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第144节

没有人敢来向陈氏索要这一套编钟。

随着编钟的声音响起,些许古老的乐礼回荡在这祠堂之中。

那祠堂之上,陈氏历代先祖的牌匾放置在其上。

其中,最上方的便是“秦王”陈喜。

是的。

是“秦王”陈喜。

其实对于陈喜的爵位列爵是很复杂的一件事情,因为他既是第一代的官渡侯,又曾经被加封过魏王,之后又是被追封为秦王。

在东汉时期,当时的光武皇帝在复兴了大汉之后,做的第一时件事情便是加封陈氏,其中对于陈氏的诸多加封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追封陈氏的老祖宗陈喜为“汉王”、“镇国王”。

其中,后世的皇帝也大多对陈喜有所追封,其中最不算非常夸张的一位追封“陈喜”的封号为.....

“安国至圣镇祟敬德普罗九天大无上汉王”

最夸张的一位追封“陈喜”的封号为....

“太玄得道九天紫雷统三元证应玉虚昭圣真王”。

相对于上一个“无上汉王”的封号,“太玄昭圣真王”的封号多少是有些浮夸了。

不过这些所有的追封中,最被陈氏众人认可的便是“秦王”,也因此,陈喜的牌位之上所写的便是“秦王”之爵。

至于下方?

几乎所有祠堂之中的“灵位”上,最低的都是“彻候”,甚至彻候都只有几个,其他的大多数是“公爵”起步,最多的便是“王爵”了。

这些也都源自于历朝历代统治者对陈氏先祖的加封。

毕竟.....在有些时候,陈氏立功不得不赏,但赏了之后又会威胁到自己....从某个帝王想到了歪法子,即追封陈氏先祖殊荣之后,陈氏先祖身上的爵位也就越来越多了。

在祭祀礼之后,陈成、陈成的父亲,也就是当代的陈氏家主,以及陈氏的另外最重要的四个支脉家主一起来到了后院之中。

在祭祀之后,要简单的用膳。

甚至这“用膳”也是祭祖大典的礼节之一,而不是单纯的做饭。

其中,在陈成父亲、以及陈成的面前,所摆放着的是一套“青铜鼎食具”,这同样是当年汉初的时候传下来的一套礼具。

所谓“钟鸣鼎食”之家,便是如此了。

钟鸣——编钟之声。

鼎食——以青铜鼎为食具。

象征意义的吃了两口之后,这一道祭祖礼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过去。

这一道程序之后,那几位支脉的家主就先告辞了,只剩下陈成以及陈成的父亲在圃园之中慢慢的走着,两人的脸上都带着些许寻常和缓之色。

所说的也不过是些许寻常父子之间的话。

顶多是关心了一下陈成最近所做的事情——陈成父亲对陈成的要求也不高,正常的生活就行了,他们陈氏没有那种养出纨绔子弟、亦或者吞食家国血肉子弟的习惯。

一阵微风吹过,荡漾起来雁鸣湖边的风光,带起来多少往年岁月?也都如同寻常一样,令人心中多有思虑。

千年风光,圃园依旧。

..... .....

七月的风光不曾少,人能够改变的事情并不多,即便是再怎么有钱的人也是一样。

比如圃园。

虽然说如今的科技十分发达了,但是在圃园之中所用到的“科技”其实并不算多,也就是水、电、网三者而已。

当年为了在圃园之中使用现代化科技的同时,又不伤害到圃园的传承意义,邀请了整个世界上所有的著名建筑家,几乎全球前三十的建筑家全都汇聚一堂。

而在这些人的妙手之下,圃园虽然依旧保持了原有的样貌,但却也用上了现在的科技。

比如圃园的每个角落——虽然近些年豫州的温度持续上升提高,几乎成了几个大火炉中最热的地方,但圃园中却一点都不热。

因为他的每一个角落都用着最先进、最为荫蔽、同时体量十分狭小,多是在地下的风机,亦或者可以说是“空调”,力求将整个圃园中的温度都降下来。

此外,还有不少的冰块、自凉亭、控制天气、改变雨水降落等等。

每年耗费在这上面的钱财几乎相当于是一个寻常欧罗巴小国一年的gdp。

雁鸣湖外

雁鸣湖的风光依旧,陈成坐在椅子上,慢慢悠悠的看着手中的书。

这本书的作者倒也是陈氏的子弟,而且其中所讲述的内容也正是陈成所喜欢看的东西——这是一本研究西汉时期政治生态的书。

其中,着重强调的便是武帝、冲帝、以及荒帝末年这三个时期的事情。

不得不说,有些时候,看到后人揣测“自己”当时所做的一些事情,对于陈成来说还是颇有意思的,毕竟一些在他当时看来不过是随口一说的话,可能在历史研究中就成为了天大的事情。

这难道不有趣吗?

其中关于诸多对于冲帝的猜测也十分有意思。

陈成站起来伸了个懒腰,而后打了个哈欠:“真有意思啊,过几天去官渡大学讲《浅析武帝末年的政治局面与武德帝时期的政治生态》的时候,也不是不可以顺带讲一讲....《一个恋爱脑毁了一个帝国之冲帝旧事》?”

毕竟.....

祖传的小心眼里面,陈成一定是最小心眼的那一个。

冲帝恶心了他那么多年,他必然是要恶心回来的。

陈成笑眯眯的看着水波荡漾的雁鸣湖:“只是可惜,冲帝也不能爬起来听我讲他的那些破事了。”

第170章 番外·扒一扒那个恋爱脑皇帝(论坛体番外)【3k】

雁鸣湖边。

陈成本来闲着无聊正在看书放松,但突然之间收到了一条消息,他的某位好朋友给他推了一个突然之间爆火的论坛贴。

起初这个帖子只是发在官渡大学内部的学生论坛上,也不怎么火,后来莫名其妙的就越来越火——直到前段时间他要去官渡大学讲学的事情流传出来,而后.....这个帖子直接爆了!

帖子的名字也很简单:就叫做——扒一扒那个恋爱脑皇帝。

陈成眼角略微抽搐,低着头看着手机上的帖子。

心里面倒是带着些恶趣味。

做人吗?

看着自己的老对家翻车,在后世被人讨论,还是能提的起来兴趣的。

这就不得不说——八卦是人类的共性,无论有钱还是没钱,无论这个人有钱到什么程度,但凡这个人还有关于人的本能,他就一定会喜欢八卦。

除非他完全变成了一个政治生物——哪怕是政治生物,也会喜欢看八卦,只是八卦的类型不同罢了。

到了那个级别,他们看到的八卦可以被称之为某些人的政治把柄了。

“有点意思。”

陈成看着帖子,眉头微挑。

他怀疑这个帖子里面有不少是官渡大学的学生,而且还是政治系或者说是历史系的,否则不可能说的这么详细和真切。

【扒一扒那个恋爱脑皇帝】——主题帖

【1楼】今夜有雨:今天闲着没事在图书馆看书,突然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皇帝,然后就找了找资料,发现这个皇帝真的是个恋爱脑啊!!!

【2楼】今夜有雨:可以说古往今来,华夏那么多皇帝里面他是最离谱的一个了——哦,除了大明的那几个战神皇帝之外。

【3楼】失去了你:楼主是历史圈新人?怎么又是这个无聊的话题。押一百根辣条,楼主说的恋爱脑皇帝是刘询?

【4楼】(楼主)今夜有雨:???你怎么知道的?这个皇帝很有名气吗?我看历史书上也不怎么写他啊,课本上关于这个皇帝的全部资料就一个故剑情深,我原本还以为这个皇帝很普通呢。

【5楼】说谎: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楼上一看就是历史圈小白,是咱们学校其他系的人吧?而且肯定是新生(狗头)要不然肯定不至于说这个皇帝普通的。

【6楼】告白:楼上big胆,想喝不加菜不加花不加汤的紫菜蛋花汤了是吧?敢在这暗戳戳的说咱们校长小心眼是吧?小心校长直接查你水表给你学籍开了。

【7楼】(楼主)今夜有雨:不是哥们,你们到底在说什么啊?我怎么听不懂?怎么跟咱们校长扯上关系了?咱们校长跟这个皇帝距离的有点远吧?而且什么是不加菜不加花不加汤的紫菜蛋花汤啊?不过我的确是今年的新生,学会计的。

【8楼】说谎:(捂嘴偷笑)咱们校长才不至于那么小心眼。不过回答一下楼主的话吧,刘询这个皇帝吧,在历史名声很差劲的啦,可以说大汉就是亡在了他的手里。

【9楼】说谎:你既然查到了他是个恋爱脑皇帝,那一定也查到了历史中的西汉是怎么灭亡的吧?可以说就是他一手促成的,他儿子甚至都比他强那么一点点。

【10楼】说谎:当初他为了一个女人,直接把咱校长老祖宗给赶回家去了,甚至还要彻查当时官渡陈氏在朝堂上的全部势力——哈,真是老寿星喝砒霜,嫌命长了。当时陈氏的势力可是很庞大的。

【11楼】说谎:后来咱校长的老祖宗,当时的官渡公世子、后来的汉王陈渊公整了一手由明转暗——好像当时那个六难和三苦也是陈氏的人,直接给刘氏玩了一手偷龙转凤,王莽篡汉的时候他压根没管,要不然王莽能篡汉?

【12楼】说谎:所以后来的历史学家也都说,东汉真正的亡国之君不是那个才当了三年皇帝的刘奭,而是这个看似很厉害的刘询。说他是银枪蜡样头来着。

【13楼】(楼主)今夜有雨:哦哦这样。不过咱们老祖宗竟然是陈氏的后人吗?我还以为陈氏到现在已经没有多少后人了呢。

【14楼】告白:啧,楼主真是比5楼胆子还大,陈氏现在可还兴旺着呢,你不会不知道咱们校长就是官渡陈氏的旁系子弟吧?

【15楼】告白:不过当年的事情吧,还没有一个定论呢,五楼怎么就说是当年的汉王陈渊公做的,万一人六难大师就是那么厉害呢?

【16楼】说谎:呵呵,这你也信——?我跟你说,我这可是有证据的。

在这个帖子再度爆火之前,这个帖子就一直停留在了这个地方。

而下方还有楼主和六楼的问话。

【17楼】(楼主)今夜有雨:哎??五楼大哥去哪啦?不会真的被查水表了吧?

【18楼】告白:.....你别说,你还真的别说。算了,俺也撤了。

————————————————————————————

看到这里,陈成的脸上更是带着些许无奈的笑容。

这个说谎之所以消失跟陈氏还真的没什么关系——他们陈氏里也没这么小心眼的,至于为什么消失?可能跟刘氏有关系?

是的。

关于当年刘询的一系列狗操作,最不满意的并不是陈氏的后人,而是刘氏自己的后人。

刘氏如今传承到后世的一共有三个支脉,分别是长安刘氏、漠北刘氏、琅琊刘氏,本来应该是有四脉的,但是岭南刘氏那一脉并不想要恢复自己的“刘姓”,而是继续用了自己的姓氏。

他们所表示出的意思也很简单——天下之姓,天下之人,无有高贵低俗之说。没有必要硬生生的往皇室的姓氏去靠拢。

刘氏的后人十分不满刘询的操作,甚至在如今官方的“刘询”资料中甚至都是对其多加批判。

根据陈成知道的,整个历史学界研究刘询的人大概有十三个,其中有八个都是刘氏子弟,另外的五个里面有两个是陈氏子弟,另外的三个才是跟这两家不擦边的人。

关于刘询的论文一共有三百多篇,其中两百八十多篇都是批判性质的,甚至将其定在了耻辱柱上——甚至更加奇怪的是,这些人对刘奭倒是没那么批判,只是简单的一笔带过。

首节 上一节 144/18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红楼:都是我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