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第159节

  冯修永也很配合,拱手说道:“不敢言辛苦,湖南诸多事务,都有各州府县官员早早安排妥当。臣初来长沙,只是优先做好整理归档,再行理政治民。”

  “嗯。”

  聂宇微微点头,接着又笑道:“谢卿在这长沙也是辛苦了。”

  “不辛苦。”谢彦辰连忙拱手。

  他才是真的辛苦,但前面已经做错了事,该受敲打就得受敲打。

  聂宇简单说了两句,便跟随二人和一众随从官吏衙役,身边是一大批的汉王亲兵卫队保护,就这么气派十足进了长沙城。

  沿路摊贩百姓,早早就被官府通知,今天汉王要驾临长沙,让摊贩百姓们尽量多多避让,不要挡住了官道。

  这些摊贩百姓当然不敢拦住官道,既有对官府的敬畏,同样也有对汉王的拥护爱戴。因为汉王一来,就免了他们欠的赋税和高利贷,而且还给他们分田分地,废了他们的奴籍,还他们自由身。

  听说就连汉王后宫的妃子,都有家奴出身的,这汉王要是能当了皇上,那他们穷人百姓的好日子,不就真的来了嘛!

  摊贩百姓早早让出条道路,但偏偏又不愿意走,就围在街巷两旁,等着汉王仪仗队过来,想看看这对他们穷人这么好的汉王,到底是何等真龙天子的威风?

  聂宇也没让百姓们失望,他没有坐舆轿,而是骑上了自己那匹高头大马,故意走的很慢,能让百姓都看见,身上穿的王袍很是显眼。

  “这就是汉王?”

  “好年轻俊秀的小后生啊!”

  “你还真别说,这汉王跟我儿子差不多大……”

  “老王,你说啥子呢!汉王那可是跟皇上一样的真龙天子,能是你老王家儿子能比的。”

  “对对对,俺老王这笨嘴,这汉王要能是俺老王的儿子,老王我就是马上死了都值了呀!”

  “哈哈哈,老王,你想的倒是挺美的。”

  “……”

  围观百姓们叽叽喳喳,不乏有着“大逆不道”之言,但那些看守衙役与巡视汉兵,全都当作了没听见没看见。

  大汉治下,不因言获罪,只要你不是恶意在公开场合,大骂汉王和大汉的政策,那都是没事的。

  哪怕有人指责大汉的政策,只要能给出有理有据的分析理由,那汉王同样也能赦免无罪,甚至还会封赏官职赏赐。

  这些可不是随便说说,而是汉王亲自下过了命令。

  一人智短,众人智长。

  再好的政策,也不能光顾着下,而不看民间反馈。

  临时住进湖南巡抚衙门,众多官员匆忙赶来拜见,顺便在汉王面前混个脸熟。

  等一通拜见完毕后,众官员散去做事,就留下几个主要负责人。

  冯修永先开口汇报说:“臣来到长沙以后,第一时间先是整理归档了湖南各州府县档案,同时下令受降了靖州、沅州府二地。其中沅州府还好说,辖地境内没什么大的叛乱,这里距离我大汉治下很近,沅州知府姑且贪的不狠,所以我大汉接收的还算顺利。”

  “可靖州就有些麻烦了,靖州知州贪婪无度,知道自己投降以后可能没法继续当官,反而变本加厉贪污,直接逼反了南部侗苗。这些侗苗现在已经占据了通道县,并且对我大汉官府非常不信任,还扬言说要想谈,那就让大王亲自去谈。”

  聂宇听后不怒反笑:“呵呵,这不是巧了,孤本来就是来跟瑶民、苗民们谈的,加上了他们倒是也无妨。至于那伪清的靖州知州,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大王英明。”

  冯修永拱手恭维一句,接着说道:“早在大王决议南下,臣便已着手邀请宝庆花瑶、永州平地瑶、湘西苗部等各族百姓,派遣代表前来长沙会面。现在大王已经到了,那臣也该催促安排一下他们,可以尽快的见面会谈了。靖州距离长沙有些偏远,但最迟本月底侗苗的使者应该能到。”

  “这样很好。”聂宇点头认可。

  因为有电台作为通讯设施,所以长沙这边下达命令,可以瞬息之间送到宝庆、永州、靖州、湘西各地,而后直接一路坐船走水路,半月到长沙绰绰有余。

  说过了这些各族百姓的问题,聂宇接着问起了新占地盘的民生:“茶陵、酃县、攸县目前都怎样了?”

  总算轮到了谢彦辰来说话,他连忙说道:“攸县遭到贼寇(杀尽王)肆虐,百姓大多死于兵灾或是逃难他地,仅有少量留存,田地大量抛荒。我大汉收复攸县后,臣按大王命令,先对此地免征赋税,调运粮草进行赈济,又收拢流民重新恢复开垦。”

  “去年还是第一年,所以开垦力图先恢复一半,尽力做到不太依赖长沙支调粮草,明年应该就可做到自给自足,后年顺利的话就能正常缴纳粮赋了。”

  三年恢复正常生产,这个速度已经算是很快,也多亏了攸县划给了长沙。而长沙又是省城,还没有遭到太大的破坏,可以支撑攸县恢复生机。

  聂宇微微点头,对此还算满意:“谢卿辛苦,一切慢慢来就成,不用操之过急。”

  茶陵和酃县,这二县划给了衡州府,所以只能冯修永这湖南巡抚来回答。

  冯修永说:“茶陵和酃县,赵知府已经基本安置妥当,茶陵人丁稀少,百姓多从安仁县移民。而酃县则还是维持现状,优先进行开垦复耕,同样先不予征收赋税。”

  说完了两县,冯修永不忘补充说了下南边的郴州和桂阳州,这两块地一块是新复地盘,另一块涉及到了大汉银监。

  冯修永补充道:“郴州知州潘伯庸做的还算不错,郴州受到破坏并不严重,只需要我大汉下达新的法度就行,就是分田官不太够用。臣目前正在从其它州府调遣闲散分田官,但也只能解燃眉之急,而且分田官可以借调,镇长官却不能借调。”

  “桂阳州亦是差不多,这里还设置了银监,不仅需要官员,还需要足够多的驻军。”

  聂宇认真听取了冯修永的建议,说道:“郴州缺分田官和镇长官的问题,孤会让吏部尽快先着手想办法解决。当务之急,还是要尽快完善我大汉在各地的基层学府建立,必须要让愿意读书的百姓都能读上书。桂阳银监需要更多驻军,这件事确实是孤之前欠考虑了,通电让兵部着手解决吧!”

  大都督府只是管军队打仗的,但地方驻军的安排,还是要兵部来拿主意做决定。

  “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呢?”聂宇又问道。

  中国四大书院里的两家,虽然入了大汉治下后已经等同于从贼,没有了原来的政治号召力,但该有的文坛影响力,却是不减反增。

  原因很简单,因为大汉要建官办学府了,还要为这些官办学府,搞出一套匹配科举的做官系统。

  读书人们难以接受,先是请愿开恩科失败,接着又投入这两家书院的大树底下,期望两大书院能跟汉王抗议,好让汉王收回成命。

  谢彦辰连忙说道:“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前几日刚刚上书请辞,臣正要将那封辞奏呈交大王!”

  罗典明显是听到了汉王要南下的风声,这才算准了时间,把自己的辞呈递交给了谢彦辰,让谢彦辰转呈给汉王。

  岳麓书院到底是汉王“君臣相得”的地方,干了好几任的老山长要请辞回家归养,容不得谢彦辰马虎对待。

  而且,谢彦辰也能看的明白,这波明显是罗典看清了局势,知道这些围拢到书院底下的湖湘读书人,他们的希望肯定是会落空,那就早些抽身,还能留下点身后薄名。

  “这位罗老山长倒是知趣的很。”聂宇笑道。

  冯修永说道:“罗老山长是知趣的,可衡州府石鼓书院山长陈士雅,此人却是个不知趣的。其是伪清乾隆五十二年一甲进士,长沙籍贯,在湖湘士林威望颇高。虽代表书院投降了我大汉,但对我大汉学府制度非常看不惯,甚至敌视。”

  “敌视没关系,不乱说话就好了,任何新事物刚出来,总归是要受到世俗敌视的。”

  聂宇先是一笑,接着忽然脸色一肃,说道:“罗老山长既要回乡归养,那便允了回乡归养,等新山长到任,孤亲自题字送归。至于陈山长,陈山长年纪也大了,在这石鼓书院待的也有些久了,孤不忍其常年离乡,许其调回(长沙)城南书院,准备颐养天年吧!”

  言外之意,既然不服从学府制度,那就把你调走,还不服从那就准备回家养老吧!

  聂宇可不打算惯着这些读书人,搞了一出“君臣相得”,还真以为自己能说上话了?

第222章 乌合之众

  半个多月的时间一晃而过。

  却说这半个多月里,汉王在长沙坐等各族使者见面会谈,而汉军在湖北的扩张计划同样进展神速。

  汉王南巡前,三路大军就已经动兵,全部按照大都督府的预定战略。

  北路军兵分二路,分别攻打郧阳、德安二府,东西两路汉军则伺机而动。

  如此迅猛的攻势下,西面的郧阳府城因为直接连着汉江水路,所以这里的白莲教最先倒了大霉。

  都不给郧阳白莲教一点反应突围的时间,汉军就直接渡江而来,将郧阳府城团团包围,连只苍蝇都飞不出去。

  郧阳白莲教首白培相,此时已经完全懵了:“大家都是义军,这汉军都已经拿下了襄阳,居然一点活路都不给,真的来打郧阳了!”

  “教主,要不降了吧。”麾下教众头目惊慌失措。

  “降了,降个屁!”

  白培相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你们难道不知道这些汉军是怎么对外说的吗?虐害百姓的都是要连本带利偿还的,教主我可以降了,大不了一条命还给他们汉军了,反正该享受的咱都享受过了,可你们呢?你们难道都想死吗?”

  这话一出,马上场上就安静下来了。

  过了片刻,才有个教众头目说道:“可是城外已经都被汉军的军队围住,城中的粮食怕是压根撑不住几个月,我们守不住的。”

  说到这里,白培相又愁眉苦脸起来,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没造反前,白培相天天都想着怎么造反,想着推翻了这狗入的官府,去缔造王教主说的真空家乡,让教中的兄弟姐妹都能逍遥快活。

  可轮到了造反前夕,先是教中叛徒出卖,导致教主王应琥被抓。白培相作为侥幸没落网的教主亲传弟子,就此继承教主衣钵。

  其后,在徒子张正谟于长阳县起事后不久,白培相跟着在房县发动了起事。而后靠着郧阳府流民众多,还民风剽悍,再加上清军都被牵扯在了荆州和湖湘,让他在郧阳府成功迅速做大。

  先是席卷郧阳诸县,再到攻占郧阳府城,郧阳知府弃城而逃,他成了湖北第二个坐拥府城的大反贼。

  然后,他就打不出去了。

  郧阳府的地理位置太好了,往西北是陕西地界,这里人生地不熟,教徒们刚刚造反成功,大多不愿意远走他乡,往西南同样被巴山阻隔,出都出不去。

  往东那是襄阳白莲教兄弟的地盘,虽然他们两家一个是收元派,一个是西天大乘法,可总归还是一家人,不可能互相攻伐。

  白培相就这么被堵死在了郧阳府,期间他也短暂跟襄阳白莲教合流,试图先联手打下襄阳城,再想办法分地盘、谋大事。

  可没等他们打下襄阳城,襄阳白莲教的二十万大军,就尽数灰飞烟灭了。

  白培相一波被打怕了,差点跟着襄阳白莲教一起入川逃跑。好在清军后来没有趁胜追击,反而南下去打汉军了,还一波就被汉军打得全军覆没,总督都战死沙场。

  白培相以为自己没事了,既不对外出击,也不跟大汉臣服,就缩在郧阳府这一亩三分地,与世无争享受富贵。

  可谁能想到,他想要与世无争,但汉军却是说来就来,一点机会都不给他!

  ……

  白培相已经被清军打怕了,这比清军还厉害的汉军,他自然更不敢招惹,也不敢出城浪战。

  于是乎,双方就这么在郧阳府城僵住了。

  不对,应该说只有白培相僵住了,汉军这边可是聪明的很。眼看白培相打算龟缩府城不出来了,汉军索性趁着夜晚直接分兵,北上去收郧西、白河二县了。

  而南边的竹山、竹溪、保康、房县,则通电交给了宜昌府的西路军,要他们调一支偏师北上来收县城。

  因为失去了府城教主的消息,这些各县的分教头目本来就很慌,又看到汉军大摇大摆过来收县城,马上都以为府城已经没了,教主和几位大头目都战死了。

  汉军又顺势宣扬说只诛首恶,底层教众愿意投降的都可以免死。

  仅仅半个月不到,郧阳六县不费吹灰之力,就被汉军取下。

  白培相傻乎乎坐在郧阳府城里面,完全不知道汉军早就分兵,城外的汉军已经只剩下一千多人。而他的手里可是有着数千贼寇,还都是见过血的老贼,强行野战或许不太行,但只是突围的话肯定绰绰有余。

  又过半个多月,汉军拿下郧阳六县的消息,已经被郧阳府城知道。

  许多老贼见势头不对,纷纷选在晚上偷摸开溜。

  白培相这教主发现了,想要下令弹压,但根本弹压不住,反而越弹压,军心越是浮动。

  左思右想,觉得这样下去不行,白培相召集麾下教众头目:“汉军说的话你们应该也知道了,郧阳六县已经全丢了,现在要么死战,要么投降。投降的话,汉军是要诛杀首恶的,这首恶有本教主一个,至于有没有你们,自己掂量着看。所以,这是打还是降,你们自己决定,反正本教主明日是定要出城,与汉军决一死战!”

  这话说完,一众教中头目全都大眼瞪小眼,他们其实已经没得选了。

首节 上一节 159/2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世子稳重点

下一篇:大明:汉王朱高煦家的鼍龙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