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凭啥说我是战犯?

凭啥说我是战犯? 第236节

片区长进门就介绍着任家,李党生听得心中极其难受。将老太太扶稳坐下之后,任家老五撑着木拐杖站起来警惕的问几人来这干啥。

李党生摘下了军帽,深深鞠了一躬:“我是来带你的四个哥哥回家的,他们都是英雄。”

老太太神志不清已经没法交流了,李党生只能够向任家老五,也就是任木柱说明来意,任木柱听完之后顿时整个人都愣在原地,他的希望彻底破灭了。

四个哥哥之前不清楚下落,只知道被官府拉出去干活服徭役了,虽然失联,可好歹也是有一个念想,现在李党生说明来意之后,这个念想也就彻底没了。

任木柱是家中最小的那个,母亲生他的时候已经是高龄产妇了,再加上营养不良身体不好,任木柱生出来就是残疾,放在其他家这种孩子说不定就会被丢进山里遗弃了,毕竟穷苦人家养不起残疾儿。

可四个哥哥坚决要养活老五,他们认为是自己四个哥哥吸走了母亲的元气,才导致弟弟生出来就是残疾,所以打小就疼爱最小的老五,哪怕老爹都嫌弃老五残疾,但四个哥哥从不掀起,五兄弟感情好得很。

“这是您四位兄长的遗物,包括两封遗书还有四本证件,本来还有一些罐头军大衣,但因为保管不善全都遗失了。

这是您四位兄长遗留的军饷,折合成华元一共一百五十七元六毛,另外还有国家抚恤金,第一笔一次性抚恤四人一共三千五百七十元整,往后每月分期抚恤金四人一共两百四十元,一共支付二十年到期,只需要您前往县民政局就可以办理了....…."

李党生交代了所有的遗物和有关抚恤补偿,任木柱拿着四位哥哥的证件翻开,看到上面贴着的黑白照片,顿时泣不成声了。

这时候老太太也走了过来,捡起了地上的证件翻开一看,看到了儿子们生前的黑白寸照,老大和老二的证件保存完好,老三和老四的证件照片经过长时间浸泡已经模糊不清了,但每个人照相的时候都是带着笑容的,似乎头一次照相感觉很是新奇一般。

老太太立刻认出了这是儿子,整个人念叨着:“儿子回家了,回家了,娘给你们做饭!”

李党生立正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感谢您四位兄长对国家的付出和牺牲,他们都是合格的军人,无愧于国家和民族,再次向您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安慰!”

任木柱整个人都是失魂落魄的,一旁副镇长和片区长赶紧上前劝慰,任老太太则是不断念叨着去了厨房,还是像多年前一般,生火做饭。

一顿饭被任老太太很快做出来了,最让人惊奇的就是,任老太太恢复了清醒,这让李党生还有副镇长片区长感觉到了沉痛,这样的清醒似乎并不是什么好事。

任老太太按照四兄弟生前的喜好,做了一桌子饭菜,顺带邀请李党生三人吃饭,一顿饭吃得很是沉闷。

吃完饭之后,李党生提出了告辞,领着副镇长和片区长离开了,翌日,李党生亲自出面去了县城帮助任家办理好一切抚恤手续,拿到抚恤金和账户存折,顺带将阵亡者遗属所有待遇都一次性办妥了,没有让任家母子继续奔波。

镇上也开始筹备为任家翻新房子,补上以前缺失的待遇。

等到李党生再次回到任家的时候,任老太太已经完全清醒了,似乎也接受了四个儿子阵亡的现实,拿着抚恤金还有存折,向李党生一个劲儿道谢。

李党生安顿好了任家善后手续之后,提出了告辞,他得继续执行下一个任务了。

分别前任老太太精神很不错,把李党生送到了村口,面带笑容的告别:“后生,你说你是红军对吧,红军都是好人呐!见到你的时候,我就跟看到了自己四个儿子一样。

那天我看到他们的确回来了,就是你带回来的,是你带他们回家了!”

“老人家,逝者已矣,好好带着你们家老五活下去,往后都会好起来的!”

“嗯,我听你的,你们红军都是好人,我当年就见过。”李党生转身离开了,这样的场景他已经经历太多了。李党生离开之后不久,在一个艳阳高照的晴天,任老太太一如往常的坐在村口的石头上,抱着四个儿子的照片安然离世了,对此没人觉得意外。

任家老五则是继续坚强的活下去了,一家人只剩下了他一个,许多年之后任家寨都已经没有人了,但任木柱依然还是住在翻新之后老宅里面,似乎还是在继续等待着哥哥们回家。

多年以后任木柱没有发财,他把所有有的抚恤金还有补助都捐给了学校,就像是当年乡亲们帮助他和母亲—般,他也没有结婚,就那么一个人孤零零的继续等待着。

再往后的事情,就没有人知晓了,就如同那些战场上生无显迹死无姓名普通战士—般,他们的经历和过往,注定会被遗忘的......

436.国殇词

1940年11月21日,南京,江心岛国家军人公墓。

寒冬时节,董建昌带着心腹随从离开了执政府,来到了江心岛军人公墓,这也是自南京保卫战之后,每年董建昌都必来的地方。

每次来军人公墓,董建昌都很低调,带的人也不多,通常就是三两心腹随行而已,来了公墓之后也是悄悄一个人进去悼念一番。

曾经有人建议带些记者官员过来,这种事情很适合做一些政治宣传,把他老董爱兵如子缅怀阵亡将士的形象宣传出去,但老董却果断拒绝了,因为那在看来就是一种对阵亡者的利用。

生前这些将士已经为自己霸业和国家民族的未来付出了生命,死后就应该让他们清净一些,不应该继续利用他们搞宣传了,往后或许会有政客来此作秀。

但董建昌绝对不会,因为他是那些战争的亲历者,知道那些将士们经历过怎样的尸山血海,又经历过何等的惨绝人寰,他们现在静静的躺在墓园之中,不应该被人继续打搅了。

整个江心岛国家军人公墓安葬了五十四万阵亡官兵遗体,其中包括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平津反击战、江南决战等等—系列战役中阵亡官兵遗体,找不到遗体的那就是立衣冠冢。

基本上—九三七年七七事变之后,一直到今天联邦四面开战,所有战争期间阵亡官兵的遗体都被送到了此处安葬,江心岛墓园密密麻麻一望无尽全都是一块块方碑坟墓,官方名称这里叫做联邦国家军人公墓,但世人却称这里为国殇陵。

曾经有人建议把国殇陵的位置定在中山陵区内,但却被董建昌否决了,他认为中山陵不配拥有这么多为国献身将士死后继续拱卫,他们生前已经做得足够多了,死后没必要再继续去当大人物的匹配物了,真那么干就相当于秦始皇陵一般,相当于让数十万将士给孙中山殉葬一般。

随后董建昌下令为阵亡将士独立建设陵区,他要让每一位将士都拥有独立的墓碑和坟墓,这些勇士不需要给任何人当陪葬品,因为他们本身就已经是永垂不朽的存在了。

行走在墓碑之间,董建昌一个人走在前面,步伐沉重,但神态却非常的轻松,只有在这个地方,董建昌才算是卸下了所有的防备,变成了一个没有负担的普通中年男人,因为这个地方没有人会害他,这地方只有曾经忠诚于他的勇士。

身后的杨立仁以及侍从处卫队长两人老老实实跟在后面,保持沉默没有说话。

墓园之中每一个阵亡官兵不论职务大小还是军衔高低,全都是按照先后阵亡时间顺序依次入土埋葬的,在这里你有可能看到一位普通的二等兵旁边就埋着—位将军,墓园里面不再有任何的职务军衔之分,在这里只有阵亡的勇士这一个身份。

军中对于这样的做法也是毫无意见,士兵们认为自己战死之后可以和将军们埋在一块很是荣幸,而将军们也不介意死后和自己的士兵们埋葬在一起,甚至也是以此为荣。

当然了,军人公墓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够埋进来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必须为国而死,此外就是获得董建昌本人的特批也可以被葬入军人公墓。

董建昌自己就给自己在这里留了一块坟地,旁人曾认为此举不妥,董建昌的身份以及功绩,将来死后不谈什么参考古代帝陵另外修―座庞大陵寝,那也至少得是中山陵的规模。

更有好事者建议董建昌现在就可以提前修陵墓了,规模直接仿照明孝陵,这样的建议在高层和民间都没有任何人反对,反而认而为理当如此,但董建昌本人却拒绝了,直接大骂,说自己办个登基大典都说没钱,可给自己修陵墓反而有钱,这几个意思,活着不行,死了就可以??

董建昌是个实用主义者,对于身后事没什么看重的,只要史笔留情,多饶自己一马就可以了,什么陵墓都没必要,军人公墓里面给自己留几平米坑就可以了,省的后人惦记有什么宝贝来盗他的墓,简简单单入土为安就行了。

董建昌带头之后,底下那些个将领也都是有样学样的,李宗仁、陈诚这些个人也都找董建昌要了一个特批,在公墓里面给自己找了个靠前面一点的位置留着,这种特权基本上只有中将以上才可以享受,不论今后是否战死,还是老死病榻,都可以葬入公墓。

董建昌走着走着来到了一排坟墓之间的空地,这里留出来了一排位置,这就是老董还有其他将领给自己留的位置,老董的位置就紧挨着张金鹏的坟头。

后面就是二十多米的空位留给其他人了,这一片安葬的也是老董原来的发家部队第31集团军阵亡官兵,其中张金鹏中将就是31集团军老底子里面最高军衔职务的阵亡者,他是原31集团军59军军长,职务军衔中将军长,铨叙军衔为陆军上校,也是董建昌的心腹老部下。

南京保卫战期间,张金鹏率领59军担负了中华门一线战事,中华门失守之后又带着部队继续打巷战,作战期间敢死无畏,屡屡重创日军精锐,打红眼的时候多次率领军部警卫连亲自赶赴一线参战,张金鹏军长也是在一次一线交战过程之中被日军狙击手开枪打中了胸部要害阵亡,成为了南京保卫战期间阵亡职务最高的军人。

张金鹏阵亡的时候也是南京保卫战迎来胜利曙光之前最艰难的时刻,一向以硬汉风格著称的董建昌当时听闻此噩耗直接沉默了半个小时一言未发,当时正是南京与重庆之间关系最恶劣的时候,但董建昌硬生生让重庆军政部追授张金鹏为陆军中将。

把一个铨叙军衔陆军上校,追授成了实打实的陆军中将,还是在那种关头,董建昌可以说是竭尽全力了,那可不是什么一抓一大把的烂大街职务军衔,而是实打实的铨叙军衔!

大整编之后,董建昌更是将第一个陆军上将军衔继续追授给了已故的张金鹏,自己将来的坟头也选在了张金鹏的旁边。

“老张呀,司令我来看你了!“董建昌走到了老部下的坟前,拿出了手帕仔细的给方碑擦拭泥尘。

公墓中无论职务和军衔高低,所有人的坟墓规格都是统一的,就像军服一样,每个阵亡者都有一方大理石方碑作为墓碑,方碑低矮,正面呈现一定角度面向东方太阳升起的地方,跟向日葵似的,唯一不一样的就是方碑上铭刻的内容。

张金鹏,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联邦国防军陆军上将,第31集团军59军军长,1897.11.24——1937.12.13

生于湖南益阳,阵亡于江苏南京。国之柱石,军中楷模!

最后一句墓志铭是董建昌亲自给加上去,这就相当于是张金鹏将军的盖棺之论了,也是目前所有阵亡官兵中,唯一一个被董建昌亲自授予墓志铭的军人。

董建昌亲自给张金鹏擦拭墓碑,还拔掉了不少坟头草,一旁的杨立仁还有侍卫队长感觉闲着也是闲着,就跑到了董建昌留下的空位上拔草清理去了。

董建昌祭拜了一番之后,看到了自家大舅子和侍卫队长在给自己预留的坟头拔草清理,就差没有磕头了,老董也是嘴角抽搐,一时间不知道该骂还是该说声谢谢。

起身之后,董建昌环视这墓园浩浩荡荡的数十万方碑遍布整片园区,一阵寒风吹过墓园,江边开始响起了阵阵呜咽声,不知道到底是风吹响了江河,还是那些墓园中的将士在为他们的领袖欢呼。

董建昌伫立在寒风墓园之中,大衣衣摆随风摇曳,他抬起头凝视苍天,口中喃喃。

“兴亡多少事,唯记旧面庞,金甲不识征夫泪,朱袍只闻颂歌声,哀军旅,叹民生!

举笔春秋谁人写,青史昭昭后人说,当年壮志与谁言?皆付寒风伴与江流去!而今白发生,难了天下事,伫墓群,话凄凉......…."

老董忽然即兴而发的一首词,四不像,毫无规格,既无文韵也没有平日霸道天下的豪情,可听到了杨立仁和侍卫队长耳中,却是让人垂泪。

杨立仁也是经历过那段至暗岁月的,侍卫队长同样也是31集团军出来的老人,他们站在往日同僚的墓前,心中同样沉重。

此次此刻,此情此景,谁都没有什么豪情壮志、雄心野望,只有满腹的哀思惆怅了。

董建昌现在既对过去感到惋惜,也对未来感到了迷茫,他一路从一介卖花布出身,走到现在执掌天下的地位,这条路走的越久越长,身边人就越少越虚了,以至于现在的老董看似拥有了一切,但实际上却连几句心里话都不敢说。

也只有来了这一处墓园,他才能够短暂获得安宁和片刻的歇息,停下来对着寒风吐露几句心里话。

别的地方,哪怕就是董建昌骂脏话也有不少人跑过来拍马屁说骂得好,但现在,在这个地方,董建昌即使是作词一首,也没有人过来说声好,因为不需要,也没必要。

437.亚太战区成立

公墓缅怀一趟之后,老董返回了执政府,重新变成了那个位高权重霸气无双的大执政董建昌了,私底下他可以迷茫可以悲情,但回到位置上,他就只能变成国家元首应该有的样子。

这就是政治家的必备素质,他们必须要有两张脸,一张脸对着镜子给自己心里看,另一张脸则是对着外面给大家看。

回到执政府之后,老董继续开始处理那些军国大事,尤其是在对美宣战之后,原本开始停歇的东线战场又开始变得激烈起来了。

灭了日本之后,大家都以为东线可以消停了,但没想到又来了一美国蹦出来,新的也是更加大的敌人出现了。

董建昌下令成立了亚太战区司令部,调任海军总长陈绍宽大将担任战区总司令,陆军上将卫立煌担任副总司令,周宪章上将担任参谋长,其余一应职务也都各自提拔将领坐了上去。

新成立的亚太战区主要负责南洋群岛、大洋洲以及太平洋等地区作战事宜,这些地方作战将会以海军为主,毕竟战场环境特殊,制海权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战区总司令还有参谋长都是由海军将领担任,主要作战任务也都是海军担负。

这些地方作战,海军舰队拿不到制海权,那就是一切空谈,拿到了制海权,陆军再怎么拉胯也能够把仗打赢。

同时新成立的亚太战区也是后勤压力最小的战区,可以说只要航路畅通,本土港口运转良好,那么战区的后勤补给就是无限量的,海运可是运量和速度最夸张的,同时也是损耗最小成本最低的方式。

亚太战区下辖海军第一舰队、第二舰队,陆军南方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一部(第四集团军62、63、64、65、66师,第五集团军67、68师,余69师、70师、71师汇合第第六集团军调往西线参战。)

空军也调配了五个航空师加入亚太战区编制下配合作战,其中甚至还有四个战略级别的远征轰炸机联队听命。

亚太战区集中了联邦国防军海军总规模百分之七十的舰队,最能打也是最精锐的第一舰队和第二舰队都在其中,包括七艘舰队级重型航母、四艘战列舰、十二艘重巡,十一艘轻巡,八十五艘驱逐舰、一百二十五艘潜艇以及配套辅助舰艇上百艘。

以上这些都还是“进口军舰”,本土造船业在德国技术人员帮助之下,也建造了不少国产军舰加入舰队主力服役,其中包括四艘二点五万吨级别的友谊级航母、两艘三点七万吨级别的猎人级战巡,这些都是德味很浓的本土制造舰艇。

友谊级航母参考了现役进口自东大的定远级航母结构,因为定远级吨位太大了,结构也复杂,不适合新手起步的联邦造船业,哪怕有大批的德国技术人员帮助也够呛,所以设计人员选择了缩水定远级。

原来的定远级也是东大那头参考美国二战的埃塞克斯级加强而来的,因为增加了长度和斜角甲板,最大排水量增加到了四万两千吨左右,联邦本土不敢步子迈这么大,就开始缩水设计,阴差阳错之下把定远级标准刚好缩减到了原版埃塞克斯级。

结果造出来之后发现和美国人刚下水的埃塞克斯级有些撞衫了,双方都是互骂对方抄袭,但谁都没有停下脚步,反而开始放心继续建造了,因为这玩意儿对手也认为好用,那么自己就必须拥有更多!

现在进口一艘航母的价格波动极大,有时候最开始一艘航母进口过来只需要差不多四百万华元价格,黑商雷老板要了一个“中介运输费"之后也只有五百五十万华元,堪称白菜价,但那是东大一开始的扶持援助政策导致了,背后有东大财政补贴,慢慢的伴随战争规模越来越大了,东大财政补贴不起了,只能开始恢复市场价。价

恢复市场价之后,一艘航母价格暴增到了二千七百万华元的出厂价,经过黑商加价之后,军方到手只要支付三千万华元每艘,遇到那些雷老板从欧美淘过来的货色,有时候甚至需要四千八百多万的到手价,这是军方难以承受的价格。

虽然这些舰艇装备和魉装质量都增加了不少,起码雷达不是库存货,防空炮也是新造的专业火炮了,但价格还是太贵了。

国产货—九四零年初在德国人帮助下造出来第一艘之后,国防部就直接破防骂娘了,他们发现自己造一艘航母,虽然是缩水版,而且质量比进口差劲了一截,但是也够用了,更重要的还是造价只有一千五百万华元出头,这让国防部怀疑那个黑商到底发了多少国难财?

满载排水量四万两千吨需要三千万华元,自己造的标准排水量二点五万吨,满载排水量三万四千吨,只差了六千多吨,可价格却暴跌—半,哪怕质量差了些,可重在便宜呐!

随后是下水的猎人级战巡,这也是中德合作产物,德味极浓,祖传的德国穹甲设计,外加联邦风格的方形船尾和外飘舰道,舰载火炮是三门德系风格双联装300mm舰炮,紧凑型设计,重防御轻火力,典型的德国风味但是却夹杂了不少联邦血统。

这玩意儿的防御力堪比正儿八经的战列舰,侧舷主装甲带厚度高达380mm比主炮口径都还大,简直离了大谱,德国人自己都感觉有些过头了,但怕死的联邦海军却觉得刚好合适。

联邦海军自己技术差劲,那就猛叠甲,多死几次就会了,这道理没错,但是能够不死,海军还是不想死的。

火力上三门双联装300mm/L55舰炮也够用了,但口径这么点而且还是双联装的,似乎完全配不上满载排水量三万五千吨的排水量,但这款火炮却是采用联邦引进的最新式舰炮自动装填速射技术。

岸上测试这款火炮时,理论最大射速可以达到八秒钟一发,装舰实测之后最大理论射速十二秒每发,战斗射速完全可以控制在每发三十秒,当然这是最理想瞄准环境之下才能够达到的速度。

论及射速,这款战巡大口径舰炮比重巡210mm舰炮的射速都还快了,但美中不足的就是自动装弹机构太重了,结构也不小,导致炮塔只能够双联装,而且口径控制在300mm也是极限了,并且无法发射超重穿甲弹,因为装弹机构抬不动。

这艘军舰的动力系统采用的是联邦南京中西电力集团研发大型蒸汽轮机,四轴四桨推进,最大马力十六万匹,足够驱动军舰跑出三十三点五节的最大航速。

首节 上一节 236/3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汉王朱高煦家的鼍龙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