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啥说我是战犯? 第130节
当然了,民用商品也得咬牙购买,这可是中央政府的财源,低价买入高价卖出,疯狂收割民间财富用以支持战争,否则光靠现在全国那点税收,养活地方都不够!就这样在现代工业的疯狂倾销之下, 联邦本土工业一片哀嚎,你一尺布生产成本是一毛钱,可进口来的一尺布售价都只要五分钱,这你怎么竞争?
重工业那就更加别提了,现在联邦重工业接到最多的订单就是建材,除此之外稍微有一点技术的东西那都根本竞争不过,单纯就拿一台煤灶来说,进口价格被南京二道贩子加价售卖都只需要两块大洋,本土制造出来的成本价就是一块五,这你有什么办法。
工业部长此刻坐在老董的办公室内一把鼻涕一抹泪,不断怒斥买办误国,长此以往民族工业何日才能有出头之地?
老董一脸尴尬,只能说转移话题,开始挑毛病,抛开买办问题不谈,这二十亿拨款建学校引进人才,再怎么用也不可能用得完。
工业部长开口直接甩出了一堆专业术语,开始反驳老董的短视行为,现在工业部不止是需要建设工业带,还得搞配套的三通一平建设,专业是属于基建,但却又不属于大基建规划之中,中央政府的大基建只包括公路、铁路、桥梁、港口、航道、水电站等等建设项目。但工业带建设就需要更多了,水通、电通、路通和场地平整这是最基本的要求,通水不用说了,工程建设、人员少不了。
工业生产这都是需要大量的水,不通水的工业区什么都干不了,通电也是基本要求,哪怕建设过程之中的施工用电需求量也非常大,更加别提工厂建设好了之后,工业生产所需要的电力,南京中央政府进口的那些设备几乎全都是电力驱动的,连一台蒸汽驱动的都找不到,没有电力什么都干不了。工业部已经等不及水电站修建完毕了,他们已经在南京。
武汉、长沙、成都、重庆、西安、北平、天津等地大批量建设火电站,这些电站建设完毕之后不提供民用电力,全都是工业部内部组网只供给工业用电,工业部甚至还专门成立了自家的工业电网集团。
最后的道路通和场地平也是需要工业部联合当地政府推进的,工业带虽然有规划的铁路以及公路通过,但内部场地以及道路也是非常大的一项工程,没钱谁给你修?
工业部预计在最后阶段,还有更多的基础配套项目也需要花钱砸,除了三通一平之外,还得增加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燃气、热力等等多个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起以往来说,现在进口的这些设备对于基础需求高出去不知道多少。
单单就说通电这个工程,二十亿都只是一个开胃菜而已,现阶段联邦发电量仅仅一亿度出头,这点电力你想搞现代工业?估计你搞蒸汽朋克都不够用!
未来工业部预计,伴随着每年工业产能的增加工厂陆续军工开始生产之后,每年的用电量都将几何级倍增,明年至少需要五百亿度电能才能满足需求,后年两千亿度,未来十年之后联邦仅仅只算工业用电都将会超过五千亿度,更加别提还有海量的民用电力需求了。
工业部申请的明年财政预算额度中,有十五亿都将会投入到电力工业发展,一股脑的全砸进去,也不知道够不够用,这就连工业部长自己都没有底,到时候估计还得申请额外拨款。
“任部长,你这就过分了,二十亿都还不够,还想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你当中央财政国库里面都是金山银海么?”
老董感觉自己上当了,早知道当初就不该在什么产能转移合作协议上签字,本来以为就是进口设备技术的事情,花点钱没什么,可现在都还没开始呢,这就是一当接着一当,上不完根本就上不完呐!
鬼知道搞工业建设这么麻烦的,老董就不会答应接收那头的落后产能转移了,这都还什么都没开始呢,几个工业区只有两湖工业带搞得红红火火,其他工业带很多都是规划之中,单单一个三通一平就快要了南京中央的老命了。
工业部长劝道:“委员长,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呐,买办思想是要不得滴!以前这种当我们上过不少了,靠山山倒,靠水水流,靠树树摇,靠人人会跑呐!打铁还需自身硬,马克思说过....
“行行,你别说了,打住!”老董顿感一阵头疼,这群红脑壳什么都好,就是唯独喜欢洗脑,这一点老董很不喜欢。
“这样吧,我们先买这用,工业建设耗资太大了,未来打完仗慢慢来嘛,何必急于一时,正所谓造不如买,你放心,我的渠道肯定稳妥,只要我们继续打仗,来源绝对不会切断的,这一点我可以保证!”老董拍胸脯道,现在他也是实在没钱了,军费开支这么大,一年下来政府收入给完那头特别国债的利息剩下不了多少了,继续借钱老董心里也没底。
工业部长听完愤而起身道:“好呀,我就知道买办藏得深,但没想到,委员长您也是一员,难怪我们工业建设这么艰难,原来问题处在根子上了,委员长.......
“你别说话,我批,我签字!你赶紧带着预算走人,别烦我了!“董建昌不想继续这场谈话了,再谈下去就得漏出鸡脚了要是他董委员长最大买办的真相暴露了,那可是要影响威望了,所以董建昌很干脆的签字批准,拿钱堵住了工业部长的嘴巴。
261.委员长,教育部的事情您可得多照顾!
送走了工业部长之后,董建昌又陆续接见了两三位延安出身的高官,全都是工科男死脑筋,伸手就要钱,不给钱就闹,搞得董建昌再不想见这群人了,点名直接让教育部长阎锡山插队进自己办公室。
工科男见多了实在是这夭寿,还是见见国党的文科男调剂一下比较好,否则董建昌都担心自己今关会被熬死在办公室里面。
阎锡山插队的行为引起了门外诸多的不满,脾气火爆的部长甚至挽袖子想要揍人了,一个劲几的警告阎锡山利索—点,别磨蹭,有什么赶紧说,说完赶紧出来,别耽误大家时间。
i阎锡山进了办公室之后,也是照例先交报告,态度比之前那些红脑壳恭敬多了,低眉顺眼的,一口一个委座,叫得董建昌也是非常舒心,拿起报告就想批了,但还是很鸡贼的看了一眼未尾的数字。
“个、十、百、千、万...........亿、十亿???好小子你也跟我来这个?“看完数字的董建昌心道好悬,差点就被阎老西的马屁给忽悠了,这要是直接签字了,财政部就得原地爆炸,连签好几分几千亿的拨款,谁能扛得住?
这阎老西也不愧是鸡蛋舞王,眼看露馅了,就又开始拍马屁:“委座,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上投一分钱,将来那就是一块钱的收入,稳赚不赔的,现在投入三十二亿,将来那就是上千亿的回报,打劫都没有这么高的收益呐!”
董建昌严肃道:“阎部长,你别跟我打马虎眼,你也知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等到几十年之后我董建昌早就是一捧黄土了,现在我们就事论事,这么多钱花出去,我这政府就得破产,要不这个委员长你来当,我退位让贤算了,都找老子要钱,我去找谁要钱?”
阎锡山继续说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百年之后中华民众会记住委员长的功劳的,这可是青史留名呐。”
董建昌喝了口王老吉赶紧消消火气:“哼,我看不是吧,我老董不是刚出江湖的毛头小子,这些年只见过前人栽树后人砍柴的事情!”
眼看忽悠不管用了,阎锡山赶紧继续拍马屁了:“委座,古代皇帝那些千古一帝,那个不是文治武功然后进的太庙,委座的武功已经是到手了,受命于叛军之际,领衔于危难之间,力挽狂澜率领举国军民抵抗侵略保卫首都,现在又开始大反攻。
百年之后,您一个高祖武皇帝的评价跑不了了,可文治也不能落下呐,弄个高祖仁皇帝评价多好,文治武功全都齐了,这文笔如刀,您也不想落下一个穷兵赎武的盖棺之论吧?
“什么武皇帝仁皇帝的?你别瞎说,不是我,我没有,也没想过!我董建昌就算是从这跳下去,出门被饿死,也不会当皇帝的!“董建昌一脸正义慷慨,严厉批判阎锡山的封建思想,然后转而说道:“继续说说这文治,"咱们只谈正事儿,不要东拉西扯!”
小人物怕权利,大人物怕史书,自古以来莫不是如此,高居庙堂的天佬们在权利道路上都到了头,那就得考虑身后名了谁不想史书上多写自己的好名声?
董建昌虽然还不是皇帝,但按照规格,他要是进了史记里面那也是得写进“帝王本纪"那个天卷的,虽然现在民国没有吏官这个职位了,但却有文史研究室呐,那里面可都是笔下不留情的文人。
史官好歹隶属编制内的人物,董建昌相信要是给足压力,改一改多写写伟光正,少些阴暗面还是没问题的,但换成了研究室里面的文人,那可就不一定了,你给他们施压,他们立马不干走人了,要是有二愣子非要学太史三兄弟,他老董也不敢去当崔杼呐。
老董执政之后,就成立了文史研究院,把那些吃饱了没事干的民国天师全都送进去大把花钱养着,就是不想让他们去外面嚼舌头。
要知道现在可是流行白话文了,逼急了这群人跑出去写野史,那白话文的野史可比文言文正史都还坑人,因为白话文大家都着得懂,若是多冒出来几部野史,他老董百年之后那可就是身败名裂呐!
阎锡山很了解此刻董建昌的内心活动,立刻上前说道:“委座,您现在文治武功就只差一个文治之功了,这年头科举废除了,文治之功不好弄,文人那边谁都不服谁,一群所谓大师整天就知道耍笔头到处暗讽,拉拢他们也没用。
我特地给您想了一个办法,只要办成了,那您的文治之功绝对跑不了,到时候文武双全,高祖仁皇帝之名响彻寰宇,岂不妙哉?"
老董摸着下巴,看向了阎老西道:“计将安出?还请先生教我!”
阎锡山—脸谋士—般的淡然微笑,抚掌而言:“此计名为:九年义务教育!”
老董追问道:“说人话!讲清楚什么叫九年义务教育,我老董卖花布出身,别给我玩什么弯弯绕的。”
阎锡山赶紧说道:“就是国家出资补贴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至少接受为期九年的免费义务教育,四年小学、三年初中,两年高中!
只要计划推进普及了,到时候中国就永远不缺人才了,人人都是高中生,都是都识文断字,出来就能工作,东西—拿就会,多好的牛马?”
阎锡山也是有私心的,到他这个地步,他也是想明白了,自己没有可能往上继续爬了,兵权被削掉了,老老实实听话在南京当一个教育部长,熬完几年任期退休享清福就是最好的选择。
但人总是有野心的,阎锡山也不甘心默默无闻的被历史扫进垃圾堆,多少也得捞一点再走嘛,捞权不可能,捞钱害怕被劳动送到西北去修路,所以就只能捞名声了,这也是最划算了。
什么钱财权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了,唯有青史留名那才是长久之计,只要九年义务教育搞成了,他这个提出计划并且推进的部长也得跟着捞取不少的收益,现在阎锡山作为文臣,只要搞定了这件事儿,哪怕只是一个开头。
那么百年之后他的名声足以配得上一个谥号,事情在他手上办成了,那他就是文正、文贞,他若是只开了一个好头,那就是文成、文忠,这都是得上史书浓墨重彩记下来的,搞成了,史书上他阎锡山至少得占一页!
“计划很不错,但需要的钱太多了,三十二亿,这特么能养多少个师,能建多少艘军舰,现在打仗呢,你要不回去再做做方案,能省多少是多少嘛,实在不行搞个六年义务教育就差不多了。“董建昌心中已经被文治武功武文双全仁皇帝的称号吸引上钩了,可就是成本太高了,第一年就是三十二亿,再往下继续涨,他老董也不知道自己扛不扛得住。
“六年不行呐,这数字与您不匹配!“阎锡山掐指一算摆出了一副神棍姿态,神神叨叨的说道:“九,既为阳数,又为极数,天之高为九重,地之极为九泉,九又与久同音,寓意江山永固长久,又意为龙,龙耀九霄代表天九五之尊统天下帝王专属。
六算什么,老六?六六大顺?还是五魁首六六六?要省钱那还不如只搞四年算了,省的还更多!“
董建昌听完起身摆手:“四年绝对不行,四算什么,死么?不吉利,还是九年比较好,这数我喜欢,要不再加一个五年大学,直接凑成九五之数?“
阎锡山听完额头都冒汗了,刚才都还是一阵言词批评我搞封建,你现在倒跟我玩起了迷信,五年大学这能搞义务教育么?他这把骨头可禁不起这么折腾。
阎老西赶紧劝道:“委座,过犹不及,有个九就够了,凡事不可太尽!”
董建昌重新坐下来,感觉自己的确是有些太极端了,缓过来之后点买道:“这倒也是,总得给后人留下一点进步空间嘛,九年义务教育就挺不错了,我批了!”
阎锡山赶紧起身鞠躬:“委座大恩大德,卑职仅代举国上下千千方方嗷嗷待哺学龄幼子,向您致谢!您的恩德,我们永世都难以还尽,世人皆会铭记委员长恩情,您就是我们的太阳呐!”
董建昌听完一脸严肃批评道:“阎部长,你这又是犯了个人崇拜的错误,这不是我的恩情,这是国家的恩情,取之手民用之于民嘛,切记尔等俸禄皆自民脂民膏,用心办事即可!”
“委座教训的是,卑职谨记在心!“阎锡山点头,心中暗道你个老小子口是心非的性格我们还不知道么?说完之后,目的达成的阎锡山拿起了签署完毕的文件就想离开。
但此时董建昌却叫住了他,着重强调道:“切记,所有学校都不可悬挂我的画像,更不能让学生颂念我的恩情,也绝对不能教科书上为我歌功颂德,明白么?”
阎锡山赶紧点头:“明白,委座!我保证妥妥的!“董建昌满意笑道:“嗯,去吧!”
阎锡山离开之后,董建昌立刻就捂住了胸口开始心疼起来了,这特么教育怎么比搞工业都还更花钱,一年三十二亿,老子去哪搞那么多钱?可惜吹出去的车许出去的诺,就算是跪着也得办完,不然他的威望可就有损了。
实际上三十二亿对于一个拥有四点五亿人口并且还在不断加速增长的国家而言,搞九年义务教育制度,这只能说是—张门票钱,这笔钱花下去也就是入门而已。
民国目前人口四点五亿人,按照一般的人口结构分布来计算,0~14岁人口大约七千万人左右,算上14~48周岁人口,这个数据能够突破八千万以上,其中学龄未成年人至少四千万人,三十二亿平摊到每个需要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身上,平均也就是八十块大洋每年。
八十块大洋听上去非常多,足够五口之家两三年的生活费了,但对于教育而言那就是杯水车薪,要知道这笔钱是包含学生的学费、伙食费教学器材费、教师工资、学校建设经费等等—揽子开支在内的。
按照目前九年义务教育规划,每一个村都得要有小学,每一个镇都得有一所更大的中学,然后县城—级都得在各地兴建好几所高中,光是建设学校的钱那都是一笔天文数字。
学校建设好了,还得聘请教师,这年头识文断字的人工资可不低,对于教师而言,收入更是社会上比较高的那一撮人,这么多的学校请这么多的老师,每个月的薪水支出那都是很恐怖的,教育部不可能让所有老师都用爱发电,不拿工资只靠情怀是干不长久的。
几千万学子所需要的免费教材也都是需要从这一笔经费中开支,老董上台之后教育部门获得了不少经费,但也只做到了几个人拥有一套书共同学习的地步,学习用品还得是靠学生家庭自费购买。
更加大头的还有学生的伙食费,现在的学校普遍实行寄宿制,学校得提供学生一日三餐,这笔伙食费也不是小数字,如果全都让学生家庭负担,那么很多家长都会选择让孩子弃学的,生存面前教育其实也不算那么重要。
教育部门为了维持入学率,也是绞尽脑汁,从军队、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民间企业各方各面筹集物资,陈粮、罐头、饼干、饲料什么都要,就是竭力维持住脆弱的学校伙食系统。
现在有了这笔钱到位之后,教育部门]的压力将会轻松一大截,有钱才好办事,拖欠的教职工薪水可以补上了,学生每人一套教材循环使用也可以做到了,有的学校没有教学楼的也可以修了,甚至说伙食上给每个学生一天一个鸡蛋一杯豆浆或者牛奶也不是不可能了。
总而言之钱花到孩子们的身上,花在教育上面,那是比当做军费更有意义的。
262.财政部︰扛不住,您另请高明吧!
陆续接待了一群死要钱的部长高官之后,心力有些憔悴的老董终于看到心心念念的财政部长王正廷终于来了。
见到了自家财长,老董也算是松了一大口气,别人来都可能是要钱的,但财政部长总不可能跑过来找自己要钱吧?
此刻的老董已经是惊弓之鸟了,只要是不来找他要钱,那就都是好同志!
虽然说自己没钱就能去借,而且那头也很乐意借钱给他,甚至还巴不得多借一些,但老董始终还是感觉这里面有些阴谋,始终放不开借钱。
借钱一时爽,还钱火葬场的道理,他老董也是了解的,再说每年百分之六年息属实不低,现在他都恨不得刮地皮卖给那头还债了。
“王部长,见到你我可是见了亲人呐,来来,快坐,先喝茶。”见到了财长之后,董建昌亲自起身相迎,热情的扶着他坐下,还给开了一瓶王老吉,这待遇相比之前进门的那些部长堪称天壤之别。
财政部长一脸的受宠若惊,赶紧道:“委员长切不可如此,上下尊卑,哪有上级给下级开凉茶的。”
王正廷可是高知分子,属于这年头最不容易忽悠的那一小撮人,他14岁即入天津北洋大学堂,毕业后曾赴日本留学,并加入同盟会。26岁始留学美国,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1911年回国。中华民国成立后,即为内阁成员。先后担任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副议长、代理议长、代理工商部长,北京政府工商部次长、外交总长、代理内阁总理,履历可谓是亮瞎狗眼。
这种人可不是好忽悠的,他此刻也是心里头打鼓,老董上台之后前任财政孔祥熙被拉到了嘉陵江边炮决了,正好这时候王正廷跑到了南京效忠老董,老董感觉这是一个没根底派系的家伙,还是聪明人留过学,肯定数学应该不错,就委任其为财政部长。
跟着老董干了一年了,王正廷也是对老董的性格很了解,这家伙没事这么热情肯定就是有鬼。
“委员长,使不得,您坐好,听我汇报就行了,无需如此。”
“你是我的财长,哪有什么使不得,你的劳苦功高我都看在眼里,能把南京中央乃至全国上下这堆烂摊子财政理顺,也是辛苦你了!”
“不辛苦,都是为国家服务!”
董建昌一脸的政客笑容,语气温和的说到:“王部长,你要是和我这么见外,那就没意思了。”
王正廷无奈叹了口气道:“委员长有话还请直说。”
董建昌从办公桌上拿起了那—摞厚星的各部预算备份件,走到了王正廷面前:“你可得挺住呐,别在我办公室出事儿。”
“这是什么?委员长你把文件塞我怀里干啥,国家机密我不能看,这不合规矩。”
“什么狗屁机密,都是预算文件,你这个财长不看,我能看得懂么?”
“您签过字就行了,卑职最近心血管不行,扛不住刺激呐。”
“你不看,光我签字有什么用处,赶紧的,仔细看一遍,给我说说能不能办到。”
王正廷迫于董建昌的淫威,只能一脸不情愿的开始翻看这些预算文件,看到农业部申请十亿贷款,王部长的脸色刷一下变红了,然后看到工业部二十亿预算,他的脸瞬间又绿了,当看到教育部的三十二亿预算时,王部长忍不住开始要掏口袋里面的速效救心丸了。
一旁的董建昌看得也是一愣一愣的,啧啧称奇:“老王你不是浙江人了,什么时候学会四川的变脸了?老王你掏口袋干什么?老王你怎么躺下了?犯困了么?
老王!老王!你吐沫子了!”
上一篇:大明:汉王朱高煦家的鼍龙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