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凭啥说我是战犯?

凭啥说我是战犯? 第289节

白崇禧作为国军将领中,唯——个即将创造拿下整片大陆的将军,他的战功也是无可置疑的,接下来升一个大将绰绰有余了,他的资历和战功都已经足够了。

可就在这种关头之下,南京频频下手拆分南方军群,不断抽调精锐去西线参战,这就完全抵消了所有人即将赢得胜利的喜悦了。

白崇禧恼怒自己的起家嫡系被拆分瓦解了,他还是没法走出李宗仁那位大哥的阴影,国防部已经跟他打过招呼了,澳洲这边的战事收尾工作还是让他继续主持,覆灭了美澳军官之后,白崇禧就会立刻被召回南京晋升大将。

他手下的南方军群也会被解散拆分,陆续送往西线,曾经纵横中南半岛,驰骋南洋群岛,横扫澳洲大陆的南方军群将会变成历史了。

白崇禧接下来会被调往西线担任李宗仁的副手,这也是李宗仁的意思,他的身体今年已经越来越差了,甚至李宗仁自己也不知道能不能扛过一九四二年的冬天,所以有些事儿只能够提早做准备。

李宗仁的军政资源遗产唯一的继承者只能是白崇禧了,故而把白崇禧调到自己身边也是李宗仁的要求,作为代价就是南方军群必须拆分瓦解掉。

不然白崇禧未来接手了李宗仁在北方军群以及整个西线战区的影响力,自己又是南方军群的老上级,那样的结果谁都不能接受。

白崇禧本人很不高兴,那就是因为自己彻底变成了李宗仁的附属品了,他也是有野心的,想要自己打出一片天,但不曾想命运弄人,李宗仁的身体扛不住了,自己再怎么不满也只能够接受老大哥的安排了,谁让人家快扛不住了呢?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个人顾个人吧,郑副司令官,这一仗打完我就得走了,到时候我会向南京举荐你晋升的,至于如何安排就只能看你自己的能耐了。"白崇禧叹了口气,坐在了自己的椅子上,凝望着帐篷外澳洲大地的漫天黄沙。

郑洞国也是低头不语,看着自己的大檐帽,对未来倍感迷茫。

高层都被打得猝不及防了,南方军群下面晋升的几个师官兵也都是无精打采的,前线玩命的活都交给了海军和朝鲜炮灰,他们待在澳洲海岸上的黄金沙滩度假享受着最后的安宁时光。

谁都知道接下来他们就得被调往西线了,那里可是号称绞肉机一般的战场,澳洲战场这点战争烈度和西线比起来简直就是过家家而已。

真要说心里话,没人想要去残酷的西线,国军现在几个战场副本里面,太平洋战场被称为碧海蓝天;西线欧洲战场被称为凛冬冰原;中东北非战场被称为黄沙炼狱;新开拓的巴尔干半岛也不怎么好过,到处都是游击队和反抗武装,被称为山峦迷踪!

士兵们如果有机会自己挑选,所有人都愿意留在亚太战区,苦活全都干完了,剩下的就是收尾磨洋工了,而其他战场那都是新开的副本,上去就是开荒队,妥妥的苦活累活儿,没人想去。

南方军群的士兵们好不容易才从南洋热带丛林里面挣扎出来,熬过了澳洲荒漠渡劫成功在即了,上头又要把他们丢到凛冬冰原去煎熬,这么冰火两重天,正常人都受不了的。

但上头也没有把事儿做绝的,南方军群的官兵在被抽调前往西线之前,都被批准了假期的,返回本土当然不可能,但能够留在澳大利亚湾各处黄金沙滩上度假也是很不错的。

军群司令部做主拍板,强制征集了五万多名澳洲白人女性,进入军营犒军,吃的喝的全都是无限量最高标准供应,假期被批准到了八月中旬。

所有参战官兵都获得了一份至少上千公顷的澳洲肥沃土地地契凭证,沿海市区内的高端房屋资产也都是被军队优先分配殆尽了,国防部还额外给所有南方军群参战官兵批准了一笔胜利奖金,平均每个人都至少能够获得四百华元。

福利待遇给到这个地步,底下人也是无话可说的,最多发发牢骚而已,真要闹事的人还是一个都没有,白崇禧都不敢有什么怨言,底下的士兵们更加不敢。

大执政指哪,他们就必须打哪,更何况还给了这么多的甜头,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基本上从广州出发一路南征的官兵们,现在一个个全都是富家翁了,不止是在澳洲,还有南洋,中南半岛,甚至是香港,到处都是他们的资产,只要能够活到战争结束,什么都不干,光靠地租都能逍遥快活度过余生了。

518.霸业征途,岂能一路顺风?

1941年7月29日,南京,执政府。

办公室内,董建昌待着一副眼镜,认真细致的观看着前线的战报,明亮的阳光从他身后的落地窗照进了房内。

地上厚厚的波斯羊绒地毯上华丽的图案被阳光渲染的更加华贵,办公桌前两侧的沙发上则是坐着两位心腹。

左边的将军,一脸严肃腰板挺直,头发灰白,脸色有些惨白病态,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的男人,是国防部参谋总长蒋百里大将。

右边一脸平静,坐的稍显轻松的男人,则是国防部常务副部长,国防委员会常务委员,大舅子杨立仁大将。

杨立仁年初时也被顺利晋升为陆军大将军衔了,身上的职务也更进一步,从参谋次长,变成了副部长和国防委员会常务委员。

今天是董建昌主动把二人叫过来的,主要是有些事儿想要和两人提前通个气。

“唉。”董建昌摘下了眼镜,放下了手中的文件,沉声道:“战争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没打之前,大家都以为是数学比较题,比谁更多更大就行了,可真的开打之后,我才发现这是做乘除法呐。”

董建昌最近也是头疼的厉害,麾下军队打出去越远,他就越是感觉到一股乏力和无奈感。

以往在本土范围周边作战,十分的气力能够打出二十分的战果,可现在打成了跨洲际的世界大战之后,本土用出去十分力气,最后能够横跨万里落到一线,实打实出来的战果却只有了三五分,海量的资源和人力都被直接消耗在了路上。

这种无奈是每一个领袖都不愿面对的,但想要实现自己当年淞沪祭天时夸下的海口,再难他董建昌也得硬着头皮上。

蒋百里也摘下了眼镜,揉了揉疲惫的眼眶:“大执政,古往今来数千年,大争之世莫不如此,此战到了这个时局,没有人可以抽身而退了,跟没有人可以苟且求安。

现在比的就是谁更能撑得住,大国之间的争霸,尤其是现在这种东西阵营的大战,已经不是单纯的国家地缘和利益冲突矛盾了。

更是两个文明之间碰撞,这种矛盾无法调和,也更没法平息,只有一方彻底的倒下,战争才会结束,世界才会迎来真正意义上的和平与安宁。”

董建昌默默点头:“不错,就是如此呐,世人皆称我董建昌穷兵装武,劳民伤财,说我是当世桀纣,罪孽远胜秦皇汉武,残暴更甚隋炀洪武。

但他们不明白这一战不打,国家未来百年都不得安宁,苦一时远比苦一世更强。”

蒋百里疑惑道:“大执政是接到了什么汇报么?真有人敢否定国家大政?”

蒋百里很疑惑董建昌的感慨,怎么突然之间就扯到了穷兵黥武,劳民伤财去了?谁这么勇敢?这种话都敢说。

一旁的杨立仁低着头着,眼中闪烁的危险的光芒,一字一顿的说道:“国情局在中原各地分部都已经传回了准确的调查,内地江南各省份已经有了诸多反对大执政的声音,尤其是在民间,关内诸多省份民力凋敝之下,经济工业发展都遭遇了瓶颈。

于是乎就有不少人开始上街游行,甚至是秘密串联结社,传播各种不利于国家的言论!尤其是他们还撺掇学生搞和平游行,反对战争.........”

杨立仁说了很多,都是已经被国情局调查清楚的事实,证据确凿,只是没有动手抓人而已,毕竟国情局抓人也是需要有依据的,人家只是反对战争而已,并不违法,也符合宪法给与的言论自由权利,国情局证据再多也没卵用。

甚至是董建昌都没有能力下令违法抓人,他哪怕就是下令了,国会还有最高法院也会否决的,现在已经不是大清洗疯狂时刻了,抓人得有法理依据,因言获罪没法让人服气的。

中原内地各省现在也都是被战争还有各种基建移民快抽干了,民间已经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了,因为没人犯法了,没有什么闲人了,民力已经被压榨到了极致。

抽空了内地去建设支援所有的关外边疆区,有人获利了,自然就有人受损,受损的人有怨言想要反对,那也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

蒋百里纳闷道:“总理府怎么没有一点消息,政府为什么........”

说一半之后,蒋百里没有继续说下去了,他习惯了以往的军政统治,以往敢有人这么上街游行私下串联结社反对中央国策,分分钟就是一秒六棍然后紫蛋外敷治疗。

但一九四零年总理府成立,宪法颁布之后,联邦的军政分离就彻底完成了,军队没可能直接处理这些事儿,甚至国情局也没法干涉,只有政府和法院才有能力镇压。

但人家并不违法呐,反对战争呼吁和平,这种游行谁敢说是非法的??私下结社反对中央国策,这也是属于言论自由权利,人家又没有造反,你凭啥抓别人。

董建昌站起身来,走到了落地窗前,俯瞰着窗外景色,脸上带着一股政治家的淡漠,口中淡淡说道:“今天找你来就是要处理这件事儿,战争面前国家必须齐心协力,任何拉扯后腿的行为都是不可饶恕的。

虽然说他们并未违法,但却违背了国家意志!没有我老董力挽狂澜,如今江南恐怕全都是沦陷区,他们这些人估计全都是日本人的顺民而已,哪有可能这么快活?

现在放下碗就骂厨子,念完经就不要和尚,实在是太过分了!”

蒋百里一愣:“大执政,国防部只对外不对内呐,政治上的事情,涉及社会民生还有言论自由,军队怎么能够插手,这可是违宪呐~!”

董建昌转过头,语气坚定道:“不是让你们去镇压,是让你们去征兵,战争期间,人人有责,每一位公民都有服兵役的义务,这也是宪法规定!

他们没有违法,我们自然也不会违法,待在后方享福都要说闲话,那就送到前线去接受战争的教育吧!”

“可是......…”蒋百里还是有一些犹豫,这事儿虽然合乎程序法律,但也有军人干政之嫌呐。

董建昌打断了蒋百里的话,狠狠一拳砸在了办公桌上:“这已经不是普通的游行示威了,这种行为很可能会导致国家战争的失败,我们绝对不能姑息容忍,必须要重拳出击!”

蒋百里听到董建昌决心—定,就没有继续劝说了:“我明白,国防部会配合国情局,对这些地区展开官方征兵行动的!”

董建昌点了点头:“很好,另外我听说军中也有一些怨言,是么?”

蒋百里点了点头道:“确实如此,但绝对不是反对大执政您,也更加不是反对国策,军队对您,还有对国家,依然还是忠诚无比的。”

董建昌挥了挥手:“不必解释,我能够理解,万里征途,谁能没有一点牢骚呢,从一九三七年算起来,我们的军队已经快四年没有休息过了,他们抱怨,甚至是厌战,我都能够理解。

为国征战的勇士们不当遭受猜忌,我老董不是什么好人,但至少是一个厚道人。

这样吧,我再额外加一笔军费,给国防军所有现役军人这个月发奖金,一线战斗人员本月发十倍的基础工资,二线人员发五倍,本土后方人员发双倍。

另外国防部务必加速西线生力军部署,年底前开始轮休,按照各部队参战年限给与相应假期,也要让士兵们获得调整的机会。”

董建昌的双标让蒋百里都有些懵了,老百姓发牢骚,你就要重拳出击,军队发牢骚,你就是加薪放假,难怪别人说你是暴君呐,真是一点都不民主!

但是董建昌的做法让蒋百里完全反感不起来,因为他也是军人嘛,谁不喜欢跟一个愿意分肉的老大呢。

“是,大执政!国防部一定执行,确保前线将士能够获得应有的休假福利!”

董建昌也是最近搜刮印度发了一笔大财,这才有本钱犒赏三军,不然依靠原有的财政经费,根本没钱给士兵们这么发赏钱。

老董是一个实在人,他听到底下人抱怨之后,第一想法不是镇压和掩盖问题,而是想办法解决问题,士兵们抱怨厌战了,那就说明是盼头不够福利不足了,我给不就行了嘛,老董虽然没当皇帝,但却也是牢记“皇帝不差饿兵”这条真理的。

什么厌战情绪,简直全都是笑话,老子给你发奖金放假,这不就解决问题了么?

商量完了一些琐事之后,董建昌开始安排核心大事儿了,他本想安排蒋百里扶正接补国防部长一职,然后把大舅子杨立仁安排到国防部参谋总长的位置上,但看到了此刻蒋百里一脸的苍白脸色还有他消瘦的身躯,顿时有些不忍了。

“百里老弟,你这身子骨怎么又差了?”

“小事而已,无碍!大执政尽管吩咐就是了。”

蒋百里自从一九三七年底来了南京履职,随后就任参谋总长之后,这几年可以说是夙兴夜寐呕心沥血的,没有蒋百里的操劳,国防军根本没有现在这个规模。

能够把当初一百多万战斗力孱弱的旧式军队,一步步改编扩充到现在数百万精锐现代化军队,蒋百里功不可没,他可以说是联邦的诸葛亮了。

虽然蒋百里从来没有去过前线,也没有指挥过任何一次具体战役,但他对于军队的功劳以及贡献却是任何人都不敢小瞧的,李宗仁甚至都多次公开说过,国防军第一个元帅应该是蒋百里,而不是他!

但是多年来的日夜操劳,也让蒋百里本就不咋地的身子骨越来越差了,尤其是他早年间当保定军校校长的时候,当着全校师生的面自裁过一次,自己给自己的胸口来了一枪,要不是侍卫及时拦了一下,那可子弹可就是直接击碎心脏了。

因为贴身警卫及时夺枪,子弹偏离了心脏,而由前胸两根肋骨间射入,穿胸而过,虽没有当场毙命,但也伤了肺腑,这种伤你要说能彻底痊愈那就是说瞎话,百分百会留下后遗症的,按照中医的说法那就是伤及根本,损失了元气。

蒋百里的身体本来就差,加上这些年的日夜操劳,他现在就跟五丈原的诸葛亮差不了多少了,只差要点七星灯了。

董建昌心里头都开始犯嘀咕了,自己选的国防部长怎么一个个都这么邪门呢,一开始的自己还防备国防部长有野心,专门挑一些活不过自己的来当,可没想到竟然一个接着一个都是短命的路数呢。

董建昌虽然不忍,但也还是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想要让蒋百里接任国防部长,同时晋升元帅军衔。

杨立仁在一旁听得心惊肉跳的,这见鬼的国防部长位置,坐过的两任没有一个善终的呐,李宗仁眼见是熬不住了,萨镇冰已经阵亡在了夏威夷前线,现在蒋百里也是个病秧子。

可现在能够有资格坐上这个军方一哥位置的人,只剩下的蒋百里够资格了。

“悉听遵命,大执政!”

蒋百里没有一丝犹豫就接受了,他走到这一步已经没有什么在乎的事儿了,一条命而已,能够死得其所,那也无所谓了。

换做其他任何时候,董建昌都不会让蒋百里担任这个耗命的国防部长,当现在这种关键时刻,只要蒋百里还能撑一天,国防部就绝对离不开他的主持。

个人的得失,在国家整体利益面前,必须得让步,并且蒋百里也乐得如此,他需要发挥自己的毕生所学,藏锋一世,正待此时!

当一个碌碌无为的国防部部长毫无意义,空留性命贪生一时,而后病死床榻也没有价值,真正的国防部长就应该执掌千万兵马,横扫世界,而后带着荣耀离去!

“百里老弟,你其实也不必勉强,挂个虚职,实务让其他人干就行了,保重身体才是最重要的!”

蒋百里态度坚定:“蒋某人岂是尸位素餐之辈?大执政无需多劝,我自心中有数,国防部长之位,舍我其谁?”

锋芒毕露的蒋百里一时间让董建昌都有些看不懂了,最后也是点头答应了。

三天后,经过了大执政提名,国防委员会审核讨论,最终批准了对蒋百里国防部长的任命。

蒋百里升任国防部长之后,董建昌签署命令晋升其为元帅军衔,并授予红宝石金星勋章。

519.国战当头,岂能坐视?

杭州,国情局大楼内。

宫庶少校刚接到了来自南京的命令,看到命令之后的宫庶少校申请振奋。

“好!好呀!上头果然还是有办法!简直神来之笔,这法子实在是太棒了!”

首节 上一节 289/3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汉王朱高煦家的鼍龙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