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125节

  【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从自己父王手上取得了可以提前为其他方面的大一统做准备的允许之后,太子扶苏的目光也是看向了一旁的张苍。】

  【然后又看了看张苍背后教育司教室内,一众还停留在识字阶段的诸学子。】

  【随即太子扶苏便开始思索,假如自己没有过目不忘、过耳成诵能力的话,那么又要如何才能够在更短的时间之内,尽快学成出师。】

  【看着再度陷入沉思之中的太子扶苏,身旁众人也都保持着安静,不敢贸然开口出声打扰。】

  【过了片刻之后,太子扶苏方才重新睁开双眼,看向一旁的张苍道:“张卿。”】

  【张苍也是立刻回过神来,连忙拱手应道:“臣在!”】

  【太子扶苏微微点头,接着道:“第一,教育司内的诸学子,无需他们尽数学会七国文字的识读书写。”】

  【“只要他们在教育司内的学习期间,学会掌握秦国文字的识读书写,以及另外掌握六国之中的其中一国文字的识读书写即可。”】

  【“不过这些学子不能全部都选择另外六国之中的某一国文字来学习,另外六个国家的文字都得要各有一部分学子来学习才行。”】

  【“比如说,现在教育司一共有五十六个学子,那么这五十六个学子之中,最多只能够有十个学子去学习赵国的文字的识读书写。”】

  【“如果超过十个学子,有第十一个学子想要学习赵国的文字的识读书写的话,那么便让其转去学习燕国文字的识读书写。”】

  【“尽量做到其他六国文字的识读书写,各有六分之一的学子负责学习的程度。”】

  【“当然,如果有哪些天资聪颖的学子,能够在同时学好、掌握秦国文字,以及另外六国之中某一个国家文字的识读书写的情况下。”】

  【“仍然对其他六国文字的识读书写感兴趣的话,那么可以在不影响原有两国文字的识读书写的情况下,继续自主去旁听学习第三个国家的文字。”】

  【“另外,张卿你再负责寻觅人手编撰一册《七国文字通译》,将同一个字,在七国不同的写法都相互对照的写出来。”】

  【“等编撰完成之后,每一个教育司的学子在从教育司出师之前,都要自行抄录一册《七国文字通译》。”】

  【“这样日后,即便其他学子没有尽数学会七国文字的识读书写,但是只要他掌握其中一国文字的识读书写,并且有着《七国文字通译》在手。”】

  【“那么他也可以根据《七国文字通译》的字体对照,从而做到识别书写其他尚未掌握的国家文字。”】

  【这便是太子扶苏想出来的第一个缩短学子学习时间的办法。】

  【既然学习内容太多的话,那么削减一部分不必要的学习内容就好了。】

  【一个普通的学子,如果将来不去秦国之外的其他六国地方任职、生活的话,那么他还有必要去学习另外六国的文字吗?】

  【从实用性的角度而言,自然是没必要的。】

  【纵然学习了,将来能够派上用场的机会,也是几近于无,只会白白浪费了珍贵的学习时间!】

  【而且考虑到他们将来或许有可能去其他六国地方任职、生活,太子扶苏同样也是让他们各自选择了另外六国中的其中一国的文字来学习的。】

  【这样只要他们将来去任职、生活的地方,是自己曾经学过相应文字的那一个国家地区。】

  【那么他们去到那一个国家地区任职、生活的时候,也不至于会两眼一抹黑,什么都看不懂。】

  【而且太子扶苏也并不是直接断绝他们学习全部七国文字的机会,只要他们自己对此感兴趣,并且也有相应的能力的话。】

  【那么他们同样也可以在不耽误秦国文字,以及另外一门六国文字学习的同时,自己再去旁听学习第三门六国文字的。】

  【甚至只要他们的学习天赋足够强,自身足够努力。】

  【那么他们接着学习第四门六国文字、第五门六国文字,乃至于是将七国文字全部学完也都没问题。】

  【即便在教育司的时候,一众学子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诸国文字。】

  【那么太子扶苏同样也让张苍去编撰一册《七国文字通译》,并且让所有教育司的学子在毕业出师之前,都要自行抄录一份带走。】

  【这样日后即便这些学子不在教育司学习了,有着《七国文字通译》在手,他们同样也可以自行磕磕碰碰地去学习其他诸国文字。】

  【说白了,太子扶苏的这个方法,就是将原来培养一个“全能型”识读书写七国语言文字的学子,给定向培养成一个识读书写两国语言文字的“专精型”人才。】

  【在保留学子日后可以触碰到学习上限种子的同时,将更多的时间精力用来提高学习的下限。】

  【张苍当即点了点头,表示理解道:“臣明白,回头臣便立刻着手编撰《七国文字通译》!”】

  【太子扶苏给出的方法,就相当于是将秦国文字列为诸学子的必学类别,以及让诸学760子从另外760六国文字之中,也择一学习。】

  【至于其他国家文字的学习,则是暂时搁置、放弃。】

  【这样在不需要诸学子尽数学会其他诸国文字,仅仅只是需要学会两国文字的前提下,那么学子的学习时间便能够大大缩短。】

  【预计快则一年,慢则两年左右,便能够让学子完成两国文字的基础识读书写。】

  【再加上《七国文字通译》一书,日后学子如果有学习其他国家文字需要的话,那么也可以根据这本书去自行学习。】

  【不过这样一来,《七国文字通译》一书就得要好好编撰了。】

  【毕竟这本书涉及到将来学子的自行学习所需,要是有什么错漏之处的话,反而有可能会耽误了将来学子的自行学习,那样反而不美。】

  【想到这里,张苍也是在心里琢磨着,要怎么去自家老师那里再挖一些师兄弟,又或者是找一些其他儒家门生过来帮忙一二。】

  【毕竟要对七国文字都进行通译的话,这个工作量可不算小。】

  【单单依靠他自己的话,即便最终能够完成,但是所需耗费的时间也必然不短。】

  【虽说太子扶苏并没有对此事给他什么时间限制要求,但是张苍估摸着在这一批教育司的学子出师之前,这册《七国文字通译》便应当得要编撰完成。】

  【虽说当前这一批教育司的学子想要初步出师,至少还要一、两年,甚至于是三、两年的时间。】

  【但是他可不觉得自己接下来的任务,会仅仅只有编撰《七国文字通译》这么一项。】

  【像文字上的大一统、文化上的大一统,以及伦理道德上的大一统这些事情,很显然在太子六部之中,也非常适合交给礼部,交给他张苍来负责完成。】

  【如果再算上这些事务的话,那么一、两年,又或者是三、两年的时间,不仅不富裕,反而非常紧迫了。】.

第一百四十三章:先秦时期已有但不完善的标点符号【求订阅,求全订】

  看着天幕上的太子扶苏将学子需要学习的七国文字,给削减到两国文字的举动,大秦一众君臣则是少有的摇了摇头。

  这也算是他们难得可以不用向天幕上的太子扶苏学习的一件事情。

  天幕上的太子扶苏所在的秦国,因为尚未扫平六国、统一天下,所以为了便于与其他六国贸易往来等等,暂时还需要继续去学习其他六国的文字。

  但是他们则不同,他们现在大秦已经扫平了六国,统一了天下,可以直接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

  现在大秦的学子,甚至于是天下的学子都可以只需要学**秦一国的文字。

  最多等大秦后面创造出一套新的,更加简便的大一统文字之后,天下学子再转而去学习那一套大一统的新秦字即可。

  所以从这一方面而言,目前他们这个世界未来的学子,在文字学习这一方面,较之天幕上的大秦学子还要更加轻松一些。

  【看到张苍接下编撰《七国文字通译》的任务之后,太子扶苏也是微微点了点头继续道:“待你编撰完成《七国文字通译》之后,你应当便对七国文字都有了一个具体的了解。”】

  【“之后你再以当前的七国文字为基础,去创造一套新的文字!”】

  【“这套新文字,孤要求一定要结构简单,生动形象,容易记忆,便于书写,方便目不识字的稚子孩童书写、学习。”】

  【“未来这套字体将会取代现有的七国文字,帮助秦国完成文字上的大一统,进而成为日后无数学子唯一学习的一套字体。”】

  【“其作用与意义,孤想应当不必孤再多说什么。”】

  【张苍神色激动道:“是,殿下!”】

  【果然如他所想的那般,文字上的大一统一事,太子殿下也将交由他来负责。】

  【只要他创造出一套新的文字,相助秦国完成文字上的大一统,那么将来他的名声将会伴随这套大一统字体,响彻天下,流芳百世!】

  【这样名传天下,光耀后世的事情,谁又能拒绝?】

  【至少他张苍不能!】

  【将文字上的大一统任务也交给张苍之后,太子扶苏接着道:“第二,张卿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完善,成体系且统一的句读符号,降低学子离经辨志的难度!”】

  【听到太子扶苏的话语,张苍眉头微皱,有些疑惑不解地重复道:“句读......符号?”】

  【太子扶苏点了点头,解释道:“正所谓,语绝为句,语顿为读。”】

  【“只有学会了句读,学子才能够初步做到离析经文文句,也就是断句。”】

  【“那么当前学子在学习文章的时候,又是如何学习句读,也就是断句的呢?”】

  【“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通过一些特定的词语,进行句读的划分。”】

  【“比如说,夫、惟、盖、故、粤、是故、今夫、若夫、且夫、然则等等,常常置于句首。”】

  【“一般看到这些字的时候,我们便可以在其前面点断句子,作为新一句的开始。”】

  【“又比如说,也、耳、焉、乎、哉、耶、欤等等,多置于句尾。”】

  【“一般看到这些字的时候,我们便可以在其后面点断句子,作为这一句的结束々」 々」 。”】

  【“而如果没有这些特定的词语,那么又要如何进行句读的划分呢?”】

  【“这个时候就轮到第二种方式,也就是师长通过口传心授行气压韵的句读方式,来回带领学子诵读。”】

  【“进而让学子慢慢记住诵读的语感,相应文章的语句结构等等,最后学会断句。”】

  【“但是,这两种句读方式,对于初学者而言都很麻烦。”】

  【“前者,不是每一篇文章都有特定的句读词语,可以供以学子进行方便的断句。”】

  【“后者,每一篇没有相关句读词语的文章,都需要师长以特定的行气压韵的句读方式,带领学子诵读,进而让学子慢慢学会相应文章的断句”】

  【“但是,如果学子在初学之期,没有如孤这般过目不忘、过耳成诵的能力的话。”】

  【“那么往往学完三、五天之后,学子便很有可能会忘记此前师长所教授的句读方式,需要师长再次重新教授一遍。”】

  【“如此一来,不管是师长,还是学子,在彼此教授、学习如何离经辨志这个阶段,都需要耗费大量不必要的时间,进而造成学子学习进度缓慢。”】

  【“所以对于这种情况,孤的想法是建立、完善,成体系且统一的句读符号,用以取代特定的句读词语,减少学子对于师长带领句读的依赖。”】

  【说到这里,太子扶苏左右看了看,仿佛想要寻找些什么。】

  【而在站在太子扶苏身后的章邯,则是恰到好处地递上了一支毛笔,同时掏出一方墨砚,快速地磨好墨水。】

  【看到这一幕的太子扶苏,也是满意地点了点头,他信赖、倚重章邯也是有原因的。】

  【像这种不需要他开口,又或者是听完他说的上半句,就能够提前为他下半句做好准备的属官,他若不信赖、倚重的话,还能信赖、倚重谁?】

  【随后太子扶苏将毛笔沾了沾墨水,接着便直接在旁边的墙壁上写道:“像现在大秦,便有这么几种句读符号用于文章之中。”】

  【“比如说,‘.’圆点号,在大秦会用这个句读符号,用以表示分章。”】

  【“又比如说,‘()’钩识号,在大秦会用这个句读符号,用以表示句读。”】

  【“再比如说,‘▄’黑方号,在大秦会用这个句读符号,用以表示篇首或句读。”】

  【“又再比如说,‘=’二短横号,在大秦会用这个句读符号,用以表示重文和合文。”】

首节 上一节 125/5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