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凭啥说我是战犯?

凭啥说我是战犯? 第129节

换做以前,中国对外战场上,别说是一口气俘虏了上将,就算是打死了一个日军大佐,那也是大功劳一件,可就是江南战场上百万日军覆灭,把外军将领给搞得不值钱了,南方战场上击毙俘虏的日军大将足足七八个,中将几十个,少将数不清,连日本亲王都被抓了送上祭坛砍了脑袋。

搞得后来作战的时候,击毙俘虏敌军将官已经不是什么大功劳了,但这次李云龙能够拿到一枚银星勋章那也是值得羡慕的事情了,要知道楚云飞这次作战有功撑死也就是拿一枚铜星勋章。

听着李云龙这番话,楚云飞也是忍不住翻白眼,这种反向炫耀最为致命。

李云龙经过此战,获得如此战功,还拿了一枚银星勋章,就代表他已经可以跨过一般上校四年的停年随时可以晋升了,之所以没有升,还是因为这家伙之前升的太快了,军校出来就是破格授予的中校,熬了半年左右就被晋升上校团长。

未来至少还得一年时间,李云龙才有可能晋升少将,不然一年内三级跳,而且还跨过了最要命的校升将,这也太离谱了。

楚云飞被李云龙噎得有些不想说话了,一个劲的吃菜,期间还问起了自己那支钢笔什么时候能还过来,但也被李云龙打哈哈糊弄过去了,开什么玩笑,他老李现在也是半个知识分子了,正缺一支钢笔钢笔呢,楚云飞这支限量版国防部授予的英雄牌金笔刚好合适!

正当两位团长把酒言欢的时候,第八军军部内,林军长也接到了来自军群司令部的最新命令,李宗仁命令第八军原地驻扎休整,就在这片地方过冬了,调遣过来驰援的41师与44师也会继续赶过来。

李宗仁推测今年冬天外蒙方面是不会再有战事了,他打算就让第八军还有41和44两个师在外蒙过冬,作为来年进攻贝加尔湖地区的主力,期间李宗仁还告知林军长,通往他们的铁路以及公路哪怕就是深冬时节也会继续抢修。

军群司令部让第八军将所有俘虏都投入劳工队,废物利用都派出去修路,争取这个冬天把道路尽可能修出来一个雏形,哪怕是因为极寒条件打不了混凝土,但该有的陆基还是必须搞定的。

军群司令部已经开始计划来年出击进攻贝加尔湖.啊不.应该说是牧羊湖,斩断苏军赖以为继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让莫北地区打出一次漂亮的战略迂回。

这个计划是国防部拟定的,由蒋百里和法肯豪森联合制定,计划核心就是这个冬天不计代价的修缮通往漠北的铁路,同时秘密加强第八集团军,不断派遣援军。

在苏联人认为不可能的时候,把进攻牧羊湖的军队兵力、后勤、交通尽可能准备到位,只待来年开春之后,气温回升,那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时候。

试想一下,在乌兰巴托只要集结2~3个集团军,也就是二十万到三十万的军队,那就完全有能力突破苏军占领伊尔库茨克,斩断整条西伯利亚大铁路,只要成功了,那就是彻底孤立了苏联远东方面军,将其变成了一支孤军,他们再也无法获得来自莫斯科的任何援助。

相反国军还可以从伊尔库茨克沿着铁路线朝向苏军进攻,对远东地区的苏军还有日军形成一个从南到西的巨大包围圈,只要慢慢锁死收紧这个包围圈,那么圈子里面的两百七十多万日苏联军,还有非法窃据中国领土的三百多万苏联侨民以及两百多万移居东北的日本开垦团,这些人都将会变成瓮中之鳖。

乌兰巴托战役结束之后,南京董委员长亲自下令,改乌兰巴托为库伦,改外蒙为漠北省,下令行政院派遣官员前往新收复地区建立行政机构。

同时军事情报局的工作小组也将会同步前往这些地区,开展各项清洗审查工作。

本来老董是想把外蒙改成湖南省,意思就是牧羊湖以南省份,而湖北省那就是苏联人的贝加尔湖以北地区了,但这事儿遭到了自己老家还有鄂省的强烈反对,天底下只能有一个湖南和湖北,不能蹦出来第二个!

底下人不干,老董也就没有坚持了,把外蒙改成了漠北省,内蒙改成漠南省,贝加尔湖改成了牧羊湖。

南京的对于偏远地区尤其是多民族地区的统治风格从地区命名就可以看出来了,绝不尊重任何除汉族之外的任何民族利益,只按照王道霸业而来,没有什么蒙古自治区,甚至连蒙古这种字眼都不能存在,直接取消,按照汉人古代传统来命名。

那个要是敢不认可,那就是不服王化,到时候国家军事情报局的清洗工作小组自然会找上门,专门清洗各种不服。

甚至老董私下里专门交代楚才,要建立专门的感化营,收容所有不服之人,让他们感受伟大慈父董建昌的慈爱,用最直接的方式去改变他们的想法!

259.农业问题很严峻,农民快受不了了!

又是一个美好的冬日上午,早上八点刚起床的董建昌坐在了熙园湖边阅读报纸,自从南京解围之后,老董就恢复了正常的工作作息时间,每天八点起床,九点上班,下午五点就下班,晚上看情况处理一些事情,非必要的情况下,老董一般是不加班的,而且每天晚上十二点之前必须睡觉,天大的事情也不能干扰他的正常睡眠。

作为国家领袖来说,老董这种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显然是非常偷懒的,历代中国皇帝还有民国之后的总统都没有他这么懒。

底下人也对委员长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提过意见,认为老董身为国家领导人,而且还在战争期间,带头搞八小时工作制很不妥当,很多时候有急事想找老董这个领袖商量,还得等他起床再说,脾气比较暴躁的一些部长比如说农业部长等那些延安派,甚至会冲到熙园里面大声喊门。

但老董就是丝毫不改,老董认为自己花了这么多钱养了这么多官员,那就是用来干事儿的,老董今年五十岁,到了知天命之年,特别注重身体保养,尤其以诸葛丞相引以为戒,生怕自己也英年早逝了。

所以一般情况下,老董放权特别舍得,很多事情就交给属下那些部长,哪怕先斩后奏都没事儿,只要别来烦自己就行了,事后打声招呼就OK了,老董只专注自己的威望建设还有财权以及军权,其他的都是小事情而已。

“这都八点半了,你还坐在这看报纸,赶紧给我吃了早餐去办公室上班!”大着肚子快要临盆的杨立华走了过来,一看到都这个点了,老董还优哉游哉的坐在那看报纸顿时就生气了:“你看你哪像一个国家领袖?简直就是一个昏君,别人忙的脚跟不着地的,你这个领袖还有功夫坐湖边看报纸?'

董建昌看着报纸上歌颂自己的文章,正起劲的时候,就听到老婆杨立华的声音,无奈的放下了报纸,开始啃起了馒头,杯子里面装的是温的特仑苏,他也喝了两口,牛奶里面甚至还专门泡了枸杞。

老董对于饮食要求很低,早餐就是馒头咸菜配雷老板送的特仑苏,午餐就是两荤两素一汤然后配一瓶雷老板送的王老吉,晚餐也很简单,一荤一素搭配老婆喝不完剩下的老鸡汤。

“吃快点,那些部长都在你办公室门口等着呢,毛部长电话都打到我这来了,说你这委员长再不上班他就要重新回井冈山了!”杨立华此刻就像是面对孩子磨蹭不想上学的家长一样,恨不得直接把馒头揉成团塞进对方嘴里才好。

“知道啦,那些个家伙一个个都是工作狂,我能比么?“老董无奈说道,面对怀孕的女人,老董也只能认怂。

杨立华继续说道: "知道的,你是董委员长,不知道还以为是你是哪个董科长呢!底下人就随便一个科长也没你会躲懒!”

董建昌啃完馒头,两手一摊道: “立华,你做人要讲道理!

我手底下那些将军们,进了城那是在南京在上海在香港,到处分房子,搂婊子,数票子,我老董当了这个委员长之后,连五块钱一桌的麻将都不打了,你还要我怎么样?”

做人是需要讲道理的,但是做孕妇就不用讲道理了,尤其是肚子里面怀着的还是你的种,那就更加不需要了。

最后试图和老婆讲道理的董委员长被赶出了熙园,才八点四十就到了办公室开始上班了,一到办公室之后,门口排队的部长们就开始车轮战了,毕竟年底了,十二月份各部门的财政预算都做好了,就等老董签字,只要他签字了,预算报告才能正式去国会审批通过。

第一个登门的就是农业部长,部长同志拿出一份报告书,开口就是要中央政府财政拨款进行农业补贴。

农业部长申请的补贴额度可不少,一口气要了十亿大洋,当然这些钱不是针对农垦兵团的补贴,而是用于偏远山区地带农民的补贴,农垦兵团只在开阔大平原地区进行规模化开垦耕种,对于偏远山区地带还是没有涉及,因为成本太高划不来。

所以像是广西、云贵、湖南等等诸多山区农民,他们享受不到国家农业改革的福利,反而需要承担机械化农业带来的冲击,因为自从农业改革有成果之后,农产品产量暴增,在加上老董从现代进口陈粮的骚操作,导致民国市场粮食供应竟然过度了。

粮食产品价格暴跌,这对于民生来说是一件好事儿,但对于农民而言那就是坏事儿,粮食卖不上价格,那还有什么用?自家吃?吃不完怎么办?再说现在的农民生活水平,谁舍得顿顿白米饭餐餐啃馒头?

农民也是需要用钱的,衣物、盐巴、工具、各种各样的基础生活用品那都是需要卖了粮食拿钱买的,现在粮价暴跌,农民种地根本竞争不过机械化农业,种出来的粮食只能够自己吃。

农业部长刚从贵州那边考察完回来,考察结果那也是触目惊心的,贵州那边的农民竟然都吃上白米饭了,这是好事儿么?当然不是!粮食要是能卖上价格,谁愿意自己吃了呐,真当家里面不用花钱了。

实在是偏远地区的粮食运出来都得亏运费,农民都开始撂荒抗议了,尤其是偏远山区的地主,他们更惨,不光是种粮食亏本,还得交固定资产税,多个地区的地主都开始举红旗造反了。

农业部长跑到贵州之后,当地的地主都在怂恿他,说是支持他重开根据地,愿意交出所有的土地共产化,农业部长何等聪明人,知道这些家伙就是想甩包袱不交税,所以才想坑自己!

但多番考察之后,农业部长也感觉这么下去不是回事儿,这样下去迟早会出现大批农民造反的,农业部长可不想背锅,农民要是吃不起饭,他很乐意带头造反,可要是因为赚不到钱,他可不乐意带着造反。

问题的根源还是农业改革太激进了,导致粮食过剩,而城市化工业化脚步跟不上,没有地方消化这么多过剩的农业人口, 就算是轰轰烈烈的大基建也不行,大基建撑死提供三四千万的岗位,再多那就不是修路了,而是造路。军队也没办法消化这么多破产农民,首先就是军饷开支老董承担不起的,军队也不需要这么多人参战,扩军也得慢慢来不是么?

现在的联邦境内,伴随着大基建项目开启,各地交通都开始飞速发展,交通好了就连带物资运输通畅了,偏远地区的农民种出来农产品根本竞争不过从外地流入的工业化产品,人家肉罐头都卖的比你稻谷还便宜,你拿什么竞争?过度的倾销冲击虽然能够让中央政府获利,但农民可不干了,以前大家一块吃苦,谁都没有意见,可现在有的人参军发财了,有的人修路发财了,有的人甚至去城里打工都发财了,唯独种地发不了财。

眼睁睁看着别人修新房子,买新衣服,甚至是连祖坟都开始砌水泥了,这让大部分吃不到红利的农民意见越来越大了,不患寡而患不均,连地主都遭不住了,这说明情况很严重了。

小农经济你冲垮了没事儿,可你得建设起来新的经济圈接纳大家才行,管杀不管埋那是要出大问题的,现在山区农民连盐巴都没钱买,守着一堆没人要的粮食怨气冲天,他们搞不懂什么经济市场规则大道理。

农民只知道以往还能卖粮食换钱买盐巴、药品、布匹,可现在全都卖不出去了,地主收租都不要粮食了,光吃粮食是能活命,可你看到别人还能吃肉,而你自己连盐都吃不起,你会怎么办?

农业部长现阶段想出来的办法就是提供农业补贴,对偏远山区免征农业税以及固定资产土地税,安抚住偏远地区的农民们,至少让他们种一年地下来能够有钱买盐买药买针线。

顺带农业部也得开始规划附加值更高的产业,比如在云贵湘川等地区开展茶叶、水果、中药材种植计划,提高农民收入,稳住这些人别生乱,这些地方可都是最能打的地方,都是不怕死的,蛮子就是说他们,他们要是过不好,那大家都别过了。

在没有大规模完成城市化工业化之前,这些地方的人口不能大规模流出,因为没有安置的地方和岗位。

董建昌听闻农业部一口气就要十亿大洋拨款,而且还是一年,来年还得继续要,顿时就坐不住了,除了拨款补贴之外,还需要额外财政继续给钱扶持各地高附加值农业,--年下来财政在农业上面的支出就得超过三十亿!

现在年底商量好,过完元旦就必须马上拨款,趁着农历过年之前,一九三八年的补贴必须到位,否则农民们今年口袋里没钱只能守着一堆慢慢受潮的粮食过年,那可是要出大问题的。

农业部长用了二十分钟的时间说明了问题原因,归根结底还是中央政府不考虑农民利益,尤其是偏远山区农民利益,只顾改革机械化农业,还不断进口陈粮打压粮价,到最后还没有本事消化这么多的破产农民,你不掏钱谁掏钱?

本年度南京中央政府从现代进口了一千五百万吨的粮食,这还不包括其他农产品还有食品,这就相当于是改革前全国农业产量百分之二十左右了,再算上农垦兵团出产的海量粮食,这些都是成本极低的,流入市场之后,根本就不是小农经济扛得住的。利益是不会凭空产生了,中央政府利用粮食牟利攫取社会财富,那么农民那份就没了。

“这群刁民,吃不饱要造反,现在吃得饱还要造反,真当我董建昌没脾气么?每年这么多钱都补贴扶持了,我还不如拿着当军费镇压他们,只要闹,就给钱,那往后我南京中央不成了软柿子?”老董态度强硬,不愿给钱,不是他不体恤子民,而是体恤不起!

全中国四亿五千万人,城市人口顶天五千万甚至还不到,四亿农民,大基建撑死消化五千万,工业发展现阶段哪怕硬塞也只能消化五千万,剩下三亿怎么补贴?他老董就算是有座金山也不够三亿人吃!

这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不以个人意志转移的,你老董既然带来了便宜到爆的粮食,那就承担所有人吃饱饭之后的后果。

人活着不止是有食物需求,还有医疗需求、服装需求、住房需求、教育需求等等,以前的农民哪怕饿肚子,但也还是能够吃到盐巴,紧一紧不是大灾之年,还能卖一些粮食,去城里面买药,小孩子碰运气还能上个学。

可现在农民连针线都买不起了,光有粮食远远不够,个体户农民没法长期储存这么多的粮食,一时之间他们吃不完卖不掉,交租子都没人要,交税也没人收,眼睁睁看着没办法,谁都不能接受。

农业部长继续苦劝,这事儿必须得处理了,发展中带来的问题,还得靠发展解决,劝说老董要用辩证唯物的角度看待问题。

现在多花钱稳住,将来情况有变等工业发展起来了,城市化也跟上来了,这些人可就是大有用处的劳动力了,实在不行移民漠北、红河这些新建省份,多给些地也能解决不少问题。

偏远山区人均一亩三分地养活不了人,移民到了新领土一人给个几十亩地也搞机械化种植,那就能养活了,凡事要多想,不能总靠枪杆子解决。

老董心里头很委屈,但考虑自己的威望,最后还是咬牙签字批准了农业部的申请,没办法中国人太多了,农民更多,任何农民的一点小问题,那就是几亿人的大问题,疏忽不得,四亿农民一担不满他老董,就算是老董的军队打上月球都没用!

260.委员长,咱们工业系统也得发展呐!

刚送走农业部长,工业部长又跑进来了,大手一挥将预算报告甩在了老董的办公桌上,然后往沙发上一坐,大有不给钱就不走人的架势。

老董也没有对对方的态度感到不满,毕竟你这个委员长都朝九晚五了,底下人忙得脚跟不着地,好不容易逮到了见面机会发发脾气也是情有可原的,老董对于能干事而且不反对自己的人一向都是很宽容的,这年头找几个办实事的人才不容易,有点脾气也是情有可原的。

有本事有脾气的人总比那些没有本事空有脾气的人好太多了,没这些人帮忙撑场子,老董一个人可摆弄不来这么偌大的一个国家。

老董这厮有个坏毛病,那就是放权很严重,听上去这是件好事儿,但实际情况却不是如此,老董只放事权不放财权,最终的审批报告还是得他签字才有钱,当然了你如果拍板要干的事情不需要南京掏钱,那就另当别论了。

放权严重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责任也跟着一块到你手上来了,老董自己成了不粘锅,有了成绩是他领导有方,有了问题那就是你来背黑锅了。

老董拿着工业部的财政预算报告,直接跳过了中间繁琐的内容,他不懂什么工业体系是纯粹的外行人,所以老董不看那些看不懂的东西,只看结尾最后的数字,看着一串长长的数字,老董开始用手指头一个个数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

“我说老任,你没弄错小数点吧?二十亿? ?应该是二亿吧?”

工业部长摇头:“没弄错,就是二十亿零七千五百三十五万!多一分我不要,少一分我不干!”

董建昌被这话气得够呛,但也还是耐着脾气说道:“好好说话,你们延安出来一个个脾气都这么冲干什么,有事商量嘛!

哪有见面就将军的?”

工业部长直接道:“委员长,这不是将军,这是工业部的底限,少于这个数字,明年的工业建设开展不起来,我们也是没办法了,否则谁愿意这么狮子大开口。”

工业部长提及工业建设,那也是立刻如数家珍开始诉苦,向董委员长申诉目前国家工业建设的难题,主要就是人才市场、体系等等问题。

首先就是人才问题,现在工业体系开始大建设之后,南京工业部目前规划之中的五个工业带,两湖平原工业带、南京芜湖工业带、京津冀工业带、成渝工业带、长安工业带,未来还可能继续规划东北工业区以及大西北工业区。

这些庞大的工业带涉及到了现代工业体系所有需要的行业,也是现代那边产能转移合作计划的重点实施平台,可要建起来,设备和技术都不是难题,最缺的还是人才,联邦境内本土培养的那点工人数量,打一半都被拉进军队去了。

海陆空三军都需要大量的技术兵种,海军需要轮机兵、损管队、维修员等等兵种,空军需要地勤、机械师,陆军需要工兵、驾驶员、维修员,自己培养来不及了,那就是直接从民间征召。

军队为了抢人才,那可是开出了优渥的条件,技术兵种参军之后可以直接跳过等兵、 一等兵军衔,一次性授予上等兵军衔,干一年就可以晋升军士成为职业军人,就跟现代那边大学生参军差不多的待遇。

而且招收条件很宽泛,甚至说你打螺丝熟练都能应招,熟悉机械结构、能够从事维修工作的人甚至可以被直接授予军士军衔,学历如果有高中以上,授予少尉军衔都不是问题。

工业部年中开始全国大摸底,规划工业建设计划,搞到最后猛然发现基本盘的工人都快被军队挖墙脚给挖光了,空有设备没有工人那能干什么?

工业部现在的办法就是内外兼修,对内守住剩下的基本盘,提升工人福利待遇制定相关劳动法律,在全国各地兴建各类工业专科学院用来专门培养工人,这些事儿都是需要砸进去海量资金的,新建的工科学院都是免费入学的,由政府承担全部开支,但是学员毕业之后必须听从安排接受调配前往国有企业上班满十年作为补偿。

当然了,这年头也不会有那种上完学就跑路的家伙,进国企当工人对于很多寒门子弟而言已经是非常不错的出路了,而且连上学学技术都是国家承担费用,那就更别说跑了。

对外,工业部开始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尤其是南洋一带的华人技术专家还有学子,这些人以往都被军队拉过去打仗了,现在工业部缓过来了之后也是赶紧截住,这些高素质人群去打仗实在是暴殄天物。

除了南洋地区的华人之外,对于欧美地区归国的华人,政府也是开出了高额悬赏,大学生来一个奖励个人五千大洋,如果由介绍人带领回国,那么介绍人也可以拿到一千大洋的介绍费,归国之后要什么给什么,一切都好说。

除了华人之外针对海外洋人的高素质人群,南京政府也开出了大价钱引进人才,待遇比华人差了那么一丢丢,但是也颇为不菲。

现在从外部引进人才最多的来源地就是西欧尤其是德国,南京同柏林签署密约同盟之后,柏林每年固定接受上万名华人留学生,同时也派遣大量技术人员来华帮助工业建设,代价就是联邦所有的技术都对德国开放,因为离开了德国佬自己根本玩不转。

工业建设第二大难题就是市场问题,现在明明是战争期间,但是建起来的军工厂却死活拿不到军方订单,连步枪手枪订单都接不到,这让相关工厂极其恼火,痛斥军队内部存在买办行为,从来不支持国货,搞得现在汉阳兵工厂连枪管都不造了,直接拉钢筋打铁轨维持生活。

幸亏大基建规划开始了,需要海量的建设材料,这才让工业部门有口饭吃,否则早就饿死了。

老董每次接到工业部发来的反倾销申请那都是十分尴尬的,工业部怒斥国家中央政府不支持国货,一个劲儿从国外进口大量工业品,不断倾销本国市场,要求老董出台措施制止这种现状,并且抓出幕后那些个买办败类!

老董看完这些申诉之后一直都是留中不发,他总不可能自己抓自己吧?南京中央政府就是整个联邦最大的买办,尤其是军火上面,你敢不买,雷彪那可是要发飙的!

首节 上一节 129/3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汉王朱高煦家的鼍龙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