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都是我的!

红楼:都是我的! 第266节

  萧渊一袭月白锦袍,在灯光的映照下散发着柔和的光泽,腰间玉带上悬着蟠龙玉佩,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动,发出清脆的声响。

  他面容俊朗,剑眉星目,眉眼间与安朔帝有几分相似,但气质却是天差地别。

  安朔帝在位十几年,历经无数风雨,早已养成了威严的帝王气质,往那儿一坐,便颇有种唯我独尊的意味,让人不敢直视。

  而萧渊身上虽然也满是贵气,举手投足间尽显皇家风范,但许是平常时横行霸道惯了,言行举止间有股莫名的匪气。

  这会他有意学太上皇和安朔帝的姿态,想要摆出一副威严庄重的模样,却难免有些东施效颦,显得不伦不类。

  萧渊的目光在忠顺亲王和赵驹身上来回打量,脸上挂着温润如玉的笑容,轻声说道:“父皇那边有甄老太妃陪着。

  侄儿待在那儿实在有些无聊,便下来四处走走。”

  忠顺亲王闻言,嘴角微不可察地撇了撇:“既然无聊,那便找个地方坐下喝酒吃菜,莫要在这儿来回走动了。”

  他刚才跟赵驹说话的时候,可是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目光时不时扫过宴会席间,留意着周围的动静。

  这萧渊在宴席间来回穿梭,几乎把花厅里的人都“偶遇”了个遍。

  其目的自然是不言而喻,不过是想借机拉拢人心罢了。

  萧渊似乎没听出忠顺亲王话中的警告之意。

  他反而顺势在赵驹身旁的空位坐下,脸上笑容愈发灿烂,说道:“皇叔说得是。

  不过方才见皇叔与勇毅侯相谈甚欢,不知可否让侄儿也凑个热闹?”

  忠顺亲王眉头微微皱起,眼中闪过一丝不悦。

  他正要开口拒绝,赵驹却已不动声色地接过话茬,说道:“王爷说笑了,本侯与王爷不过闲聊些军营里的公务罢了。”

  “公务”二字被他咬得极重。

  萧渊面色微微一僵,眼中闪过一丝阴鸷,但很快就是稍纵即逝。

  他面上便重新挂上了和煦如春风般的笑容,起身拱手道:“既然如此,那本王就不多打搅二位了。”

  说罢,他转身离去,步履看似从容不迫,却在经过隔壁席位时,突然停下脚步,“惊喜”道:“这不是贾大人吗?真是巧了......”

  忠顺亲王看着萧渊跟贾永祥聊得热火朝天,冷哼一声,脸上满是不屑之色,说道:“这小子,倒是会装模作样。”

  赵驹端起酒杯,借着饮酒的动作低声道:“如今孝义亲王被圈禁在府里,这位自然是得趁此机会四处拉拢朝臣,扩充自己的势力了。”

  忠顺亲王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思索之色,又压低声音问道:“本王看不惯萧渊,这属实正常,毕竟他行事太过张扬。

  可为何勇毅侯也……?”

  他话未说完,便意味深长地看向赵驹。

  赵驹自然明白他的意思。

  夺嫡之事,颇为关键,可以说是一步错,步步错。

  如今孝义亲王萧淳被圈禁在府里,萧渊上位的可能性大增,朝中不少大臣都已暗中投靠。

  他轻轻晃动着酒杯,语气平静道:“不过是忠于陛下而已。

  陛下对本侯有知遇之恩,本侯自当竭尽全力,为陛下分忧解难。”

  忠顺亲王眼中闪过一丝诧异,显然没想到赵驹会给出这样的回答。

  随即,他失笑一声,说道:“好一个‘忠于陛下’!”

  他环顾四周,确认无人注意这边,才继续压低声音说道:“可你想过没有,若有一日......局势发生变化,你又当如何?”

  “王爷,”

  赵驹打断他的话,目光清明如秋水,坚定而又坦然,“下官是个粗人,不懂那些弯弯绕绕的权谋之术,只知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至于将来......”

  他顿了顿,眼神中意味莫名,“陛下正值壮年,龙体康健,谈这些为时尚早。”

第328章 赵驹的打算

  对于未来的种种变数,赵驹自然是早有筹谋。

  回溯后世中华那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其中“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剧事例可谓不枚胜举。

  君臣之间能够从始至终都和睦相处的,终究只是凤毛麟角。

  原本,在与王熙凤成就好事之前,赵驹便已暗自打算,要趁着安朔帝未曾留意,秘密训练一批精锐人手。

  若将来安朔帝翻脸不认旧情,或是后续继位者意图对他不利,他便可带着这支训练有素的人马,远离大景朝的疆域,另谋出路。

  毕竟,来自后世的他,深知这天下远不止大景朝这一方天地。

  在得到王熙凤之后,所获得的能力却让他改变了原本的计划。

  赵驹也曾不动声色地试探过手底下的人。

  结果正如他脑海中所说的那般,那些经由他亲自训练出来的士兵,对他忠心耿耿,绝无贰心。

  甚至可以说是他的狂热追随者,宛如虔诚的信徒一般。

  兵权在手,天下我有。

  大景朝的人文习俗、地理位置,都与赵驹前世极为相似。

  若能安稳地留在大景朝,他自然是不愿轻易离去。

  当下,安朔帝正值壮年,以他的身体状况,少说也还能稳坐皇位一二十年。

  若能在这期间诞下一个子嗣,无论男女,也不论嫡庶,那自然是再好不过。

  可若将来是由孝和亲王或者孝义亲王继承大统,那赵驹就不得不提前做好打算了。

  别看这会儿这两位亲王表现得极为温润谦和、英明睿智,那不过是伪装出来的假象罢了,迟早有一天会原形毕露。

  赵驹是打算在安朔帝退位之前,设法弄到一些诸如打王鞭、盘龙棍之类的东西。

  他心里其实也并无太多苛求。

  等安朔帝去世,新君上位,只要他能安守本分,老老实实地做好他的皇帝,莫要无端生事,不来招惹他赵驹,那他自会安守臣节,与新君相安无事,共同维系大景朝的安稳。

  如果仅仅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便肆意挑衅,来招惹到他头上,到时候自有打王鞭来教他做人。

  可若是新君不知好歹,胆敢对他下死手,那可就别怪他赵驹被迫黄袍加身,另立新朝了。

  -----------------

  宴会渐近尾声,众臣纷纷起身准备离去,现场逐渐喧闹起来,而后又慢慢归于离散的安静。

  然而,赵驹却并未像其他人那般着急离开。

  他依旧坐在席位上,神色悠然地自斟自饮着杯中美酒。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戴权便朝着他这边走了过来。

  待行至赵驹身前,戴权微微躬身,笑道:“侯爷,陛下有请。”

  赵驹听闻,心中并无太多波澜,他放下手中的酒杯,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衫,便跟着戴权朝着大明殿走去。

  当赵驹踏入大明殿时,只见安朔帝早已端坐在龙椅之上,静静地等候着他。

  安朔帝见赵驹来了,脸上露出一抹温和的笑容,抬手示意他入座。

  而后,他神色略显凝重地问道:“扬州城的事情,忠顺亲王可曾都跟你说了?”

  赵驹微微点头,应道:“回陛下,王爷已将事情都与臣讲了。”

  安朔帝闻言,不禁长叹了一口气。

  他眉头紧锁,忧虑之色溢于言表:“平常时朕和林爱卿的联络密信,虽说偶尔会有延误,但最多也不会超过一天的时间。

  原本朕是想早些跟你提及此事的,可偏偏又出了秋闱那档子麻烦事,诸多事务缠身,实在是分身乏术啊……”

  赵驹见安朔帝满脸愁色,,随即开口宽慰道:“陛下勿忧。

  岳父大人在扬州城深耕细作已有十数年之久,根基深厚,人脉广泛。

  就算一时之间遇到些麻烦,应当也不至于这么快就出事。”

  安朔帝听赵驹连“岳父“都喊上了,一时之间竟有些哭笑不得。

  他原先还跟戴权私下议论过,以为赵驹因为年幼丧母的缘故,只偏爱人妻熟女,担心他对和林黛玉的婚事不满意。

  如今看来,倒是他和戴权想多了。

  安朔帝面色一肃,收起了脸上的笑意,对着赵驹郑重地说道:“就算如此,也不可大意轻敌。

  扬州城那边山高路远,消息传递不便,真要出什么事,顺天府这边怕是鞭长莫及。”

  赵驹心下了然,他微微垂眸,思索片刻后,随即抬眸正色道:“陛下所言极是。

  臣虽不才,但也深知扬州乃江南重镇,是商路的关键枢纽。

  若真有变故发生,那必将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整个江南地区的局势。

  不过请陛下放心,以臣的身手,想要护岳父大人周全,想来还是没问题的。”

  安朔帝点了点头看向赵驹,说道:“你此去扬州城,任务艰巨。

  不仅要将盐税安全无误地运送回顺天府,更要查清林爱卿那边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若林爱卿那边真的出了什么岔子,爱卿还得帮忙稳住扬州城的局面,切不可让局势失控。”

  说着,安朔帝对不远处静静站立的戴权招呼了一声。

  戴权应了一声,而后双手小心翼翼地端着一个长木匣,缓缓走了过来。

  赵驹看着那跟自己手臂差不多长的木匣子,眼角也不由自主地跳动了一下。

  不会吧……

  果不其然,戴权走到近前,缓缓打开木匣子,顿时,一道寒光映入眼帘。

  匣子里露出一把宝剑,剑身寒光凛冽,仿佛能斩断世间一切阻碍;

  剑鞘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云龙纹路,彰显着其不凡的身份与尊贵,一看就不是凡品。

  安朔帝目光深沉,缓缓开口道:“此去扬州城,路途遥远且事务繁杂,朕赐你尚方宝剑,予你先斩后奏之权。

  四品以下官员,若有违法乱纪、渎职失职之举,你可先斩后奏,不必先行奏请!”

  他顿了顿,原本平和的语气忽然转重:“不过……此权虽大,却不可滥用。”

首节 上一节 266/3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