输就应该背锅,这就是兵家的规则!

  还有孙子兵法里面也讲道“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但是换成后面西楚霸王项羽巨鹿之战的时候,什么叫做立于不败之地而求后胜?

  你孙武怕不是在逗我发笑吧,就当时那个情况,你给我说一个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办法?

  如果以兵书来看的话,当时的情况压根就没有一个能够让人立于不败之地的办法!

  但是西楚霸王项羽的做法是什么?

  正所谓兵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简单来说就是,别瞎哔哔,看好了方向直接就莽!

  想那么多有什么用,还不如直接一把莽上去,不是对手死了,就是我赢了!

  我西楚霸王项羽的核心就是莽,不莽一把你怎么知道输赢!

  靠谋划?

  谋划要是有用的话,还要我西楚霸王项羽干什么!

  听我的没错,直接跟我冲,对方就死了!

  于是一阵操作猛如虎,数十万秦军就真被西楚霸王项羽给打爆了。

  至于说后面说的西楚霸王项羽在巨鹿之战所体现出来的种种兵法之道,其实只不过是从结果倒推分析罢了。

  反正只要最后你打赢了,那么你的所作所为便都是符合兵法之道的。

  哪怕当时没有一本兵法能够诠释得了你获胜的原因,但是在你获胜之后也肯定会新增一本兵法用来诠释你获胜的原因。

  兵家,就是胜者为王!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将在谋而不在勇”,这句话你对着原历史上后期的西楚霸王项羽说试试?

首节 上一节 147/5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