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万历明君

万历明君 第196节

  邬景和陷入沉思。

  朱常汶见这位姑祖父不再开口,只觉得蒙混过关,自然也不会再主动开口。

  两人一路沉默地随著楚王府的官吏前行。

  宫殿楼阁,在夜色与灯火之间,次第排开。

  不多时,便来到楚府中轴在线的一座大殿,门上书“中和殿”三字,也是按照紫禁城皇极殿修建而成。

  左右婢女、太监、侍卫分陈两列,不比皇宫排场差。

  邬景和刚一走到殿外,立马便有一群人围了上来。

  “景和不愧是习武之人,数十年不见,竟还这般驻颜有术。”

  一位身著太妃服饰,面容五十上下的妇人率众来迎。

  言笑晏晏,颇有拿捏长辈姿态意思。

  这便是前代楚王的元妃,前年逝世的楚王嫡母,如今楚藩太妃,吴氏。

  言语之间有些架子,也是有缘由的。

  毕竟,世宗皇帝当初入继之前,就是湖广的宗亲,也在楚藩的照拂之下——当初兴王府讨薪不成,就是楚藩出面,接济了一二。

  有这层关系在,楚藩也多与世宗皇帝走动。

  当初世宗嫁女后,邬景和还跟著公主,回湖广的安陆老家走了一圈。

  邬景和与楚藩,也算是早就打过交道了。

  加之太妃比世宗还大一辈,此时端起长辈的做派,外人也不觉奇怪。

  邬景和深知宴无好宴,小辈这种身份,不是这个时候该接下的。

  他也不接茬,只是笑著开口道:“老朽已是六旬之身,垂垂老矣,哪里当得怎么驻颜有术。”

  “今次替陛下出巡,能全须全尾回去,就是侥天之幸了。”

  话里话外,又是点出年纪,又是拿出钦差身份,半点没有自居小辈的意思。

  甚至点了一句此行危险,不想攀关系的意思,可谓不给面子。

  这下太妃吴氏反倒有些不尴不尬。

  她招呼身边人见礼,略过了刚才一茬。

  “驸马都尉。”

  “天使。”

  “红盔将军。”

  一人一个叫法,故楚王王妃王氏、楚王诸子、东安王等,纷纷见礼。

  邬景和不露声色地扫了一眼略显富态的东安王一眼,若有所思。

  等众人都见过礼,邬景和好奇道:“怎的未见武冈王?”

  武冈王便是如今代管楚藩的郡王,不意竟然连出面也无。

  太妃与东安王对视一眼,后者出面打圆场:“将军,近日连绵大雨,我那堂兄腿疼得厉害,已是不便行走,已经在府上歇了好几日了。”

  邬景和乃是锦衣卫红盔将军,在京领一千五百人的实权将军,这么称呼不比钦差疏远,也不会显得端长辈架子。

  驸马爷视线在太妃与东安王身上来回逡巡,神情凝重,一言不发。

  直到两人都略微开始紧张起来,他才突然展颜一笑:“是啊,看来大家上了年纪都有这个毛病。”

  “只不过,我除了腿疼,还有些头疼,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他语气略重地咬了咬头疼二字,感慨地摇了摇头。

  太妃有些勉强地接过话头:“景和武状元出身,又随著世庙在西苑修行过,身子哪里是咱们这些凡夫能比的。”

  虽是缓和气氛,但太妃说道后面,仍忍不住看了一眼须发皆黑,面容好似中年的邬景和一眼,露出羡慕的神色。

  身形富态的东安王出声附和:“红盔将军这是得了世庙恩泽,以武入道,太妃想学,不妨诚心供奉飞元真君。”

  缓和一句气氛后,他侧身示意殿中,提醒道:“岷府跟襄府的小辈,已经在殿里等著开宴了,咱们先进去吧。”

  太妃也立马反应过来,请邬景和入宴。

  啧……这是第二次抬出世宗了,邬景和默默记在心里。

  面上自然没什么反应,仍是笑著从善如流,伸出手掌请主人家走在前。

  他武状元出身,生撕虎豹都轻而易举,如今虽然年龄大了,但也带了数名亲卫,并不担心安全问题。

  几人互相礼让,一团和气地踏入了殿中。

  全程没人搭理的朱常汶咬牙切齿,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见实在没人来请他,才冷哼一声,负气跟在后面。

  ……

  有人对江独酌,有人公请吃喝。

  自然也有人,兢兢业业,枯坐在巡抚衙门大堂,认真干活。

  海瑞默默地将巡江指挥陈晓、兵备佥事戢汝止的口供整理好,有些疲惫地揉了揉眉心。

  舟车劳顿之后,接连审讯,说不累是假的。

  只不过心神沉浸,能够稍稍忽略罢了。

  海瑞思虑著这两人方才所说之事。

  巡江指挥陈晓,当日应当领兵巡境,临湘县自然也在范围内。

  但要不怎么说是一环扣一环呢?

  陈晓当日被一伙富商请走,说是运送一批货物,希望能看顾运送一二。

  在收受银两出私活,跟日复一日枯燥巡境之间,陈晓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前者。

  当然,路线自然巧合地跟临湘县背道而驰。

  同样巧合地,事发之后,所谓的富商,也是人间蒸发。

  而戢汝止就更简单了,清剿水贼是他分内的事。

  巡抚衙门下手令让他抽调汤宾的近卫,在他看来也是再合理不过——况且,他也只是听命行事。

  事情在停留在这一步,可以说是毫无破绽,只是太过巧合而已。

  除了故意露给巡按御史舒鳌的破绽——岳阳王府。

  但又恰恰是这个破绽,让一切都巧合,又都可以往死人的头上推。

  事情,就闭环了。

  陈瑞等人也是看著这一点,想要到此为止,把这事结案了。

  事情做得干净啊,海瑞心中不由感慨。

  好在,这不是刑狱案子,下面的人有方法对抗审查,却架不住金銮殿那位,并不需要证据——要真什么都查不出来,大不了每年找著由头杀几个,反正才登基,好日子还在后头。

  正想著,一道声音响起,拉回了海瑞的注意。

  “海御史,操劳半日了,吃点东西罢。”

  海瑞侧过头,看到太监孙隆端著餐盘走了过来。

  孙隆将几碟吃食逐一放在了桌案上:“莲藕排骨汤、腊味合蒸,都是湖广地方小食,陛下特意嘱咐我,要您注意身体,舟车劳顿之后又费心费神,正好养养胃。”

  说罢,他又取下一份孝感米酒,放在一旁。

  海瑞多看了孙隆一眼,暗自摇了摇头。

  此前他跟李进、张宏、魏朝等人打过交道,这还是第一次遇到这么谄媚的太监。

  别给皇帝带坏了,海瑞胡思乱想接过吃食,道了声谢。

  看了一眼,确实只是家常吃食。

  海瑞脑子胡思,并不耽搁直接端起碗筷,开始就食。

  刚将碗放到嘴边轻轻吹了口气,他突然想起什么。

  海瑞开口请托道:“孙公公,劳烦将赵巡抚也请来吧。”

  孙隆低眉顺眼,也不多问,应了一声便退了下去。

  不多时。

  一脸憔悴之色的巡抚赵贤,从侧面步入了公堂。

  见海瑞正一手捧著卷宗看著,一手端著碗喝汤,不由一怔。

  他迟疑地唤了一声:“海御史……”

  海瑞抬起头,见赵贤来了,起身相迎:“赵巡抚还未吃晚食吧?来,一同就食。”

  赵贤惊讶地看向海瑞,他还以为叫他来,是要连夜熬鹰,审问自己。

  没想到这么和善。

  他心思立马活泛起来,揣度著海瑞的态度。

  海瑞搬过来一张椅子,就放在他桌案对面,示意赵贤落座。

  两人一同落座。

  海瑞这才有暇开口,有些痛惜道:“听闻,昨日洞庭湖决堤了,赵巡抚知道吗?”

  赵贤默默点了点头,他虽然这几日避嫌,不再过问这些事,但消息却并不闭塞。

  不过他是巡抚,差遣是兵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并不过问具体的政务,所以也只能知道而已。

  海瑞继续说道:“巡江指挥陈晓、兵备佥事戢汝止也就罢了,但这丘侨却是等不到结案,现在就得杀了!”

  丘侨是洞庭守备,出了这种事,难辞其咎。

  赈灾跟修缮堤坝的事还可以再说,但这安抚百姓,却刻不容缓。

  赵贤恍然,这是要借人头一用,平息民愤了。

首节 上一节 196/38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误以穿成红方首长,开局平推蓝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