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445节

  确实平庸。

  在顾靖看来到了如今的这个地步,明明会有更好的处理方式。

  李世民眼神一凝,瞬间捕捉到了顾靖话语深处的弦外之音:“安之此言…意有所指?”

  “陛下明鉴。”顾靖再次拱手,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高句丽虽丧其主,然其兵马尚存近十万,根基未损,仍可称辽东第一大国。”

  “仅诛渊盖苏文一族,不足撼其根本!”

  “杀俘?”李世民眉峰蹙得更紧,眼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光芒,似在权衡那血腥手段背后的代价与必要。

  “是!”顾靖回答得斩钉截铁,毫无犹豫。

  他深深一揖,姿态恭谨,话语却如金石坠地,清晰而沉重:“陛下无须犹疑,身后千秋骂名——臣,一身担之!”

  他的意思已然十分明显了,就是想自己背负这一切。

  毕竟此举确实会产生很大的非议。

  然此雷霆手段,于大唐,于九州万民,却是当下最利之途!

  既可彻底打断高句丽脊梁,使其百年难复强盛,又能维系辽东三国相互制衡之局,保辽东长久安宁。

  李世民陷入了沉默。

  其实他还是很在乎身后名的,光凭着他插手史官记录武德一朝便能看的出来。

  虽然并未刻意隐瞒玄武门。

  但却亦是加剧了李建成李元吉两兄弟对其的栽赃陷害。

  这种行为虽看似没什么,但实则已经说明了李世民的性格。

  如今此事确实会容易让人非议。

  见李世民沉默不语,顾靖只道天子已然默许,当下不再多言,拱手一礼,转身便欲掀帘出帐。

  然其指尖堪堪触及帐幕——

  “安之!”

  李世民的声音忽地便再次响了起来。

  顾靖身形猛地顿住,立刻旋身,深深一揖:“陛下还有何旨意?”

  李世民霍然起身,目光灼灼如电,直视顾靖,一字一句,斩钉截铁:“传朕圣旨——”

  “渊盖苏文,弑君篡位,悖逆人伦,抗旨不遵,罪无可赦!”

  “其子嗣,弑父求生,禽兽不如,天地难容!”

  “其麾下爪牙,附逆为恶,皆当连坐!”

  “着令三军,即刻整备,荡平余孽,一个不留!”

  顾靖闻言,心头剧震。

  他万万没想到李世民竟会如此决绝地…亲自降下这绝户之令!

  李世民的眼神没有丝毫动摇,反而更加深沉、更加坚定地锁住了顾靖的目光,那目光中翻涌着复杂而沉重的情绪:“子渊为朕已经付出了太多太多。”

  他的声音低沉下来,带着一种不容置喙的护持:“这血染的恶名,这千秋的骂名——”

  “朕又岂能再让你来独自承受?”

  他微微一顿,胸膛起伏,再次说出了掷地有声的誓言:“此令,乃朕为九州社稷、为大唐万世之安,所下之决断!”

  “那身后是非功过,滔天非议——朕,自当一肩担之!!!”

  他直接摆了摆手,让顾靖无需再说。

  见状。

  顾靖深深的吸了口气,旋即朝着李世民拱了拱手:“末将领命!”

  圣旨即出——唐军跟随着顾靖倾巢而动。

  本就在一直等着受降的高句丽军根本没有想到会发生这种事。

  按照他们的理解,无论是何时投降,九州的人马都会饶过他们的性命,这是九州的理解。

  但这一次却完全不同。

  肆虐,屠杀。

  这是一场毫无任何意外的厮杀。

  高句丽军又岂能挡得住唐军?

  甭说是现在毫无任何防备,哪怕就算是两军正面交战,他们也不是唐军的对手,如今更是毫无抵抗能力。

  彻底的大乱。

  有人想要逃跑,也有人想要抵抗,可这一切终究只是枉然。

  渊盖苏文的几个儿子几乎是瞬间惨死。

  随后便是那些渊盖苏文的心腹,以及高句丽的贵族。

  混乱之下,谁都不可能逃得过唐军的包围圈,唯有接受那迎面而来的死亡!

  ——————

  “贞观二十年秋九月,王师围平壤。

  城下,顾氏旌旗与天子旌旄并峙,贼众震慑,自相蹈藉。

  高丽莫离支渊盖苏文之子,悖逆天伦,夜率其徒入府,弑其父盖苏文,挟众启门以降。

  帝闻之,赫然震怒,诏曰:“盖苏文僭窃名号,虐其黔首,抗我王师,罪不容诛。”

  “其子枭獍其心,弑父背君,人神所共疾!凶顽若此,岂容王化?宜付有司,尽戮其党,以儆不臣!”

  唐军遂随行行军副总管靖进击。

  降者惶遽未及列,锋镝已及。

  是役也,斩馘无算,积骸塞野,洌水为之不流。

  自是高丽精锐尽丧,元气大斲,百年之痼疾,由是而作矣。”

  ——《唐书.太宗本纪》

第172章 辽东绥安,朝堂之变

  平壤城彻底成为了炼狱。

  声声哭嚎之音响彻天地,唐军甚至就连城都没有进,只留下了那遍地的尸体。

  以及那一众抱着尸体痛哭的妇孺。

  恨嘛?

  或许会有,但是对于唐军最多的情绪,只有畏惧。

  这些人最恨的乃是渊盖苏文。

  渊盖苏文此人性格本就暴虐,对于高句丽的百姓都不算太好,如今又为高句丽惹来了如此滔天巨祸,这些人又岂能不恨?

  当然,最关键的是——

  渊盖苏文一族被屠杀殆尽了。

  李世民亲自立了一位完全没了胆魄的高句丽贵族为王,将一切后续之事都交给了他自己来处理。

  而且唐军还带走了平壤城内数十万担的粮草,及不少的兵刃。

  虽然这些兵刃对于九州而言实在是过于落后了一些。

  但将其带回融掉,亦是有用。

  且此举是能够真正削弱高句丽的。

  以高句丽的生产力,这一次之后百年之内再难兴盛。

  而随后——

  唐军再次赶去了百济。

  此次的屠戮并未太过,毕竟百济的实力并不是特别强,不过唐军亦是带走了其国内的粮草。

  甚至就连理由都不需要,随后便扶持了一个相对弱势的贵族。

  这是顾靖的想法。

  弱势贵族骤然上位会引起其他贵族的不满。

  但碍于大唐的支持,他们也不敢下死手,双方内部的矛盾在短时间内绝对不会罢休。

  值得一提的是新罗王显然还是一个有脑子的人。

  他看出了李世民的想法。

  竟是主动选择上供,将国内的大半粮草军械全都交了出来。

  理由嘛也很简单。

  此次动兵乃是为了帮助新罗,新罗自是不能让大唐天国自己承受开销,他甚至还送出了自己的几个儿子为质。

  不过李世民还是动了新罗的权力架构,为其国设了一名王相,且权力极为不俗。

  内斗是一定的。

  人性使然,就连九州之内都是如此。

  何况是这些蛮夷?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高明的手段,哪怕是蛮夷之中都有人能够看的出来。

  可这又能如何?

  如今的辽东,无人敢反对大唐!

  数十万担的粮草以及无数的军械被带走,这自然要走海路。

  顾靖本是想自海而归的,但李世民却强行让他陪在身旁。

首节 上一节 445/45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唐,我妻武则天

下一篇:大明第一国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