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446节

  谁都能看出来李世民的想法。

  他如今的身体是越来越差了,昔年征战时所留下的病痛已经完全随着他的年龄增长而爆发了出来。

  再加上这一次的远征。

  就连李世民自己都觉着自己随时都可能离世。

  这也是他为何要带上一众大臣的原因。

  如今让顾靖陪在身旁,其心思又有谁能看不出来呢?

  贞观二十年,十月。

  卑沙城外,海风猎猎。

  一队队满载粮秣军械的船只泊于岸边,即将启程,而在它们之前,一场肃穆的祭祀,正于海风中进行。

  李世民,这位曾经气吞万里的天可汗,如今已是满头霜雪。

  他拒绝了搀扶,独自一步步,缓缓登上临时搭建的祭台。

  狂风呼啸着掠过空旷的海岸,卷起沙尘,也撕扯着祭台上袅袅升起的青烟。

  李世民立于高台,目光掠过那飘散的烟缕,望向远方苍茫的海天之际。

  恍惚间,他似乎看到了自己昔年跃马扬鞭、意气风发的英姿。

  他下意识想要让自己的腰直起来。

  然而,岁月终究无情。

  无论他内心如何抗争,那曾经笔挺的脊梁此时都带着无法完全掩饰的佝偻。

  “岁月啊。”

  李世民淡然一笑,微微摇了摇头。

  旋即也放弃了挺直腰杆,就这样于阵阵海风之中诵读祭文,告慰此役阵亡将士的英灵。

  十月末。

  远征大军,旌旗招展,踏上了归途。

  不同于来时的心悬战事,此刻的李世民终于能静下心来,细细端详这片新近平定的异域山河。

  车驾缓缓行进,他透过车窗,望向车外广袤的土地——那是被战火洗礼过的平壤平原,此刻显得空旷而寂寥。

  沃野千里,静静地铺展在秋日的天穹之下。

  一个念头骤然在他心中升起。

  “如此膏腴之地,何不徙九州之民实边垦殖?”

  “或是…将此地之民,尽数教化,使其心向华夏,终成我大唐赤子?”

  宏图伟略方在胸中勾勒,一股熟悉的、撕裂般的闷咳却猛地袭来,打断了他奔腾的思绪!

  “咳咳…咳”他剧烈地弓起身子,强忍着肺腑间翻江倒海的痛楚与窒息感,宽大的手掌死死抵住胸口,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好一阵,那令人心悸的咳声才渐渐平息,只余下喉咙间浓重的血腥气和胸腔内火燎般的灼痛。

  李世民疲惫地靠在车壁上,并未叫人。

  这已经是老毛病了。

  他昔年所留下的暗伤实在太多太多了,根本就不可能完全解决。

  深深吸了几口微凉的空气,待翻涌的气血平复。

  李世民目光再次投向窗外那片辽阔而陌生的土地,一声苍凉的叹息几乎微不可闻地逸出唇边:

  “这如画的江山啊终将是要托付给后人.”

  长安。

  因为辽东近期的战事消息还没有送过来,整个朝堂上的气氛仍是有些凝重。

  此战看来是要无功而返了。

  这是所有人的判断。

  虽然唐军占领了不少城池,且高句丽的伤亡也不小,无论怎么看都是打赢了,但只要未能靖全功,对于大唐而言就是败了。

  因为李世民已经放出了话,那就是彻底扫平高句丽,灭了渊盖苏文。

  在四方关注的情况之下。

  只要渊盖苏文未死,那大唐的声望就注定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而且最关键的是——李世民的身体。

  对于这个皇帝的性子群臣都是清楚的,再加上这些年来李世民的身体日渐变差,若是真的就这样撤回来了。

  这个不可一世的帝王能够承受的住嘛?

  整个朝堂上下,一片阴霾。

  虽然没有人会主动去提起此事,但此事仍是影响到了所有人。

  李承乾确实是有能力的。

  他一直都在秉持着李世民坚定的道路,这是父子二人之间最相像的。

  但也有不同——

  相比于李世民,李承乾为人更加的乾纲独断。

  李世民刚刚离去的时候还好。

  他还能压着自己,但随着时间不断流去,他这个性格的弊病就渐渐爆发了出来。

  就比如对于西域之事,李世民对于西域的态度一直都是交给地方官员。

  也就是顾氏如今在西域的一众子弟。

  采用的也是恩威并施。

  但李承乾却直接干涉了过去,对于西域造反的势力,下达了屠杀令。

  按照他的话而言——“西域受大唐教化多年,如今竟还有不服教化者,自是要再次立威。”

  其实这也并不是什么错误的决断。

  西域的商路确实能给大唐带来极大的收入,但行教化之举亦是大唐当前消耗最多之处。

  李承乾还年轻,做出这种决定也不算意外。

  但这种行为——

  无论是放在任何地方或许都可能有着作用,唯独西域不同。

  西域教派林立,信众极多。

  一味地立威只会引起他们的更加抗拒,这也是教化西域困难的最大原因。

  想要让西域彻底融入九州,唯有需要恩威并释,且需要长时间的投入。

  此事闹得极大。

  先是西域各路官员上疏,最后还是和李承乾最为交好的顾磊相劝,李承乾最后才罢休。

  朝堂内部,其实并未出现大乱。

  但光凭着此举群臣便能看出李承乾的性格。

  魏王府邸。

  因李世民对魏王李泰的殊宠,这座王府坐落的位置距皇宫仅一坊之隔,恩遇之隆,可见一斑。

  事实上,李世民曾动过让李泰直接迁入宫内武德殿的念头。

  但当时顾泉亦是在世,在说清楚其中的道理之后,便直接将此事给挡了回去。

  饶是如此,魏王府的气象也远非寻常亲王府邸可比。

  府中冠盖云集,人才济济。

  俨然是昔日秦王李世民开府纳贤的翻版。

  然而此刻,往日喧嚣的魏王府内,却弥漫着一股沉重而凝滞的低落气息。

  李泰颓然陷在宽大的椅子里,身上华贵的王袍也掩不住那份深深的疲惫与失意。

  一声接一声沉重而压抑的叹息从他口中逸出。

  在这空寂的书房里显得格外清晰。

  李泰有些绝望了。

  没错,就是绝望。

  以往的他有多么风光,如今就是有多么的凄惨。

  李世民让李承乾监国的这个行为,可谓是让李承乾的地位彻底稳固了下来。

  群臣也不是傻子,自然不会再去理会李泰的拉拢。

  再加上李承乾的性格所然。

  在监国之后,有意无意的便会针对李泰,包括他麾下的那些心腹,更是让李泰只感心情低落。

  他的前路似乎已经断了。

  一切幻想在现实面前终究被击溃。

  与那位被父皇亲赐监国大权、代行天子事的太子李承乾相比,他李泰纵使再受恩宠,终究也只是个困于王府的亲王。

  其中的天堑鸿沟,绝非恩宠可以填平。

  “拿酒来!”

  李泰越想越是心绪如焚,不由地一拍桌案,厉声嘶吼,想要以酒买醉。

  恰在此时,驸马都尉柴令武未经通传,径直步入了这弥漫着颓丧气息的书房。

  眼见李泰李泰仍是如此颓靡,他眉头紧锁,不由得重重叹了口气,声音沉郁如铁:“殿下!何以自堕至此?”

  “若一味沉溺于颓靡之中,来日大位,殿下还图是不图?!”

首节 上一节 446/45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唐,我妻武则天

下一篇:大明第一国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