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秦:墓中讲课,始皇挖地道偷听

大秦:墓中讲课,始皇挖地道偷听 第106节

齐王和楚王就算再怎么迂腐,都不可能放任赵国被不义的秦国消灭。

反之!

大秦师出有名,例行对赵宣战!

让其余五国挑不出任何错处。

且赵国还无法在国际上扮演受害者以获得各项支援……

对比之下!

战争礼法的宣战制度能够被传承下来,显然正是由于各国的君主衡量利弊以后的正确结果。

至于李信偷袭闪击匈奴人……

大秦与北境又没搞外交。

且李信闪电战的军事回报,实在远超出了嬴政的预估。

如此一来!

哪怕嬴政与东胡、大月氏真的有同盟关系。

可只要搞偷袭能够获得远大于外交联盟的军事回报!

那么就可以不宣而战!

直接猪突猛进!

闪击王庭……

旁侧。

武成侯王翦身为兵家武将,他对春秋时期的战争礼法表示理解。

但理解归理解,王翦的内心深处,依旧对所谓的战争礼法十分不屑一顾。

没办法。

身负兵家传承,就很难再对儒家的战争礼法有什么比较正面的态度。

哪怕像王翦这样讲究【守正】统帅型武将,他信奉的也依旧是兵者、诡道也!

这时。

“呼!”

荀夫子深出了一口气。

还好。

尹公只是评价他的【圣王之道】生不逢时,并没有抨击他所行之根本。

而荀夫子对于分封制……

只能说春秋鼎盛,早已是过眼云烟。

荀夫子身为儒家亚圣可以去缅怀。

但他也明白自己不能开历史倒车。

不然……

他与博士淳于越等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荀夫子对于自己的亚圣之名,还是十分珍惜的。

……

竹屋前。

扶苏开始缠着尹公把圣王之道,更加具体的讲解一下。

扶苏对于圣道和王道,都有着些许的了解。

但荀夫子的圣王之道,他着实没有吃的很透。

“你这小儒生,看来是平时没怎么用功,偷懒了吧?你们儒家自身的圣王之道,你都不了解……”

名尹尚失笑的摇了摇头,不过他并没有回绝小儒生,而是缓缓道:“其实圣王之道没什么复杂的,你只需记住四个字:内圣外王!”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何为【内圣】,顾名思义,就拿统治者进行举例,儒家认为皇帝的德行,代表了帝国的基石!”

“皇帝想要治理九州万民,就需要先行克己修身!”

“正所谓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则天下归仁焉!”

“小儒生,这句话你可懂得?”

……

圣王之道的内核,仍旧是德治为主!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有关圣王之道的践行者,倒还真有个类似之人!

没错!

正是墨家开派祖师:墨翟!

因为墨翟乃人间至圣,道德楷模,儒家的克己修身什么的,在墨翟面前都是小菜。

因为墨翟可是要开创大同社会!

人人成圣!

所以。

墨家在墨翟在世的时候,才能爆发出难以想象的生命力!

这其实便已经验证了圣王之道的可行之处。

但是……难以持续!

人间至圣的墨翟,纵观青史都找不出第二个,此乃应运时代而生的超级牛人。

因此。

圣王之道理论上可行,却需要等待下一个人间至圣的奇迹!

“回禀夫子。”

扶苏老老实实的拱手道:“这几句话的意思是皇帝需要克己修身,以定天下之基。”

“倘若皇帝的德行出了问题,那么下面的臣子就会滋生出奸佞,九州的百姓也会被贪官污吏所伤害,造成民怨沸腾。”

“反之若是皇帝坚持克己复礼,日复一日,从不懈怠,那么天下迟早会长治久安,朝堂上也会政通人和。”

……

扶苏的书本功夫显然还是到位的,把尹公所言的几句文言文,解读的十分全面。

“嗯,不错。”

尹尚点了点头以后,继续道:“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帝王化圣为辰、为月、为日,成诸侯百官之无上表率,令九州万民由衷膜拜并效仿!”

“是以:内圣归仁,天下归心!”

“想把自身修到内圣的极致,便需要起心动念之间,皆把仁爱之心推及向九州四海,进而自然可从内圣达到外王之境。”

……

尹尚的第二句话,才真正把【内圣】全部解读了起来!

说白了!

就是让皇帝成为一个圣人!

让举世臣民去膜拜,去效仿!

皇帝需要时刻立于道德的至高点,从上至下的用【德化】去修正整个帝国!

不得不说。

这绝对是个极度理想化的道路。

而尹尚认为,王权之下,必有黑暗。

皇帝在成为九五至尊之前,必须得走过一段难以言说的储君之路。

那么伴随着黑暗成长起来的皇帝,真的可以始终保持自身的赤子之心与内圣理念嘛?

很难……非常难……

君子行路,不仅要提防小人与恶徒的明枪暗箭。

君子更要预防自身在跟小人、恶徒对抗之时,内心中不断涌出的同等恶意!

就像一个君子很容易被道德绑架。

可小人直接就没有道德,自然不会被任何规则所束缚,毫无底线。

久而久之。

君子的内圣道德理念是否会被现实冲击的松动?

一定会……

所以儒家讲究【静】,更要求时刻固守本心,克己复礼!

“.〃 综上,【内圣】便是吐哺归仁,天下归心!”

尹尚组织了一下语言,继续道:“而【外王】则是皇帝需要以内圣之身,圣人之名,施以王道之治!”

“皇帝需要给自己树立起一个【仁人】的形象,持续性的获得子民的拥护与爱戴。”

“在【论语-为政】篇有提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前半段句话说的是:若一味的用政令与酷刑,去整顿九州百姓。那么百姓即便不做坏事,也只是因为怕受到律法的惩戒,却没有发自内心的认识到自己做的乃是一件【无耻】之事!”

“毫无廉耻之心的百姓,若某日因为犯法被惩戒,最终也只会归咎于自己的运气不好,这便是帝王以【内圣外王】教化的失败。”

“因此引出了后半段句话的意思,帝王需要以自身的德化修养去引导百姓,再用礼制去匡正百姓,只有这样才能让九州万方的子民拥有廉耻与膜拜之心。”

……

首节 上一节 106/2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七进七出入敌营,看呆曹操

下一篇:大明朱元璋:开局见证马皇后之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