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都是我的!

红楼:都是我的! 第112节

第164章 王熙凤

  正思量间,只见赵驹双足轻点地面,身姿矫健如燕,猛地纵身一跃,竟直直从勇毅伯府翻上了毗邻的荣国府院墙上。

  月光如水,洒落在他身上,其身影仿若暗夜鬼魅,轻盈且敏捷。

  平儿瞪大了双眼,瞧着这熟悉的一幕,一时惊愕得说不出话来。

  她张了张嘴,欲言又止,最终无奈地摇了摇头,转身朝着勇毅伯府偏门方向走去。

  平儿此前随王熙凤到访过勇毅伯府,府中守卫认得她,加上方才进府就已经见到过,此时她独自折返,倒也无人上前阻拦。

  待平儿回到王熙凤的院子,赵驹已是在暗处等了许久,身姿隐匿在阴影之中,仿若与夜色融为一体。

  平儿如同上次一般,寻了个由头,将院里众多丫鬟婆子引开,随后对着墙外的赵驹压低声音唤了一句。

  赵驹听到平儿的声音,轻松翻过院墙,落地悄无声息,仿若一片落叶,未惊起丝毫动静。

  平儿引着赵驹至屋门前,咬了咬下唇,满面忧色,轻声对赵驹说道:“伯爷,二爷这事儿,能否暂且瞒着奶奶?”

  王熙凤如今这模样,再听到贾琏的事,怕不是会直接被气得晕厥过去。

  赵驹闻言,挑眉稍作思忖,旋即应道:“放心便是。”

  平儿闻言,长舒一口气,眼中满是感激,轻轻推开屋门,而后对着赵驹恭敬说道:“伯爷,您进去吧,我在外守着。”

  赵驹微微颔首,而后走进屋内。

  屋内萦绕着一缕若有若无的熏香,光线幽暗,唯有床边一盏烛火,在微风中摇曳闪烁。

  王熙凤依旧卧于榻上,面色憔悴如纸,双眼黯淡无光,眉头紧蹙,脸颊上留着两道干涸的泪痕。

  她瞧见赵驹,眼中陡然闪过一抹异样,警惕问道:“你来做什么?”

  赵驹对王熙凤的问话充耳不闻,径直走到榻边,一屁股坐在床头。

  王熙凤瞧着赵驹穿着外衣就上了她的床,刚要开口让他下去,抬眸却见赵驹神色略显疲惫,到嘴边的话瞬间咽了回去,终究没再多说什么。

  赵驹见她不说话,嘴角含笑,调侃道:“怎么,被伤到心了?”

  王熙凤沉默了许久,才幽幽叹道:“自我嫁入贾家,这府里的小姑小叔,我哪个不是悉心照料?

  老太太向来疼爱宝玉,我心里知晓,可今儿这事,实在叫人委屈。

  宝玉自己犯了错,挨了老爷的打,怎么倒把气撒到我头上来了?”

  赵驹撇了撇嘴,这才哪儿到哪儿,等哪天你被贾琏提着剑追着砍的时候,那死老太婆也不会为你出头。

  这般想着,他却并未将这些话道出,生怕再勾起王熙凤的伤心事。

  他不由分说,一把将王熙凤拉起,神色关切中又强硬道:“既然她们不讲道理,往后咱们便不再管他们的事,何苦把自己折腾得这般狼狈。”

  王熙凤被赵驹猛地一拉,身子失去平衡,歪向一旁,靠在了他的怀里。

  刹那间,她眼中闪过一丝挣扎与迷茫。

  王熙凤呢轻轻叹了口气,满是怅惘地说道:“今日我也算看明白了,别看老太太平日里对我有多好,可跟宝玉比起来,我终究还是个外人。”

  赵驹一把牵过王熙凤的手,轻轻摩挲:“老太太不疼你又有何妨?这世间,自有人疼你。”

  王熙凤闻得赵驹此言,柳眉一挑,缓缓起身,似笑非笑地看向他:“有的是人疼?你这话,莫不是在说你自己?”

  赵驹嘴角上扬,挑眉反问道:“我对你,还不够疼爱?”

  王熙凤撇了撇嘴:“我可没看出来,你只知道吓唬我。”

  赵驹闻言,猛地将她紧紧抱住,嘴角含笑道:“那这会好好疼爱疼爱你。”

  王熙凤被赵驹这举动惊得花容失色,慌乱之中,双手用力推搡,语气急切道:“你这是做什么?这里可是我的院子,人多眼杂的…”

  赵驹仿若未闻,顺势擒住王熙凤的双唇,声音含糊:“怕什么,平儿在外头守着呢,不会有人瞧见。”

  王熙凤愈发局促,身子不安分地扭动,口中训斥道:“莫要胡来,我家那口子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回来了。”

  赵驹撇了撇嘴,满脸的满不在乎,说道:“你家那位,这时候估摸着早歇下了,他在外头逍遥快活,哪还能想起你。”

  王熙凤听了这话,心中不禁泛起一阵酸涩,原本推拒的双手,动作也渐渐缓了下来。

  ……

  赵驹迈出屋门,神色间尽是惬意,对着双颊绯红的平儿温声道:“进去吧,你家奶奶应当无碍了。”

  平儿面色娇红,眼波流转,轻应一声,旋即转身,端起早已备好的热水,莲步轻移,朝屋内走去。

  屋内,王熙凤鬓发微乱,衣衫稍显凌乱,模样甚是狼狈。

  见平儿踏入屋内,她顿时柳眉倒竖,玉手一伸,捏住平儿的耳朵,训斥道:“谁让你叫他来的!如今竟敢替我拿主意了?”

  平儿疼得轻呼,却不敢挣扎,忙不迭解释:“奶奶,您方才那般模样,可把奴婢吓坏了。

  奴婢想着,伯爷若是能来,定能宽解奶奶一二,所以便……”

  王熙凤愈发恼怒,面上却是飞起两朵红晕,猛地伸手在平儿那浑圆的翘臀上,重重地拍了一巴掌,而后气呼呼道:“宽慰什么?

  那小王八羔子,就会欺负你家奶奶我!”

  平儿瞧了瞧王熙凤,见她此刻虽恼怒,可眉眼间却隐隐透着别样神采,不禁撇了撇嘴,小声嘟囔道:“如今这样,不是挺好的嘛。”

  这细如蚊蝇的嘟囔,却没逃过王熙凤的耳朵。

  她气得又是一巴掌挥过去,作势要教训这大胆的丫头,骂道:“你这小蹄子,还敢顶嘴?看我不好好整治你!”

  平儿机灵地一闪身,躲到一旁,赔笑道:“奶奶,您可快消消气,气坏了身子,可就不值当了。”

  王熙凤长叹一声,神色间满是忧虑:“这事倘若被人知道了,你奶奶我可就没活路了。”

  平儿暗自撇嘴,心中想着,王熙凤跟了赵驹,贾琏在城西柳儿巷养了个外室,夫妻二人这也算是扯平了。

  -----------------

  翌日,太和殿。

  安朔帝手执奏折,眉头微蹙,神色间透着几分疑惑,侧首对身旁的戴权说道:“朕并未授意弹劾贾家,这祝鑫却递上折子参奏贾家,这是为何?”

  这祝鑫身为监察御史,乃安朔帝安插在监察院的心腹。

  平日里,但凡朝堂有异动,或是安朔帝欲整治某位臣子,往往借由他出面弹劾。

  戴权苦笑着躬身道:“陛下,此事乃是勇毅伯吩咐祝大人代为呈递……”

  安朔帝嘴角微微一抽,眼中闪过一抹诧异,不禁问道:“贾家怎么又得罪了赵驹?那叫元春的宫女,不正在他府中侍奉吗?”

  戴权身形微躬,神色恭谨,将昨夜之事原原本本、毫无遗漏地禀明安朔帝。

  末了,又补充道:“老奴揣测,勇毅伯此举,怕是为了荣国府的二奶奶出口气。”

  安朔帝听闻此言,面露狐疑之色,看向戴权问道:“朕怎觉得这勇毅伯,好似对他人之妻格外上心?”

  安朔帝这般猜测,并非毫无缘由,除了元春之外,秦可卿与王熙凤皆已是嫁作人妇。

  戴权心下亦有此般揣测,遂向安朔帝进言:“陛下,依老奴看,勇毅伯幼时丧母,或许正因如此,才对人妻情有独钟?”

  安朔帝颔首,神色凝重,叹道:“想来也是,这小子也是可怜。”

  言罢,轻轻摆了摆手,吩咐道:“罢了罢了,勇毅伯难得向朕开口,你稍后便去贾家走一遭,好好训斥他们一番。”

  戴权赶忙躬身领命,恭敬应道:“老奴遵旨。”

  -----------------

  宁国府,正堂之上。

  堂内宽阔敞亮,光洁的青石砖铺地,两侧数排雕花梨木座椅擦拭得一尘不染。

  墙壁之上,几幅名家字画高悬,为这肃穆之地添了几分文雅。

  贾敬身着暗灰色锦袍,端坐在首位。

  身旁的贾赦歪靠在椅背上,手中不停把玩着一对玉核桃,满脸不耐烦,不时抬眼望向门外。

  这时,贾政脚步匆匆从外走进来,神色恭敬,对着贾敬拱手道:“敬大哥,唤我何事?”

  贾敬目光沉沉地看向贾政,面色古怪,缓缓开口:“你最近可曾得罪什么人?”

  贾政一脸茫然,忙道:“未曾啊。”

  贾敬见他神色不似作伪,眉头微蹙,直言道:“方才,监察院监察御史祝鑫弹劾你,说你管家不严,纵容家中子弟折辱御赐之物。”

  贾政听闻贾敬所言,双腿一软,“扑通”一声瘫坐在椅子上,脸上满是惊惶之色,眼神中透着无尽的恐惧与慌乱。

  折辱御赐之物可是大不敬之罪,轻则流放,重则砍头甚至凌迟。

  贾敬瞧着贾政这副模样,无奈地叹了口气,开口道:“先别慌,陛下并未追究此事。

  你且仔细想想,西府那边最近发生了什么事?”

  贾政好不容易缓过神来,眼神中仍残留着惊惶,赶忙说道:“这几日并未发生什么事啊!”

  贾赦在一旁嗤笑一声,嘲讽道:“昨儿你还在我书房将宝玉一顿好打,这就忘记了?”

  贾政在东路院整治贾宝玉,贾母可没轻饶他,足足骂了他半个时辰。

  贾政听贾赦提起此事,脸色微微一变,心中涌起一丝不安,喃喃自语道:“跟宝玉有关?”

  贾敬闻言,挑眉看向贾政,追问道:“你平白无故的,为何突然打宝玉?”

  贾政听闻贾敬此问,脑海中陡然浮现出探春之前对他所言,脸色瞬间微微一变,嘴唇轻颤,却半晌说不出话来。

  贾敬与贾赦见状,皆是一怔,贾赦不耐烦催促道:“到底是什么事,你倒是快说!”

  贾政深吸一口气,强抑内心慌乱,缓缓开口:“昨儿探春告诉我,赵驹给她们姐妹几人各送了一块玉。

  宝玉因为此事跟玉儿起了冲突,我当时未加留意,如今回想,那玉……应当就是御赐之物。”

  说着,便是将昨天的事细细给贾敬两个讲了,而后,正堂之内一片寂静。

  贾敬平日里向来城府极深,喜怒不形于色,此刻也不禁愣住,脸上满是难以置信之色。

  贾赦更是直接将手中的玉核桃重重拍在桌上,“砰”的一声巨响,在这静谧的堂内显得尤为突兀,对着贾政怒声骂道:“我看你昨日还是打得轻了!”

  二人正你一言我一语之际,外头陡然传来小厮火急火燎的呼喊:“几位老爷,宫里的戴公公到了!”

  众人面色微变,贾赦更是按捺不住,失声惊叫道:“莫不是陛下派人抄家来了?”

  贾敬闻言,狠狠剜了贾赦一眼,压低声音怒斥道:“休要胡言!”

  旋即,整了整衣袍,神色肃穆地朝着外面走去。

首节 上一节 112/3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