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第182节

  他个老保安都知道。

  这会儿大多数人都没这个意识。

  主要交通局的还等着呢,他们的领导也是辆伏尔加,却啧啧的挤上让卫东的面包车,自豪这是江州今年同时起步的几条汽车、摩托车生产线之一。

  让卫东没好说自己这辆是原版的四驱,当然他这做派也就更没有富豪味儿。

  就自己一个人开辆小面包,能富到哪里去。

  交通局指向的果然是当初他和李二凤、狗蛋救了沈老三,把姐弟仨丢医院之后,顺着火车站往码头打探的沿着长江一带货运。

  不过和那些大集体、小集体的街道货运公司灵活多变,起码还有点生意不同。

  规模最大的交通局下属搬运专业公司就生意寥寥。

  原因当然很简单,国营对国营,这家既然号称搬运专业公司,就是主打各种国营企业的大型设备、锅炉器材、还有各种煤、油、粮、矿石的运输,尤其还不涉及船运。

  现在国营厂都在接二连三的吃不起饭,自然搬运公司就没事做。

  街道办的小集体,还能放下身段去接点业务,号称最牛逼的国营公司是不屑低头的。

  而且当年为了完成各类艰巨任务,都是不惜成本的堆人数,所以遗留下来的编制人员也多,包袱够重。

  哪怕有十几辆大小载重车辆,居然也能闲得没活儿。

  但搬运工人们是不愁的,工资又不少拿,成天钓鱼打牌,自在得很。

  现在看到单位上的高级车开过来,也都不急不慢的继续在路边树荫下喝茶打牌,煞是让人羡慕这种铁饭碗的气质。

  让卫东却觉得很奇妙,才一年不到的时间。

  局势又变得更明显了些。

  去年底他还拿着烟,挨着货运门市打听行情。

  现在居然是他来合并转制国营运输公司。

  车上各位看见搬运工们这般懒散,也是无奈得很。

  搬运公司的领导倒是积极的从路边楼上跑下来迎接。

  三层小楼就在路口边,侧面进入市区公交车大马路,正面是江边大片货场,估计丰水期会被淹没不少。

  但这排建筑应该恰好就在最高水位之上,所以把民国时期遗留的风光全都保留在建筑上。

  很像让卫东在粤州那个天鹅宾馆周围看到的租界建筑,但这里没那么气派宏大,并且连绵了整座江心小岛。

  只是几栋类似的外国风格洋楼扎堆,具体哪种风格说不出,但都是左右对称,做工华丽,气势沉稳的大户人家派头

  哪怕以让卫东的欣赏水平,都看得出楼外门窗、立柱有精美浮雕,几何分割的石砖以及拱形轮廓和屋顶装饰,带有浓重的西洋味。

  不过稍微凑近些,会发现浮雕跟装饰图案都既有中国传统花鸟走兽,也有带欧式风格,就土洋结合的特点让人印象深刻。

  所以下车前,让卫东先从手套箱摸了个爱克斯相机,咔咔拍几张,这边空荡荡货场上的车辆也拍上。

  这才跟交通局的领导一起走进去。

  原来穿过正面这栋建筑大门进去,里面还有个天井,右边一栋三层楼房,左边是拐角的正好把另外两侧都包住。

  挂满了各种晾晒衣裳。

  不管之前是什么大户人家,现在几栋都属于搬运公司的建筑显然都住满了人。

  让卫东没兴趣住这种招人现眼的地方,但很有兴趣把这种充满历史痕迹的好地方留给未来的游客。

  所以随口寒暄着走进“办公室”,也就是大户人家的大客厅。

  目前搬运公司就这么点资产,倒也谈不上负债,每个月两三百人的工资再怎么沉重包袱,那也是相关财政支出,不至于付不上。

  但这么多人成天无所事事还拿工资,交通局也想开源节流,给找个好办法。

  让卫东翻看下公司报表,这回他主动要对方的营业执照来看了:“改制合并具体有什么做法吗?”

  交通局也是一脸茫然:“卫东你在市里面谈这些工作不是很在行么,我们交通局也要顺应改革浪潮嘛,你提方案我们看能行就肯定支持。”

  感觉好像改革春风吹满地,各部门都在改革,这边不做点什么坐不住。

  其实这一翻营业执照,让卫东就有点绷不住表情!

  因为上面一大堆搬运资质外,赫然写着机动车驾驶员技术培训、考核……

  这不是驾校吗?

第204章 我不欺负人,但也别想欺负我

  当然,让卫东不会直接说这么干。

  一句话就把自己的核心收益全都拱手送人了,他还没这么大公无私。

  而且他也不准备留这些已经躺平的老油条在运输搬运公司干活。

  点点头放下具有各种专业资质的运输公司营业执照:“我们在八一路兵站招待所的那个运输公司,已经把申报书递交了快俩月了,还在审批走流程,现在看起来完全可以合并,从实力上来说,我们那边有二十五辆大货车,车辆多点,但人手还不到一百人,没什么闲人。”

  运输公司经理连忙强调:“我们这都是有编制的!”

  意思是闲人一个都不能少。

  交通局领导叫他别说话,先听让卫东同志表达。

  如果没之前那么一遭,哪有这么高的待遇。

  让卫东不为难人:“我们现在就主要送卫生巾和相机,搬运没什么特点,所以愿意干活儿的应该全部都组织转移到江南区的新工厂。”

  其实闲人们还是悄悄凑过来挤在门口,哪有看起来那么云淡风轻,都想知道接下来怎么样。

  闻讯立刻鼓噪,在市里面住惯了,哪里愿意去那等荒凉地方。

  虽然这里是城里被嫌弃的下半城。

  让卫东不慌不忙:“我只是说自愿原则,愿意去那边工作的,尤其是女性只要保持八小时上班工时,每个月工资两三百很正常吧,其他留在这边只是看门、看货场,那就是城市最低工资标准,三十七元还是四十六元?”

  差不多等于后世的月薪三千,瞬间变成两三万!

  就问诱惑大不大。

  刚才还闹腾反抗的声音,秒静。

  已经有人嘀咕:“也不是不可以……”

  让卫东再继续:“我们有职工宿舍,双职工带娃的还可以申请两室一厅楼房住宅。”

  绝杀。

  这种看起来充满历史沉淀的洋楼,是一家子老爷太太少爷小姐和一堆不算人的服侍牲口住,不是给几十家三代同堂挤一间的,更别提厨卫条件了。

  顿时变成所有人都希冀搬迁到新工厂去过新生活!

  真以为所有人是摆烂吗,是看不到生活有盼头。

  这下有了。

  所以让卫东表达这个改变,也是给交通局展示:“你看我为了解决这几百人的生活条件,要付出多么大的代价。”

  从未经手过改制的交通部门只能懵逼:“难道……我们还要贴钱吗?”

  看他这意思,要是能摆脱这包袱,也不是不可以!

  让卫东差点笑出声,这年头质朴的人是真质朴。

  他又不是想侵吞国有资产,虽然这年头很多人就是这么暴富起来,但他显然不用这么干。

  “两套方案,一个我们运输公司挂靠承包,还要解决这么多同志的工作岗位跟生活条件,所以承包费用就象征性的每年十二万,每个月一万,十年承包期,我们也可以约定比照局里面工资上涨比例调整承包费用,另一套方案就是改制由我们控股运行,每年分红给交通局,毕竟还是这么大的负担,七三分吧,交通局啥都不用做可以拿三成,经营权是我们的,如果交通局不愿保留股份那就彻底买断给我们,你们开个价,我看合不合理。”

  好像立刻看见交通局的同志头上出现了沙漏符号在翻转。

  实在是这些后世常见的交易模式,现在都是全新。

  让卫东也没欺负人,这运输公司按照国营的模式运转,现在肯定亏损,别说每年赚一万,随时都得赔钱。

  因为都指着上级安排活儿,不按市场规律来,包赔。

  承包是最简单的,北乔峰那造纸厂都是用这种模式在承包。

  至于改制控股,理论上应该给钱买资产,但现在房子不值钱,根本就没有市场交易价,何况还是搬运工都瞧不起的老房,又不是生产必备厂房,那些车也不值钱,只有几辆东风都算是好的,主力是老解放和山城牌嘎斯货车,跑粤州一个来回不修几次,让卫东倒立吃屎。

  他要的其实就这个资质能用几年,这时候谁都瞧不上的老房子他实际上都最多只要个使用权,清理修缮出来当个接待用途。

  人员真就全部是负资产。

  说完看对方运算有点红温,这中午也趋近四十度高温,就起身缓解:“马上九月了,你们尽快拿主意,我们也好安排江南区地块施工要不要留这部分的宿舍。”

  说着就打算回自己的空调车上。

  结果交通局的两三位跟运输公司的飞快商量几句:“那就按照十二万买断吧。”

  让卫东惊了下:“买断是把运输公司资产全部剥离,公司就归我了哦。”

  这边又以为他是指个人承担太贵:“那十万,我们回收这笔资金也算是说得过去,你只要按照每个月一万,在一年内付清都行。”

  让卫东看着门口挤满的搬运工:“你们觉得呢,是愿意去铆足劲干活儿,每个月拿两三百,住崭新的楼房,还是拿三四十,旱涝保收的懒散摸鱼?我们那边不养闲人,就别过去躺平摆烂了。”

  总算有人机灵点,意识到这是铁饭碗变打工:“你要是翻脸辞退我们怎么办?”

  “对,那我还不如旱涝保收了!”

  让卫东笑笑:“当着交通局的领导,还有搬运公司的经理,我可以承诺,只要你还能做到每个月捻一百块的工资活儿,我就不会辞退你,以搬运公司的名单为准,如果我没遵守,交通局来找我赔钱,这可以写到买断合同里,你们也可以去江大后门外的药剂厂打听下,我们那边的工人一百块工资得是多被瞧不起的标准,有手就能完成。”

  按照每个卫生巾卷1分钱的手工,一个月卷一万张,每天三五十包,后世刷着剧都不止卷这么点。

  标准精确到这种地步。

  之前还有点犹豫的少数人,都积极踊跃了!

  挣一百只是底线吗?

  那就真是所有人求之不得了。

  所以让卫东就在搬运公司跟交通局草签了这份买断协议,他们还要拿回去给市里审批。

  还是十二万吧,让卫东怕自己良心过不去。

  虽然这钱按照购买力未来也值几百万,但现在也就一辆双排座的价格,换蜗居两三百人的院子,跟一堆旧车。

  在这个进口工业产品跟房地产倒挂双轨制的年代。

  就有这么离谱。

首节 上一节 182/2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欺骗全世界,从把冰糖当毒卖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