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开局投资霸王项羽

三国:开局投资霸王项羽 第203节

当然了,如果刘阳有生之年,能够提前发明出火车以及配套的所有设施,漕运就会慢慢的衰落下去。

不过,这些水军可以转做海军,转做海运。

海运倒是很难取的,空运没有办法取代海运。

可能有很多人觉得东汉末年那样的生产力,是不可能会发明出火车的,最起码连蒸汽机都没有办法发明出来。

但这样不信这个邪,他觉得在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及系统的帮助下,特别是拥有黄月英这么聪明的贤内助,同时他又是墨家大锯子,他能够调动所有的这个时期的技术人员的所有的聪明才智,在自己的提点和帮助下,未必不能实现在这个冷兵器时代的生产力的飞跃发展!

试想一下,我们国家在清朝末年乃在民国的时候,生产力何等落后,跟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简直几个世纪,但是我们奋起直追,经过短短70年的时间,我们的生产力已经可以跟欧美发达国家并驾齐驱,甚至我们的工业发展比他们还要完备,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他们!

刘阳非常相信大汉民族的聪明才智是世界第一流的,只要在关键的地方给他们指点,他们就会发挥出自己百分百的聪明才智,创造出非常灿烂的科技文明!

刘阳已经在跟黄月英以及麾下的墨家工程师们在一点一点的推进当代的科技水平,争取在他们有生之年进入工业革命,在进入电气革命,在进入信息化革命。

黄月英和刘阳在一起,发(的李好)现自己学的东西越来越多,对这个世界的了解越来越多,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感觉这世界越来越奇妙,能够给这个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也越来越觉得自己的丈夫真的天纵奇才,神通广大,学识渊博,让黄月英发自心里的爱戴和敬仰。

黄月英相信,跟随丈夫一起,提高大汉的科技发展,一定能够达到丈夫所说的现代化。.

第644章

因为刘阳的提点,黄月英发明出越来越多的东西,让黄月英在刘阳治下所有的地区乃至整个大汉声名远播,人人爱戴。

刘阳给黄月英的提点,很多都是机遇三国时期原本有的发明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因为现在的制造工艺,暂时还达不到造出蒸汽机的水平,只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一定的改良,要等到制造工艺水平提升上去,才会有更新的发明出来。

最近这些日子,黄月英在刘阳的提点下,改良了织绫机。

原来的这种织绫机有一百二十个蹑,也就是120个踏具,人们用脚踏蹑管理它,织一匹花绫得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后来这种织绫机虽经多次简化。可到三国时,仍然是五 十根经线的织绫机五十蹑,六十根经线的织统机六十蹑,非常笨拙。

原来在历史上,这个机器的改良是马钧做的。

在马钧比较年轻的时候,他看到工人在这种织绫机上操作,累得满身流汗,生产效率很低,就下决心改良这种织绫机,以减轻工人的劳动。于是,他深入到生产过程中,对旧式织绫机进行了认真研究,重新设计了一种新式织绫机。新织绫机简化了踏具,改造了桄运动机件(即开口运(cfbf)动机件)。原来的织绫机五十根经线的五十蹑,六十根经线的六十蹑,综控制着经线的分组、上下开合,以便梭子来回穿织;蹑是踏具。马钧统统将其改成十二蹑。经过这样一改进,新织绫机不仅更精致,更简单适用,而且生产效率也比原来的提高了四、五倍,织出的提花绫锦,花纹图案奇特,花型变化多端,受到了广大丝织工人的欢迎。新织绫机的诞生,是马钧一生中最早的贡献,它大大加快了古代丝织工业的发展速度,并为我国家庭手工业织布机奠定了基础。

在现在这个时空因为马钧还很年轻,10岁还不到,现在只能做黄月英的徒弟,让黄月英教着他,刘阳已经没有耐心等待马钧长大以后再来发明改良这个机器,现在只能让黄月英提前按照自己的指点,把这个机器改良了,然后推向整个大汉,提高纺织水平。

与此同时,刘阳发现整个西域,西北,还有并州北部,广大的草原上面,有很多羊,但是这些羊的毛却没有很好的利用起来,因为这个时代的毛纺行业并不发达,人们在冬天的时候就只是非常原始地裹羊皮。

整个冬天,对于整个大汉的百姓来说都是不太好过。

尽管刘阳让黄月英发明煤炉,推行地火龙,让大家在家很暖和,可很多时候往往要在外面工作,瑟瑟发抖,一场暴雪能够冻死很多人。

刘阳希望自己麾下的百姓都能够穿上厚厚的棉装或者是羊毛衫,能够舒舒服服的度过冬天,不会有人冻死,还想通过毛纺织业和棉纺织业来创造大量的财富,就像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英格兰一样。

所以,刘阳一方面推动毛纺织业,另外一方面推行棉花的种植和棉纺织业。.

第645章

现在刘阳统辖地区,不论是发展毛纺织业还是棉纺织业,在刘阳看来,都是可以参照英格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后的发展。

英格兰是传统养羊大国,欧洲重要的羊毛产地,优越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造就了英格兰羊毛无以伦比的洁白与柔软。1300年,英格兰贸易出口总值为30万英镑,其中羊毛出口总值就达28万英磅,占整个出口总额的93%。英格兰羊毛经佛兰德进入欧洲各国,佛兰德逐渐成为欧洲的羊毛贸易中心,也成了英格兰和法兰西争夺之地。1328年,法兰西占领该地,英格兰遂禁止向该地出口羊毛。1337年11月,英王爱德华三世率军进攻法兰西,拉开了一场人类历史上耗时最长的百年战争。 年后的1453年7月7日,法兰西人依靠加农炮和火绳枪打败了手持弓箭的英格兰人,取得卡斯蒂永战役的胜利。10月19日,当法兰西大军抵达波尔多,英格兰守军已经无力抵抗,只能投降。百年战争结束了,英格兰不仅退守到大不列颠岛,而且沦为欧洲二流国家,实力位居西班芽、葡萄芽、法兰西等国之后。

那么问题来了,变成这个样子的英格兰又是如何崛起成为世界头号大国?

战败后的英格兰人把目光注视到羊毛上,但是不再满足单纯出口羊毛,而是大力发展毛纺织业及其贸易。首先,采取产业扶持政策,通过税收、出口等政策,为毛纺织业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环境。通过移民政策,秘密引进佛兰德纺织工人,提高英格兰工人纺织技能。其次,大力技术革新。台式梳毛机、纺纱机等技术的进步,推动了英格兰毛纺织业迅速发展。其中,水力漂布机的推广应用,使得呢绒宽幅变大,产量显著提高,质量明显改进。再次,规模化生产。英格兰逐步涌现许多纺织生产中心,水力漂布机使英格兰呢绒生产的中心逐渐脱离城市,向靠近水源的农村转移,形成了三个新的主要呢绒生产区。规模较大的手工工场使得纺织分工越来越细,更有利于质量控制。

英格兰非常注重出口呢绒质量,政府安排专门鉴定员,负责检查呢绒质量,每年向财政署提供检验报告和账册。符合法定标准的加盖检验印章后允许出口,不符合标准的呢绒被没收。英格兰呢绒质量不断提升,开始享誉欧洲,连意达利米兰织工都纷纷仿制。

荷拦中世纪哲学家伊拉斯谟在《愚人颂》中记载认为,英格兰布匹质量优于其他任何地方。英格兰呢绒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要,而且大量出口,15世纪末成为欧洲国际贸易中的一宗主要货品。在1470~1510年的40年间,英格兰呢绒出口量年增长率达到30%。毛织业成为英格兰的“民族工业”,羊毛和呢绒贸易垄断了整个欧洲市场,保证着皇家国库的正常运转,支撑着英格兰的经济命脉。

·· ·····求鲜花· ·····

0 ..... ...

而到了16世纪,圈地运动扩大了牧羊场,增加了羊毛产量,为呢绒的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英格兰毛纺织业进一步脱离旧有的生产方式,手工工场更加扩大,极大地扩展了呢绒的生产规模,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而欧洲直通阿三国新航线的开通和美洲大陆的发现,以及环球航行的成功,又为优质的英格兰呢绒开拓了更为广阔的世界市场。1565年,英格兰呢绒出口占全部出口商品总额的78%。1588年,在格拉沃利讷海战中,英格兰打败了当时世界头号强国西班芽的无敌舰队,开展在欧洲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小视的力量。

刘阳效仿英格兰,让他掌控的并州和凉州一带的牧民们在放牛放马的同时,要圈养绵羊山羊。人.

第646章

刘阳特别颁布命令,山羊是一定要圈养,而绝对不能放养!

在20世纪,曾经有个非常残酷的教训,有种山羊,由于羊绒细长柔软,是纺织原料之一,因而,放羊的数量持续上升,但山羊不仅采食草、灌木和树叶,而且又连根一起刨食的习性,结果,随山羊数量的激增,草原和灌木林受到严重的破 坏,甚至造成草原沙漠化现象。

在这个悲剧里面,我们本就非常憎恨的倭国人在里面扮演了让人恶心憎恨的角色,倭国人以前是在自己国家养山羊,但他们很快发现了养山羊带来的致命危害——山羊不但吃草,而且吃草根,于是,从81年开始,他们把危机转嫁到我们国家,在山羊大量繁殖的二十年间,内蒙大草原简直做了一个黑色的噩梦,八十年代,牧民的羊绒可以卖到280块一斤,现在是七八十块钱,倭国人的伎俩是先给你甜头,让你大量的养殖山羊,再压价收购,羊毛不是粮食,只能卖给羊绒厂,羊毛便宜了,只能通过增加养殖数量来维持生计,而由此带来的问题是价格压得更低。

这个悲剧,一方面是倭国人满足的笑脸,因为他们的钱包越来越鼓,他们本国的生态也保住了;另一方面就是我们国家牧民的生活更加贫困和我们草原一步步消失,因为大量放牧山羊是会导致草原沙漠化的。山羊数量的剧增和游牧纵养的饲养方式,对草原造成巨大危害,加剧植被恶化和土地荒漠化,反过来又导致可承载牲畜的草原面积减少、制约畜牧业发展、影响牧民收入,对生态环境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所以,刘阳严格下令,山羊只准圈养,不准放养,一旦发现有放养山羊,一律把所有山羊都没收!

如果山羊不喜欢吃草除根,它还是一个非常讨喜的家畜,凡是饲养家畜的地方,均有山羊分布,甚至其它家畜难以生活的地区,山羊仍能照常生存和繁殖,其分布地域仅次于狗,成为各种家畜中地域分布最广的一种;山羊比较淘气,跑跳、登高是其特有的生物学特性,在舍内,山羊喜欢在高处站、卧及休息;在山上,其他家畜上不去的岩石陡坡,甚至悬崖峭壁,山羊都能行走自如;山羊还能用两后肢直立,充分采食较高位的藤刺灌丛.. .....

在刘阳的建议,不只是牧民,农民也可以合理利用包括农作物秸秆在内的草资源和有限的土地资源,多数不宜放牧的田间地头,果园种草都可以刈割养羊,可以田间种草、林间套草、以草养羊,一亩良田种草可养羊6-8只,收入是粮食作物的3-5倍,同时羊粪肥田,有助于发展生态农业、有 机农业,能充分利用闲散劳力资源,达到家家户户养养的目的。出门带把镰,回来一捆草,不仅解决了靠山养羊的矛盾,也为发展规模化养羊奠定了基础,解决了闲散劳力就业出路,迅速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现实意义。

当然,毛纺织业跟棉纺织业比起来,只能是小头。.

第647章

刘阳深深的知道使英格兰成为真正世界头号强国并不是毛纺织业,而是棉纺织业的质量发展。

在一开始的时候,阿三国的棉纺织业相当发达,他们生产出来的棉布就像我们国家古代的丝绸一样,完全倾销英格兰,把英格兰的毛纺织业打得落花流水。

英格兰人怎么做呢?他们将科技作为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此后的一百多年,不断采用和普及新技术,推进产业机械化和工业化,全面提升质量,与阿三国25抢夺国际棉织品市场。1733年,英格兰一家棉织工场的机械师恺伊发明了新的织布工具—飞梭,其工效比原来的织机提高一倍多。飞梭发明并广泛应用后,棉纱供不应求,急需研制新的纺机。1765年,曼彻斯特一个兼做木工的织工哈格里沃斯设计并制造出一架可同时纺八个纱锭的新纺机,把纺纱的工作效率一下提高了八倍。他以妻子珍妮的名字为这种新纺机命名—珍妮纺机。后来,珍妮纺机的纱锭由八个增加到十几个,纺纱工效随之提高到十几倍,而且纱线变细了,但容易断。最初的珍妮纺机仍以人力为动力,1769年钟表匠阿克莱发明了一种以水力为动力的纺纱机,纱线变得结实了,但比较粗。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了骡机,纱线变得柔软、精细又结实,棉纺织品的“质”和“量”实现了革命性的提升。1785年,卡忒莱特发明了水力织布机,织布效率提高40倍……科技推动着英格兰棉纺织效率和质量交替上升,英格兰人创新热情高涨,印花、漂白、染色等技术和净棉机、梳棉机、卷线机、整染机等机械的发明和创新比比皆是

想一想与此同时的康乾盛世,把技术革新当成洪水猛兽,可看看人家英格兰政府,为了推动技术进步和质量发展,采取各项优惠和奖励政策,对棉纺织技术发明创造者发奖、封爵。1786年英格兰国王封卡忒莱特为爵士,一年后任命他为德比郡郡长。1812年国王奖励发明综合纺纱机的克隆普顿5000英镑。

刘阳也在学习并且提高了对于各种技术革新的奖励,所有技术革新卓有成就者都会封爵,这个事情交给慧妃黄月英来处理。刘阳特别希望,这样的机制能够早点让大汉的瓦特出来……英格兰的棉纺业,随着机器生产的增多,畜力、水力和风力等原有的动力已经无法满足需要,亟需一种新的动力机器。1765年,曾是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教具修理师的瓦特吸收前人的科研成果,制成了第一台单动式发动机——矿井抽水用的蒸汽机。1784年,瓦特又成功研制出万能蒸汽机,将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机械化时代。057蒸汽机很快取代水车,驱动纺纱机和织布机工作,英格兰棉纺织业如虎添翼。18世纪末期,英格兰棉纺织率先实现机械化生产。1806年,英格兰基本完成了棉纺织业机械化、动力化,使用蒸汽发动机的织布工厂不断增加。英格兰棉布产量和质量随之大为提高,图案美丽、色泽亮丽的棉纺服装不但舒适暖和,而且价格低廉、外观精致,成为欧洲上流社会竞相追逐的对象。

现在公元 年,当然不会有什么英格兰,英格兰现在还是蛮荒之地,但英格兰在原来那个时空成功的经验还是非常值得学习。.

第648章

有个瓦特的蒸汽机,有了机械化,1800年英格兰棉织品出口额占据出口总值的25%,1828年高达出口总值的一半,棉布成为人类史上的第一个全球化商品,英格兰棉纺织逐渐成为工业的中坚,推动着工业革命的发生与发展。史学家几乎一致地认为,棉纺织是英格兰乃至世界工业革命的起点和先导1774年,英格兰已经具备打破世界纺织品格局能力,毫不犹豫地废除那些禁止从阿三国进口棉布的法案。1814-1835年,英格兰输往阿三国的棉布增加了62倍,同期阿三国输往英格兰的棉布减少了四分之三。阿三国纺织业迅速崩溃,著名的纺织业城市达卡,1827年有人口15万人,8年后只剩下3万人。

阿三国商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引进英格兰技术和织布机,按照英格兰标准生产。历经百年抗争后,阿三国彻底从棉布出口国变成了进口国,而英格兰成为世界棉纺织工业头等强国,纺织出口额占世界纺织贸易总额的58%以上,为全国提供了十分之一以上的收入。

在巨额的资金支撑下,经过四次英荷战争,英格兰终结了荷拦“海上马车.〃夫”的黄金时代,成为新的海上霸主。1815年,“第二次百年战争”结束,英格兰彻底打败法兰西,成为新的世界霸主。

十九世纪30~40年代,大机器生产占据了英格兰纺织业的主导地位。1850年,英格兰加工了全世界46%的棉花。十九世纪50~70年代,英格兰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伦敦成为国际金融、贸易中心。英格兰的繁荣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的1924年,英格兰棉纺锭数量达到创记录的6330万锭,织机 万台。

……

英格兰的生产力飞速发展,完全都可以拿过来当成一个成功的模板,照着做就行,当然其中那些弯路都不用走,根本不需要100年来完成革新,10年就可以了!

不过,东汉时期,大汉境内还没有棉花。

在宋朝之前,大汉民族还没有流行可以织布的棉花,就是被褥里面放的是木棉,没有我们后世见到的白白的棉花,甚至那个时候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字,“棉”字是从《宋书》起才开始出现的,可见棉花的流行最起码也是宋朝的时候才有。

在这东汉时期,官宦人家富裕人家穿的是丝绸,麻布是平民长期的主要衣着原料,“布衣”遂成为平(的李赵)民的代称,这些“布”都是指麻布,不是棉布,也是一直到老宋元以后,棉花逐渐取代了麻而成为纺织业的主要原料。

也一直到了宋末元初的时候,棉花大量传入内地,棉花的传入有海陆两路,泉州的棉花是从海路传入的,并很快在南方推广开来,至于全国棉花的推广则迟至明初,是朱元璋用强制的方法才推开的。.

第649章

而如果说到棉花生产和棉纺技术在中原的推广,就不得不提黄道婆,之前刘阳还不太清楚黄道婆纺织的是棉布,不是丝绸,黄道婆生于松江府的乌泥泾镇的贫苦家庭,十二、三岁时被卖作童养媳,因不堪虐待,深夜逃入道观之中,以后被一道姑带上海船,去到崖州,即今海南岛南端的崖县,她受到当地黎族同胞的友好接待,生活了三十余年,在种植棉花千余年的崖州学会了种棉、棉纺、棉织的全部技术。后来她又搭海船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乌泥泾,传播植棉技术,并对家乡落后的纺织工具进行了极为成功的改革,如以轧车去除棉籽,以四尺大弓057击弦弹棉,以足踏的三锭纺车纺纱,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棉纺车,比英格兰哈格利夫斯创造的西方第一架手摇纺纱机,即著名的“珍妮机”早四百多年,织造各种美丽的棉织品,短期之中,“松江棉布,衣被天下”,不仅成为著名的棉纺中心,并推动了大江南北棉纺业的迅速发展。

在此之前,刘阳召唤了黄道婆来到这个时空,系统安置的身份是黄月英宗族里的妹妹,后来才知道黄道婆擅长的是棉布纺织,可当时棉花还没有大规模种植,只好让黄道婆先来帮助黄月英来改良丝绸制造业的器械和工艺。

刘阳作为现代人,非常不习惯这里的冬天,没有棉被,只有勉强做下鹅绒被。

他马上跟系统兑换了棉种,正好趁着马腾和张绣扫荡西域,在西域开始大规模种植棉花,就像建国后在疆省大规模种植棉花一样。

在原来那个时空,现在社会里,边疆植棉面积3673万亩,占全国85%;棉花产量 万吨,占全国88%,纺织企业规模已达近1800万纱锭。

非常有趣的是,因为棉花生长期为200天,采摘期集中在40天的时间内,每年9月至10月,棉花必须采摘完成,否则到10月底,棉桃就要落地。由于边疆地多人少,在边疆棉花产量日益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幸福的烦恼(cfbf)”——采棉人力的严重短缺。每到棉花成熟季节,仅靠本地棉农的人手,已经无法抢在无霜期结束前收获全部棉花,而机械化采摘还存在技术障碍难以实现规模普及。这样,每到九、十月间,边疆就形成了百万“采棉大军”赴疆采棉的壮观。

边疆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都属于建设兵团的土地,不同于内地以村民集体所有土地为主,边疆由于解放后生产建设兵团囤田戍边,大量土地事实上是兵团官兵们从沙漠“抢”过来的,不到边疆,不看到漫漫沙漠变沃野,真的难以想象多少兵团将士们是如何在大戈壁滩上扎下跟来,硬生生跟老天爷抢饭吃,感恩一代又一代兵团官兵为国家默默做出的贡献。也正因为如此,边疆的耕地基础很好,绝大多数都已经改造成为标准化农田,农田基本都被规划为豆腐块,边上的树木都是人工规划栽种的防风林和防沙林,二三十年前的小树苗,如今已是参天大树,可见农田本身早已是成熟地块。.由于被防风林遮挡,看不到更远处,可以想象一下,其实就是一个个豆腐块的格子,中间用防风林阻隔,单个小格子一般几百亩到千亩面积,所有的由防风林画出来的小格子连在一起通常达到几十万亩以上,开车一两个小时看不到头,真正的美利坚式超大规模农业。.

第650章

由于边疆极度缺水,所以刘阳要求棉地全部采用滴灌技术,穿越前小时候学校课本里面写犹太农业发达,全都采用滴灌模式,不浪费一点点水资源,那时候觉得滴灌好厉害,实际上滴灌早就是边疆棉花种植里面十分常见的一种技术了,刘阳穿越过来也要求他们尽量这么做,虽然现在水资源远比一千八百年后多,也不能浪费。

刘阳在西域安置了上百万从大唐时期和其他朝代过来的壮年男女,让他们在这里屯田,同时组建精兵,去管理当地的野蛮民族。

这些屯田汉人,不断消灭当地野蛮民族的男子,融合当地野蛮民族的女子,过不了多少年,就可以把西域完全变成大汉民族的乐园!

而在西域屯田里,除了玉米红薯马铃薯小麦和适合这里的水果之外,重点种植的就是棉花。

种植了上千万亩的棉花,就地建造了各种工厂,制造了大量的棉被和棉服,当满足了大汉民族的需求之外,就沿着丝绸之路,销往-其他地方。

因为现在其他地方也还没有发现棉花的重要性,像罗马帝国的人们穿着跟大汉帝国差不了太多,一到冬天也会冻死很多人,所以棉衣和棉被也得到他们热情的欢迎,欢迎程度不下于-对丝绸的欢迎。

而因为棉衣棉被跟丝绸制品可以在不同的季节,也在不同的价位,所以彼此之间也不会形成恶性的竞争。

大汉民族的生产力在飞速的提升,完全构成了对其他国家的倾销,罗马帝国和其他那些国家就想要赶上大汉民族业怎么赶都赶不上,他们只能被动的接受这种贸易。

远在公元前27年,屋大维被罗马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的称号,标志着罗马进入了帝国时代,从屋大维时期起,罗马帝国就不断开展同西南亚帕提亚帝国的贸易,此外屋大维时期罗马逐渐向黑海北岸扩张,依靠欧亚大陆北部的斯基泰人作为媒介,通过草原丝绸之路开展同中亚各国乃至匈奴、汉朝的间接贸易。公元115年至公元117年,罗马帝国图拉真大帝远征帕提亚帝国,攻陷泰西封,几乎使帕提亚帝国沦为罗马的藩属国。这次战争后,东西方商路完全畅通。这一时期很多罗马商人不断将西方出产的橄榄、葡萄、园艺作物等经济作物和一些高档奢侈品贩卖到帕提亚帝国甚至帕提亚东南边的古阿三,换取阿三的棉花,或将当地人民作为奴隶贩卖回罗马帝国。公元 年,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π使者到达东汉的都城洛阳,实现了罗马帝国与大汉帝国的第一次官方外交往来,这一举动也开辟了罗马帝国同大汉帝国的贸易。

0 ..... .......

·· ·····求鲜花· ·····

但问题是,罗马贵族贪图大汉帝国出产的丝绸,不惜用大量金钱购入丝绸等奢侈品,导致罗马帝国货币大量外流,对外贸易越来越处于逆差(出超),经济衰退日益明显,到罗马帝国后期,每年从罗马东流到大汉、阿三、波斯(萨珊王朝)的货币高达1亿塞斯退斯,罗马帝国已经无法承受这种处于严重逆差的对外贸易,对于与东方国家的贸易持越来越消极的态度。

刘阳会让人理清楚贸易的逆差,不能总是要西方的金币,更要西方的资源和人口……人.

第651章

首节 上一节 203/2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人在朝堂,女帝是昏君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