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都是我的!

红楼:都是我的! 第300节

  看来,他们这是铁了心要我的命啊!”

  自打他下定决心要对那几家盐商下手时,便已然做好了玉石俱焚的准备。

  杀妻之仇,不共戴天!

  为了给惨死的妻儿讨回公道,就算是要豁出他这条老命,那又如何?

  然而那些盐商,毕竟是祖祖辈辈在扬州城扎根生活的势力,有着相当深厚的根基。

  他区区一人想要撼动这棵参天大树,又谈何容易?

  想到这里,林如海的眼中不禁闪过一丝悔恨。

  早知事情会发展到如今这般不可收拾的地步,他就应该在那些盐商还未像现在这般警觉、防备森严的时候,将他妻儿被盐商所害的悲惨遭遇,一五一十地禀告给安朔帝。

  自己乃是安朔帝的心腹,这么多年来为其呕心沥血,对于盐商的恶行,安朔帝想必也不会坐视不管。

  更何况,那些盐商每年从朝廷盐务中走私赚取的银子,就足够安朔帝龙颜大怒,将他们抄家灭族好几遍了。

  只是他之前想着要亲自将那几家盐商彻底覆灭,为贾敏母子报仇雪恨,不想假借他人之手。

  况且,他尚且还有许多事情没有查清。

  比如贾敏母子的死,到底是盐商自己所为,还是他们背后的甄家,甚至是贾家?

  却是没想到会被逼到这个境地……

  他这会仍然觉得很是纳闷。

  明明他行事极为隐蔽,和那几家盐商表面上还处于相安无事的状态。

  可他们怎么就突然动起手来了?

  难道是自己哪里露出了破绽,引起了他们的警觉?

  还是说,他们背后有什么人在暗中指使,想要提前将他铲除?

  那亲信握紧了拳头,指节泛白:“老爷放心,有我们在,绝不让那些贼子得逞!

  就算拼上这条命,我们也要保护老爷您的安全!”

  林如海回过神,微微颔首,眼中流露出一丝欣慰之色。

  这亲信名叫林寿,乃是林福之子。

  林福一家对林家忠心耿耿,自祖上开始就为林家做事。

  虽林福一家起初并不姓林,但因其忠诚和勤勉,被特许跟着主家姓林。

  林如海对他们一家颇为信任,一些要紧事、私密事偶尔也会交给他们去办。

  他手上的那批盐兵,大都是由林家的家丁组成。

  这些家丁平日里训练有素,关键时刻更是能挺身而出,拼死相护。

  如今危难之际,若非这些家丁舍生忘死地保护,林如海恐怕早已命丧黄泉。

  自从察觉到盐商意图对他不利之后,林如海当机立断,迅速带领手下人躲进了盐院衙门,将这里当作暂时的避风港。

  甚至他的那几个姨娘都没来得及好好安置起来。

  盐商们心里虽恨得咬牙切齿,却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强攻盐院衙门。

  毕竟,林如海身为巡盐御史,身份特殊,一旦公然对他动手,那后果将是他们无法承受的。

  就算他们在这扬州城一手遮天,可公然强攻盐院衙门的事情也是瞒不住的,迟早会被传出去。

  于是,盐商们便使出了更为阴毒狡诈的手段。

  他们暗中派人将盐院衙门团团围住,进行严密围堵。

  只要衙门里有人外出采买物资,盐商们安排的人便一路尾随。

  不过,只要出去采买的不是出扬州城,他们倒也不加以阻拦,任由其自由行动。

  起初,林如海并未察觉到其中的蹊跷。

  可当一亲信为试毒而暴毙,却是叫林如海又惊又怒。

  那死状凄惨至极,七窍流血,面目扭曲,至今回想起来,仍让人不寒而栗、心悸不已。

  出去采买的这些人都是自小在林家长大的,对林家忠心耿耿,忠诚度毋庸置疑。

  为了查明真相,他接连换了好几个人前往不同的地方采买物资。

  然而,每一次的结果都如出一辙。

  当然,他也没有丧心病狂到拿人试毒的程度,只是倒在蚂蚁窝上边观察。

  可结局却是一般无二。

  很显然,那些盐商在外边的物资上下了毒,企图用这种手段将林如海整死。

  要不是先前林如海偶尔会在衙门过夜,为了图个方便,提前让人准备了一批粮食存放在衙门里,恐怕他们早就被饿得奄奄一息,甚至饿死在这盐院衙门之中了。

  可即便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衙门里储存的粮食也所剩无几。

  如今,他们已然到了弹尽粮绝、穷途末路的境地。

  夜晚,夜风呼啸着穿堂而过,吹得门窗哐当作响。

  衙门内的烛火被风吹得猛地一晃,火苗剧烈地跳动着,映得林如海的面容忽明忽暗,更增添了几分凝重与忧虑。

  他静静地坐在桌前,缓缓吐出一口浊气,声音低沉地说道:“明日……再派人出去一趟吧。”

  站在一旁的林寿听闻此言,不禁一怔,脸上露出担忧之色:“老爷,可那些贼人——”

  林如海抬手打断他,目光深沉,缓缓说道:“总得……再试一试。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若不尝试,就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而后,他的目光缓缓看向顺天府的方向,眼神中竟是罕见地流露出几分无奈。

  林如海心里清楚,自己作为扬州城的巡盐御史,如今一连多日躲在这盐院衙门里,却始终没人前来相助,这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扬州城府衙显然已经选择了站在盐商那一边。

  如今,想要打破这僵局,恐怕也只能寄希望于京城那边能早日发现扬州城这边的异常情况,尽快派人前来支援了。

第350章 打算

  许是见赵驹一行人火力强盛,攻势猛烈,又或许是被昨晚那两发震天动地的火炮给吓破了胆,这一夜,竟是相安无事,未再起波澜。

  经过对安七一番细致入微的详细盘问,再结合林福所了解到的各方情况,赵驹终于对扬州城那错综复杂的局势有了个大致清晰的轮廓。

  林如海那边情况怕是已经万分危急,刻不容缓。

  原本赵驹是打算即刻出发,争分夺秒赶去支援的。

  可谁能料到,一大早,天色还漆黑如墨,尚未破晓,便来了一批“不速之客”,搅乱了原本的行程。

  淮安府码头处。

  尽管此时天还未亮,但这里作为江南地带一处至关重要的漕运枢纽,平日里本应是热闹非凡,商船、货船、漕船往来穿梭,川流不息,一片繁忙景象。

  然而此刻,却是人迹罕至,一片死寂。

  偌大的码头空空荡荡,只有几盏孤伶伶的灯笼在弥漫的晨雾中随风摇曳,发出微弱昏黄的光,更衬得此处格外冷清,透着一股说不出的诡异。

  究其原因,只因赵驹眼前这位自称是淮安府知府的男子,满脸严肃,口中振振有词:“此事事关重大,为防意外,不得不提前清场。”

  他身后那几位同知、通判,也纷纷在一旁随声附和,神色恭敬,点头哈腰。

  可那眼神中,却又隐隐透着几分难以掩饰的心虚。

  赵驹静静地站在码头边,目光冷淡地缓缓扫过眼前这一幕,眉头微微皱起,心中暗自揣度着对方的意图。

  他身后,赵小六双手抱臂,一脸不耐烦地站着,眼中闪过一丝明显的厌烦。

  看出赵驹此刻心情不佳,赵小六便径直走上前,毫不客气地开口道:“李大人,张指挥使,我家侯爷已经把话讲得很清楚了。

  昨晚发生的事情,我家侯爷大人有大量,不打算计较。

  你们只需把江面上那几十具尸体妥善处理了,莫要惊扰到沿途百姓,这便足矣。

  其他的,无需你们多管闲事。”

  按照常理来讲,赵驹的船队在淮安府地界遭遇偷袭,淮安府地界的这些官员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若是遇上脾气暴躁些的,怕是当场就要问责发难,让他们给个说法了。

  可淮安府知府李冀安,却并未因为回他话的只是一个区区千户而心生不悦,脸上依旧堆满了谄媚的笑容。

  他弓着身子,小心翼翼地凑上前,赔着笑脸道:“侯爷,下官自是知晓您一心为百姓着想,不想打搅到沿途的百姓。

  可毕竟昨晚……那几十具尸体,处理起来实在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完成的。

  要不,侯爷先在淮安府这边稍作歇息,养精蓄锐?

  下官已经在回雁楼备好了早膳,还望侯爷赏脸,移步前往……”

  他话还没说完,赵驹便是冷冷地打断道:“李大人,本侯说得已经够清楚了。”

  他目光如刀,锐利而冰冷,直直地盯着李冀安,语气淡漠得没有一丝温度:“你们只需将自己的分内之事做好就行,其他的,无需你们操心。”

  赵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厉芒,声音陡然转冷:“还是说,你们是想将本侯强留于此?”

  李冀安的脸色微微一变,额角悄然渗出一丝冷汗。

  他连忙摆手,语气中带着几分惶恐:“不敢!不敢!侯爷您真是误会了,下官这就去安排,即刻就办!”

  言罢,他猛地回头,狠狠瞪了一眼身后站着的同知和通判等人。

  其余人见状,慌忙点头如捣蒜,随后脚步匆匆地离去,仿佛身后有猛兽追赶。

  赵小六在一旁犹豫了片刻,终于还是鼓起勇气,低声提醒道:“侯爷,依我看,这李冀安似乎是在故意拖延时间,咱们得小心提防。”

  赵驹闻言,抬手轻轻打断了他的话,目光依旧紧紧锁定在江面的方向:“不必理会他,我们按原计划行事即可。”

  说完,他转身对身后的亲卫高声道:“去检查船只,确保一切准备就绪,半个时辰后,我们准时启程!”

  “是!”

  随着晨雾的渐渐散去,江面泛起了粼粼波光,宛如无数细碎的银片在闪烁。

  赵驹的船队缓缓驶离了码头,船尾拖出了几道长长的水痕。

  待船只拐过一处江湾,确认岸上的视线已经被彻底阻隔后,赵驹立即将王虎、赵小六等人召集至船舱之内。

首节 上一节 300/3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