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都是我的!

红楼:都是我的! 第251节

  像他这样的贵勋、高官,又是手握重兵的,未经得安朔帝的许可,是不得擅自离开顺天府的。

  这是朝廷的规矩,也是身为臣子的本份。

  安朔帝闻言,沉吟片刻,倒也没有拒绝之意。

  毕竟,赵驹的婚事还是他亲自定下的。

  他只是在思索,该给赵驹找个怎样的由头,方能名正言顺地出京。

  顺天府作为大景朝的权力核心之地,京中官员与皇帝及朝廷重臣接触频繁,自然更容易得到提拔和重用。

  加之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官员们往往能更快地获得晋升机会。

  再者,京官在信息获取和决策参与方面也占据优势,能够第一时间掌握朝廷的政策动向和人事变动。

  这便是“京官大三级”说法的由来。

  然而,京官的优势也并非没有代价。

  他们的收入相对地方官员较低,且因为“京城居,大不易”的缘故,生活也大都较为清苦。

  而地方官虽然在权力和地位上不及京官,但他们掌握着地方上的实际行政权力,尤其是在财政和司法方面。

  正如那句俗语所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地方官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灰色收入,这是京官所无法企及的。

  你有权,我有钱,这种差异往往很容易导致京官与地方官之间产生勾结。

  贵勋、高官不得随意离京,除了避免引起皇帝的猜忌外,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朝廷不想京中官员与地方官员接触过多,从而滋生贪污腐败之风。

  虽然安朔帝觉得以赵驹的身家不至于贪图扬州城沿路官员的“孝敬”——毕竟赵驹在顺天府的几家铺子早已在他这里报备过。

  但赵驹如今的身份非同小可。

  他身为大景朝一等勇毅侯,同时兼任金吾卫指挥使和破锋军指挥使,几乎是大景朝最为顶尖的官位和爵位。

  这样的人物,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地方官员的心。

  若是没有一个合适的借口,赵驹此行怕是会惊扰到沿途的官员。

  到时候,那些官员为了巴结他,定会大费周章地招待。

  劳民伤财,这是安朔帝不愿看到的。

  安朔帝琢磨片刻,忽然一拍脑门,懊恼道:“原是这几天忙坏了,竟然忘记了这事!”

  说着,他看向赵驹问道:“你此去往扬州城,刚好负责把今年的盐税押送回来,如何?”

  差不多每年此时,便是各处地方缴纳盐税的时节。

  盐税关乎国库收入,且数额高达数百万两白银。

  每一次盐区护送盐税回顺天府,都需从各地抽调精干人手,以确保万无一失。

  赵驹本就打算前往扬州城拜见未来的岳父林如海,顺便救他性命,省得林黛玉落得个跟原著书中那般孤女的下场。

  如今安朔帝提议他顺道将扬州城的盐税押送回来,倒是一举两得。

  赵驹心中暗喜,面上却是不露声色,拱手谢恩道:“多谢陛下体恤…”

  然而,他的话音未落,便被一阵急促的鼓声打断。

  这鼓声由远及近,连绵不绝,震得人心神不宁。

  赵驹与安朔帝对视一眼,皆是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凝重。

  如今整个大景朝并无战事,更无需击鼓聚将。

  那这鼓声,只能是从登闻鼓院那边传来的。

  普通民众,甚至有身份的大臣,要想见皇帝,并不是说想见,就能见到的。

  于是,太祖皇帝就沿袭了前朝制度,设立了登闻鼓院。

  登闻鼓院的职责,是专门受理无法按照正常程序递交到皇帝手里的文字。

  无论是官方的公文,还是民间的诉状,只要涉及国计民生,皆可敲击登闻鼓,以求皇帝亲览。

  且敲击登闻鼓者,不受身份限制,不论高官,还是贫民,凡是没有机会面见皇帝,有上访需求的,都可以去击鼓。

  由于害怕后世帝王处事不公,不见民意,平白叫人蒙受冤屈,太祖皇帝便是留有祖训——登闻鼓鸣,即国脉民瘼之所系,朕敢不惕然惊心,立雪沉冤?怠之者,非吾子孙,亦社稷之罪人也!

  只不过,自盛宁帝之后,这登闻鼓便是再也没有人敲响过,逐渐成了摆设,变成了清闲衙门。

  之前赵驹给贾政说官的时候,也曾考虑过这个地方。

  只不过想着两边都是都出不了几回事的清闲衙门,跟人打交道总好过来这边断案,这才将贾政送到了鸿胪寺那边。

  如今这骤然响起的登闻鼓,让赵驹和安朔帝都神色庄重起来。

  而紧接着,一声“咻——boom!”的炸响,更是让赵驹脸色大变。

  安朔帝见状,一边起身往外走,一边示意赵驹跟上,同时问道:“勇毅侯何故这般神色?”

  登闻鼓响,他这个当皇帝的自然要亲自出面处理。

  只是他不明白,赵驹为何也如此紧张。

  赵驹跟在安朔帝身后,感受着四周因登闻鼓响而带来的紧张气氛,对着安朔帝解释道:“陛下可曾听到后边的声响?”

  待得到安朔帝肯定的回答之后,他便是继续解释道:“自从臣接手神机营之后,便一直在研发新型火药。

  其中有一项较为实用的,便是信号弹。”

  “信号弹?”

  安朔帝闻言,眉头微皱,显然对这个名词感到陌生。

  赵驹点了点头,继续科普道:“这信号弹易便携,可发出明光、巨响,能穿越山林、水域,有效距离可达近二十里地…”

  “二十里地?”安朔帝闻言,惊讶地打断了他的话。

  显然,就算他是个军事小白,也能明白这信号弹的重要性。

  见安朔帝的注意力被信号弹之事引开,赵驹面露苦笑,急忙解释道:“陛下,当下这并非关键。

  要紧的是,这信号弹臣只在金吾卫中试点使用,本意是召集人手,以应对突发状况……”

  安朔帝闻言,面色瞬间一沉。

  金吾卫的职责之一,便是负责守护登闻鼓院的安全。

  此刻赵驹所言,分明是在说竟是有人胆大妄为,竟敢在登闻鼓院那边闹事!

  念及此处,安朔帝沉声吩咐道:“如此看来,登闻鼓院那边怕是起了冲突。

  你脚程快,先赶过去稳住局面,朕随后就到。

  务必小心行事,莫要引发更大的混乱!”

  “臣遵旨!”

  事态紧急,赵驹也顾不上什么繁文缛节,身形微动,而后只听见‘咚!’的一声,整个人便如离弦之箭般向宫外疾驰而去,只留下一众目瞪口呆的安朔帝及随行人员。

  安朔帝望着远处赵驹那几乎已化作虚影的身影,耳边只余下几声重重的踩在青石砖上的声响,不由得愣在原地。

  他回过头,瞥见身后一众面露惊叹之色的禁军护卫,没好气地斥道:“瞧瞧人家,再瞧瞧你们!

  若是你们能有这般身手,朕还用得着为宫里的安全操心?”

  一众禁军闻言,嘴角不禁微微抽搐。

  他们心中暗自腹诽:若是真有勇毅侯这般身手,谁还乐意在这儿给您老人家当门子和保镖?

  早就跑去参军上战场杀敌去了。

  不过,这等大逆不道之言,他们自然不敢明说,只能赔着笑脸附和道:“勇毅侯神勇无敌,我等自是望尘莫及……”

  -----------------

  登闻鼓声响起,赵驹一路疾驰,沿途的护卫、禁军见是他,纷纷避让,不敢阻拦。

  待他赶到登闻鼓院时,只见人群熙攘,摩肩接踵,将登闻鼓院围得水泄不通。

  他眉头紧锁,强行拨开人群,挤到中央,只见两拨人马正剑拔弩张,对峙而立。

  一方是赵驹麾下的金吾卫,为首的是赵小六,身后众多金吾卫严阵以待,护着一个衣衫洗得发白、却透着一股书卷气的年轻人。

  那年轻人手中紧握着一对鼓槌,显然,登闻鼓就是被他敲响的。

  另一方为首的则是一位身着绯袍的官员,赵驹曾在朝堂上见过,正是礼部的右侍郎周运。

  他身旁也是簇拥着一群读书人,只不过衣着打扮要华贵许多,一个个面上皆是透着倨傲之色。

  “住手!这是怎么回事?”赵驹见两边人马大有动手之势,眼皮一跳,连忙高声喝止。

  “侯爷!”×n

  赵小六见是赵驹到来,顿时大喜过望,连忙上前行礼。

  赵驹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多礼。

  但见四周人群嘈杂,乱作一团,不由得眉头紧锁,沉声道:“登闻鼓院乃朝廷重地,岂容喧哗?

  赵小六心领神会,连忙对着人群高声道:“登闻鼓院门口,肃静!

  侯爷在此,谁敢造次!”

  这一嗓子中气十足,四周很快便是安静了下来。

  赵小六凑近赵驹跟前,指着那手持鼓槌、面露警惕之色的读书人,低声解释道:“侯爷,是这位秀才相公击的鼓。

  鼓响了没多久,周大人就带着人想要把人带走,属下怎能眼睁睁看着?

  只是他们人多势众,又都是读书人,属下怕伤着碰着,不好跟他们动手,这才用了信号弹。”

  赵驹微微颔首,目光如炬地看向周运,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显然是要他给个说法。

  周运见到是赵驹,也是眉头紧锁,心中暗叫不妙。

  他走上前,面上堆满假笑,对着赵驹拱手道:“原来是勇毅侯大驾光临,本官有失远迎……”

  周运的客套话还没说完,赵驹便是眉头一皱,毫不客气地打断道:“周大人,闲话少叙。

  你带着这么多人围在登闻鼓院门口,是何用意?莫非是要阻止人家击鼓鸣冤?”

  周运眼角一跳,心中暗惊,连忙否认道:“勇毅侯说笑了,朝廷律例森严,本官岂敢冒犯?

首节 上一节 251/3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