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都是我的!

红楼:都是我的! 第110节

  赵驹闻言,微微一怔,旋即躬身答道:“回陛下,臣今年刚好十六。”

  安朔帝微微颔首,若有所思道:“如此,倒是比孝义亲王与孝和亲王二人,还要年幼几岁。

  爱卿可曾见过他们?”

  赵驹心中疑惑顿生,不明白安朔帝此问何意,却也不敢有丝毫隐瞒,如实回道:“此前在金吾卫值守时,处理过孝和亲王闹事纵马一事。

  至于孝义亲王……”

  他略作停顿,还是接着说道:“臣曾经在街上见到过,但并未打过交道。”

  安朔帝听闻,不禁轻“哦”一声,面露好奇之色,问道:“什么时候的事?”

  赵驹略带讪然,拱手回道:“此前宁国府贾蓉大婚,迎亲之时,臣于远处得见。”

  安朔帝瞧出赵驹神情间的一丝不自在,顿时兴致盎然,手指点向赵驹,笑道:“莫不是那时,你便看上人家媳妇了?”

  赵驹神色一正,恭声说道:“陛下,现在是臣的媳妇。”

  安朔帝微微撇嘴,哂笑道:“不是姨娘?”

  赵驹再度正色,言辞恳切:“虽名位为姨娘,然于臣而言,与正妻并无二致。”

  秦可卿在内帮他操持勇毅伯府诸多事务,确实跟当家主母没什么区别了。

  安朔帝饶有兴致地打量着赵驹,脸上带着一丝玩味的笑意:“瞧你这紧张模样,朕不过是打趣几句。

  你与那秦氏的事儿,朕也略有耳闻,既然你如此看重,往后定要好好对待人家。”

  赵驹微微躬身,恭敬道:“多谢陛下关怀,臣自当珍惜。”

  安朔帝神色一凛,旋即向赵驹问道:“既然两位亲王都见过,爱卿以为这二人如何?”

  赵驹先是一怔,目光不经意间扫过安朔帝案几上的书册,瞬间便是汗流浃背。

  他犹豫片刻,而后说道:“陛下,臣身为臣子,贸然议论亲王之事,恐有不妥吧?”

  安朔帝笑骂道:“不敢贸然议论?人你都敢抓,这会儿让你说一说,反倒不敢了?”

  赵驹神色庄重,向安朔帝禀报道:“陛下,上次孝和亲王于闹市纵马,触犯朝廷律法,臣这才将其拿下。

  不管是什么皇亲国戚,臣都会按照大景朝律法办事的。”

  安朔帝闻言,神色略显复杂,看向赵驹,沉声道:“当真如此?你抓捕之时,难道就不怕日后遭人报复?

  孝和亲王绝非善茬,此前若不是朕派人阻拦,他怕是早就带人杀到你勇毅伯府去了。”

  赵驹额头微微沁出细汗,却依旧神色庄重,朗声道:“承蒙陛下爱护,臣但求行事无愧于心,其他种种,并未放在心上。”

  勇毅伯府中家丁、管事,都是跟着赵驹在战场退下来的旧部。

  若孝和亲王胆敢带人前来寻衅,他怕是要演绎一场瓮中捉鳖、关门打狗的好戏了。

  安朔帝听了赵驹的话,显然很是欣喜,赞道:“好一个问心无愧!”

  见赵驹并无回应他之前关于两位亲王询问之意,他亦并未强求,挥袖命赵驹退下。

  赵驹如释重负,恭谨地行了大礼,步伐沉稳地退出大殿。

  待走出太和殿,他才暗自长舒一口气,随即转身,朝着皇宫之外走去。

  待赵驹离去,太和殿内烛火摇曳,跳动的火苗如同一头头幽魅的兽影,将光晕肆意投射在殿壁之上,重重叠叠的暗影,无端添了几分凝重。

  安朔帝仍正襟危坐在龙椅之上,却难掩周身散发的沉郁之气。

  他的视线仿若被钉住一般,紧锁于案头书卷,凝滞许久,仿若陷入沉思的泥沼难以自拔。

  但见那本《汉书》,古朴的纸张在烛光下泛着黯淡的光泽,书页恰好停留在《哀帝纪》一篇。

  许久,安朔帝微微一叹,将那本《汉书》收起,便是出了太和殿。

第162章 临行

  赵驹策马回到勇毅伯府时,夜幕已如墨般浓稠,将整座府邸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

  勇毅伯府门前,两盏风灯高悬,暖黄烛火于夜色里轻轻摇曳,似要将那夜寒丝丝缕缕地驱散。

  赵驹方踏入府门,便见秦可卿与元春二人,自后院款步迎来,身姿婀娜,衣袂翩跹。

  二人轻挽赵驹的手,一路笑语盈盈,那笑声如银铃般清脆,在回廊间悠悠回荡,随后步入内厅。

  此时,雕花木桌上已摆满了精致的饭食,青花瓷盘里热气腾腾的菜肴,或红或绿,色彩斑斓,散发出勾人馋虫的馥郁香气。

  那香气丝丝缕缕,萦绕在屋内每一处角落,将整个屋子烘得暖煦煦的,仿若春日暖阳倾洒。

  赵驹抬眸,望着满桌珍馐,嘴角噙着一抹浅笑,语气温和道:“往后若我回家晚了,你们两个不必等我,自行用饭便是。

  朝堂诸事繁杂,回府时间难定,总不能让你们饿着肚子苦等。”

  秦可卿闻言,莲步轻移,抬手,动作轻柔地为赵驹轻轻褪去外衣,面上带着一丝嗔怪之意,声音却柔得能滴出水来:“不过是晚点时间用膳,算不得什么。

  你整日为朝堂诸事劳心费神,奔波忙碌,我两身为女子,不能为你排忧解难,所能做的,唯有等夫君回家,一同吃上这顿热乎饭。”

  元春在旁,微微颔首,亦浅笑附和:“一家人一同用饭才好些,要是就我和可卿妹妹两个,像什么话?”

  赵驹笑了笑,说:“那咱们先用饭,今儿在外边忙活许久,倒是饿了。”

  秦可卿与元春闻言,旋即拿起筷子,细心拣选着菜肴,动作轻柔,关切之情溢于言表,一一为赵驹夹至碗中。

  一时间,屋内唯闻餐具碰撞的清脆之声,温馨之意,悄然弥漫。

  饭罢,丫鬟们手脚麻利地撤去残羹,又端上香茗。

  赵驹轻抿一口,茶香于舌尖缓缓散开,却未能消解他心底的忧虑。

  他望向秦可卿与元春,神色渐渐凝重,说道:“有一事,需与你们相商。”

  元春见赵驹神情严肃,不禁笑道:“夫君有何事要吩咐?”

  赵驹伸手将二人揽入怀中,声音低沉却透着决然:“辽东战事吃紧,过些时日,夫君我便是要领兵前往支援。”

  二女的笑容刹那间凝滞,秦可卿更是眼眶泛红,忧色尽显,凝望着赵驹,轻声问道:“朝中人才济济,陛下为何偏偏叫了夫君去?”

  赵驹嘴角含笑,宠溺地捏了捏她的鼻尖,调侃道:“那自然是因为你夫君我才是朝中最厉害的那个。”

  秦可卿轻嗔,拍落赵驹作怪的手,眼中的忧虑却分毫未减:“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打趣。

  战场之上,刀剑无情,叫我如何能不担忧?”

  一旁的元春,神色虽镇定几分,眸中却满是牵挂,柔声道:“夫君,我们知晓你有担当,只是此去,山高水远,前路艰险重重。”

  赵驹摆了摆手,神色笃定,温言宽慰道:“二位夫人不必忧心,我领兵训练许久,心中自有分寸。

  再者说,凭你们夫君我的这身武艺,即便形势不利,保得自身周全亦非难事。”

  秦可卿曾见识过赵驹的武力,闻言,眼中的担忧之色稍减,轻轻颔首,只是神色间仍隐有一丝难以释怀的牵挂。

  元春则满是好奇地打量着赵驹,轻声说道:“自我入府以来,还从未见过夫君施展身手呢。”

  初次听闻赵驹之名,乃是太上皇降下旨意之时,自那以后,她便差人多方打探赵驹的消息。

  只因慈宁宫深居内廷,对外界诸事消息闭塞,她也仅知赵驹执掌金吾卫,至于其余详情,所知甚少。

  赵驹挑了挑眉,眼中闪过一抹促狭之意,嘴角勾起一抹坏笑,道:“既如此,那待会咱俩切磋一番。”

  元春先是一怔,旋即娇嗔道:“妾身怎可能是夫君的对手。”

  赵驹笑意更甚,不怀好意地说道:“怎会?昨夜不也坚持了许久?”

  元春这才反应过来赵驹所言“切磋”之意,顿时脸颊绯红,娇嗔不已,抬手轻轻捶了赵驹一下,嗔怪道:“夫君就会打趣妾身。”

  秦可卿在一旁瞧着二人嬉笑,也忍不住抿嘴轻笑,屋内原本凝重的气氛顿时消散了不少。

  赵驹看着两位佳人,心中满是柔情,可一想到即将出征辽东,又不禁微微皱眉。

  他收敛了笑容,神色变得郑重起来:“好了,不逗你们了,说回正事,我此次出征辽东,时间紧迫,这几日便要着手准备。

  家中之事,便全仰仗你们二位了。”

  秦可卿和元春见赵驹神色严肃,也收起了玩笑的心思。

  秦可卿微微颔首,眼中满是坚定:“夫君放心,家中事务我定会操持妥当,绝不让夫君有后顾之忧。”

  元春亦在一旁说道:“夫君在外,千万要保重身体。”

  赵驹摆了摆手,神色凝重,语气中满是关切:“你们无需为我担忧,说起来,我反倒更忧心你们二人在家中的安危。”

  秦可卿与元春闻言,皆是一愣。

  秦可卿率先回过神来,美目圆睁,而后问道:“夫君可是顾虑那癞头和尚与跛脚道士,趁夫君不在府上时找上门?”

  赵驹面色沉肃,缓缓点头,郑重其事地说道:“那僧道二人身手极为厉害,就凭咱们府上的亲兵,怕不是对手。”

  秦可卿见元春一脸懵懂,便将之前那对僧道上门寻衅的事细细给她讲了。

  元春听后,神色凝重,显然意识到此事的严重性。

  赵驹看着二人,神色间透着几分忧虑,缓缓开口道:“此番我前往辽东,二位夫人怕是要受些委屈,呆在府里,切勿外出。

  那僧道二人行事诡谲难测,一旦知晓我出征在外,极有可能趁机生乱。”

  虽然他觉得那对僧道直接跑去辽东找他麻烦的可能性更大,但家里这边也得警惕些,有备无患嘛。

  二人闻言,皆是郑重地点头。

  元春更是面色严肃,言辞恳切道:“夫君放心便是,我与可卿妹妹就在家里边呆着,哪儿也不去,就是隔壁荣国府,也绝不再踏足半步。”

第163章 平儿来访

  夜已深沉,经连番缠绵鏖战,秦可卿与元春二女早已疲惫不堪,沉沉睡去。

  赵驹亦是正欲阖眼休憩,忽闻晴雯在外轻声禀道:“伯爷,隔壁荣国府有人来找您。”

  赵驹微微皱眉,旋即轻手轻脚起身,生怕惊扰了房内佳人。

  他踱步至门口,朝晴雯低声问道:“是谁来了?”

  晴雯双颊泛红,眼眸不自觉地往卧房内瞥了一眼,才轻声回道:“是琏二奶奶房里的丫鬟平儿。”

  赵驹敏锐捕捉到晴雯这一闪而过的小动作,嘴角微微上扬,伸手轻轻挑起晴雯的下巴,似笑非笑地道:“怎么,眼热了?”

  晴雯在伯府侍奉多日,对府中众人脾性已然熟稔,此刻也不再拘谨,反而是原形毕露起来。

  她慌乱地低下头,避开赵驹目光,啐道:“有什么好眼热的,闹得这么大动静,也不怕旁人听了去。”

首节 上一节 110/3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