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都是我的!

红楼:都是我的! 第76节

  房弘文闻言,不慌不忙,微微拱手,神色坦然地回应道:“柳大人莫急,依老夫之见,如今四海升平,何来敌寇侵扰府邸之说?

  即便真有万一,朝廷大军自会护佑朝中百官安危,岂会让敌寇肆意妄为?

  且各家护卫如今多为子弟依仗,在市井间横行霸道,已然扰乱治安。

  将其纳入军中,加以严格训练,让他们为朝廷效力,保家卫国,此乃大义之举!

  若为了一己府邸的安危,而不顾百姓的安宁,这岂是我等朝廷命官该有的作为?”

  房弘文言辞恳切,条理清晰,一番话说得有理有据。

  柳芳面色微变,房弘文此语立意颇高,一时之间,他竟不知从何辩驳。

  他紧咬下唇,正要开口,礼部尚书林渊却从旁抢先一步。

  林渊轻咳一声,出列奏道:“房大人所言虽在理,然此事牵涉诸多世家大族,盘根错节,关系错综复杂,实需从长计议。

  贸然行事,恐生不测,引发诸多事端,还望陛下三思!”

  安朔帝端坐龙椅之上,静静地观望着朝堂这一幕,神色平静。

  沉吟片刻后,他轻叩扶手,缓缓说道:“依朕之见,柳爱卿与房爱卿所言皆有道理,诸位爱卿可有折中之策?”

  朝堂之上,争论之声此起彼伏,众人僵持不下之际,房弘文再度迈出沉稳步伐,出列奏道:“柳大人既忧心府邸安危,老夫倒有一计。

  朝廷可从军中抽调精锐之士,派驻至诸位官员府邸值守。

  这些护卫只负府中安保之责,府内其余诸事,一概不予插手。

  如此,既能整治顺天府内世家子弟凭借护卫肆意妄为之乱象,又可保各官员府邸安然无虞,实乃一举两得之策。”

  此语既出,朝堂之上刹那间陷入了一片静谧,群臣们纷纷敛息屏气。

  众多文官听闻,面露喜色,显然认为房弘文此计颇为可行。

  毕竟,他们府中的护卫,多由家丁充任,虽略通拳脚功夫,可与军中精锐相比,实有云泥之别。

  反观一众武勋,则是脸色微变,房弘文这一番言论出口,他们再想寻由头反驳,恐怕是难上加难。

  安朔帝猛地一拍龙椅扶手,高声赞道:“房爱卿此策甚好,回去后即刻拟折呈奏,往后各家府中护卫,便依此章程行事!”

  一众武勋官员满心的不情愿愈发明显,个个眉头紧蹙,仿若拧成了一个个“川”字,显然对这决定极为不满。

  安朔帝现在,连表面功夫都懒得做了?这事儿,怕不是早就在暗中商定好了的吧?

  文官们则大多面露欣然之色,纷纷出列,双手持笏,躬身高呼:“陛下圣明!房大人此计堪称绝妙,必能令顺天府重归安宁!”

  武官队列中,柳芳面色沉郁,眼中满是不甘。

  他目光在一众老相识间来回游移,不住地使着眼色,试图以集体的缄默,抗衡安朔帝这一决策,来表达对其的不满。

  然而,就在这当口,一声极为熟悉的“陛下圣明”骤然从身后队伍中响起,瞬间打破了柳芳的计划。

  柳芳不敢置信地转过头,刚好看到身后的贾敬收回笏板,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他那原本涨红的脸瞬间变得铁青,嘴唇颤抖着,似乎想要说些什么,却又被一股强烈的愤怒哽在喉咙里。

  “贾敬!”柳芳终于忍不住,压低声音怒喝了一声,双眼瞪得仿佛要喷出火来,“你疯了不成?”

  在他看来,贾敬此举简直是背叛。

  贾敬目光略带诧异,望向柳芳,缓声道:“柳世兄,缘何这般激动?不过是几个护卫罢了,左右朝廷自会派人来府中值守,交出去便交出去了,不必如此挂怀。”

  “你贾家现在那么些个歪瓜裂枣,当然无所谓了!”柳芳闻言,面色更加难看,他咬着牙,一字一顿地说道,“我府中的护卫,皆是我亲自悉心调教、如臂使指的精锐亲兵!”

  贾敬面色冷然,目光平静地看向柳芳,沉声道:“你若心中不服,大可此刻面奏陛下,无需与我多言。”

  柳芳气急反笑,狠狠地剜了贾敬一眼,随后愤然转头,紧闭双唇,不再言语。

  待朝会散去,柳芳径直前往龙首宫,心底里却是恨得咬牙。

  怪不得贾敬忽然能来上朝了,他起初还以为是太上皇安排的,感情这厮早就倒向了安朔帝那边!

  没多久,龙首宫便是有旨意降下:“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承天景命,御极宇内,孜孜求治,唯才是举,冀贤能之士共济时艰,以臻太平之盛。

  今闻贾家有女元春,性行淑均,德容兼备,于闺阁之中,声名昭著,堪称女子楷模。

  又察勇毅伯赵驹,英年有为,智勇双全,屡立奇功,为我大景朝堂之栋梁。

  然朕亦闻赵驹双亲早逝,府中诸事或有疏虞。

  朕轸念贤才,眷注备至,特将贾氏元春拨至勇毅伯府。

  令其操持内闱,悉心照料,使赵驹无后顾之忧,得以一心奉公,为朝廷社稷竭忠尽智。

  朕意已决,诸臣咸宜知悉。

  钦此!”

  太上皇这道圣旨一下,不啻于晴天霹雳,直震得贾家宁荣二府摇摇欲坠,好似大厦将倾。

  洞悉其中隐情之人,无不对太上皇此举深感胆寒:

  贾家昔日于太上皇而言,堪称矢志不渝的拥戴者,始终忠心耿耿,绝无半分异心。

  然而如今,太上皇却这般毫不手软,直令贾家颜面扫地,当真是令人寒心。

  贾家,荣国府,荣禧堂。

  原本透着喜庆之气的荣禧堂,此刻已乱作一团。

  贾母端坐在堂上,手中的龙头拐杖重重跺地,每一下都伴随着痛心疾首的呼喊:“造孽,造孽啊!这可如何是好!”

  而王夫人早在夏守忠宣旨的时候,便是两眼一黑,径直晕了过去,直至此刻,仍是人事不省。

  良久,贾母转向王熙凤,神色忧虑地说道:“凤丫头,那几个孽障怎么还没回来?你快出去瞧瞧!”

  王熙凤匆忙应下,旋即起身,脚步匆匆地往屋外走去。

  还未踏出屋子,便听见看门婆子带着几分急切的高声通报:“敬老爷、赦老爷、政老爷来了!”

  王熙凤微微一怔,旋即加快脚步迎了出去。

  只见贾敬神色凝重,一脸肃穆;贾赦面色阴沉;贾政则眉头深锁,满脸皆是难以排遣的忧虑。

第125章 贾府争吵

  贾敬等人刚踏入荣禧堂,还未来得及向贾母请安,堂上的贾母已然怒不可遏。

  只见她一把抄起案上那只天青细纹茶盏,狠狠朝着几人脚下摔去,紧接着厉声骂道:“你们这几个孽障,究竟做下何等勾当,惹得太上皇不悦?

  自己速速滚去请罪,莫要连累我的元春!”

  贾敬神色如常,朝王熙凤轻轻摆了摆手。

  王熙凤何等聪慧,当即便是心领神会,带着宝玉、迎春、探春和惜春几人退了出去。

  一时间,堂内只剩下贾母、贾敬、贾赦与贾政几人。

  贾敬默思有顷,方缓缓开口:“婶娘,太上皇此番举动,实出侄儿意料。”

  贾母盛怒之色稍减,然望向贾敬时,目光中仍含怨怼,问道:“方才究竟发生了何事?怎地竟牵连到元春了!”

  她本还盘算着趁元宵佳节入宫,求太上皇与甄老太妃出面周旋,将元春送至安朔帝身畔,谋个好前程呢。

  贾敬面露苦笑,随即将自己投靠安朔帝,以及方才在大明殿与柳芳起冲突之事,一五一十讲与贾母等人听了。

  贾母听闻,气得浑身簌簌发抖,伸出颤巍巍的手指,怒声叱骂贾敬:“你这孽障!跟着太上皇本是稳稳当当,何苦行此背主之事!

  如今可好,太上皇已然记恨上咱们贾家,他老人家这道圣旨一下,咱们贾家的颜面,怕是要丢得干干净净!”

  美其名曰帮着操持内闱,那不就是给人做妾!

  若说是给哪个亲王郡王做小妾,她倒也捏着鼻子认了,偏生是指给那姓赵的小王八羔子!

  元春乃贾家荣国府嫡女,金尊玉贵,那姓赵的何德何能?

  贾母一想到她的宝贝元春,马上就要被赵驹接入府中做姨娘,面色难看至极。

  她狠狠跺了跺手中的龙头拐杖,对着贾敬厉声喝道:“你即刻前往太上皇处请罪,务必让太上皇收回这道圣旨!”

  贾敬听闻,面色凝重,沉吟良久,方缓缓摇头,沉声道:“太上皇圣旨既已颁下,木已成舟,断无挽回的余地。”

  贾母、贾赦、贾政听闻此言,脸色愈发阴沉难看。

  贾敬顿了顿,接着硬着头皮说道:“方才我去面见陛下,陛下的意思是,太上皇这道旨意,并非是要元春给赵驹做妾。”

  贾母闻言,浑身一震,眼中闪过一丝希冀,急忙问道:“那是为何?莫不是要那小子娶了元春?”

  若真是如此,她倒也勉强能够接受。

  虽说那小王八羔子做出来的事情着实叫她恼火,但不可否认,这小子年纪轻轻便已封伯,日后前途定然不可限量。

  贾敬苦笑着长叹几声,硬着头皮说道:“太上皇如今这般记恨咱们家,元春进了赵驹的府里,莫说做正妻,便是做个姨娘,怕也是难如登天。”

  太上皇那点心思,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无非是想借故刁难,给同样效命于安朔帝的贾家和勇毅伯府添些不痛快罢了。

  贾母只觉全身僵硬,仿佛坠入冰窖,忍不住惊叫一声,随即眼前一黑,昏阙了过去。

  “婶娘!”

  “老太太!”

  荣禧堂内,烛火明明暗暗,光影摇曳。

  贾母悠悠转醒,只见太医正轻握着她的手腕,专注诊脉。

  贾敬、贾赦、贾政以及王熙凤等人,皆神色凝重,恭立在榻前。

  太医眉头深锁,许久,才缓缓松开贾母的手腕,退后一步,朝众人拱手禀道:“老太太这是急火攻心所致,幸得醒转及时,暂无性命之忧。

  老朽这便开几副药,按时煎服,这几日千万不可再动气,需静心调养,方能恢复元气。”

  言罢,移步至一旁案几,铺开纸张,提笔开方,笔尖在纸上沙沙游走,留下墨痕。

  待将药方写好之后,太医收起脉象枕,神色恭谨,对着贾母拱手道:“老太太,脉象已稳,只需按方服药,静心调养即可。”

  说罢,在众人的目送下,稳步退了出去。

  贾母见太医离去,沉默许久,忽地眼眶一红,泪水夺眶而出,声音带着无尽的悲戚:“造孽啊!”

  众人闻言,皆是一愣,忙凑近榻前。

首节 上一节 76/3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