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都是我的!

红楼:都是我的! 第47节

  秦业听到赵驹对他的称呼,显然很是兴奋,笑着摆摆手,说道:“好,好得很!难得贤婿有心,带可卿回来看看,今日我也休沐在家,正好咱们一家人好好聚聚。”

  他一边说着,一边热情地招呼赵驹入座。

  几人入座,秦业招呼赵驹,秦可卿姐弟二人则是在一旁小声说着话。

  相谈甚久,赵驹望向秦钟,目光温和,问道:“鲸卿如今可曾进学?书读到哪里了?”

  秦钟性格腼腆,面对赵驹的突然询问有些羞赧,但还是鼓起勇气道:“刚读到四书。”

  赵驹看着眼前的秦钟,长相极为俊俏,只是阳刚之气有些不足,身形略显单薄。

  他沉思片刻,转头对着秦业道:“岳父大人,按大景朝惯例,一品及以上的官员每年有一个名额,可举荐免试进国子监就读。

  我欲把鲸卿送进国子监,您意下如何?”

  赵驹此话一出,厅内寂静片刻,秦业瞪大了眼睛,有些不敢置信,而后激动不已,双手微微颤抖,上前一步紧紧握住赵驹的手,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发颤:“贤婿,此言当真?”

  赵驹笑着道:“左右我家里人少,也没什么人读书,这名额不用也是浪费了。”

  说完,他看了眼秦钟,接着道,“鲸卿如今虽然是在读书,但我瞧着身子还是有些弱。

  我虽然未曾科举入仕,但也晓得读书最是耗神,不如每天接来我府里,找个师傅操练一下。

  恰巧我那边有几个同龄人介绍给他,几人一起读书、习武,也好有个伴。”

第83章 戴权上门议伯府,赵驹挑地贾作邻

  从秦家回来之后,秦可卿自然满心欢喜,望向赵驹的眼中满是爱慕之意。

  当晚,烛火摇曳,纱帐轻垂,二人的身影在暖黄的光晕中交织,共度良宵,解锁了一个又一个姿势,其中个美妙滋味自然不必多言。

  这日,傍晚的阳光慵懒地洒在庭院中,赵驹刚与秦可卿用完饭,正惬意地品着茶。

  这时,管家匆匆走来,神色恭敬,在几步开外停下,微微欠身禀报道:“将军,戴公公来了,此刻正在客厅等候。”

  赵驹听闻,放下手中茶盏,抬手轻轻整了整衣衫,抚平衣角的褶皱,随即快步朝着客厅走去。

  一踏入客厅,只见雕梁画栋间,戴权正站在窗前,背着手欣赏着庭院景色。

  赵驹脸上瞬间扬起热情的笑容,快走几步,双手抱拳,对着戴权拱手说道:“戴公公大驾光临,有失远迎,罪过罪过!可曾用过饭了?”

  自从安朔帝成功上位,戴权当上这大明宫内相之后,可谓是权倾一时,身边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之辈如过江之鲫,络绎不绝。

  可戴权是什么人?他自幼在宫中长大,历经无数权谋争斗,一双眼睛犀利毒辣得很。

  那些看似亲近、极力讨好他的人,表面上卑躬屈膝,尊敬至极,可眼神中偶尔流露出的鄙夷之色,又怎能逃过他的眼睛?

  他心里清楚,这些人不过是看在他的权势上,背地里说不定如何唾弃他这个残缺之人呢。

  可赵驹却截然不同。

  他来自后世,得益于先进的科技手段,见识过世间百态,什么光怪陆离的人和事没见过?

  在他眼里,戴权跟他一样,不过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从不曾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

  正因如此,戴权打心底里愿意与赵驹打交道。

  戴权摆了摆手,笑着回应:“都这个点了,自然是用过饭了,倒是咱家来得匆忙,没打扰到赵将军吧?”

  赵驹连忙侧身,做了个请坐的手势,满脸热忱地说道:“公公这话可就见外了,您能来,那是给我赵某天大的面子。

  快请坐,快请坐,不知公公此番前来,所为何事?”

  说着,他又转头对一旁候着的丫鬟使了个眼色,示意赶紧续茶。

  戴权迈着不急不缓的步子,走到主位旁,轻轻拂了拂衣袖坐下,摆摆手,脸上带着几分笑意,说道:“前些日子陛下不是给赵将军升爵了吗?

  陛下念及您的功绩,觉得先前赏赐的这府邸,多少有些配不上您如今的身份,便是叫咱家拿了图,来和将军一同看看,把伯爵府建在哪儿较为合适。”

  说着,他从袖中掏出一幅泛黄的图纸,在桌上缓缓展开,动作轻柔而娴熟。

  赵驹闻言,脸上露出纳闷的神色,疑惑地问道:“公公,京中土地昂贵,寸土寸金,竟还能自己选地新建府邸?”

  戴权端起刚奉上的茶盏,轻轻吹了吹浮在上面的茶叶,轻抿一口,不紧不慢地解释道:“将军有所不知,按照惯例,陛下每有赏赐府邸时,都是宫中负责出钱修缮建造。

  但这些年下来,这开支着实不小,陛下觉得此举耗费过多,便改了规矩。

  如今有两个选择,一是宫中出钱将京中空着的府邸修缮一番,再赏赐下来;二是选块地,自己负责出钱修缮,如此一来,地盘便能大些。”

  赵驹听完,顿时了然,随后笑着说道:“原来如此,那可得好好选选。”

  戴权亦随之轻笑,微微颔首应道:“那是自然,这不咱家一有闲暇时间就来了,就盼着帮将军寻个最合心意的地儿。”

  说着,他又将图纸往赵驹面前推了推,身体微微前倾,手指在图纸上点来点去,“你瞧,这几处都是咱家特意圈出来的好地,各有各的妙处,不管选哪一处,往后住起来都舒坦。”

  赵驹俯身,凑近图纸,仔细端详着几处被圈起来的地方,眉头渐渐拧成了一个“川”字。

  这几处府邸地段确实无可挑剔,周边街道繁华,商铺林立,交通也极为便利,可就是面积小了点,甚至有两处地方还不如现在的赵府大。

  再看那些空地,地方倒是宽敞,可位置都太过偏僻,地处城郊,道路崎岖,他可不想天天骑着踏云赶来京中上值。

  赵驹犹豫片刻,抬起头,神色诚恳地开口说道:“公公,要不还是把赵府的牌匾换一换就好了,重新建府又得劳神费力,还得耗费不少钱财。”

  戴权闻言,先是一愣,随后好笑地摇了摇头,耐心劝道:“赵将军,那可不行,赵府这边虽也安静舒适,可位置太偏僻了些。

  再者,您如今升了爵,这府邸规制也得跟上,要是还待在这儿,旁人瞧见了,还以为陛下对您有意见呢!

  您还是再挑一挑吧!”

  赵驹听戴权这么一说,觉得确实在理,不禁面露为难之色,再次低头看向地图,目光在图纸上缓缓移动,仔细斟酌着每一处地方。

  不多时,赵驹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手指猛地落在地图某处,兴奋道:“公公,那就选这里了!”

  戴权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脸色变得有些古怪,无奈道:“赵将军,贾家这是怎么招惹到您了?选这儿,往后抬头不见低头见的。”

  赵驹一脸无辜,睁大眼睛,装傻充愣道:“公公,您这话从何说起?我只是看这儿交通便利,周边配套齐全,比较合适。”

  说着,还装模作样地指了指图纸上几处标记,比划着对比起来。

  戴权看着赵驹那副模样,心里明白他多半是故意的,但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能再次确认:“将军,您确定就选这里了?

  虽然此处修缮一番,倒也勉强够得上伯爵府规制,可依您如今的势头,难道不考虑下将来可能会升爵?到时候又得折腾。”

  赵驹笑了笑,问道:“公公,要是把临近的宅子买下来,能否一并修进伯爵府?”

  戴权面露难色,眉头微微皱起,犹豫着说:“这……可有些不合规矩。”

  赵驹点点头,神色坦然,诚恳地说道:“我晓得不合规矩,作为抵消,此次修缮费用都由我自己承担,公公觉得何如?

  这样一来,既不劳烦宫中出钱,又能把府邸弄得合我心意,您也不用为难。

  等会我写个折子问问陛下,您帮个忙给带回去?”

  戴权闻言,微微眯起眼睛,思索片刻,便是答应了下来。

  他倒是觉得以安朔帝的性子,不仅不会觉得赵驹贪心,反而会觉得赵驹此举甚是合他心意。

  毕竟,不管是建造府邸,还是修缮府邸,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第84章 贾环苦读引关注,族学嬉闹风波起

  这边,荣国府内,一处静谧的小院子被葱郁的树木环绕,投下斑驳的树影。

  自从上次与赵驹定下约定后,贾环一直琢磨着如何将赵国基放良。

  要说贾环倒也还算是个聪慧的,思来想去还真被他给找到个法子。

  一连准备好几天,这日,贾环在赵姨娘诧异的眼神中早早地回到院子,瞅着时间差不多了,便是从桌上拿出本书看了起来。

  起初只是装模作样地随意翻看,眼睛时不时地瞟向门口,后来竟不知不觉沉浸其中,读得认真起来。

  没多久,贾政便是从衙门下值,拖着略显疲惫的身子来到了赵姨娘的院子。

  相较于年老色衰、整日吃斋念佛、神情淡漠的王夫人,年轻些且善于迎合的赵姨娘,显然更能让贾政感到放松,他也因此更乐意在这儿多待一会儿。

  赵姨娘何许人也?

  从一介丫鬟之身在贾家这深宅大院中摸爬滚打多年成功上位,那可是宅斗的一把好手,加上对自家儿子了解得很,贾环稍有异常,她便是猜出了个大概。

  虽说有些纳闷自家儿子为何开始耍这么些个手段,但赵姨娘还是很配合地给他打起了掩护。

  将贾政拉到炕上坐好之后,赵姨娘便是一边帮贾政捏肩揉腰,一边给他夹菜倒酒,一边不着痕迹地将话题往贾环身上引。

  果不其然,贾政的注意力成功被赵姨娘带偏,只见贾政皱了皱眉头,对着赵姨娘问道:“环哥儿最近在忙些什么?”

  赵姨娘给贾政夹了一块鸡髓笋,放进贾政碗里,微微叹了口气,假装抱怨道:“老爷,您可别提了,也不知道环哥儿中了什么邪,近几日一回来,就一头扎进屋子里看书去了。

  往常这个时候,他早就和那些个丫鬟小厮们在院子里疯玩得没影了,我喊他吃饭得喊好几回,他才会磨磨蹭蹭地回来。”

  贾政自然清楚赵姨娘大字不识几个,平日里对读书之事也是避之不及。

  贾政听闻,原本微皱的眉头舒展开来,眼中露出几分意外与欣慰,放下手中的酒杯,扭头朝着贾环所在的屋子望去,道:“话可不能这么说,环哥儿平日虽有些顽皮,但如今能主动读书,倒是件好事,你可得仔细看着些。”

  赵姨娘脸上堆满笑容,连忙应承道:“是,是,老爷说得对。我一个妇道人家,也不懂这些学问上的事儿,全靠老爷您平日里的教导。”

  说着,还讨好地给贾政捶了捶腿。

  贾政平日里想要管束宝玉,却总是被贾母和王夫人阻拦,这会在赵姨娘这儿没了阻碍,顿时管教之心大盛,饶有兴致道:“既然环哥儿有心读书,老爷我倒要考教他一番。”

  赵姨娘闻言,脸上堆起笑容,一边忙不迭地招呼丫鬟小鹊去叫贾环,一边却是暗暗祈祷贾环能争点气,别给露馅了,省得她在贾政面前丢脸。

  没多会儿,小鹊就带着贾环进来了。

  贾环规规矩矩地走进屋子,先是对着贾政行了个大礼,而后垂手站在一旁,一副恭顺的模样。

  贾政打量着贾环,神色严肃又带着几分期许,开口问道:“听说你最近读书很是刻苦?书读到哪里了?”

  贾环不慌不忙回道:“回老爷的话,孩儿快读完《论语》了。”

  贾政微微点头,倒也没过于为难他,随即抛出一个问题:“‘君子不器’,下一句是什么?

  贾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君子不器,君子周而不比。”

  贾政眼中闪过一丝讶异,接着又问:“‘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后面几句如何?”

  贾环微微仰头,流利地背诵道:“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字句清晰,没有丝毫卡顿。

  一番考教完,贾政显然是心情大好,脸上的严肃之色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笑意。

  他满意地点点头,对贾环说道:“不错不错,看来你这段时间确实下了功夫,读书能有如此收获,值得夸赞。”

  说着,他转头看向赵姨娘,眼中也带着几分赞许,“环哥儿能有这番长进,你平日里也没少费心。”

首节 上一节 47/3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