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第143节

而因为陈氏的这个“潜在规则”的存在,东汉的黔首们生活较之原版本的也好了不少,至少是提高了两三个档次。

在和帝末年的时候,大司农便已经培育出来了新的“玉米”、“红薯”、“土豆”的粮食作物种子,这三种从殷商大陆远渡重洋而来的粮食作物种子在经过大司农的培育之后,产量十分可观。

也正是因此, 大汉虽然依旧还没有达到当年光武帝所立下的让人人都能吃上饭的宏愿,但却也算是民生安泰、国泰民安。

粮食作物种子的出现,以及和帝之后安帝大力开垦北疆以及南越之地的种植,使得大批量的中原百姓南下迁徙,使得东北以及南越之地成为了大汉的粮仓。

至此,大汉完成了三个粮仓的建设与开垦。

分别是东北粮仓,中原粮仓,以及南越粮仓。

这三个地带都十分适合种地,无论是气候还是地面,都十分适合耕种,成为大汉的粮仓也就不奇怪了。

安帝在位期间,东汉的发展再次陷入了一种平和而又安定的状态中。

安帝在位的多年间,大汉的对外战争都少了不少,因为安帝与和帝还不同,他的性格较为内敛,更多的像是一个守成之君。

只是,他在位的年数也并不算多。

安帝十五年,在位了十五年的大汉天子安帝崩逝,在他崩逝之前,他曾经向上苍哀叹咆哮过一件事情——为何令朕子嗣不丰?

是的,安帝的子嗣也并不算多,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少了。

只是比当年他自己强的是,他的子嗣并不是六岁登基,而是九岁登基——是为“顺帝”。

顺帝即位之后,大汉的形势稍微动摇了一些,因为这个皇帝相对于前面的几个皇帝来说,最大的一个优点是不乱搞,最大的一个缺点也是不乱搞。

他的骨子里面少了一些属于刘氏皇帝的基因。

他在位期间,大汉也算是较为平和,但却没有太多的贡献,朝政大多数时候被外戚所掌控,以至于在他崩逝之后,大臣们以及他的孩子们为他选择了这样子一个谥号。

这并不算是一个太好的谥号,但对于顺帝来说,已经算是不错了。

时间就好像是按了快放键一样,陈放眼睁睁的看着那时间从一开始的一点点流逝,到最后的快速播放,一直等到了某一个时间段之后,时间的流速好像才回归正常。

就好像是暂停键被按了停止。

而这一年,乃为....公元一百四十六年。

也正是这一年,一个平平无奇的皇帝登基了,这个平平无奇的皇帝叫做刘志。

这个名字很普通,放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也好,放在天下中也好,都十分普通,甚至现在随便的去查一查,都很有可能出现几千个刘志。

但这个刘志不普通的一点是,他有一个名垂千古的儿子。

这个儿子不知道算不算好,也不知道算不算坏,总而言之,历史中对他这个儿子的评价较为一般,历史中对他的评价也很一般。

他的儿子叫做刘宏。

如果你对这个名字还是十分陌生的话,他还有另外一个更加众所周知的名字。

叫做.....

汉灵帝。

如果对这个名字还不熟悉的话,或许他还有一句名言,以及他所宠幸的奸佞名字会让你更加熟悉。

他所宠幸的奸佞叫做“十常侍”。

他的著名言论叫做“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

此言论出自《后汉书·张让传》,乃是公认的史料之一。

意思也很简单——张常侍是我爹,赵常侍是我妈。

当然了,皇帝当然不会真的说把张让当成爹,把赵常侍当成妈——他只是利用这样子的表现,来让那些士大夫们明白一个道理。

“朕很重视这两个人!”

“你们敢搞他,你们就完蛋了!”

这是皇帝和士大夫集团们下的一盘棋——只是从结果来看,刘宏输的很彻底。

.... .....

淡淡的光芒从陈成的面前浮现出来,而后周围的一切就好像是水波荡漾一样,缓缓的消散,最后又再次凝结在一起。

当所有的异象都消失了之后,陈成睁开了双眼。

这一次,他醒来的地点依旧是在“圃园”之中,他第一反应便是先上下打量了一下自己的房间,房间与上一次的差不多,但比上一次更加古朴、更加低调,但却也更加奢华。

在他的鼻子间环绕着的香气则是“岩雪梅”,而且是最为上乘的那一种——至少和他在官渡公府内闻到的那种等级一样。

陈成眉头一挑,语气中带着些许淡淡的笑意:“上一次醒来的时候,虽然也是岩雪梅的香气,但却比这一次的差了不少。”

“看来,这一次的改变同样是反哺到了现实之中。”

他微微伸了个懒腰,站了起来,看向窗外的些许绿色。

圃园风光依旧。

.... .....

腊月十三。

坐在雁鸣湖边看书的陈成接到了一个电话,眉宇中带着些许的讶异。

这通电话来自他的父亲。

“祭祖大典?”

第169章 新年岁岁,祭祖大典【6k】

陈成一时之间有些许恍惚。

祭祖啊?

他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鼻子,根据自己这段时间所看到的那些资料,至少在嫡系主脉,也就是继承了官渡公这个爵位的这一脉当中有不少人都是.....他降临之后的。

他祭拜先祖?先祖祭拜他?

不过这也没什么,毕竟对于陈成来说,那些人的确是自己的祖宗,自己只不过是短暂的降临了而已。

祭拜祖宗怎么了?

没什么。

一眨眼便是到了腊月三十的时候。

圃园之中倒也没有什么热闹不热闹的氛围,毕竟这一次的祭祖并不是太大的祭祖,相反——这只是陈氏每年必备的一次礼节而已。

参与到这一次祭祖的人只有陈氏嫡系的几个人,以及陈氏支脉的几位现任的当家之主。

至于那些旁系的子弟?

他们倒是没有资格来圃园祖宅中祭拜先祖的。

陈氏的嫡系一脉在建国之后子嗣并不算丰,至少陈成这一代,只有他一个孩子而已——陈氏历来的祖训都如此。

在封建社会时期,陈氏的嫡系也是如同原本的封建老旧们一般,但陈氏有一点好,那就是陈氏中没有那么多的嫡系和旁系的争斗,双方之间各自活各自的。

嫡系所继承的东西自然是很多,但旁系也有不少活路——毕竟对于这种家族来说,他们的势力太过于庞大了,庞大到根本不需要去争夺什么。

千年传承的家族,自然是传承有序的。

而在建国之后,陈氏嫡系这一脉也是最遵守律法,廉洁奉公的人,尤其是陈成的父母,他们之间恩爱如常,倒是没有寻常豪门中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

尤其是陈成的父亲,虽然在这一次的降临之后,他父亲的位置再次发生了改变,变成了位高权重之人,但为人清廉正直——或者说,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不敢主动找他。

不像是某些人一样,八九十岁了外面养的小妾一大堆。

.... .....

祠堂

圃园很大,又因为祭祖这种事情十分隆重,所以即便是陈成的父亲年纪已经很大了,却也依旧是在祠堂外两公里外的地方让车子停在那里,继而几个人朝着远处慢慢的走过去。

这是对于先祖的一种敬重。

陈成、陈成的父亲走在中央,其余几个老爷子走在他们的身边,稍微略后一步、半步,道路的两边也都有人守着。

每隔几步便有面容严峻,手中持武器的人站在那里,三步一哨、十步一岗。

这里毕竟是陈氏的祖地。

哪怕是天家之人,也会来此祭拜陈氏的先祖——毕竟陈氏的先祖中为国奉献的人太多了。

多到数不过来。

祠堂的占地面积十分广阔,这里是自秦末汉初的时候就修建起来的祠堂,历经多年的修整,规模却是越来越大。

“陈氏祠堂”四个大字落在那牌匾之上,其上的字迹十分清俊,看着颇有兼具天下的豪气。

其字风格独特,气势磅礴,融合古今,自成一派,书为心话,契合时代,扎根凡俗,却又脱生一切,只看其字,便能明白这题字之人的心胸之广阔。

主牌匾之下,悬挂着不少历代的副匾题字,各有韵味。

其中,最右的一方牌匾乃是当年太祖刘邦所题,而刘邦之旁则依次是文帝、武帝、光武帝所题。

这些牌匾也彰显着陈氏的荣耀。

“咚——”

“咚——”

“咚——”

些许编钟声响起,那编钟声清脆而又带着些许古老的韵味。

正是与曾侯乙墓出土的随州编钟并列为两大国宝级别的编钟——区别只是,这一套编钟乃是当年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所赐下的,以此来彰显陈氏为“钟鸣鼎食”之家的宝物。

与曾侯乙墓出土的随州编钟不同,陈氏的这一套编钟乃是当年太祖刘邦推进咸阳城中后,从咸阳城中国库发现的,据传闻乃是当年周天子所用过的东西。

其政治意味很大。

当然,其历史意义也很大。

比曾侯乙墓的随州编钟更大。

但为什么这一套编钟还能够在此地,甚至能够经常使用呢?

原因只有一个。

因为这里是陈氏祠堂。

是官渡陈氏的祠堂。

首节 上一节 143/18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红楼:都是我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