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帝业江山纪

帝业江山纪 第343节

刘承业这边还没有开口,柴文那边却先一步开口道:“皇上,孤觉得建隆这个主意不错。这样的大场面可不是什么时候都能见到的,过了这个村下个店不知道在哪,皇上不如就让他去吧。孤和并肩王看着他,不会出什么乱子的。”刘承业想想也就点头答应了下来。柴文是什么心思他也清楚,刘建隆是皇长子,坐在那里就是一种震慑。

第1615章 云王与云王妃

===============================

青云州,平云郡,云王府。云王刘承平这些日子以来眉头就没有舒展过,他发愁的原因是因为皇帝的一道圣旨,让他们这些皇室宗亲按所拥有田亩数量按亩缴纳田税。接到此旨意之后刘承平整个人都不好。他爹死的早,所以这家伙十岁便因为是长子的身份承袭了云王的爵位,今年他三十三岁,这二十多年来过的那叫一个逍遥自在,无拘无束,要什么有什么。

原本刘承平以为这样的日子会一直过到老死,却不想事与愿违。此刻他坐在自家宽敞的花厅里,眉头皱的都扭成了一团。云王殿下长长的叹了一口气道:“这皇上好好的为何突然改了农税,按田亩收税的话这每年孤可是要多掏一大笔的银子,那可是白花花的银子孤心疼啊。”他身边王府的管家听了这个话也是一脸的苦大仇深,不要说王爷,连他都舍不得。

王爷开口了,这个话他不能不接,只能硬着头皮说道:“王爷,朝廷的圣旨上不是说可以将自家田亩交还给朝廷,再由朝廷分田与天下百姓,若是咱们王府只留自耕田的话,这缴纳的银子其实和之前按人头算也差不了多少。”他想了半天也只有这一个法子可以替自家王爷把银子省下来,哪里知道刘承平听了这个话却曾的一声从椅子上窜了起来一蹦老高。

刘承平满脸怒容,对着老管家咆哮道:“管家,你莫不是脑子出了什么问题?本王名下的田地就只是田地吗?那可是银子!是银子!白花花的银子!!都交给朝廷?你想让本王喝西北风去吗?还是你这个老东西想要流落街头?快替本王想想,到底有什么办法可用?”

就在此时一个声音娇声道:“王爷,您这可就为难洪管家了,这是朝廷的旨意他能有什么注意?他敢有什么注意?只怕这会儿已经乱了方寸。”只见一个看起来二十三四岁,相貌美艳的女子走入花厅,他身着一袭冰蓝色的宫装裙,整个人看起来非常的雍容华贵。

这女子叫琳荣荣,是云王正妃。刘承平见爱妃到了,脸上难得露出一丝笑意,起身将琳荣荣扶到软塌上坐下,随即叹了口气道:“说的也是,不要说他了,就是本王也乱了方寸。朝廷这要从咱们手里拿银子,而且还是拿大头,无论如何咱们必须要想出一个应对之法。否则的话怎么这王府的日子将大不如前,捉襟见肘的日子你我夫妻说什么也是过不了的。”

琳荣荣闻言却是摆了摆手让洪管家退了下去,洪管家感激的看了她一眼,如蒙大赦,一溜烟的不见了踪影。琳荣荣再次将目光落到了刘承平的身上,玩味一笑道:“说起来这事情的确不太好办,不过我这里倒是有个偷天换日的法子,可以保住咱们的田亩,还不用多缴田税!”刘承平闻言当即就来了精神,他可是知道自家王妃极为聪慧,注意向来是最多的。

琳荣荣见刘承平那惊喜的神色,拍了拍他的大手,压低了声音道:“妾记得咱们王田的周边有好几个村子,咱们可以把咱们自家的良田挂在这些村民的名下,甚至交给他们耕种,朝廷不是按田亩收税吗,咱们就让他们都有田可种,交税的时候让他们自己去交税。咱们王府只要稍微给他们一些好处,比如一日管他们一顿饭,相信他们都是很乐意的。这样到时候朝廷查下来咱们就说已经把田分给了周边的百姓,说不定到时朝廷还会对咱们云王府进行嘉奖。这就叫丢了面子,得了里子。”云王闻言陷入了沉思,他在考虑自家爱妃的法子是否可行。这可是欺瞒朝廷,既然要做那想出来的法子必须是天衣无缝,否则他们的脑袋就要搬家。

却听刘承平沉声道:“王妃这法子虽说绝妙,但还是有漏洞。比如那些百姓若是将此事揭发出去,闹到了朝廷上,那按着当今皇上的脾气,咱们云王府上下课都要遭殃了啊。”

琳荣荣闻言不由的眉毛一挑,娇声道:“王爷放心,只要那些乡民在咱们王府得了些许好处,他们就不会愿意把事情闹大。虽说朝廷有民告官的规矩,但是想要状告朝廷命官也是要付出惨痛的代价,比如滚钉板。只是这一项就拦下了多少有冤屈的百姓?更何况状告王爷,他们所有人的胆子加起来恐怕都不够。所以王爷大可无需担忧,大胆的去做就是了。”

刘承平闻言觉得自家王妃的话说的非常有道理,随即点了点头道:“王妃真是本王的贤内助,好!一切就按王妃所言去操作,嘿嘿,所谓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看谁玩的过谁。”说到此处刘承平脑中突然灵光一闪,脸上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容,接着道:“王妃,你说如果全天下的刘姓王爷都用这么个法子来应付朝廷,朝廷会不会就束手无策了?到时候即便朝廷知道这其中的猫腻,但正所谓法不责众,皇上总不能把所有是宗亲都处罚一遍,甚至杀掉。”

琳荣荣闻言身子一震,点了点头道:“妙极妙极,论智慧看来还是王爷厉害。到时候说不定皇上会放弃农税改革的想法,又或者这法子不用在咱们这些皇亲国戚的身上,这事情也就这么雷声大雨点小过去了,如果那样的话天下所有的刘氏宗亲可都要感谢王爷的活命之恩。”听自家王妃如此说刘承平心中很是得意,他觉得自己其实非常聪明,只是需要点拨。

于此同时朝廷的旨意也分别发给了杨、柴两家的宗亲。这两家曾今都是皇族,自有着非同一般的骄傲。两族在收到朝廷的旨意之后都如临大敌。就好比此刻,杨家的宗庙内,杨家老族长杨崇文坐在诸位之上,下头数百杨家的主事之人伸长脖子看着他。他们这些人的身份都不简单,有郡王,也有公侯伯爵。只是此刻在这宗庙之内,他们暂时抛弃了那些显赫的身份,在这里他们就只是杨家子孙,他们现在全靠着杨家的老族长给他们拿个主意。

就在此时杨家的一个近支,身穿青色蟒袍,看起来四十岁上下的男子,扯着嗓子大喊道:“老族长,兹事体大,这件事关系到咱们杨家子孙的利益,您老一定要给咱们拿个章程才行。咱们杨家现在虽然说不比从前,但也不能让人欺负了,要知道咱们的背后还有太上皇呢!”

杨崇文闻言睁开了双眼,盯着那说话的郡王,沉声道:“太上皇?莫非郡王爷以为太上皇会管这档子事?就算太上皇出手干预,你以为皇上就会听太上皇的吗?不可能的。”

第1616章 各方的动作

=============================

那郡王闻言瞪大了眼睛,大喊道:“为何不可能?当今皇上一统东元大陆的登基大典之上亲口奉我青国太上皇帝为大盛帝国的太上皇帝,为整个大陆的太上皇帝,还给了实际的权利!身为天下之主万民天子,金口玉言说出来的话就是法律,太上皇乃至尊,自然可以为我杨家撑腰!”他这话一出口下头一堆有爵位的勋贵都连连点头称是,显然是非常赞同。

杨崇文闻言点了点头,玩味一笑道:“不错,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当今皇上的确很尊敬咱们的太上皇,皇上甚至说过在自己微服出巡不在宫中之时,太上皇他老人家可以行驶一切皇帝的权利!”说到此处其话锋一转,接着道:“皇上给的权利是真的,但是太上皇不会用。”

所有人闻言目光都再次汇聚到杨崇文的身上,杨崇文接着朗声道:“太上皇和皇上将青国的江山拱手相让给当今皇上,当今皇上奉我青国太上皇为太上皇帝,等于是把江山象征性的又交给了太上皇,至少给了太上皇一部分。也可以这么说,如今这大一统江山杨家也是有份的!”这话一出口众人心下都是一震,顿时一种无比自豪的感觉油然而生,这是荣耀啊。

这时只见一个老者上前一步,疑惑的问道:“既然如此那太上皇更要为我们撑腰了,我们是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应该享有殊荣才对,这农税改革怎么样也改革不到我们的头上。”

杨崇文闻言冷笑一声道:“你这么以为那就大错特错了,既然江山杨家也有份,太上皇更会支持皇上的一切决定,因为当今这位皇上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百姓好,不是为了咱们这些皇亲国戚。皇上始终坚持的民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而太上皇没有理由不支持皇上的做法,因为太上皇明白,只有如此大盛的江山才能万年永续,杨家的荣耀也能万年不灭!”

听了杨崇文的话众人都好似被浇了一盆凉水一般,那郡王级别的四十多岁男子神色阴郁冷冷的道:“难道我们就任由朝廷触动我们的利益?杨家的江山已经让了出去,区区田地也不能留给我们吗?总之本郡王是不服气的,诸位杨家子孙,你们真的就能咽的下这口气?”

这话一出自然有很多人心中愤愤不平,杨崇文见此情景点了点头道:“这件事情的确触及到了各位的利益,所以今天的大会我就是让你们自己做一个决定。现在愿意遵守朝廷规矩的站在左边,要自己想法子解决问题的站在右边,自己的命运如何自己掌握,我不干涉。”

所谓自己想法子就是说和朝廷对抗,最终杨家有四成的人选择自己想办法,有六成的人选择遵从朝廷的决定。最后老族长也选择站在了左边。右边的以那郡王为首,气呼呼的离开了杨家宗庙。杨家族长杨崇文看着他们的背影,不由的叹了口气道:“作死啊,当今皇上是个什么个性他们还没有弄清楚,那是个手起刀落丝毫没有迟疑的人。自从他登基以来就没怎么吃过亏,这帮人想着和朝廷和皇上对抗,最后究竟是怎么死的恐怕都弄不清楚,悲哀啊。”

老族长身边一个老者点了点头道:“我也听帝都的杨家人传来消息,说皇上这次让安逸王爷负责杨家宗族交粮税的事物,让咱们并肩王负责拆家那边。这手玩的漂亮,两边都不得罪自家的宗族,做起事来丝毫也不会手软。由此也可见皇上的决心非常坚定,没有留一丁点的口子。咱们家的两座靠山都没有在这件事上发话,恐怕也和皇上做这件事的决心有很大关系。”都说人老成精,这句话适用于大部分老人,见识多了想的也就多了。除非是那种从小傻到老的,什么也不想。否则但凡有点脑子的就知道刘承业这次的决心,不会和他作对。

柴家此刻的情景大致上和杨家差不多,所不同的是他们的族长最终选择了对抗朝廷而杨家族人中大部分也选择了站在了朝廷的对立面,整个天下所有的皇亲国戚都开始焦躁起来。

宗正府内,刘志武这些日子以来收到了不少各地王爷们的来信,凡是来信的大多都表示支持朝廷的一切决定。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选择将自家的田地拿出来给百姓耕种,到了收成的日子和百姓五五分账。选择这样的做法的每亩田只收原本亩税的八成,可以说省下不少银子。

刘志武看着桌子上的来信,眉毛不由的一挑,自语道:“这些来信,看来刘家目前有六成的宗亲选择了支持朝廷的决定,这帮人还算比较明智的。照这个速度,最终恐怕会有三成的宗亲选择拒绝朝廷的税改方案,那些人恐怕都不是善茬,分明就是要钱不要命的主儿。”

此时刘建隆端着一杯热茶来到刘志武身前,恭敬的道:“叔祖爷,您老歇歇吧,这都看了好几天的来信了,眼睛受不住啊。”刘建隆对这些长辈一向都是非常尊敬的,这都是刘承业和许倾城教育的好。刘志武一脸笑意的接过刘建隆递过来的热茶,每每的喝上那么一口。

刘志武指了指桌上的那些书信,对刘建隆道:“咱们这些皇亲有不少还是识大体的,这些人都表示绝对拥护朝廷的改革。他们也相信朝廷朝廷和当今皇上是绝对不会亏待宗亲的。”

刘建隆闻言点了点头道:“这东西其实就看你想不想的开了,其实皇亲们除了天地都多少有着自己的产业,即便不靠田地靠那些产业,谁家都是锦衣玉食。再说了他们无论是将自家多余的田地交给朝廷,还是租给百姓耕种都不会吃亏,依然是钱袋子鼓鼓的。那些反对的分明是觉得朝廷税改之后他们没有之前赚的多,要知道之前不是他们赚的多,是朝廷没管。是父皇没有定下这方面的规矩,如今有了规矩就得照着规矩来,有规矩和没有规矩自然是不一样的。他们见着这样的新规矩就心里没底,不愿意尝试,既然不愿意尝试那就铤而走险。”

刘志武闻言点了点头道:“说的是啊,这论起来,他们那些人哪里是你父皇的对手。皇上的圣旨里其实对那些人已经十分的优待,只是他们不知足,既然不知足想多吃多占,那怕是最后只会更惨,没的吃没的占。给他们便宜他们看不见,你父皇岂是那种愿意吃亏的人?”

异姓宗府在宗正府右边的一处院子内,此刻柴文脸上难得的露出一丝笑容来,开口道:“杨氏宗亲还是比较识大体的,现在看来有六成的人愿意支持朝廷的农税改革。”

第1617章 大臣们的态度

===============================

听了柴文的话杨武却是愤愤的道:“你们柴家可没那么好说话!”说罢指着自己桌上的那一堆信件,接着道:“瞧瞧,瞧瞧,目前为止只有三成的柴家人发来书信,表示愿意支持朝廷的决定!另外那七成人啥意思?铁了心要和皇上,要和朝廷对抗是不是?真够胆!”

柴文闻言却是一脸平静的道:“说的不错,柴家人的确胆子大。他们那边是很难办,就算是孤当皇帝的时候都不敢轻易招惹这帮子皇亲,你现在是在动他们嘴边的肉,他们自然是不愿意的。要说这件事还是要谢谢皇上,否则的话我若是和他们对上,这麻烦就是我的了。”

柴文话里满是幸灾乐祸的意思,杨武见此情景嘴角不由的抽动了两下。咆哮道:“姓柴的!这帮难缠的可都是你们家的亲戚,你现在把麻烦推给我,你他娘的心里过的去吗你?”

柴文见杨武发火不由的抬头看天,淡淡的道:“你别对我发火,这是朝廷是皇上派给你的差事,和孤没有一个铜板的关系。你要是觉得不好办,找皇上说理去不就成了吗?”

杨武闻言眉头微微皱起道:“这点事情再让他心烦,岂不是显得孤的办事能力不行?”说话间他的目光再次落到柴文的身上,沉声道:“这件事必须咱们自己摆平,不能找他!”

杨武脸上的焦急之色消失不见,淡淡的道:“这可都是你们柴家实在亲戚,你当真舍得?”

柴文闻言目中寒光一闪,冷笑道:“这有什么舍不得的?他们太过贪婪了。对于他们这帮人我自然是清楚的,从我父皇那一辈起就有很多贪得无厌的人,到了皇兄一朝更是如此。到了我做皇帝之时整日里为了国事烦心,自然是没空去管那些个不争气的玩意儿。”柴文说到此处不由的苦笑道:“其实我早就想收拾他们了,只是一直没有机会。这次落在了皇上手上,名正言顺的敲打一番。懂得知进退的就留着,得寸进尺的就办了,你说你有什么好为难的?我知道你是顾及我的脸面,只是这件事跟我的脸面没有什么牵扯,大胆的办差就是。”

杨武闻言点了点头道:“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那我就把柴家的情况报给老王爷了。”这件事非万不得已不能再麻烦刘承业,但异姓宗府归宗正府管辖,也就是说现在他们两个都是刘志武的属下,所以要给刘志武做汇报,只要刘志武点头,这事情就可以往前推进。

两人一同来到宗正府大厅,刘志武眉毛一挑起身走下主位,对两人道:“二位差事办的的应该不错吧,这是有结果了吗?”如今杨、柴两家的宗亲说起来肯定不如刘家的要多。

柴文闻言和杨武对视一眼,微微一笑道:“杨氏一族如今有六成的皇亲愿意支持朝廷,柴氏一族目前只有三成愿意支持朝廷的决定。我们两个的意思是那些没有表态的是不是可以处理一下?”刘志武闻言脸上神色颇为平静,仿佛这一切其实早就在其的预料之中。

却听刘志武沉声道:“两位王爷莫要操之过急,有些人恐怕都还在犹豫之中。兹事体大,关系到他们的贴身利益,总要人家考虑一二。要孤看,不如再宽限几日,看看是否还有人来信表态,这样,再等七日,七日之后那些没表态的皇亲,要怎么处理你们自己看着办。左右皇上给了咱们三个便宜行事的权利,你们只要记住怎么对朝廷有利就怎么来,这就成了。”

两人闻言不由的点了点头,却听杨武道:“还是老王爷深谋远虑,在这些事情上孤就没有那个耐心。身为皇亲国戚你可以养尊处优,甚至可以招猫逗狗。但说句不好听的,那些只拿银子不办事的皇亲原本就是朝廷的负担的,朝廷有了新政策,他们居然不配合,作死!”

柴文闻言也有些不悦的开口道:“身为宗亲,被百姓奉养,当为天下百姓之表率,不能带头拖朝廷的后退,本王倒要看看哪些人会负隅顽抗,到时候也好让他们知道本王的手段!”

刘志武闻言点了点头道:“这次无论是宗正府还是异姓宗府的皇亲国戚中,三族之中都会有人掉脑袋,不过我估摸着皇上也不过是抓那么一两个典型来杀,大部分最后只要照朝廷说的做都不会有什么大事。两位,刀子皇上已经递给了我们,到时候一定要快准狠才行。”

三位亲王在这里盘算如何对宗亲动手,刘承业这边也接到了许多大臣的奏折,其中有五成赞同刘承业税改的方法,觉得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还有五成主张税改可以,但是要循序渐进,可以找一个折中的方法来办此事,这样的人占据了三成。剩下的两成则是搬出了祖宗家法,圣人先贤的道理,废话一大堆,总结起来就一句话,他们不同意刘承业的做法。

不同意但是不能说的那么直接,皇帝是个什么脾气他们自然是最清楚的,冒死提出反对意见自然要动之以情,一定要以绝对的道理去说服皇帝,否则的话肯定会死的很惨。这些折子都是匿名折子,这是刘承业准许的,有很多刘承业也不知道究竟是谁写的,这样人家说起话来也能安心许多。刘承业只想知道朝中赞成和反对的人员比例,至于谁,他暂时不想知道。但是如果他想要知道的话,立刻就能知道哪一份奏折究竟是谁写的,这对他来说很容易。

刘承业合上最后一份奏折,目中精光一闪,淡淡的道:“看情景比朕预想的要好的多,如今来看有八成是支持税改的,还有两成明确表示反对,如此看来事情或许能好办一些。”

如今能站在大殿上的都是朝廷的股肱之臣,这件事情不同意的大臣自然是贪念在作祟,但这种贪是恒古就有,和其他的贪墨有着很大的不同,如果可能刘承业不愿意轻易杀人。刘承业对皇亲能下的去杀手,那是因为很多皇亲并不能为朝廷和天下创造任何的价值。朝廷养着他们说不好听的就是养了一帮废物,这样的人杀几个也就杀了,不会对朝廷造成损失。

此刻,孙国荣和苏安坐在刘承业的面前。两人听了刘承业的话不由的对视了一眼,孙国荣先开口道:“皇上自登基以来的所作所为,大臣们也都清楚,自然不敢违背圣意。臣猜想那些坚决反对的大臣中有许多都是世家大族,根基十分深厚,在一地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否则他们哪里来的那么大的胆子,敢如此明目张胆的对抗朝廷的国策,违背皇上的圣意?”

第1618章 世家大族

===========================

东元大陆万年皇朝史,数十朝代更迭,可以说大多数的皇朝都是在前一个皇朝的废墟上建立的,从大乱到大治,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和平过渡的政权不是没有,但是少的可怜。但无论是哪一种方式的朝代更迭,前朝总会给新生的皇朝留下一点东西,比如说世家大族。

战火对寻常百姓来说是绝对的灾难,是死亡。对那些世家大族来说同样是灾难,也是死亡。但同时战火,特别是朝代更迭的战火对这些世家大族而言也意味着机会。他们的家族可能因为战火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也同样可能因为战火得到新的繁荣。这其中从龙功自然是最大的,帮助新势力一统天下,家族就能继续繁荣,甚至比之前更加的繁荣也有可能。

历朝历代都有这样的世家大族,他们有的延续了数百年,有的甚至延续了上千年。这些家族有朝廷的恩典,在地方上自然有着很大的影响力。而且这些家族为了自家的地位能更加的稳固,大多选择将家族中的优秀者送进朝堂,这样他们在朝廷上也就有人可以撑腰了。

所以说凡是世家大族朝廷中必定有人,这几乎是一条铁律。试想家族有无数的银子,权利也掌握在自己人手里,这些世家大族做起事情来自然就容易的多,所以说世家大族只要不是在一个皇朝走向没落的时候是很难衰落的,甚至皇朝越是没落的时候有些世家大族就越繁荣,因为他们开始发国家的财。听起来世家大族好似没有什么好顾忌的,但是他们再能也能不过朝廷。历朝历代有很多地方要借助世家大族的力量,但同时也有手段打压这些家族。

皇帝对于主要位置官员的履历烂熟于心,一般不会将世家大族出来的子弟放在真正重要的位子上,比如兵部或者户部。除非这个人的能力确实足够优秀,优秀到能让皇帝忽略他世家 子弟的身份。但是同样的,这样的人才非常少,一朝天子特别是盛世天子,岂能受制于所谓的世家大族?至于刘承业,自然就更不吃这一套,在他眼里根本就没有什么世家大族。

刘承业端起桌上的茶碗喝了一口从茶,微微一笑道:“世家大族,本朝自然容的下他们。那些家族底蕴深厚,如果和朝廷一条心的话对天下甚至对朕本人都是极为有好处的。对这样的家族,朝廷适当给点好处朕也不是不能接受。”说到此处刘承业的眼中寒光一闪,话锋一转,接着道:“不过这些世家大族若是不知进退,敢在这个时候跳出来和朝廷作对,那就别怪朕不客气!世家大族是能给朝廷带来不少的好处,但是在朕这里百姓永远都是第一位的。”

“再有,既然做了我大盛帝国的官员就应该先国后家,在家族利益和国家利益起冲突之时应该站在朝廷一边!”刘承业换了一个比较舒服的姿势,接着道:“这老话说的好,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你要向着家里?可以!朕不能说你错,但是你不能拿着朝廷给你的官身去给家里行方便,开后门!你可以辞官归家,然后和自己的家族共进退,成全自己的一片孝心!”

孙国荣等人正襟危坐听刘承业训话,特别是孙国荣,他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听着刘承业说的每一个字,心下都不由的一阵畏惧。历朝历代的皇帝对于世家大族都是集聚有待的,一是这些世家大族的确还是有点用处的,他们手里有些资源,还有他们在地方上的威望,另一方面优待前朝的世家大族,可以向天下百姓表现自己的仁慈,用这样的方法安定民心。

但是孙国荣明白,自己眼前的这位皇帝根本不需要对世家大族妥协,只因为他是大盛帝国历史上除了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之外在百姓心中威信最高的皇帝,百姓对他绝对的优待,恐怕就连那些世家大族中有一些人也是这样的想法,所以刘承业可以放开自己的手脚做事。

“让吏部好好查一查,看看哪些官员和家中最近来往频繁,如果有书信往来的话可以查看其中的内容,朕倒是要看看有多少人吃着朕的俸禄,居然要砸朕的锅。朕不介意接着这次的机会将一些官员踢出去,他们下去了自然就有人顶上来,我大盛从来不缺人才!”

泰昌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刘承业再一次在承天殿举行大朝会。大臣们还是一个微微垂首不敢和皇帝对视。况且他们之中硬着头皮给皇帝上了折子,反对皇帝的税法改革,搞不好这次朝会自己就会掉脑袋,怎么能不害怕?刘承业见此情景微微一笑,淡淡的道:“看来诸位爱卿最近的情绪都不怎么高啊,你们递上来的折子朕已经看过了,做臣子的就要说自己心中想说的话。你们也应该了解朕的性子,朕从来喜欢听的就是真话,哪怕真话比较难听。所谓忠言逆耳利于行,这个皇帝朕还是懂的。正因为你们说真话,朕才知道你们心中所想。”

“但是想必你们也明白,真话很多时候未必对百姓就好,而朕要的恰恰是大盛百姓过的都好,而且是越来越好。所以朕希望诸位爱卿,任何事情都要先站在百姓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你们既然入朝为官那就是我大盛帝国的臣子,是朕的臣子,之后才是谁家的孝子贤孙!诸位爱卿都是饱读诗书之人,想必也明白先国后家的道理!”刘承业上来就直奔主题。

此刻大殿上有很多人的额头上已经开始冒汗了,刘承业说的是谁他们自然清楚。他们这些人身为大盛帝国的臣子没有将帝国和百姓放在第一位,内心自然是十分惶恐的。现在更是连话都不会说了。当然,也有胆子大的敢说话的,而且这些从内心深处就觉得自己没有错。

就在此时,只见一个身穿蓝色官袍,看上去三十五六左右,相貌堂堂留着长须的官员出列,跪在刘承业面前恭敬的道:“皇上,微臣斗胆!臣知皇上心怀天下万民,盼望着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皇上您有如此心思,自然是天下百姓的福气。为了天下百姓,改革是必要的,但是不可操之过急,要知道那些地主富商豪门大族同样也是大盛帝国的子民,他们所拥有的也都是之前辛苦挣来的合法所得。他们的利益也应当受到朝廷的保护,他们同样也是皇上您的子民!”此人言之凿凿,说话中气十足,显然觉得自己一番话说的很有道理。

刘承业一脸笑容的看着此人,点了点头道:“张洁,张爱卿,朕记得你是翰林院当差吧。”

第1619章 家和国那个重?

=================================

翰林院,出才子。就是那些善于文字诗词的官员待的地方,张洁就是这类官员。他的背后是淮东张家,是个大家族。淮东张家是在三国鼎立局面出现之前就存在的一个家族,大盛立国之前此地乃是卫国之地,卫国的建立者就是南宫氏,也就是刘承业的母族,南宫雨意的南宫一族。卫国乃是当时的十二国之一,但卫国却继承了东元千年之前大一统的礼仪,文化等等一系列的传承,国虽说不大,但底蕴十分深厚。这张家的先祖可以说是很有眼光,在卫太祖立国之前就一直相助,最终也算是做了从龙之臣。卫国国祚三百七十六年,张家可以说是繁荣了三百七十多年。在卫国亡 国之际张家弃暗投明,归顺了大盛太祖刘远,得以保全。

其实刘承业对张家没有什么不满,即便卫国是自己的母族所建立的王朝,但一个王朝之所以灭掉,那自然是因为出现了昏君,否则大盛太祖刘远为何好兴义军?大盛立国之后对张家也是十分优待,使得张家繁荣兴盛,即便是刘承业继位之后也没有对张家如何。但是刘承业没有动作,并不代表张家就没有问题,只是相对于整个帝国来说还在朝廷可以接受的范围。

“淮东张家,朕记得你们张家的历史少说也有将近六百年了吧?你们张家有一位先祖,朕记得还是前朝卫国的从龙之臣,之后你们张家的先人有帮着我大盛太祖建立不世功业。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你们张家祖上虽然不是做官的,但也是这个道理。”

即便是作为皇帝刘承业对这些大臣的来历也不可能都清楚,但是以他的记忆里临时抱佛脚恶补一下还是没有问题的。张洁听到皇上提起他们张家辉煌的历史,顿时也是非常激动,叩首朗声道:“我张家虽说是从商为主,但心中也是忧国忧民,无论是相助卫国还是我大盛,都是为了太平盛世!皇上能记得我张家,臣替家族历代先人谢过皇上,吾皇万岁万万岁。”

刘承业闻言点了点头,接着道:“是啊,无论是做官的还是做商人的,只要心存良善都可以为百姓做很多事情,这一点你们张家一直以来就做的很不错。”说到此处其不由的话锋一转,接着道:“那张爱卿的意思可是觉得朕提出的改革之法,对百姓没有什么好处?”

张洁听了这话却是不由的吓了一跳,连忙再次叩首道:“微臣不敢,微臣绝对没有这个意思,皇上的改革之策自然是利国利民,吾皇乃是一代明君圣主,自然是事事以百姓为念!微臣的意思是说皇上的这份仁慈和关爱应该是属于全天下百姓的,微臣只是这个意思。”

张洁的额头上已经冒出了豆大的汗珠,这样的天气他的后背却已经被冷汗给湿透了。他也不是头一次君前奏对了,却觉得这一次是最吓人的。刘承业听了他的话眉头却是不由的皱了起来,疑惑的道:“你的意思是说朕只关心农民,对那些有钱人却是很苛刻?你是觉得朕抢夺了他们的田地分给了农民,这对那些商人很不公平,张爱卿,朕有没有理解错你的意思?”张洁额头冒汗,准确来说他就是这个意思,他,或者说他别后的张家就是这个意思。

心里是这样想的,但是面对刘承业的问话他却不敢这样说,再次叩首连连摇头道:“皇上!回皇上的话,微臣没有这个意思。微臣提出这样的建议也是为了皇上,为了大盛。朝廷应该四方平衡,这样大环境才能稳固,微臣觉得改革不能一蹴而就应该慢慢进行,这样比较好。”张洁心里是想用拖字诀,在他看来朝廷事情繁多,有些事情拖着拖着也就不了了之了。

刘承业听了这话却是眼中寒光一闪,接着道:“朕并没有说一定要将世家大族高门大户的田地分出去,朕只是改变了纳税的方式,按他们拥有田亩的数量纳税。他们只要交足了税银,那些良田还是他们的,没有特殊情况帝国也是绝对不会收回的,难道这不公平吗?”

“你们不要忘了,朕可不是一个只知道坐在龙椅上看奏折的皇帝,朕经常微服出宫,对民间的事情极为了解。之前按人头收税,那些世家大族能赚十成。如今按亩收税他们至少可以赚三成,甚至是四成。这还只是他们田地一项的收入,与那些大家族涉及的其他行业根本就没有任何的牵扯。无论怎么说他们都是赚银子的,只是有些地方赚的少了一些罢了。”

说到此处刘承业的目光落在了孙国荣的身上,孙国荣会意高声道:“回皇上的话,那些世家大族的利益并不会有丝毫的损失!皇上的改革之策对农民极为优待,若按照此国策用不了几年农民就会变得十分富裕。农民手里有了银子就会花出去,这样商业只会更加繁荣。”

“那些高门大户世家大族多经商,到时候他们在商业上的利润明显就会增加,微臣以为他们在商业上获得的利益,完全可以填补在农田上他们所谓的损失。甚至会比皇上改革之前赚的更多!所以说老臣以为,皇上改革对于那些高门大户富商巨贾不但没有坏处,实际上好处多多!老臣看那些富商巨贾不能只看着眼前的利益,要把眼光放的长远一些才好。”

孙国荣话音落下不少的官员都露出了恍然大悟之色,他们身居庙堂操劳国事,但对着其中的门道却不一定清楚,现在被孙国荣这样一点拨,自然也就有所明悟。张洁不是傻瓜,他自然也知道孙国荣说的有道理,但是知道是一回事,愿不愿意承认却是另外一回事了。

张洁心思急转,苦笑着看着孙国荣道:“孙大人的话看似有理,但其实有些想当然了。百姓们有了钱之后怎么化那是百姓自己的事情,我们怎么能管得住人家的手?再说了即便他们有了银子会刺激大盛的商业繁荣,但是商业上也是存在竞争的,谁保证那钱给了谁?”

孙国荣闻言却是心中冷笑道:“张大人您的意思是说大盛的商业发达不过是虚无缥缈的大饼,这和张家的关系其实不大。只要那钱没有进入张家的口袋,对张家而言就是损失?”

张洁就是这个意思,说到底他就是要维护自家的利益。但是这个话他不能说的那么直白,虽然话不能说的那么直白,但是他也不能就此闭口不言,让家族的利益受到损失。张洁脑筋急转就要再次开口,却听刘承业悠悠的开口道:“看来在张爱卿的心中国还是不如家重要!”

第1620章 杀一儆百

首节 上一节 343/4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还未参军,就被封为大秦武安君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