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激情年代:开局成为七级工程师

激情年代:开局成为七级工程师 第48节

  车子还没造出来,属于一汽的职工就已经有将近两万人,这是指正式有编制的职工。如果算上学徒工和临时工,将近三万了。

  一汽也属于国内大型企业第一批给职工建设职工楼的企业之一,职工太多,不建职工楼对于很多职工上下班不方便,甚至没地方居住。

  一汽的技术部门,几人正在抽烟。

  一汽的使命是什么,打破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这所谓的不能造车不包含单纯的仿造,因为仿造一般会太死板,完全是一比一的复刻。

  仿造出来的汽车,也可能是一辆组装车,真正的造车技术并没有掌握。

  比如天津和武汉都仿造出来过吉普车,就是因为只是单纯的仿造,那种一个螺丝都要复刻的仿造,根本就没自己的技术,而且配套设备都要进口。

  那根本不能算是中国能自己造车,能自己造车是掌握了全部的流程和技术。

  而现在一张报纸,报道了昌城那边试制出了一辆三轮汽车。

  这报纸不是当天的,已经是好几天之前的报道了。报纸报道的内容很简短,但一汽的工程师发现一个问题,昌城那边的三轮汽车不是仿造的。

  这几天还特意派人去调查了一下,在零部件方面,除了一些基础的,基本都是采购过来的。

  虽然能证明那边还没有独立生产汽车的能力,但你不能说人家没有造车的技术。

  如果给一个人一辆车的主要构造零件,不包含底盘和一些东西。在不参考其他车辆的情况下,就把零件组合起来,还自己设计了个底盘和完整组装。

  你要说这都不算技术的话,那一汽在解放头几年弄了一个小组的人员去学习造车,那他们学的是什么。

  就像现在一汽的工程师,放弃现在在生产的卡车,给他发动机,轮胎,变速箱等等。让他用这些东西别造卡车,造一辆能算的上是汽车的车就可以,可能短期内都没有一个人能做的到。

  以前可以不承认那些仿造的车,没有掌握技术不算打破不能造汽车的历史。

  但现在怎么算,说人家是依靠进口零件组装的,也不算能造汽车嘛。

  如果这样算的话,第一汽车制造厂也别叫汽车制造厂了,叫第一汽车零部件生产厂。

  因为第一汽车制造厂的能耐也就是配套设备生产比人家强嘛,在汽车的设计上,人家造的车虽然不好看,但人家造型没仿造呀。

  “老潘,你怎么看。”

  “总工,想把那工程师弄进我们厂来。”

  “别想了,那人是美利坚留学回来的。因为一些原因,工业部没重视,人家一气之下跑去昌城了,那边是他的老家。”

  “这人能造车,工业部怎么会不重视呢。”

  “他的学历只有大学,回国后不愿意跟人一起搞科研。让他单独搞项目,又说国内工业基础弱,搞不了。”

  一汽的总工程师这样一说,其他人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大学生在国内也算是人才了,在底层人看来,大学生是天之骄子。但对于上层人看了,大学生只是储备人才,要有所成就,还得培养。

  大学生一般学习的是某些学科的知识,只能说有些知识储备量。并不能算是专业的人才,大学毕业后,应该读研究生,考研考博才对。

  只是一个大学生的水平,回国后能给他单独搞项目就不错了,而且还给不了大项目。这可能还是看在对方是美利坚回来的份上。

  在硕士和博士眼里,大学生的身份就好比他们是大学生,你只是一个高中生而已。学习成绩顶尖的高中生也比不过一个大学生。

  当然了,这只是打比方。大学生因为学了某些方向的专业知识,因为还没进专业的领域,可塑性是最强的。

  而国内的汽车领域可以说还没起步,江成要是回国的时候就要进入这领域,可能工业部还会重视一些。又或者搞设备制造,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也行。

  其实现在工业部对江成也有些头大,回昌城后,东一榔头西一榔头的。一会搞设备升级,一会搞工具制造,后来又跑去造车了。

  很多人是一个专业都学不精,比如跟江成学同样机械动力学专业的人,毕业后投身发动机研发,一辈子可能就跟发动机死磕了。

  “行了,这事就放一边吧。我们的卡车制造已经进入了最后阶段了,还是来谈谈这个吧。”一汽的总工说道。

  昌城汽配厂那边是造出来了一辆车,一汽技术部的人可以承认设计那车的工程师有点水平。

  但是在制造的细节方面,可以说很不成熟,要改进的方面还有很多。

  那三轮汽车,在没有优化之前,可能也就当地会少量生产一点。工业部不会同意建设怎么的生产线的。

  一汽的技术部门人员开始谈论着自己厂的卡车制造,这卡车的制造可以说是注入了无数人的心血,现在接近尾声了,更要注重每一个细节的把控。

  特别是一汽的总工,他要负责的事情很多,不像普通的工程师,负责自己领域里的事就好了。

  比如~~

  “江工,车子还没造出来。你让我带你去工业局牵这个头不好吧。”

  “老周,我们是机械配件厂,不是汽车制造厂。现在是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出力,我们也省事。我们要不就不造车,要不就一步到位。造出来了,如果上面不让我们批量生产,我们就内部消化。”

  “可你这邀请的单位太多了吧,螺丝厂怎么还邀请了。”

  “老周,你知道一辆汽车上要用到多少种类的螺丝嘛。不同种类的螺丝有不同的用处,把螺丝厂邀请过来,只要愿意合作,到时候我们只要提出要求,他们去完成就行。”

  “算了,我是不懂,你在行,你说了算。”

  周厂长看着手中企业名单表说道,他没有想到江成玩的这样大。还以为一辆车就跟上次随意的弄一阵子捣鼓出来就行了。

  这次是打算直接拉上十几个生产工厂一起搞呀。

第81章 在工业局画了一个饼

  国内没有自己生产的汽车,也就注定没有汽车方面的产业链。

  就像国内现在有几家能制造轮胎的工厂,他们的工厂名字都是橡胶厂,而不是什么轮胎厂。因为人家主要经营的是橡胶之类的产品,并非只是生产轮胎。

  江成一开始想自己努力让一些东西国产化的,但他发现自己一个人的能力有限。发动机的曲轴问题,并不是说只有一条路子去解决。

  但换条路子,比如不用机械加工用浇筑的方式生产。那又直接是另外一个领域的技术了,而且普通材料浇筑出来的肯定没加工出来的好,所以又回归到材料问题了。

  材料的问题江成解决不了,得专门研究材料的人来弄。

  现在江成想试试,用汽车的制造能不能拉一批人进来。

  比如昌城橡胶厂的,今年成立的工厂,本来办厂的时候主要生产目标是雨鞋和雨衣。现在不也是因为有托盘车的小轮子要加工,弄了一个新的生产车间嘛。

  完全可以把他们拉到汽车轮胎的生产当中来,现在大家都是国营企业。说句难听的话,失败了也是国家兜底,大家都属于旱涝保收。

  可一旦成功了,那好处真的跟大家是息息相关的。

  就像机械配件厂的周厂长,花了五六年的时间,而且还是在国内工业化的大趋势下,发展到了总职工一千多人,行政级别也就是上升了一级。

  但是江成的加入,先不说他设计出来的产品。光是升级了设备,短期可能没多少变化。可因为能加工了一些精密零件,会多出来很多精密零件的生产计划订单是早晚的事情。

  所以就算没有托盘车和千斤顶的生产,机械配件厂也会获得迅速的发展。

  因此周厂长只要稳住自己的位置,行政级别上升会快的很。现在来了一个厂书记,最多是让周厂长少了一些权利,但同样减少了他的责任。

  可周厂长的级别和工资待遇是一点都没少,等工厂再发展几个月,他基本上就要调级了。不光是他,整个厂的所有领导班子可能级别都会有变动。

  手动托盘车的车间还在招人呢,现在需要不少木工和焊工。那些中专学焊接的已经调过来不少,天天焊接钢铁托盘货架子。

  购买托盘车附带卖托盘货架,很多单位都会顺带买回去。

  现在搞汽车,其他工厂也就是尽自己的能力搭一把手的事情。真的造出一辆不错的车来,总不可能把他们踢出局吧,肯定是要合作的。

  所以江成干脆先让周厂长去牵头,把橡胶厂,电机厂,柴油机厂,弹簧厂,灯具厂等等。只要能用的上的单位,全部拉上。

  而且柴油机厂和电机厂的设备和技术工人比机械配件厂的多很多,配件厂只不过是加工一些简单的零件而已。

  他们能生产外机壳,也就能加工出江成要的车身壳,江成现在要造的车又不需要整体车身,拼装类型,除了车顶面积大一些,其他部位还是很容易弄出来的。

  周厂长带着江成来到了工业局,工业局在物资局旁边,两个部门来往比较密切。而物资局在哪里呢,它在工业局旁边。

  工业局管的范围不小,但就一栋二层的办公楼,跟配件厂里的办公楼差不多大。因为昌城是省会城市,这其实还是省级工业局,算是大的了。

  像县城里的工业局,本来县里就没什么工业,可能就几件办公室,职工就十来个人。

  工业局有不少科室,不同的问题找不同的分管部门。

  现在江成是让周厂长去牵头拉一些人来造车,那么就是属于计划搞一个什么项目。那么就是先找工业局的领导谈这项目,领导认为可行,就让计划科的人出面去把其他工业厂组织起来一起搞一个项目。

  周厂长和江成来到工业局后,很快就见到了工业局的局长。工业局的事物并不繁忙,主要是国内工业刚起步,大项目一年没几个,小项目有些工厂可能私下自己就先搞了。

  周厂长认识工业局的局长,在工业局不忙的情况下,有什么事可以直接过来谈。

  “老周呀,这就是你们厂的工程师吧,真是年轻呀,早就想见一面了。”

  “赵局长,我今天不就是带他过来见你了嘛,不过今天可不是光来见你的。”

  “赵局长你好,我是江成。”

  江成很恭敬的在周厂长示意下跟赵局长打了一下招呼,别看这工业局的办公场地规模不大,人家局长的级别可不低。

  也就是现在新中国成立没多久,讲究重生产,轻办公。很多办公单位讲究够用就可以,这工业局的房子也不是新建的,解放前应该也是一个什么办公的场地。

  赵局长见到江成后说的早就想见一面还真不是客套话,江成来昌城的时候他就知道这个人了,一个七级工程师是不错,但作为一个局长,工程师见过的不少。

  主要是江成有一层留学生的身份,赵局长多少要关注一下。也就是因为这个身份,江成要升级设备购买材料,周厂长汇报后,他出面让飞机制造厂和某个工厂直接加工了一些零件。

  后来江成搞出了托盘车,帮汽配厂设计出了三轮汽车的事情,都算是给他们赣省工业局长脸了。

  “坐,有什么事我们做着谈,有什么事,我们工业局能支持的一定支持。”赵局长客气的说道。

  “赵局长,那我就不客气了,这次我和周厂长过来,主要是为了造车~~。”

  江成把图纸从公文包里拿出来,先说出了目前。然后~~。

  周厂长反正像是一个旁观者,坐在一边听着江成滔滔不绝的说着。

  说实话,周厂长虽然佩服江成的设计技术,但更多是佩服他的口才。因为周厂长技术水平不高,看不透江成专业方面的底。

  但是论口才,周厂长感觉没有人比江成会说。动不动就能把一件事说的热血沸腾,把以后的发展说的如何的壮观。

  “赵局长,这车子不是我们机械配件厂在造,是我们赣省在造。工业在北方,但我们南方也不是吃干饭的。”

  “现在国内在不断加强工业的发展,每年进口上万辆车,但远远满足不了国内的需求。每进口一辆车,要我们多少粮食去换。”

  “我觉得我们不要怕走错了,走错了可以回过头来,换一条路再走嘛。只要不是在原地不动,总能找到前进的方向的~~。”

  周厂长听着身边江成在给赵局长的描绘,虽然他已经被江成忽悠过一次了,但还是被他的激昂慷慨语句给感染了。

  让人不由自主的觉得,就应该跟着他放手博一下,就算没有成功,大家也努力过了,没有遗憾了。

  可关键是,一开始周厂长也没想过造车呀。莫名其妙的让人感觉自己不跟着江成造车,我就要失去了造车的梦想了。

  “赵局长,我们要是把车造出来,得有多少工业企业受益。能解决多少人工作岗位的问题,这其实都不光是我们工业局的事情。”

  “只要你点头~~。”

  ~~

  饼在越画越大,画到后面,就不用江成再画了。多少要留些空间,让你自己去想象那个美好。

  江成这点画饼技术,对于后世的一些老板和HR来说,可以算是小儿科。你要是愿意听,一些老板能从总共才几个员工的公司,跟你慢慢谈到公司上市,成为多少强的公司。那时候你就是公司元老,是股东,是站在巅峰的人物。

首节 上一节 48/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每日盲盒,我赶山打猎喂饱全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